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236
詞典
9
分類詞匯
224
其它
3
共236,分16頁顯示
上一頁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3
14
15
16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廣東灣
廣東粥
廣府戲
廣州戲
黃百韜
黃埔鎮(zhèn)
黃君璧
惠陽縣
海南戲
海豐縣
洪秀全
廣繡
鄭士良
中山縣
竹板歌
《國語辭典》:
廣東灣(廣東灣)
拼音:
guǎng dōng wān
海灣名。位于廣東省沿海的中部,為珠江入海口,今稱珠江口。沿灣地帶北有廣州市、東莞市,東有深圳市,西有中山市、珠海市。香港在灣口東南,澳門在灣口西方,地位重要。
分類:
海灣
海灣名
廣東
沿海
珠江
???/a>
《國語辭典》:
廣東粥(廣東粥)
拼音:
guǎng dōng zhōu
廣東聞名的粥品。用米熬成,再加上蛋、油條、絞肉、蔥等配料。
分類:
廣東
聞名
油條
配料
《國語辭典》:
廣府戲(廣府戲)
拼音:
guǎng fǔ xì
以廣州為中心,流行于廣東大部分和廣西部分地區(qū)的劇種。西皮、二黃為其基本曲調(diào),吸收廣東小曲,并把胡琴調(diào)門降低,以利粵語發(fā)音。也稱為「粵劇」。
分類:
廣州
中心
流行
廣東
大部分
分地
地區(qū)
劇種
《國語辭典》:
廣州戲(廣州戲)
拼音:
guǎng zhōu xì
以廣州為中心,流行于廣東大部分和廣西部分地區(qū)的劇種。以西皮和二黃為其基本曲調(diào),與國劇和漢劇非常接近,但聲腔變化仍大,每每在唱詞中增加粵語,吸收廣東小曲,一面減少昆曲大牌子,并把胡琴調(diào)門降低,以利粵語發(fā)音。也稱為「粵劇」。
分類:
廣州
中心
流行
廣東
大部分
分地
地區(qū)
劇種
《國語辭典》:
黃百韜(黃百韜)
拼音:
huáng bǎi tāo
人名。(西元1900~1948)字煥然,號寒玉,廣東梅縣人。中學畢業(yè)后,投筆從戎,自江蘇省陸軍軍官教育團畢業(yè)。曾參加討逆、剿匪諸役,作戰(zhàn)有功,入陸軍大學特別班卒業(yè)。徐蚌會戰(zhàn),在碾莊被匪軍包圍,待援不至,自戕殉國。
分類:
人名
廣東
梅縣
縣人
公元
《國語辭典》:
黃埔鎮(zhèn)(黃埔鎮(zhèn))
拼音:
huáng pǔ zhèn
鄉(xiāng)鎮(zhèn)名。在廣東省番禺縣東,珠江三角洲右岸,依山面水,形勢險要。民國十二年設黃埔軍官學校于此,國父建國方略定此為南方大港。
分類:
鄉(xiāng)鎮(zhèn)
鄉(xiāng)鎮(zhèn)名
廣東
東省
珠江
三角洲
右岸
《國語辭典》:
黃君璧(黃君璧)
拼音:
huáng jūn bì
人名。(西元1898~1991)原名允瑄,號君翁,廣東省南海西樵人。幼從李瑤屏學畫,后與徐悲鴻、傅抱石、張大千等人善,并提倡自然寫實主義,主張以自然為師,故山水畫自成一格。任教多年,受其影響者無數(shù),是中國現(xiàn)代有名的國畫家。有〈秋江帆影〉、〈萬壑雷鳴〉等作品傳世。
分類:
人名
原名
廣東
東省
南海
公元
《國語辭典》:
惠陽縣(惠陽縣)
拼音:
huì yáng xiàn
縣名。位于廣東省南部、東江下游南岸。清德宗光緒二十八年(西元1902),中英續(xù)議通商行船條約,允辟為商埠。境內(nèi)出產(chǎn)以米、魚、鹽為主。
分類:
惠陽縣
縣名
廣東
南部
東江
江下
下游
南岸
《國語辭典》:
海南戲(海南戲)
拼音:
hǎi nán xì
流行于廣東省海南島及雷州半島部分地區(qū)的地方戲曲。參見「瓊劇」條。
分類:
流行
廣東
海南
雷州半島
分地
地區(qū)
地方戲曲
《國語辭典》:
海豐縣(海豐縣)
拼音:
hǎi fēng xiàn
縣名。位于廣東省惠陽縣東,瀕臨南海。
分類:
縣名
廣東
東省
惠陽縣
瀕臨
南海
《國語辭典》:
洪秀全
拼音:
hóng xiù quán
人名。(西元1812~1864)字仁坤,清廣東花縣人。奉耶穌教,于道光三十年起兵于廣西桂平縣金田村,建號太平天國,自稱為「天王」,定都南京。下令改陽歷、廢科舉、禁纏足等,后以諸將爭權相殺,曾國荃等趁機破之,秀全仰藥自殺,太平天國歷十五年而亡。
分類:
洪秀全
廣東
縣人
公元
《國語辭典》:
廣繡(廣繡)
拼音:
guǎng xiù
泛指廣東近二、三世紀的刺繡品而言。構圖繁而不亂,色彩富麗奪目,針步均勻,針法多變,紋理分明,比蘇繡工整,卻不如蘇繡自然。也稱為「粵繡」。
分類:
廣東
三世
世紀
刺繡
構圖
不亂
《國語辭典》:
鄭士良(鄭士良)
拼音:
zhèng shì liáng
人名。(西元1863~1901)原名振華,字弼臣,廣東惠陽人。與國父同學,同致力革命,為會黨中堅人物。曾參與第一次廣州起義,赴港助陳少白辦報,又主持惠州起義,后避地香港,以急病逝世,或謂清吏賄人施毒所致。
分類:
人名
原名
廣東
陽人
公元
《國語辭典》:
中山縣(中山縣)
拼音:
zhōng shān xiàn
縣名。位于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南部。民國初年屬廣東省粵海道,原名香山縣,后因系國父孫中山的故里,故于十四年(西元1925)改稱今名,以為紀念。盛產(chǎn)稻、甘蔗、荔枝和香蕉。有制糖工業(yè)。縣南翠亨村是國父孫中山的出生地。
分類:
縣名
廣東
東省
珠江
三角洲
南部
國初
海道
《國語辭典》:
竹板歌
拼音:
zhú bǎn gē
一種流行于閩西、廣東一帶客家地區(qū)的民間曲藝。演唱時手持竹板,邊敲邊唱,稱為「竹板歌」。舊時乞丐多以此賣藝乞食,故也稱為「乞食歌」。
分類:
流行
廣東
客家
地區(qū)
民間
曲藝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