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duì)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duì)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dòng)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jiǎn)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01
詞典
6
分類詞匯
95
共101,分7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條纓
踢串
鑲邊
鑲滾
襁褓之年
兜肚斷了帶子
草帽緶
頤帶
狗牙兒絳子
耳絆
軬帶
緄邊
黑角帶
不闌帶
車絆
《漢語大詞典》:
條纓(條纓)
絲制的帶子。飾于駕車的馬或結(jié)于冠。條,通“ 絳 ”。
《
周禮·春官·巾車
》
:“革路,龍勒,條纓五就?!?鄭玄 注:“條,讀為絛。其樊及纓以絛絲飾之而五成?!?span id="vvxp57h" class="book">《
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
》:“ 適 脫衰絰,冠條纓,墨緣,以見乎公。”
分類:
帶子
駕車
《漢語大詞典》:
踢串
古代服飾。一種束腰的帶子,在肚子前成丁字形,豎的一條垂于襠下,可以踢起,故名。
《水滸傳》
第五六回:“下面一箇婭嬛上來,就側(cè)手春臺(tái)上摺了一領(lǐng)紫綉圍領(lǐng),又摺一領(lǐng)宮緑襯裡襖子,并下面五色花綉踢串?!?span id="ffdxvfp" class="book">《水滸傳》第七二回:“ 柴進(jìn) 慌忙去了巾幘、衣服、靴襪,卻脫下 王班直 身上錦襖、踢串、鞋胯之類,從頭穿了。”
分類:
服飾
束腰
帶子
肚子
成丁
丁字
字形
《國語辭典》:
鑲邊(鑲邊)
拼音:
xiāng biān
將一種東西鑲嵌在另一種物體的邊緣。
分類:
鑲邊
衣服
邊緣
布條
帶子
《國語辭典》:
鑲滾(鑲滾)
拼音:
xiāng gǔn
鑲邊、滾邊。《老殘游記》第二回:「穿了一件藍(lán)布外褂兒、一條藍(lán)布褲子,都是黑布鑲滾的?!挂沧鳌歌偩i」。
分類:
縫紉
布條
帶子
衣服
邊緣
《國語辭典》:
襁褓之年
拼音:
qiǎng bǎo zhī nián
幼年。(襁:背嬰兒用的寬帶子;褓:包嬰兒用的小被子)如:「他在襁褓之年便失去父愛,由母親獨(dú)力撫養(yǎng)成人。」
分類:
幼年
嬰兒
寬帶
帶子
被子
《國語辭典》:
兜肚斷了帶子(兜肚斷了帶子)
拼音:
dōu du duàn le dài zi
(歇后語)沒得絆了。絆音諧「伴」。兜肚的帶子斷了就無法綁系。比喻沒有人作伴?!督鹌棵贰返谌呕兀骸付刀菙嗔藥ё萤ぉ]得絆了!剛才在門首站了一回,只見陳姐夫騎了頭口來了;說爹不來了?!?/div>
分類:
歇后語
沒得
音諧
兜肚
帶子
《國語辭典》:
草帽緶(草帽緶)
拼音:
cǎo mào biàn
麥稈編成的辮形帶子,可用來編制草帽、提籃等。也作「草帽辮」。
分類:
麥稈
帶子
編制
提籃
《國語辭典》:
頤帶(頤帶)
拼音:
yí dài
鋼盔、安全帽等系住下巴的帶子。如:「戴安全帽,頤帶要系妥?!?/div>
分類:
系住
下巴
帶子
《漢語大詞典》:
狗牙兒絳子(狗牙兒縧子)
犬牙狀的絲織花邊或帶子。
《
兒女英雄傳
》
第十三回:“及至站起來,自己低頭一看,纔知穿的那件石青褂子,鑲著一身的狗牙兒絳子,原來是慌的拉錯(cuò)了,把他們官太太的褂子穿出來了。”
分類:
犬牙
織花
花邊
帶子
《漢語大詞典》:
耳絆(耳絆)
鞋帽上作帶子穿系之用的扣絆,以狀如耳,故名。 郭沫若
《廣寒宮》
:“他又戴一頂紅耳絆兒的黃風(fēng)帽兒?!?郭沫若
《豕蹄·漆園吏游梁》
:“有時(shí)應(yīng)該上耳絆的時(shí)候,他又打過了,只得退轉(zhuǎn)來再打。退轉(zhuǎn)來又把耳絆上歪了的時(shí)候也有?!?/div>
分類:
帽上
帶子
《漢語大詞典》:
軬帶(軬帶)
系車篷的帶子。
分類:
帶子
《國語辭典》:
緄邊(緄邊)
拼音:
gǔn biān
1.在衣物的邊緣縫上帶狀物。也作「滾邊」。
2.縫在衣物邊緣裝飾用的帶狀物。也稱為「滾邊」。
分類:
為衣
衣服
鞋子
邊緣
上布
布條
帶子
《漢語大詞典》:
黑角帶(黑角帶)
飾有黑色獸角的帶子。 宋
蔡絳
《
鐵圍山叢談
》
卷四:“始時(shí),士大夫起復(fù),則裹粗光幞、慘紫袍、黑角帶而已?!?/div>
分類:
黑色
獸角
帶子
《漢語大詞典》:
不闌帶(不闌帶)
織有花紋的帶子。南方少數(shù)民族婦女慣用以束發(fā)。 宋 朱輔
《蠻溪叢笑》
:“蠻女以織帶束髮,狀如經(jīng)帶。不闌者,斑也,蓋反切語,俗謂團(tuán)為突鸞,孔為窟籠,即此意名不闌帶?!?/div>
分類:
花紋
帶子
南方
少數(shù)民族
婦女
慣用
束發(fā)
《漢語大詞典》:
車絆(車絆)
駕車時(shí)扣在牲口后的帶子。 駱賓基
《父女倆》
:“﹝ 張達(dá) ﹞帶著車絆和籠頭、兜嘴,果真坐在莊頭的井臺(tái)上等候 香姐 了。”
分類:
駕車
牲口
帶子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hào)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