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978,分332頁顯示  上一頁  70  71  72  73  74  76  77  78  79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朝聽
帝道
路寢
制策
圣諭
負扆
執(zhí)奏
顓頊
中詔
中旨
五服
下等
制科
玉軫
極諫
《漢語大詞典》:朝聽(朝聽)
指朝廷或帝王的聽聞。晉書·桓溫傳:“操弄虛説,以惑朝聽。”宋書·劉穆之傳:“臣契闊屯泰,旋觀始終,金蘭之分,義深情密。是以獻其乃懷,布之朝聽?!?/div>
《國語辭典》:帝道  拼音:dì dào
1.國君治國的德行與手段?!肚f子。天道》:「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埂妒酚?。卷六八。商君列傳》:「吾說公以帝道,其志不開悟矣。」
2.王位、帝位。南朝梁。劉孝標〈辯命論〉:「入紫微,升帝道,則未達窅冥之情,未測神明之數(shù),其蔽二也?!?/div>
《漢語大詞典》:路寢(路寢)
古代天子、諸侯的正廳。《詩·魯頌·閟宮》:“松桷有舄,路寢孔碩?!?毛 傳:“路寢,正寢也?!?span id="tpn4vf3" class="book">《文選·張衡〈西京賦〉》:“正殿路寢,用朝羣辟?!?薛綜 注:“ 周 曰路寢, 漢 曰正殿。” 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十:“古所謂路寢,猶今言正廳也?!?/div>
《國語辭典》:制策  拼音:zhì cè
一種古代選拔人才的方法。漢代試士,由主考官發(fā)策以問,應(yīng)試者因其所問而陳己之所見,稱為「對策」。而由天子親自出題的稱為「制策」?!端问?。卷三三八。蘇軾傳》:「軾始具草,文義粲然。復(fù)對制策,入三等。」
《國語辭典》:圣諭(聖諭)  拼音:shèng yù
帝王誥誡的詔令。清康熙時圣諭有十六條。
《國語辭典》:負扆(負扆)  拼音:fù yǐ
扆,窗與門之間。古代天子接見諸侯,背對窗戶南面而立,以示君位,故后世即以「負扆」指南面稱帝或攝政。《淮南子。齊俗訓(xùn)》:「攝天子之位,負扆而朝諸侯?!?jié)h。高誘。注:「戶牖之間謂之扆。」《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索隱述贊》:「周公攝政,負扆據(jù)圖?!?/div>
《漢語大詞典》:執(zhí)奏(執(zhí)奏)
持章表上奏君主。晉書·賈謐傳:“ 謐 重執(zhí)奏 戎 華 之議,事遂施行?!?span id="fahmdaz"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皇祐二年》:“詔:‘內(nèi)降指揮、百司執(zhí)奏毋輒行;敢因緣干請者,諫官、御史察舉之?!?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當 和珅 聲勢熏灼,舉朝無一人敢於糾劾, 曹錫寳 獨能抗辭執(zhí)奏,不愧諍臣?!?/div>
《國語辭典》:顓頊(顓頊)  拼音:zhuān xù
五帝之一。相傳為黃帝之孫,十歲時輔佐少昊,二十歲即帝位。最初建國于高陽,故號高陽氏。建都于帝丘(今河北省濮陽縣)。在位七十八年。
《國語辭典》:五帝  拼音:wǔ dì
1.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五位圣王。因出自傳說,故說法不盡相同,較主要者為:(1)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南朝宋。裴骃。集解:「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禮,以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2)少昊、顓頊、帝嚳、堯、舜。
2.東西南北中五方位的天神。指太昊、炎帝、少昊、顓頊、黃帝。《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jié)h。鄭玄。注:「五帝:蒼曰靈威仰,太昊食焉,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黃曰含樞紐,黃帝食焉,白曰白招拒,少昊食焉,黑曰汁光紀,顓頊食焉。」《楚辭。屈原。九章。惜誦》:「令五帝以析中兮,戒六神與向服。」?jié)h。王逸。注:「五帝謂五方神也,東方為太白皞,南方為炎帝,西方為少昊,北方為顓頊,中央為黃帝?!?/div>
