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36,分16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韶石
象郡
粵海
鳳凰城
蠻溪
龍穴
豐湖
厓山
粵東
散馬
崖山
靈洲
霍山
掛綠
厓門
《漢語大詞典》:韶石
山巖名。在 廣東省 曲江縣 (舊屬 韶州 )。傳說 舜 游登此石,奏《韶》樂,因名。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溱水:“其高百仞,廣圓五里,兩石對峙,相去一里,小大略均,似雙闕,名曰 韶石 ?!?唐 韓愈 《量移袁州張韶州端公以詩相賀因酬之》:“暫欲繫船 韶石 下,上賓 虞舜 整冠裾。” 宋 王安石 《送子思兄參惠州軍》詩:“樓臺飛半空,秀氣槃 韶石 ?!?/div>
《國語辭典》:象郡  拼音:xiàng jùn
郡名。秦代所置。包括今廣東舊雷州、廉州、高州諸府,廣西舊慶遠(yuǎn)、太平及梧州府的南境,以至安南等地。
分類:郡名廣東
《漢語大詞典》:粵海
指 中國 南部 廣東 一帶的海域,又作為 廣東 或 廣州 的代稱。 康有為 《過虎門》詩:“ 粵海 重關(guān)二 虎 尊,萬龍轟鬭事何存?” 章炳麟 《梁園客》詩跋:“ 粵海 有文士,少入詞苑?!贝酥?廣東 。 毛澤東 《和柳亞子先生》:“飲茶 粵海 未能忘,索句 渝州 葉正黃?!贝酥?廣州 。
《漢語大詞典》:鳳凰城(鳳凰城)
(1).京城。 唐 杜甫 《復(fù)愁》詩之九:“由來貔虎士,不滿鳳凰城?!?仇兆鰲 注:“鳳凰城,指 長安 ?!?宋 陳師道 《和謝公定雨行逢賣花》:“不使近詩增紙價,得知春入鳳凰城?!?清 孫枝蔚 《凌蔚候長郎八歲讀書日滿百行》詩:“此時青玉案,他日鳳凰城?!?br />(2). 廣東 潮州 的別稱。 清 黃遵憲 《將至潮州》詩:“片帆遙指 鳳凰城 ,屈指家山尚幾程?!?錢仲聯(lián) 箋注引廣東通志:“ 潮州 府城, 明 洪武 三年,指揮 俞良輔 闢舊堤城西南,筑砌以石,謂之 鳳城 ?!?/div>
分類:京城廣東
《漢語大詞典》:蠻溪(蠻溪)
指南方的溪流。 宋 梅堯臣 《杜挺之贈端溪圓硯》詩:“案頭蠻溪硯,其狀若圓璧?!卑?,此指 廣東 高要 之 端溪 。 明 區(qū)大相 《入羅滂水》詩:“潮響蠻溪合,林光瘴峒消。”
《國語辭典》:龍穴(龍穴)  拼音:lóng xuè
術(shù)數(shù)用語。山的氣脈所結(jié),適宜筑墓穴的地方。《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士君子惑于龍穴,沙水之說,自心里要想發(fā)達(dá),不知已墮于大逆不道!」
《漢語大詞典》:豐湖(豐湖)
湖名。在 廣東 惠陽 西。據(jù) 清 吳震方 《嶺南雜記》, 惠州 豐湖 ,亦名 西湖 。有 蘇公堤 ,乃 東坡 出上賜金錢所筑。煙波浩渺,山水環(huán)秀,仿佛 明圣湖 風(fēng)景。 白鶴峰 下, 東坡 卜居于此。 宋 劉克莊 《豐湖》詩:“ 岷 峨 一老古來少, 杭 潁 二湖天下無。??窒壬砝温?,南遷猶得管 豐湖 ?!?/div>
《國語辭典》:厓山  拼音:yá shān
地名。在廣東省新會縣南海中,南宋迫于元軍,陸秀夫負(fù)帝炳投海于此。也作「崖門山」、「崖山」。
《漢語大詞典》:粵東(粵東)
廣東省 的別稱。 清 林則徐 《嚴(yán)辦續(xù)獲煙犯以杜外人窺伺折》:“伏查 粵東 地處海濱,番舶絡(luò)繹,匪徒趨利若鶩,骫法營私較他省為多,亦較他省為易?!?/div>
