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978,分332頁顯示  上一頁  67  68  69  70  71  73  74  75  7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明綸
寵綏
正朝
符瑞
戟門
陪臣
王朝
法象
九錫
受禪
神心
不豫
游豫
黃衣
即真
《漢語大詞典》:明綸(明綸)
指帝王的詔令。明史·公鼐傳:“凡一月間明綸善政,固大書特書;其有聞見異詞及宮闈委曲之妙用,亦皆直筆指陳,勒成信史。” 清 黃六鴻 《?;萑珪そ甜B(yǎng)·城鄉(xiāng)分講》:“須于通衢建立榜題講約所,庶于有司恪奉明綸,遵行講讀?!?/div>
分類:帝王詔令
《國語辭典》:寵綏(寵綏)  拼音:chǒng suī
寵愛而使其安定。《書經(jīng)。泰誓上》:「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舊五代史。卷三三。唐書。莊宗本紀(jì)七》:「朕夙荷丕基,乍平偽室,非不欲寵綏四海,協(xié)和萬邦?!?/div>
《漢語大詞典》:正朝
(1).君主受臣朝見的地方。周禮·考工記·匠人“應(yīng)門二徹參個(gè)” 唐 賈公彥 疏:“爾雅文以其應(yīng)門內(nèi)、路門外有正朝。”周禮·考功記·匠人“內(nèi)有九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鄭玄 注“內(nèi),路寢之里也;外,路門之表也。九室,如今朝堂諸曹治事處” 唐 賈公彥 疏:“內(nèi)外,據(jù)路寢之表里言之,則九卿之九室在門外正朝之左右為之,故 鄭 據(jù) 漢 法,朝堂諸曹治事處為正朝之左右?!?br />(2).謂治朝,視朝。 清 夏炘 學(xué)禮管釋·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人君每日於路門外視朝,謂之治朝,亦謂之正朝。” 清 鳳韶 《鳳氏經(jīng)說·天子諸侯即位以殯明日》:“天子諸侯三朝,惟治朝日視為正朝?!?/div>
《國語辭典》:符瑞  拼音:fú ruì
吉祥的徵兆?!豆茏?。水地》:「藏以為寶,剖以為符瑞。」《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漢興以來,至明天子,獲符瑞,封禪,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div>
《國語辭典》:戟門(戟門)  拼音:jǐ mén
于門前立戟,泛指顯貴之家。唐。元稹 暮秋詩:「看著墻西日又沉,步廊回合戟門深?!骨?。陳維崧〈沁園春。四十諸生〉詞:「正戟門開日,呼余驚座?!?/div>
《國語辭典》:陪臣  拼音:péi chén
古時(shí)諸侯的大夫?qū)μ熳幼苑Q為「陪臣」,又大夫的家臣也稱為「陪臣」?!墩撜Z。季氏》:「陪臣執(zhí)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姑?。梁辰魚《浣紗記》第七出:「我寡君著我多拜上太宰,寡君受吳國大王、太宰大人許多教訓(xùn)之恩,情愿攜其妻室,率其陪臣,親到吳國,君請(qǐng)為臣,妻請(qǐng)為妾?!?/div>
《國語辭典》:王朝  拼音:wáng cháo
1.朝廷、朝代。《漢書。卷七三。韋賢傳》:「王朝肅清,唯俊之庭?!顾?。陸游董逃行〉:「危難繼作如崩濤,王朝荒穢誰復(fù)薅?!?br />2.謂天子視朝。《周禮。地官司徒。師氏》:「居虎門之左,司王朝?!?/div>
《國語辭典》:法象  拼音:fǎ xiàng
天地間的一切現(xiàn)象?!兑捉?jīng)。系辭上》:「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shí)。」《漢書。卷二二。禮樂志》:「今幸有前圣遺制之威儀,誠可法象而補(bǔ)備之,經(jīng)紀(jì)可因緣而存著也。」
《國語辭典》:九錫(九錫)  拼音:jiǔ xí
古代天子優(yōu)禮大臣,所賜與的車馬、衣服、樂器、朱戶、納陛、虎賁、弓矢、鈇鉞、秬鬯等九種物品?!度龂萘x》第六一回:「合受魏公之位,加九錫以彰功德?!姑鳌V艹 都t梅記》第二四出:「我為一朝臣宰,禮絕百寮,恩加九錫,封祖蔭孫,富貴已極?!?/div>
《國語辭典》:受禪(受禪)  拼音:shòu shàn
承受禪讓的帝位。三國魏。曹植責(zé)躬〉詩:「受禪于漢,君臨萬邦。」唐。陳鴻《長恨傳》:「既而玄宗狩成都,肅宗受禪靈武。」
《漢語大詞典》:神心
(1).猶心神。謂魂與心。 戰(zhàn)國 楚 宋玉 《神女賦》:“意離未絶,神心怖覆。” 漢 揚(yáng)雄 《〈法言〉序》:“神心忽恍,經(jīng)緯萬方,事繫諸道德仁義禮。”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清水:“ 太公 避 紂 之亂,屠隱市朝,遯釣魚水,何必 渭 濱,然后 磻溪 ,茍愜神心,曲渚則可。 磻溪 之名,斯無嫌矣。”
(2).猶圣心。謂天子的心。《文選·應(yīng)貞〈晉武帝華林園集詩〉》:“貽宴好會(huì),不常厥數(shù);神心所受,不言而喻?!?呂向 注:“言天子遺其宴會(huì)者,不常其數(shù),但圣心所與者,不言而自曉?!?/div>
