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萬斛愁
 
庾蘭成
 
庾信哀
 
江關(guān)詞賦
 
庾信愁
 
蘭成詞賦
 
庾郎愁
 
庾信賦
 
暮年詩賦
  
子山詞賦
 
蘭成憔悴
 
庾郎愁賦
 
哀庾信
 
庾郎憔悴
 
子山愁
 
子山賦
 
蕭瑟蘭成
 
蘭成老去
 
傷心庾開府
 
愁損蘭成
 
老去蘭成
 
愁入庾腸
 
愁入庾郎句
 
愁損庾郎
 
空老蘭成
 
蘭成愁悴
 
蘭成久旅
 
庾郎愁絕
 
庾生賦
 
庾信愁賦
 
子山流落
 
惆悵庾公
 
賦澆愁
 
庾鬢斑
 
庾郎離緒
 
庾郎清愁
 
庾郎吟愁賦
 
庾信哀賦

相關(guān)人物
庾信


《周書》卷四十一〈庾信列傳〉~734~
信雖位望通顯,常有鄉(xiāng)關(guān)之思。乃作〈哀江南賦〉以致其意云。其辭曰:「信年始二毛,即逢喪亂,藐是流離,至于暮齒。燕歌遠別,悲不自勝;楚老相逢,泣將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踐秦庭;讓東海之濱,遂餐周粟。下亭漂泊,皋橋羈旅,楚歌非取樂之方,魯酒無忘憂之用。追為此賦,聊以記言,不無??嘀o,唯以悲哀為主?!?/span>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后周文》卷八〈庾信·哀江南賦〉
王子洛濱之歲,蘭成射策之季,始含香于建禮,仍矯翼于崇賢,游薦雷之講肄,齒明離之冑筵。既傾蠡而酌海,遂測管以窺天,方塘水白,釣渚池圓。侍戎韜于武帳,聽雅曲于文弦,乃解懸而通籍。遂崇文而會武,居笠轂而掌兵,出蘭池而典午。論兵于江漢之君,拭玉于西河之主。清·倪潘注引唐·陸龜蒙《小名錄》:「蘭成,信小字也?!?/span>
《海錄碎事》卷九下〈愁樂門〉
北周·庾信《愁賦》(佚文):「攻許愁城終不破,蕩許愁門終不開?!埂刚l知一吋心,乃有萬斛愁。」
《北史》卷八十三《文苑傳·庾信傳》
轉(zhuǎn)右衛(wèi)將軍,封武康縣侯,加散騎侍郎,聘于西魏。屬大軍南討,遂留長安。江陵平,累遷儀同三司。……信雖位望通顯,常作鄉(xiāng)關(guān)之思,乃作哀江南賦以致其意。

例句

傷心庾開府,老作北朝臣。 司空曙 金陵懷古

若比江南更牢落,子山詞賦莫興哀。 吳融 彭門用兵后經(jīng)汴路三首

凄涼庾信賦,千載共傷情。 呂溫 題梁宣帝陵二首之二

李廣不侯身漸老,子山操賦恨何深。 徐夤 贈楊著

可憐庾信尋荒徑,猶得三朝托后車。 李商隱 宋玉

哀同庾開府,瘦極沈尚書。 李商隱 有懷在蒙飛卿

何因攜庾信,同去哭徐陵。 李商隱 聞著明兇問哭寄飛卿

庾信生多感,楊朱死有情。 李商隱 送千牛李將軍赴闕五十韻

可憐留著臨江宅,異代應(yīng)教庾信居。 李商隱 過鄭廣文舊居

不勝庾信鄉(xiāng)關(guān)思,遂作陶潛歸去吟。 李群玉 請告南歸留別同館

分薄嵇心懶,哀多庾鬢班。 杜牧 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橋即事十六韻獻居守相國崔公兼呈工部劉公

