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840,分323頁顯示  上一頁  69  70  71  72  73  75  76  77  7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誥命
潛邸
匡君
恤典
長民
日馭
君側(cè)
朝聽
帝道
路寢
制策
圣諭
負(fù)扆
執(zhí)奏
顓頊
《國語辭典》:誥命(誥命)  拼音:gào mìng
1.古時(shí)朝廷頒賜爵位的詔令。如明制為一品至六品皆授以誥命,清制則為一品至五品授以誥命。
2.受過封號(hào)的婦女?!度辶滞馐贰返诙鸹兀骸肝叶袷且龉俚模憔褪钦a命夫人?!埂都t樓夢(mèng)》第七一回:「左邊下手一席,陪客是錦鄉(xiāng)侯誥命與臨昌伯誥命;右邊下手一席,方是賈母主位?!?/div>
《漢語大詞典》:誥命夫人(誥命夫人)
受有朝廷封號(hào)的貴婦人。 清 李漁 《奈何天·憂嫁》:“所以生平止得一女,不愿他做誥命夫人,但求為富室院君而已?!?span id="dtck5qy" class="book">《儒林外史》第二十回:“方纔老爹説的,他是個(gè)誥命夫人,到家請(qǐng)會(huì)畫的替他追個(gè)像,把鳳冠補(bǔ)服畫起來?!币嗍》Q“ 誥命人 ”。京劇《平王納媳斬伍奢》第十五場(chǎng):“ 鄢氏 (唱):寂寞深閨誥命人,豈可虛度誤青春?!?/div>
《國語辭典》:潛?。撣。 ?span id="wusy8wx" class='label'>拼音:qián dǐ
稱天子即位前所居住的宅第。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卷三。紀(jì)藝》:「太宗在潛邸,多訪求名藝,文進(jìn)遂往依焉?!埂对?。卷一五八。姚樞傳》:「世祖在潛邸,遣趙璧召樞至。」
《漢語大詞典》:匡君
(1).匡輔君主。國語·晉語七:“今 無忌 ,智不能匡君,使至於難,仁不能救,勇不能死,敢辱君朝以忝 韓 宗?!?span id="xavvjhx" class="book">《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今臣羈旅之臣也,交疏於王,而所愿陳者皆匡君之事。” 唐 元稹 《夏陽縣令陸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銘》:“ 魏 之先 文貞 ,有匡君之大德?!?br />(2).指 匡俗 兄弟。 明 王世懋 《廬山雪》詩:“千崖冰玉裹,何處著 匡 君?!眳⒁姟?匡俗 ”。
(3).指 江西 的 廬山 。 清 趙進(jìn)美 《南康登樓》詩:“空城何所有,一半是 匡 君?!?清 潘耒 《登五老峰最高頂》詩:“乘云我欲之帝廷,稍為 匡 君鳴不平。茲山何者讓 衡霍 ,不岳不鎮(zhèn)誰使令?!眳⒁姟?匡廬 ”。
《漢語大詞典》:匡俗
(1).匡正時(shí)俗。魏書·逸士傳序:“比夫邁德弘道,匡俗庇民,可得而小,不可得而忽也。”