分類:廣東
《漢語大詞典》:散馬(散馬)
(1).謂把戰(zhàn)馬放散回山中。意謂戰(zhàn)事不興。 南朝 宋 謝莊 《宋世祖廟歌·孝武皇帝》:“復(fù)禮輯樂,散馬墮城?!?隋 薛道衡 《〈隋高祖文皇帝頌〉序》:“休牛散馬,偃武修文?!眳⒁姟?散馬休牛 ”。
(2). 太平天囯 時期, 廣東 、 廣西 一帶天地會隊伍自稱為馬,稱起事為起馬,稱解散為散馬。 清 嚴(yán)正基 《論粵西賊情兵事始末》:“起號起馬,散號散馬。”
《漢語大詞典》:散馬休牛(散馬休牛)
書·武成:“歸馬于 華山 之陽,放牛于 桃林 之野,示天下弗服”。 蔡沉 集傳引《樂記》:“ 武王 勝 商 ,渡 河 而西,馬散之 華山 之陽而弗復(fù)乘,牛放之 桃林 之野而弗復(fù)服”。后稱不興戰(zhàn)事為“散馬休?!?。 南朝 陳 徐陵 《為陳主答周主論和親書》:“雖毀戈鑄戟,未擬上皇,散馬休牛,載懷偃伯。”
《國語辭典》:崖山  拼音:yá shān
地名。位于廣東省新會縣南海中,南宋迫于元軍,陸秀夫負(fù)帝炳投海于此。也作「厓門山」、「厓山」。
分類:門山廣東
《漢語大詞典》:靈洲(靈洲)
(1).對水中沙洲的美稱。 三國 魏 嵇康 《四言詩》之二:“朝翔素瀨,夕棲靈洲?!?br />(2).山名。在 廣東 南海 。 隋 江總 《別南海賓化侯》詩:“ 石關(guān) 通 越井 ,蒲澗邇 靈洲 。”新唐書·地理志七上:“ 廣州 南???……縣十三。 南海 ……有 靈洲山 ,在 鬱水 中?!?/div>
《漢語大詞典》:霍山
(1).在 山西省 霍縣 東南。周禮·夏官·職方氏:“ 河 內(nèi)曰 冀州 ,其山鎮(zhèn)曰 霍山 。” 鄭玄 注:“ 霍山 在 彘陽 。”按 彘陽 后漢 時改 永安縣 ,即今 山西省 霍縣 。
(2). 安徽 天柱山 的別名。在 安徽省 潛山縣 。 漢武帝 以 衡山 遼曠,移岳祠于 天柱山 ,以后俗人呼之為南岳,故又名 天柱山 為 霍山 。漢書·武帝紀(jì)“登 灊 天柱山 ” 唐 顏師古 注:“ 應(yīng)劭 曰:‘灊音若潛,南岳 霍山 在 灊 , 灊 ,縣名,屬 廬江 ?!?文穎 曰:‘ 天柱山 在 灊縣 南,有祠?!?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禹江山水澤地所在:“ 霍山 為南岳,在 廬江 灊縣 西南, 天柱山 也?!?br />(3).在今 廣東省 龍川縣 東北。傳說 秦 時有 霍龍 避亂隱居于此,遇真人給他金液還生丹,功成仙去。后人因以霍名山。 宋 蘇軾 《江漲用過韻》:“已連漲海白,尚帶 霍山 緑?!?王文誥 輯注引 查慎行 曰:“《廣東舊志》:‘ 霍山 在 龍川縣 北一百里?!?/div>
《漢語大詞典》:掛綠
1.亦作"掛緑"。
2.身披綠袍。指做官。
3.廣東產(chǎn)的上等荔枝名。
《漢語大詞典》:厓門(厓門)
也寫作“崖門”。在 廣東省 新會縣 南, 珠江三角洲 西南側(cè)。為 潭江 和 西江 分支的出???。 南宋 末年 宋 樞密副使 張世杰 以舟師碇海中,為 元 兵所敗。 陸秀夫 負(fù)帝 昺 于 厓山 沉海。 清 顧炎武 《瞿公子玄錥將往桂林不得達(dá)而歸贈之以詩》:“ 厓門 浪泊行人舸, 桂嶺 云遮驛使關(guān)?!眳⒁姟?厓山 ”。
《國語辭典》:厓山  拼音:yá shān
地名。在廣東省新會縣南海中,南宋迫于元軍,陸秀夫負(fù)帝炳投海于此。也作「崖門山」、「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