戊辰年向金陵過,惆悵閑吟憶庾公。 杜牧 江南懷古

庾信哀雖久,何颙好不忘。 杜甫 上兜率寺

哀傷同庾信,述作異陳琳。 杜甫 風(fēng)疾舟中伏枕

逸蕩子山匹,經(jīng)奇文暢儔。 皎然 讀張曲江集

更見尚書后,能文在子山。 皎然 贈顏主簿

亂后江山悲庾信,夜來煙月屬袁宏。 鄭谷 次韻和禮部盧侍郎江上秋夕寓懷

擁腫煩莊辯,槎牙費庾詞。 陸龜蒙 奉和襲美古杉三十韻

地壯孫權(quán)氣,云凝庾信愁。 韋莊 潤州顯濟閣曉望

季重舊游多喪逝,子山新賦極悲哀。 韓偓 亂后春日途經(jīng)野塘

曾吟子山賦,何啻舊凌遲。 齊己 戊辰歲江南感懷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王褒
 
庾信


《北史·藝術(shù)傳下·姚最》
博學(xué)高才,何如 王褒 、 庾信 ? 王 庾 名重兩國,吾視之蔑如。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鮑照
 
庾信


北宋·郭祥正《送馬東玉朝散還朝》
唯君最相知,稱謂等鮑庾。
典故
收庾信

相關(guān)人物
庾信
 
蕭繹(梁元帝)


《周書》卷四十一《庾信傳》
「侯景作亂,梁簡文帝命信率宮中文武千馀人,營于朱雀航。及景至,信以眾眾先退。臺城陷后,信奔于江陵。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

例句

共傳收庾信,不比得陳琳。 杜甫 奉贈王中允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庾信
 
庾肩吾


《北史》卷八十三〈文苑列傳·庾信〉~2793~
信幼而俊邁,聰敏絕倫,博覽群書,尤善春秋左氏傳。身長八尺,腰帶十圍,容止頹然,有過人者。父肩吾,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記。東海徐摛為右衛(wèi)率。摛子陵及信并為抄撰學(xué)士。父子在東宮,出入禁闥,恩禮莫與比隆。既文并綺艷,故世號為徐、庾體焉。當(dāng)時后進,競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傳誦。累遷通直散騎常侍,聘于東魏,文章辭令,盛為鄴下所稱。還為東宮學(xué)士,領(lǐng)建康令。

例句

文體此時看又別,吾知小庾甚風(fēng)流。 韓翃 送故人赴江陵尋庾牧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庾信
 
庾肩吾
 
徐摛
 
徐陵


《北史》卷八十三〈文苑列傳·庾信〉~2793~
父肩吾,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記。東海徐摛為右衛(wèi)率。摛子陵及信并為抄撰學(xué)士。父子在東宮,出入禁闥,恩禮莫與比隆。既文并綺艷,故世號為徐、庾體焉。

例句

塵埃徐庾詞,金玉曹劉名。 孟郊 贈蘇州韋郎中使君

南朝徐庾流,洛下憶同游。 羅隱 商于驛與于蘊玉話別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庾信


北周·庾信《庾子山集》卷三《奉和法筳應(yīng)詔》
千柱蓮花塔,由旬紫紺園。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二
逾繕那者,自古圣王一日遠行。舊傳一逾繕那四十里矣,印度國俗乃三十里。

