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36,分16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云水
西江
嶺南
三峽
三江
云門
朱明
南園
曹溪
江門
龍舟
牛女
陽山
南越
靈鷲
《國語辭典》:云水(雲(yún)水)  拼音:yún shuǐ
行云流水。比喻行腳僧或游方道士居無定所。唐。項(xiàng)斯 日東病僧詩:「云水絕歸路,來時(shí)風(fēng)送船。」《宋史。卷四六二。方技傳下。莎衣道人傳》:「帝歲命內(nèi)侍即其居設(shè)千道齋,合云水之士,施予優(yōu)普?!?/div>
《國語辭典》:西江  拼音:xī jiāng
河川名:(1)珠江上游三江中最長的河川。全長二千一百九十七公里,由郁、黔、桂三江匯流而成,入廣東省始稱「西江」。其干、支流都可通航,大輪船終年可至蒼梧,小輪船夏季可到邕寧。(2)位于浙江省。源自黃巖縣,流入永寧江,匯歸東海。
《國語辭典》:嶺南(嶺南)  拼音:lǐng nán
1.泛指五嶺以南的地區(qū)。
2.廣東。因其在五嶺以南,故通稱為「嶺南」。
《國語辭典》:三峽(三峽)  拼音:sān xiá
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合稱。地當(dāng)長江上游,介于四川、湖北兩省之間,長七百里,兩岸連山,絕無斷處,灘多水急,舟行甚險(xiǎn)。
《國語辭典》:三江  拼音:sān jiāng
1.江蘇、江西、安徽三省的合稱。
2.四川岷江、涪江、沱江的合稱。
3.廣西黔江、郁江、桂江的合稱。
4.浙江吳江、錢塘江、浦陽江的合稱。
《國語辭典》:云門(雲(yún)門)  拼音:yún mén
1.黃帝之樂,六樂之一。《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教國子,舞云門?!?br />2.閘門?!段倪x。左思。蜀都賦》:「指渠口以為云門,灑滮池而為陸澤。」
《漢語大詞典》:云門宗(雲(yún)門宗)
中國 佛教禪宗南宗五家之一。 五代 文偃 (公元864-949年)創(chuàng)建于 韶州 云門山 (今 廣東省 乳源瑤族自治縣 北),故名。在 北宋 與臨濟(jì)宗并盛,至 南宋 時(shí)衰落不傳。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二節(jié):“南宗大師云門宗創(chuàng)始人 文偃 作《北邙行》,不像 遺則 那樣自稱吾知之矣?!?/div>
《國語辭典》:朱明  拼音:zhū míng
1.夏季。《爾雅。釋天》:「春為青陽,夏為朱明,秋為白藏,冬為玄英?!埂稘h書。卷二二。禮樂志》:「朱明感長,敷與萬物,桐生茂豫,靡有所詘?!挂卜Q為「朱光」。
2.太陽?!冻o。宋玉。招魂》:「朱明承夜兮,時(shí)不可以淹?!?br />3.明朝為朱氏所創(chuàng)建,故后世亦稱明朝為「朱明」。
《漢語大詞典》:南園(南園)
(1).園名。在 廣東 廣州市 南。 明 洪武 初, 趙介 、 孫蕡 等五人在此結(jié)社,號 南園 五子。 嘉靖 時(shí),又有 歐大任 梁有譽(yù) 等五人,于此結(jié)社,號 南園 后五子。參見“ 南園十先生 ”。
(2).泛指園圃。 晉 張協(xié) 《雜詩》之八:“借問此何時(shí),胡蝶飛南園?!?唐 柳宗元 《冉溪》詩:“卻學(xué) 壽張 樊敬侯 ,種漆南園待成器?!?/div>
《漢語大詞典》:南園十先生(南園十先生)
南園 即 抗風(fēng)軒 ,在 廣州 城東南 大忠祠 側(cè)。 明 初, 孫蕡 、 王佐 、 黃哲 、 李德 、 趙介 結(jié)社唱酬于此,稱 南園 五子。寫詩力去 宋 元 風(fēng)習(xí),以上追三 唐 為旨?xì)w, 嘉靖 年間, 歐大任 、 梁有譽(yù) 、 黎民表 、 吳旦 、 李時(shí)行 又聚會 抗風(fēng)軒 ,復(fù)振 南園 之風(fēng),稱南園后五子。 清 光緒 年間, 張之洞 任 兩廣 總督,乃將前后五子合稱 南園十先生 ,并建 南園十先生祠 。 明 葛徵奇 編有《南園五先生集》二卷; 清 陳文藻 等編有《南園后五子詩集》二十八卷。參閱《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總集類存目四》。
《漢語大詞典》:曹溪
(1).水名。在 廣東省 曲江縣 東南 雙峰山 下。 唐 楊炯 《送楊處士反初卜居曲江》詩:“ 蕭 寺休為相, 曹溪 便寄家?!?宋 文天祥 《南華山》詩:“笑看 曹溪 水,門前坐松風(fēng)?!眳㈤?span id="ad05mso" class="book">《廣東通志·曲江縣·山川略四》。