(2).傳說中的人物。一說名“匡裕”。出自 殷 、 周 之際,又傳為 周武王 時(shí)或 秦 末人。兄弟七人學(xué)仙得道,結(jié)廬隱居于 南障山 。故世稱 南障山 為 廬山 、 匡山 、 匡廬 ,尊 匡俗 為 匡 神。 豐子愷 《廬山面目》:“ 周朝 的 匡俗 曾經(jīng)在這里隱居?!眳⒁姟?匡神 ”。
《漢語大詞典》:匡廬(匡廬)
指 江西 的 廬山 。相傳 殷 周 之際有 匡俗 兄弟七人結(jié)廬于此,故稱。后漢書·郡國志四·廬江郡“ 尋陽 南有 九江 ,東合為 大江 ” 劉昭 注引 南朝 宋 慧遠(yuǎn) 《廬山記略》:“有 匡俗 先生者,出 殷 周 之際,隱遯潛居其下,受道於仙人而共嶺,時(shí)謂所止為仙人之廬而命焉?!?唐 白居易 《草堂記》:“ 匡廬 奇秀,甲天下山?!?明 吳國倫 《鄱陽湖》詩:“欲向 匡廬 臥白云, 宮亭 水色晝氤氳。” 魯迅 《熱風(fēng)·估〈學(xué)衡〉》:“ 匡廬 峨眉 ,山也,則曰紀(jì)游,采硫訪碑,務(wù)也,則曰日記?!?林伯渠 《廬山即景步董老初游廬山韻》:“ 匡廬 勝境都爭(zhēng)識(shí),流水高山特逞奇?!眳⒁姟?匡俗 ”。
《國語辭典》:恤典(卹典)  拼音:xù diǎn
一種舊時(shí)朝廷撫恤已故官員的禮法。《宋史。卷三一七。邵亢傳。論曰》:「邵亢知太常,裁損張貴妃恤典?!?/div>
《漢語大詞典》:長民(長民)
為民之長;官長。古指天子、諸侯,后泛指地方官吏。禮記·緇衣:“長民者,衣服不貳,從容有常,以齊其民,則民德壹?!?span id="51xdj6u" class="book">《孔子家語·入官》:“上者尊嚴(yán)而危,民者卑賤而神。愛之則存,惡之則亡,長民者必明此之要?!?宋 蘇轍 《郭逵自致仕起知潞州》:“擢從解組之餘,復(fù)寄長民之任?!?/div>
《漢語大詞典》:日馭(日馭)
(1).太陽。日形如輪,周行不息,故稱。 隋 盧思道 《從駕經(jīng)大慈照寺》詩:“日馭非難假,云師本易憑?!?前蜀 韋莊 《立春》詩:“青帝東來日馭遲,暖煙輕逐曉風(fēng)吹。” 清 金農(nóng) 《憩王屋山后十方院》詩之二:“大椿靈餌話 堯 年,鍊液升煙日馭前?!?br />(2).指古代神話中為太陽駕車的神。 黃瀾 《送李生孟夐留學(xué)美利堅(jiān)》詩:“星精倚馬憂天墜,日馭揮戈上地平?!?br />(3).指帝王的車駕。 宋 蘇軾 《賜安神宗御容押班馮宗道等銀合茶藥敕書》:“屬祠宮之告具,驂日馭以遄征,往復(fù)之間,忠勞亦至。特加存問?!?/div>
《漢語大詞典》:君側(cè)(君側(cè))
(1).君主的身邊。左傳·成公十六年:“子在君側(cè),敗者壹大?!?span id="mpnl3kp" class="book">《公羊傳·定公十三年》:“ 晉 趙鞅 取 昔陽 之甲,以逐 荀寅 與 士吉射 。 荀寅 與 士吉射 者曷為者也?君側(cè)之惡人也?!?span id="hvtrsxl" class="book">《晉書·謝鯤傳》:“ 劉隗 奸邪,將危社稷。吾欲除君側(cè)之惡,匡主濟(jì)時(shí),何如?”