例句

南方寶界幾由旬,八部同瞻一佛身。 廣宣 賀幸普濟寺應(yīng)制

典故 
庾信園
 
子山園
 
園同庾信

相關(guān)人物
庾信


北周·庾信《庾子山集》卷一《小園賦》
余有數(shù)畝敝廬,寂寞人外,聊以擬伏臘,聊以避風(fēng)霜。

例句

卻尋庾信小園中,閑對數(shù)竿心自足。 張南史

露寒潘省夜,木落庾園秋。 武元衡 聞相公三兄小園置宴以元衡寓直因寄上兼呈中書三兄

子山園靜憐幽木,公干詞清詠蓽門。 陸龜蒙 閑居雜題五首松間斟

典故
庾薛

相關(guān)人物
庾信
 
薛道衡

參考典故
庾信哀


《北史》卷八十三《文苑傳·庾信傳》
陳氏乃請王褒及信等十?dāng)?shù)人。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尋徵為司宗中大夫。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學(xué),信特蒙恩禮。至于趙、滕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群公碑志,多相托焉。唯王褒頗與信埒,自馀文人,莫有逮者。
《北史》卷三十六《薛辯傳》附《薛道衡傳》
子道衡,字玄卿。六歲而孤,專精好學(xué)。年十歲,講左傳,見子產(chǎn)相鄭之功,作國僑贊,頗有詞致,見者奇之。其后才名益著。齊司州牧、彭城王浟引為兵曹從事。尚書左仆射楊愔見而嗟賞,授奉朝請。吏部尚書隴西辛術(shù)與語,嘆曰:「鄭公業(yè)不亡矣!」河?xùn)|裴讞目之曰:「鼎遷河朔,吾謂『關(guān)西孔子』,罕遇其人,今復(fù)遇薛君矣!」武成即位,兼散騎常侍,接對周、陳二使。武平初,詔與諸儒修定五禮,除尚書左外兵郎。陳使傅縡聘齊,以道衡兼主客郎接對之??f贈詩五十韻,道衡和之,南北稱美。魏收曰:「傅縡所謂以蚓投魚耳。」待詔文林館,與范陽盧思道、安平李德林齊名友善。復(fù)以本官直中書省,尋拜中書侍郎,仍參太子侍讀。齊后主之世,漸見親用,與侍中斛律孝卿參預(yù)政事。道衡具陳備周之策,孝卿不能用。

例句

北朝榮庾薛,西漢盛嚴徐。 常袞 晚秋集賢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

典故
庾公
 
子山

相關(guān)人物
庾信

參考典故
庾信園


《周書》卷四十一《庾信傳》
庾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也。祖易,齊徵士。父肩吾,梁散騎常侍、中書令。信幼而俊邁,聰敏絕倫。博覽群書,尤善春秋左氏傳。身長八尺,腰帶十圍,容止頹然,有過人者。起家湘東國常侍,轉(zhuǎn)安南府參軍。時肩吾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記。東海徐摛為左衛(wèi)率。摛子陵及信,?為抄撰學(xué)士。父子在東宮,出入禁闥,恩禮莫與比隆。既有盛才,文?綺艷,故世號為徐、庾體焉。當(dāng)時后進,競相模范。每有一文,京都莫不傳誦。累遷尚書度支郎中、通直正員郎。出為郢州別駕。尋兼通直散騎常侍,聘于東魏。文章辭令,盛為鄴下所稱。還為東宮學(xué)士,領(lǐng)建康令。侯景作亂,梁簡文帝命信率宮中文武千馀人,營于朱雀航。及景至,信以眾先退。臺城陷后,信奔于江陵。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及即位,轉(zhuǎn)右衛(wèi)將軍,封武康縣侯,加散騎常侍,來聘于我。