(2).禪宗南宗別號。以六祖 慧能 在 曹溪 寶林寺 演法而得名。 唐 柳宗元 《曹溪大鑒禪師碑》:“凡言禪,皆本 曹溪 ?!?唐 善生 《送玉禪師》詩:“洞了 曹溪 旨,寧輸俗者機(jī)?!?/div>
《國語辭典》:江門(江門)  拼音:jiāng mén
地名。位于廣東省新會縣北。因西江流經(jīng)此地而入海,故稱為「江門」。清光緒二十八年(西元1902),中英條約中,開放作為商埠。民國二十年,新會縣治移至此地。工業(yè)發(fā)達(dá),水陸交通便利,為廣東省對外貿(mào)易港口之一。
《國語辭典》:龍舟(龍舟)  拼音:lóng zhōu
1.刻飾成龍形的船。多在端午節(jié)用來舉行龍舟大賽。也稱為「龍船」。
2.天子所乘坐的船?!端鍟>砣?。煬帝紀(jì)上》:「御龍舟,幸江都。」
《國語辭典》:牛女  拼音:niú nǚ
牽牛與織女二星的合稱。晉。潘岳西征賦〉:「儀景星于天漢,列牛女以雙峙?!姑?。高濂《玉簪記》第一九出:「誰承望今宵牛女,銀河咫尺間,巧一似穿針會,兩下里青春濃桃艷李?!?/div>
《漢語大詞典》:陽山(陽山)
(1).山名。 秦 漢 時(shí)稱 陰山 最西的一段為“ 陽山 ”。即今 內(nèi)蒙古 烏拉特后旗 的 狼山 。史記·蒙恬列傳:“於是渡 河 ,據(jù) 陽山 ,逶蛇而北?!?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 五原 西安 陽縣 北有 陰山 。 陰山 在 河 南, 陽山 在 河 北。”參見“ 陰山 ”。
(2).古縣名。在今 廣東省 陽山縣 東。 漢 置,屬 桂陽郡 , 后漢 改為 陰山縣 , 三國 吳 復(fù)置,歷代因之。 唐 韓愈 《送區(qū)冊序》:“ 陽山 ,天下之窮處也。”舊注:“ 陽山 ,縣名,屬 連州 。”
《國語辭典》:陰山(陰山)  拼音:yīn shān
山脈名。昆崙山的北支。起于河套西北,橫亙綏遠(yuǎn)、察哈爾及熱河北部,東北綿延為內(nèi)興安嶺。自漢武帝伐匈奴得此山后,為中國歷代北方的屏蔽。也稱為「陰山山脈」。
《國語辭典》:南越  拼音:nán yuè
1.地名。古代百越之地,即今兩廣及越南北部。
2.國名。漢高祖劉邦曾立趙佗為南越王,據(jù)有今兩廣之地。后三傳至王興,丞相呂嘉與大臣作亂,別立建德為王。漢武帝元鼎五年,派遣路博德、楊仆討伐呂嘉,翌年敗之,呂嘉及建德被擒,南越亡,共九十三年。
《漢語大詞典》:靈鷲(靈鷲)
(1).山名。在古 印度 摩揭陀國 王舍城 之東北,梵名 耆闍崛 。山中多鷲,故名?;蛟粕叫蜗聱愵^而得名。 如來 曾在此講《法華》等經(jīng),故佛教以為圣地。又簡稱 靈山 或 鷲峰 。《古詩類苑》卷一○二引 晉 廬山 諸道人《游石門》詩序:“ 靈鷲 邈矣,荒途日隔?!?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山居賦》:“欽鹿野之華苑,羨 靈鷲 之名山?!弊宰ⅲ骸?靈鷲山 ,説《般若法華》處。” 唐 劉禹錫 《送義舟師卻還黔南》詩:“常説 摩圍 似 靈鷲 ,卻將山屐上丹梯?!?清 譚嗣同 《怪石歌》:“不然 天竺 亡 靈鷲 ,月黑深林歗猨狖。”
(2).山名。即 浙江 杭州 西湖 的 飛來峰 。傳說由 印度 飛來。 宋 蘇軾 《祭柳子玉文》:“頃在 錢塘 ,惠然我覯,相從半歲,日飲醇酎,朝游 南屏 ,莫宿 靈鷲 ?!?金 元好問 《云峽》詩:“飛墮不嫌 靈鷲 小,奇探已覺 太湖 空?!?清 厲鶚 《西林過滿月精舍》詩:“秋蟾圓幾夕, 靈鷲 約同登?!?br />(3).山名。在 廣東 曲江 北。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溱水:“ 瀧水 又南歷 靈鷲山 。山本名 虎羣山 ,亦曰 虎市山 ,以虎多暴故也。 晉 義熙 中沙門釋僧 律 葺宇巖阿,猛虎遠(yuǎn)跡,蓋 律 仁感所致,因改曰 靈鷲山 ?!?br />(4).山名。在 江西 上饒 東南。一名 靈山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江西三·廣信府》:“ 靈山 ,府西北六十里,一名 靈鷲山 。道書第三十三福地,實(shí)郡之鎮(zhèn)山也?!?br />(5).峰名。在 山西 五臺山 中臺 之東南,亦稱 菩薩頂 。峰有 真容院 ,黃教喇嘛 札薩克 居此。 清 陳夢雷 《擬游五臺山不果》詩:“勢控 太行 蟠巨鎮(zhèn),派分 靈鷲 落曇花?!?/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