(2).借指君主身邊的佞臣。 北魏 楊炫之 洛陽伽藍(lán)記·追光寺:“ 略 密與其兄 相州 刺史 中山王 熙 欲起義兵,問罪君側(cè)?!?span id="fgn2bes" class="book">《周書·文帝紀(jì)上》:“人盡忠良,誰為君側(cè)?” 唐 李商隱 《有感》詩之二:“古有清君側(cè),今非乏老成。”參見“ 清君側(cè) ”。
《國語辭典》:清君側(cè)(清君側(cè))  拼音:qīng jūn cè
語本《公羊傳。定公十二年》:「晉趙鞅取晉陽之甲,以逐荀寅與士吉射。荀寅與士吉射者,曷為者也?君側(cè)之惡人也。此逐君側(cè)之惡人?!怪盖宄跎砼缘募槌夹∪恕L?。李商隱有感詩〉二首之二:「古有清君側(cè),今非乏老成。」
《漢語大詞典》:朝聽(朝聽)
指朝廷或帝王的聽聞。晉書·桓溫傳:“操弄虛説,以惑朝聽?!?span id="ri71chv" class="book">《宋書·劉穆之傳》:“臣契闊屯泰,旋觀始終,金蘭之分,義深情密。是以獻(xiàn)其乃懷,布之朝聽?!?/div>
《國語辭典》:帝道  拼音:dì dào
1.國君治國的德行與手段?!肚f子。天道》:「帝道運(yùn)而無所積,故天下歸?!埂妒酚?。卷六八。商君列傳》:「吾說公以帝道,其志不開悟矣?!?br />2.王位、帝位。南朝梁。劉孝標(biāo)〈辯命論〉:「入紫微,升帝道,則未達(dá)窅冥之情,未測(cè)神明之?dāng)?shù),其蔽二也?!?/div>
《漢語大詞典》:路寢(路寢)
古代天子、諸侯的正廳。《詩·魯頌·閟宮》:“松桷有舄,路寢孔碩?!?毛 傳:“路寢,正寢也?!?span id="yoxdbzp" class="book">《文選·張衡〈西京賦〉》:“正殿路寢,用朝羣辟?!?薛綜 注:“ 周 曰路寢, 漢 曰正殿?!?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十:“古所謂路寢,猶今言正廳也?!?/div>
《國語辭典》:制策  拼音:zhì cè
一種古代選拔人才的方法。漢代試士,由主考官發(fā)策以問,應(yīng)試者因其所問而陳己之所見,稱為「對(duì)策」。而由天子親自出題的稱為「制策」?!端问?。卷三三八。蘇軾傳》:「軾始具草,文義粲然。復(fù)對(duì)制策,入三等。」
《國語辭典》:圣諭(聖諭)  拼音:shèng yù
帝王誥誡的詔令。清康熙時(shí)圣諭有十六條。
《國語辭典》:負(fù)扆(負(fù)扆)  拼音:fù yǐ
扆,窗與門之間。古代天子接見諸侯,背對(duì)窗戶南面而立,以示君位,故后世即以「負(fù)扆」指南面稱帝或攝政。《淮南子。齊俗訓(xùn)》:「攝天子之位,負(fù)扆而朝諸侯?!?jié)h。高誘。注:「戶牖之間謂之扆?!埂妒酚洝>砣?。魯周公世家。索隱述贊》:「周公攝政,負(fù)扆據(jù)圖。」
《漢語大詞典》:執(zhí)奏(執(zhí)奏)
持章表上奏君主。晉書·賈謐傳:“ 謐 重執(zhí)奏 戎 華 之議,事遂施行。”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皇祐二年:“詔:‘內(nèi)降指揮、百司執(zhí)奏毋輒行;敢因緣干請(qǐng)者,諫官、御史察舉之?!?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四:“當(dāng) 和珅 聲勢(shì)熏灼,舉朝無一人敢於糾劾, 曹錫寳 獨(dú)能抗辭執(zhí)奏,不愧諍臣?!?/div>
《國語辭典》:顓頊(顓頊)  拼音:zhuān xù
五帝之一。相傳為黃帝之孫,十歲時(shí)輔佐少昊,二十歲即帝位。最初建國于高陽,故號(hào)高陽氏。建都于帝丘(今河北省濮陽縣)。在位七十八年。
《國語辭典》:五帝  拼音:wǔ dì
1.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五位圣王。因出自傳說,故說法不盡相同,較主要者為:(1)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史記。卷一。五帝本紀(jì)》南朝宋。裴骃。集解:「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禮,以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2)少昊、顓頊、帝嚳、堯、舜。
2.東西南北中五方位的天神。指太昊、炎帝、少昊、顓頊、黃帝?!吨芏Y。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jié)h。鄭玄。注:「五帝:蒼曰靈威仰,太昊食焉,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黃曰含樞紐,黃帝食焉,白曰白招拒,少昊食焉,黑曰汁光紀(jì),顓頊?zhǔn)逞??!埂冻o。屈原。九章。惜誦》:「令五帝以析中兮,戒六神與向服?!?jié)h。王逸。注:「五帝謂五方神也,東方為太白皞,南方為炎帝,西方為少昊,北方為顓頊,中央為黃帝?!?/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