例句

三川難可見,應(yīng)惜庾公才。 岑參 故河南尹歧國公贈工部尚書蘇公挽歌二首之二

玄成美價存,子山舊業(yè)傳。 杜甫 贈李十五丈別

子山病起無馀事,只望蒲臺酒一車。 皮日休 友人許惠酒以詩征之

托跡幸將王粲別,歸心寧與子山同。 齊己 荊州新秋寺居寫懷詩五首上南平王

《國語辭典》:庾信  拼音:yǔ xìn
人名。(西元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南朝梁新野人。梁元帝即位,任為右衛(wèi)將軍,后元帝使出使西魏,值西魏滅梁,信留長安,并任官;北周代魏,信累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在北朝達二十七年,世稱「庾開府」。庾信前期作品,文藻艷麗,與徐陵齊名,時稱「徐庾體」;后期作品,常有鄉(xiāng)關(guān)之思,風(fēng)格一變?yōu)槌劣簦Z言清新。著有《庾開府集》。
《漢語大詞典》:開府(開府)
(1).古代指高級官員(如三公、大將軍、將軍等)成立府署,選置僚屬。后漢書·董卓傳:“ 傕 ( 李傕 )又遷車騎將軍,開府,領(lǐng)司隸校尉,假節(jié)?!?三國 魏 阮籍 《辭蔣太尉辟命奏記》:“開府之日,人人自以為掾?qū)??!?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上:“ 史君 開府未浹旬,欲戴綸巾揮白羽。”
(2).指有權(quán)開府的官員。 唐 杜甫 《春日憶李白》詩:“清新 庾開府 ,俊逸 鮑參軍 。”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九:“ 無咎 ( 晁無咎 )云:‘疑 宋開府 鐡石心腸?!?br />(3).特指 庾信 。 宋 歐陽修 《答判班孫待制見寄》詩:“惟恨 江淹 才已盡,難酬 開府 句清新?!?br />(4).府兵軍職。 西魏 和 北周 時全國府兵分屬于二十四軍,每軍設(shè)一開府,兵額約二千人。參閱北史·李弼等傳論、新唐書·兵志
《漢語大詞典》:庾郎
(1).指 北周 詩人 庾信 。 宋 姜夔 《齊天樂》詞:“ 庾郎 先自吟愁賦,凄凄更聞私語?!?br />(2).借指多愁善感之詩人。 清 納蘭性德 《念奴嬌·宿漢兒邨》詞:“牧馬長嘶,征笳互動,併入愁懷抱;定知今夕, 庾郎 瘦損多少!”
(3).指 南朝 齊 庾杲之 。 杲之 為尚書駕部郎,家清貧,食唯有韮菹、生韮雜菜,人戲之曰“誰謂 庾郎 貧,食鮭常有二十七種?!比哦?,音諧三韮。事見南齊書本傳。 唐 陸龜蒙 《中酒賦》:“ 周子 之菘向晚, 庾郎 之薤初春?!?/div>
《漢語大詞典》:徐庾
南朝 陳 徐陵 和 北周 庾信 的并稱。 唐 劉知幾 史通·論贊:“大 唐 修晉書,作者皆當(dāng)代詞人,遠棄 史 班 ,近宗 徐 庾 。” 清 吳偉業(yè) 《梅村詩話·陳子龍》:“其四六跨 徐 庾 ,論策視二 蘇 ?!?/div>
《漢語大詞典》:庾開府(庾開府)
指 北周 文學(xué)家 庾信 。因其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故稱。 唐 杜甫 《春日憶李白》詩:“清新 庾開府 ,俊逸 鮑參軍 ?!?明 夏完淳 《大哀賦》:“ 蘇屬國 之旄節(jié)終留, 庾開府 之江關(guān)永棄?!?/div>
《漢語大詞典》:庾愁
南朝 梁 詩人 庾信 ,使 西魏 ,阻于兵,留 長安 。 北周 代 西魏 后,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位雖通顯,而常有鄉(xiāng)關(guān)之思,曾作《哀江南賦》以寄意。后因稱鄉(xiāng)思或故國之思為“庾愁”。 宋 李萊老 《青玉案》詞:“ 荀 香猶在, 庾 愁何許,云冷 西湖 賦?!?/div>
《漢語大詞典》:王庾
北周 王褒 與 庾信 的并稱。北史·藝術(shù)傳下·姚最:“博學(xué)高才,何如 王褒 、 庾信 ? 王 庾 名重兩國,吾視之蔑如?!?/div>
《漢語大詞典》:鮑庾(鮑庾)
南朝 宋 鮑照 和 北周 庾信 的并稱。《平山冷燕》第一回:“ 元 白 風(fēng)流不一而足, 鮑 庾 俊逸屈指有人?!?清 方履篯 《書劉芙初編修〈駢體文集〉序》:“ 應(yīng) 劉 摧於 鄴 東, 鮑 庾 渺於 江 左?!?/div>
分類:北周庾信
《漢語大詞典》:小庾
稱 晉 荊州 刺史 庾翼 。 翼 繼兄 亮 鎮(zhèn) 武昌 。皆有名,故稱。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規(guī)箴:“ 小庾 在 荊州 ,公朝大會,問諸僚佐曰:‘我欲為 漢高 、 魏武 何如?’一坐莫答?!?唐 韓翃 《送故人赴江陵尋庾牧》詩:“文體此時看又別,吾知 小庾 甚風(fēng)流。” 清 陳維嵩 《小秦淮曲》:“誰將碎雨零煙痕,説向風(fēng)流 小庾 知?!?/div>
《國語辭典》:由旬  拼音:yóu xún
量詞。古印度計算路程的單位。為梵語yojana的音譯。
分類:印度計程
《漢語大詞典》:庾園(庾園)
北周 庾信 《小園賦》:“余有數(shù)畝弊廬,寂寞人外,聊以擬伏臘,聊以避風(fēng)霜;雖復(fù) 晏嬰 近市,不求朝夕之利; 潘岳 面城,且適閑居之樂?!焙笫浪煊小扳讏@”之稱。 宋 程顥 《和王安之五首·小園》:“恰似 庾 園基址小,全勝絶澗路途賒?!币嘤靡越柚腹蕡@。 唐 許渾 《懷舊居》詩:“藤蔓覆梨 張谷 暗,草花侵菊 庾園 空?!?/div>
分類: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