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4978
典故
2
詞典
6
分類詞匯
4840
佛典
1
其它
129
共4978,分332頁顯示
上一頁
83
84
85
86
8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89
90
91
92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宣慰
寶章
冊書
出御
宣賜
綴旒
制舉
皇化
作兩
奏劄
廟號
灌頂
圣衷
大朝
盡下
《國語辭典》:
宣慰
拼音:
xuān wèi
1.安撫慰勞。如:「宣慰僑胞」。
2.職官名。元、明在邊地宣布政令以安慰人民之官。民國初年亦曾于蒙古等地置宣慰使。
分類:
大臣
視察
地區(qū)
宣揚(yáng)
政令
帝王
《國語辭典》:
寶章(寶章)
拼音:
bǎo zhāng
1.珍貴的書法真跡。如米芾記載晉、唐人墨跡的書即稱為「寶章待訪錄」。
2.皇帝的印璽。《宋史。卷一八三。樂志十三》:「寶章煌煌,導(dǎo)以笙磬。還燕慈寧,邦家徯慶?!?/div>
分類:
珍貴
道教
書法
經(jīng)文
印璽
真跡
帝王
《國語辭典》:
冊書(冊書)
拼音:
cè shū
古帝王冊封臣下的詔書。分祝冊、玉冊、立冊、封冊、哀冊、贈冊、謚冊、贈謚冊、祭冊、賜冊、免冊十一種?!段倪x。班彪。王命論》:「全宗祀于無窮,垂冊書于春秋,而況大夫之事乎?!埂段倪x。潘勖。冊魏公九錫文》:「授君印綬、冊書、金虎符第一至第五?!?/div>
分類:
冊書
史冊
冊命
史籍
詔書
時向
帝王
官府
承包
冊立
封贈
錢糧
《漢語大詞典》:
出御
(1).出外娶妻;到外地入贅。
《
呂氏春秋·上農(nóng)
》
:“茍非同姓,農(nóng)不出御,女不外嫁,以安農(nóng)也?!?高誘 注:“御,妻也。”
(2).出外治理。 晉
陸云
《贈鄱陽府君張仲膺詩》
之一:“知機(jī)日難,子達(dá)其微。入輔帷幄,出御千里?!?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晉書·齊王攸傳》:“古者九命作伯,或入毗朝政,或出御方岳?!?br />(3).帝王車駕臨幸。
《
明史·劉宗周傳
》
:“乞陛下出御 皇極門 ,延見百僚,明言宗廟山陵在此,固守外無他計(jì)?!?/div>
分類:
帝王
出外
王車
外治
治理
車駕
娶妻
駕臨
臨幸
外地
入贅
《漢語大詞典》:
宣賜(宣賜)
謂帝王賞賜。 唐
韓偓
《湖南絕少含桃偶有人以新摘者見惠感事傷懷因成四韻》
:“金鑾歲歲長宣賜,忍淚看天憶帝都。” 宋
王禹偁
《為宰臣謝賜御制歌詩表》
:“臣等蒙圣慈宣賜喜雨謌詩共三首。”
《前漢書平話》
卷下:“特請十壬與眾大臣,就於此殿設(shè)一大宴,別無宣賜,子童散 呂女 與您十壬為妻者?!?/div>
分類:
帝王
賞賜
《國語辭典》:
綴旒(綴旒)
拼音:
zhuì liú
1.旌旗的垂飾。引申有表率、歸依之意。《詩經(jīng)。商頌。長發(fā)》:「受小球大球,為下國綴旒?!?br />2.旗旒為臣下所執(zhí)持,故比喻國君為臣下所挾持,大權(quán)旁落或處境危殆。《后漢書。卷五九。張衡傳》:「君若綴旒,人無所麗。」《文選。劉琨。勸進(jìn)表》:「國家之危,有若綴旒?!挂沧鳌纲橃肌?。
分類:
表率
國勢
率
為臣
垂危
臣下
危急
挾持
無實(shí)
實(shí)權(quán)
帝王
《國語辭典》:
制舉(制舉)
拼音:
zhì jǔ
1.制定選舉人才的方法?!豆茏?。宙合》:「鉤入枉而出直,此言圣君賢佐之制舉也?!?br />2.唐朝科舉的一種,由天子親試?!端问?。卷一五六。選舉志二》:「制舉無???,所以待天下之才杰,天子每親策之?!?/div>
分類:
制訂
后皇
選拔
殿試
賢才
科舉
進(jìn)士
取士
制度
制舉
除地
貢舉
帝王
《漢語大詞典》:
皇化
皇帝的德政和教化。
《
南史·何尚之傳
》
:“屢誅大臣,有虧皇化?!?唐
李白
《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
詩:“七葉運(yùn)皇化,千齡光本支?!?span id="zhzrzxu" class="book">《