《漢語大詞典》:中詔(中詔)
宮中直接發(fā)出的帝王親筆詔令。后漢書·陳蕃傳:“宦官由此疾 蕃 彌甚,選舉奏議,輒以中詔譴卻?!?span id="ylttsmo"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奐傳》:“中詔所施,或存好問?!?span id="sgdz6q6" class="book">《資治通鑒·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先賜中詔敕之?!?胡三省 注:“詔自中出,不經(jīng)門下者,謂之中詔,今之手詔是也?!?/div>
《國語辭典》:中旨  拼音:zhōng zhǐ
1.皇帝的諭旨。唐。羅隱 使者詩:「使者銜中旨,崎嶇萬里行?!埂段倪x。顏延之。赭白馬賦》:「乃詔陪侍,奉述中旨;末臣庸蔽,敢同獻賦?!挂卜Q為「中詔」。
2.唐、宋以后,不經(jīng)中書門下而由內(nèi)廷直接發(fā)出的敕諭?!缎瓦z事。前集》:「貫由此恃功,稍專軍政,選置將吏,皆取中旨,不復(fù)關(guān)朝廷矣?!埂睹魇?。卷一七九。鄒智傳》:「然或進退一人,處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陰執(zhí)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div>
《國語辭典》:五服  拼音:wǔ fú
1.五等喪服。分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種,以親疏為差等。
2.古代王城外圍,每五百里為一區(qū)畫,共分侯、甸、綏、要、荒五等,稱為「五服」。《書經(jīng)。益稷》:「弼成五服?!?br />3.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禮服的合稱?!稌?jīng)。皋陶謨》:「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國語辭典》:下等  拼音:xià děng
品級低的或地位卑下的。《儒林外史》第一五回:「不要說算命拆字是下等,就是教館、作幕,都不是個了局?!埂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一回:「那上等的,自有那一班王孫公子去問津;那下等的,也有那些逐臭之夫,垂涎著要嘗鼎一臠?!?/div>
《國語辭典》:制科  拼音:zhì kē
唐朝科舉的一種,由天子親試。《舊唐書。卷一六。穆宗本紀》:「戊午,上御宣政殿,試制科舉人?!?/div>
《漢語大詞典》:玉軫(玉軫)
(1).天子車輿的美稱。 南朝 梁 張率 《河南國獻舞馬賦》:“無逸御於玉軫,不泛駕於金輿。”
(2).玉制的琴柱。 唐 李賀 《追和柳惲》:“酒杯 箬 葉露,玉軫 蜀 桐虛?!?王琦 匯解:“軫者,琴柱所以系弦,麗者以玉為之?!?span id="2f6d1hi" class="book">《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雙手舉琴,向祭石臺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軫拋殘,金徽零亂?!?br />(3).借指琴瑟。 晉 劉妙容 《宛轉(zhuǎn)歌》:“低紅掩翠方無色,金徽玉軫為誰鏘?!?唐 白居易 《對琴待月》詩:“玉軫臨風久,金波出霧遲?!?明 無名氏 《飛丸記·游園題畫》:“冰絃未轉(zhuǎn)番幽恨,玉軫調(diào)成畏殺聲?!?/div>
《漢語大詞典》:極諫(極諫)
盡力規(guī)勸。古多用于臣下對君主。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桓公 問置吏於 管仲 。 管仲 曰:‘……犯顏極諫,臣不如 東郭牙 ,請立以為諫臣?!?漢 劉向 說苑·善說:“夫大臣重祿而不極諫,近臣畏罪而不敢言。” 唐 陳子昂 《諫靈駕入京書》:“明王不惡切直之言以納忠,烈士不憚死亡之誅以極諫?!?span id="kuwspur" class="book">《清史稿·高宗紀一》:“戊辰,策試貢士,詔能深悉時政直言極諫者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