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9詞典 1分類詞匯 28
《國語辭典》:薔薇戰(zhàn)爭(薔薇戰(zhàn)爭)  拼音:qiáng wéi zhàn zhēng
西元一四五五年至一四五八年英國約克與蘭加斯德爭奪王位之戰(zhàn),因兩家分以白、紅薔薇為徽章,故歷史上稱為「薔薇戰(zhàn)爭」。
《國語辭典》:侯馬盟書(侯馬盟書)  拼音:hóu mǎ méng shū
在山西侯馬出土的盟誓書。據(jù)考訂,制作時間約當周敬王二十三年至三十一年間。盟詞用毛筆寫在玉石上,大部分為朱書,少數(shù)用墨書。結(jié)體方扁,用筆生動老練;起筆多取側(cè)勢,筆處多尖筆出鋒,變化多端。
《國語辭典》:巨石文化  拼音:jù shí wén huà
屬新石器時代的文化之一。約從西元前三千年至西元前一千四百年。分布于歐洲大西洋沿岸、中國東北、日本、韓國及印度等地。以巨石建筑的古代墳?zāi)?、祭場、石甕及石環(huán)等為特徵。
《國語辭典》:迦羅林朝(迦羅林朝)  拼音:jiā luó lín cháo
西元七五一年至九八七年由法蘭人所建的第二王朝。自本平至路易五世,曾統(tǒng)治絕大部分的西歐,后滅于卡佩王朝。
《國語辭典》:零缺點運動(零缺點運動)  拼音:líng quē diǎn yùn dòng
西元一九六○年至一九七○年代興起的管理熱潮。其宗旨是勉勵員工在工作中不發(fā)生任何錯誤來完成自己的工作。其目的是在激發(fā)員工的工作熱忱,期勉員工「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對做好」,消除「犯錯是人之常情」的觀念,自行把工作做好,而不是單靠由上而下的指令、監(jiān)督來做事。
《國語辭典》:馬其諾防線(馬其諾防線)  拼音:mǎ qí nuò fáng xiàn
西元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五年前后,法國為預(yù)防德國進攻,在東部邊境所建造的堅固防線。此方案由法國陸軍部長馬其諾所建議,故稱為「馬其諾防線」。整條防線從法國北部的泰昂維市開始,向東沿萊茵河,經(jīng)過林巴,再轉(zhuǎn)向南,一直到比爾福市。
《國語辭典》:新疆回變(新疆回變)  拼音:xīn jiāng huí biàn
清咸豐六年至光緒三年(西元1856~1877),回教徒對清廷的叛變。先起于云南,后陜西、甘肅、新疆等地趁機跟進,新疆地區(qū)更建立回教汗國,于光緒三年為左宗棠所平定。
《國語辭典》:意象主義(意象主義)  拼音:yì xiàng zhǔ yì
美國一九○九年至一九一七年間由龐德(Ezra Pound)等人倡行的詩論。注重意象之明白表達,主題和形式擺脫因襲之風(fēng),強調(diào)唯有準確完美的意象,才能發(fā)揮詩的精義。
《國語辭典》:毛刻本  拼音:máo kē běn
明汲古閣毛晉自萬歷末年至清順治初年所??炭俣喾N的書籍,稱為「毛刻本」。也稱為「汲古閣刻本」。
《國語辭典》:威靈頓(威靈頓)  拼音:wēi líng dùn
Wellington
1.人名。(西元1769~1825)英國名將。西元一八○九年至一八一四年間,進兵巴爾干半島,所向無敵,法軍為之膽寒?;F盧之役,打敗拿破崙,功勛卓著。俄普奧三國均贈以元帥頭銜,并賜公爵。世稱為「威靈頓公」。也譯作「惠靈吞」。
2.地名。紐西蘭的首都。位于北島的南端,濱科克海峽。港灣良好,毛織業(yè)及罐頭業(yè)鼎盛,為該國內(nèi)陸與海洋貿(mào)易中心。
《國語辭典》:新人類(新人類)  拼音:xīn rén lèi
1.原為日本新名詞,約指西元一九六一年至一九七○年之間出生的人,標榜自我,不受傳統(tǒng)價值觀束縛的一群人。主要的作風(fēng)為敢于突破傳統(tǒng),追求自由、率性、自然的生活態(tài)度,而且勇嘗試新事物。如:「戰(zhàn)后出生的新人類,享有遠勝以往的物質(zhì)生活?!?br />2.《舊約圣經(jīng)》中指以諾亞為祖先繁衍下來的人類。參見「大洪水」條。
《漢語大詞典》:埃涅阿斯紀
一譯“伊尼特”。史詩。古羅馬維吉爾作于公元前30年至前19年。共十二卷,約一萬二千行。描寫特洛伊被希臘軍攻陷后,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在天神護衛(wèi)下攜家出逃,輾轉(zhuǎn)到了意大利,娶當?shù)毓鳛槠蓿⒘肆_馬城,開始朱里安族的統(tǒng)治。
《漢語大詞典》:大眾哲學(xué)
艾思奇著。1934年至1935年在《讀書生活》連載,1936年出版單行本。用生動通俗的語言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xué)原理,為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xué)的通俗讀物,在當時影響很大。后收入《艾思奇文集》。
《漢語大詞典》:十年內(nèi)亂(十年內(nèi)亂)
特指我國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的一場由領(lǐng)導(dǎo)者錯誤發(fā)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zāi)難的“文化大革命”。 露菲 《當酸棗紅了的時候》:“父親 孟樹 是市某局局長,十年內(nèi)亂受盡折磨,現(xiàn)在官復(fù)原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