分類:心神帝王
《國語辭典》:不豫  拼音:bù yù
1.不猶豫。《楚辭。屈原。九章。惜誦》:「壹心而不豫兮,羌不可保也?!?br />2.不高興。《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為諸侯度。」唐。陳鴻《長恨傳》:「皇心震悼,日日不豫?!?br />3.不事先預(yù)備?!抖Y記。中庸》:「豫則立,不豫則廢。」
4.身體不舒服。引申為有病。《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懼。」《文選。王儉。褚淵碑文》:「明皇不豫,儲(chǔ)后幼沖。」
《國語辭典》:游豫(遊豫)  拼音:yóu yù
游樂。三國魏。曹植蟬賦〉:「在焱陽之仲夏兮,始游豫乎芳林?!?/div>
《漢語大詞典》:游預(yù)(遊預(yù))
見“ 游豫 ”。
《漢語大詞典》:黃衣
(1).黃色的衣服。古代帝王、道士均穿黃色衣服。唐代宦官也穿黃服。禮記·郊特牲:“黃衣黃冠而祭?!眳⒁姟?黃冠 ”。禮記·玉藻:“﹝君子﹞狐裘,黃衣以裼之。錦衣狐裘,諸侯之服也。犬羊之裘不裼?!?span id="fmjwyfx" class="book">《論語·鄉(xiāng)黨》:“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楊伯峻 注:“這三句表示衣服里外的顏色應(yīng)該相稱。古代穿皮衣,毛向外,因之外面一定要用罩衣,這罩衣就叫裼衣。這里的‘緇衣’、‘素衣’、‘黃衣’的衣指的正是裼衣?!?晉 王嘉 拾遺記·后漢:“ 劉向 於 成帝 之末,校書 天祿閣 ,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黃衣,植青藜杖,登閣而進(jìn)…… 向 請(qǐng)問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聞金卯之子有博學(xué)者,下而觀焉?!?唐 韓愈 《華山女》詩:“黃衣道士亦講説,座下寥落如明星?!?唐 白居易 《賣炭翁》詩:“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span id="leqivgi" class="book">《資治通鑒·唐玄宗開元元年》:“初, 太宗 定制,內(nèi)侍省不置三品官,黃衣廩食,守門傳命而已?!?span id="ol1sahy" class="book">《宋史·太祖紀(jì)一》:“諸校露刃列于庭,曰:‘諸軍無主,愿策太尉為天子?!醇皩?duì),有以黃衣加 太祖 身?!眳⒁姟?黃袍 ”。
(2).借指僧道或宦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兇:“ 咸通 中降圣之辰,二教論議,而黃衣屢奔。上小不懌,宣下令后輩新入內(nèi)道場,有能折衝浮圖者,許以自薦?!?span id="0pgxf7r" class="book">《資治通鑒·后周世宗顯德四年》“冬,十月,戊午,設(shè)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經(jīng)學(xué)優(yōu)深可為師法、詳閑吏理達(dá)於教化等科” 元 胡三省 注:“此所謂制舉也。時(shí)詔應(yīng)天下諸色人中,不限前資、見任職官,黃衣草澤,并許應(yīng)詔?!?明 王鏊 震澤長語·食貨:“ 中宗 時(shí),黃衣乃二千員,外置千員?!?br />(3).用以釀酒和制醬用的蒸熟的淀粉制品在發(fā)酵過程中表面所生的霉塵。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作醬法:“《食經(jīng)》‘作麥醬法’:小麥一石,漬一宿,炊。臥之,令生黃衣。” 明 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穀四·黃蒸﹝集解﹞引 蘇恭 曰:“黃蒸,磨小麥粉拌水和成餅,麻葉裹,待上黃衣,取曬?!?/div>
《國語辭典》:黃袍(黃袍)  拼音:huáng páo
1.黃色的長衣,隋以后為天子服。如:「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聊齋志異。卷二。九山王》:「高臥山巢,公然自負(fù),以為黃袍之加,指日可俟矣?!?br />2.僧服。為職位較高者,做佛事時(shí)所披的黃色僧袍。
3.指黃鶯。唐。貫休 晚春寄張侍郎詩:「鳥聽黃袍小,城臨白帝寒?!?/div>
《國語辭典》:即真  拼音:jí zhēn
1.由攝政或監(jiān)國而正式就帝位?!稘h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莽既滅翟義,自謂威德日盛,獲天人助,遂謀即真之事矣。」唐。徐堅(jiān)《初學(xué)記。卷九。總敘帝王》:「堯乃命舜代己攝政,……舜年八十一即真。」
2.官職由代理而轉(zhuǎn)為正職?!度龂?。卷四一。蜀書。楊洪傳》:「亮于是表洪領(lǐng)蜀郡太守,眾事皆辦,遂使即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