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jì)八
》:“洎纂鴻圖,每敷皇化。”
分類:
德政
政和
教化
帝王
《漢語大詞典》:
作兩(作兩)
《
易·離
》
:“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孔穎達(dá) 疏:“明兩作離者,離為日,日為明,今有上下兩體,故云明兩作離也?!焙蟊?span id="1xphyvy" class="book">《
易
》“繼明”之意,稱太子為“作兩”。言能繼天子而明照四方。 南朝 梁元帝
《皇太子講學(xué)碑》
:“皇太子洊雷種德,重離作兩?!?隋
江總
《玄圃石室銘》
:“天縱儲睿,生知作兩?!?/div>
分類:
作兩
明照
四方
太子
帝王
《漢語大詞典》:
奏劄
亦作“ 奏札 ”。 臣下上殿奏對時呈給皇帝的文書。 宋
趙升
《
朝野類要·文書
》
:“奏札,又謂之殿札,蓋上殿奏對所入文字也。凡知州以上見辭,皆用此。” 宋
丁謂
《丁晉公談錄》
:“洎因奏忤旨,上怒,就 趙 ( 趙普 )手掣奏札子,挼而擲之?!?明 郎瑛
《
七修類稿·詩文一·各文之始
》
:“奏疏之名不一,曰上疏,曰上書,曰奏札,曰奏狀,曰奏議。恐其漏泄,俱封囊以進(jìn),故謂之封事。” 郭沫若
《南冠草》
第一幕:“是,臣下是早就見到,正想擬具一個奏札來陳述自己的管見?!?/div>
分類:
臣下
下上
上殿
奏對
對時
呈給
文書
帝王
《國語辭典》:
廟號(廟號)
拼音:
miào hào
舊時皇帝死后,升祀太廟,追尊為某祖某宗,稱為「廟號」。如:「清光緒皇帝的廟號為德宗。」
分類:
廟號
太廟
宗廟
奉祀
特起
木主
帝王
《國語辭典》:
灌頂(灌頂)
拼音:
guàn dǐng
1 金剛乘儀式。當(dāng)上師向其弟子傳授一種新法門之前,所舉行的宗教儀式。上師以圣水灑在弟子頭頂,以象徵授予力量。2 隋唐時的高僧。為天臺宗五祖。俗姓吳,舊籍常州義興(今江蘇宜興),后遷臨海章安(今浙江境內(nèi)),故世稱為「章安大師」、「章安尊者」。
分類:
灌頂
梵語
意譯
印度
帝王
儀式
元年
《漢語大詞典》:
圣衷(聖衷)
天子的心意。 唐
張九齡
《奉和圣制〈過王浚墓〉》
:“孤績淪千載,流名感圣衷?!?清
袁枚
《
隨園詩話
》
卷十三:“偶讀 馮益都 相公集,有
《弔明季楊左二公》
詩云:‘忠魂莫再傷寃抑,今日猶能厪圣衷。’” 姚雪垠
《李自成》
第三卷第二六章:“ 高起潛 在密奏中提到這樣一句:‘聞東虜仍有議和誠意。倘此事能成,或可救目前一時之急。國事如此,惟乞皇爺圣衷獨(dú)斷?!?/div>
分類:
心意
帝王
《漢語大詞典》:
大朝
(1).謂天子大會諸侯群臣。
《
穆天子傳
》
卷一:“癸丑,天子大朝於 燕然之山 , 河水 之阿?!?span id="xdarug1" class="book">《
后漢書·禮儀志中
》:“每歲首正月,為大朝受賀?!?唐
李商隱
《行次西郊作一百韻》
:“大朝會萬方,天子正臨軒?!?br />(2).指朝會的場所。
《
續(xù)資治通鑒·宋太宗淳化二年
》
:“今之 乾元殿 ,即 唐 之 含元殿 也,在 周 為外朝,在 唐 為大朝,冬至,元旦,立全仗,朝萬國,在此殿也。”
(3).稱居于正統(tǒng)的朝廷。 唐
鄭谷
《寄邊上從事》
詩:“高壘觀諸寨,全師護(hù)大朝。”
《
舊五代史·僭偽傳一·李景
》
:“ 景 愿割 濠 、 壽 、 泗 、 楚 、 光 、 海 等六州之地,隸於大朝,乞罷攻討?!?清 俞正燮
《
癸巳類稿·韓文靖公事輯
》
:“時 江 南稱中原為大朝,貧弱不能有為, 熙載 終以北人故,不自安,因彌事荒讌,殆於廢日?!?/div>
分類:
大朝
朝會
正統(tǒng)
大會
場所
諸侯
朝廷
帝王
《漢語大詞典》:
盡下(盡下)
聽?wèi){臣下;對臣下放心。謂帝王寬以待下。
《
漢書·元帝紀(jì)贊
》
:“寬弘盡下,出於恭儉,號令溫雅,有古之風(fēng)烈?!?span id="hkcuwp2" class="book">《
北史·隋紀(jì)上·文帝論
》:“﹝ 隋文帝 ﹞素?zé)o術(shù)業(yè),不能盡下,無寬仁之度,有刻薄之資。”
分類:
聽?wèi){
臣下
放心
帝王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