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840,分323頁顯示  上一頁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黃中
天祚
游幸
九重天
姬公
省內(nèi)
中君
靈修
日角
明兩
圣詔
垂旒
圣靈
上位
黃袍
《漢語大詞典》:黃中
(1).心臟;內(nèi)德。古代以五色配五行五方,土居中,故為黃為中央正色。心居五臟之中,故稱黃中。易·坤:“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fā)於事業(yè),美之至也。” 漢 蔡邕 《司空楊秉碑》:“非黃中純白,窮達一致,其惡能立功立事。”南史·沈約傳:“汝并黃中英爽,終成奇器?!?span id="gsecob5" class="book">《魏書·高允傳》:“ 高子 黃中內(nèi)潤,文明外照,必為一代偉器?!?章炳麟 《訄書·序種姓下》:“同柢者,其玉步同;異柢者,其玉步異。是以有黃中而無陰血,無所析也?!?br />(2).中間黃色。 晉 陸機 《桑賦》:“故其形瑰族類,體艷眾木,黃中爽理,滋榮煩縟?!?宋 韓維 《謝到水仙二本》詩:“黃中秀外干虛通,乃喜嘉名近帝聰?!痹ⅲ骸按嘶ㄍ獍字悬S,莖干虛通如蔥,本生 武當(dāng) 山谷間,土人謂之天蔥?!?清 錢謙益 《蠟梅》詩之二:“莫以黃中笑梔貌,狗蠅今日遍江鄉(xiāng)?!?br />(3).指皇帝。《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六·唐五郊樂章》:“黃中正位,含章居貞?!眳⒁姟?黃中君 ”。
《漢語大詞典》:黃中君
天子的別稱。 唐 康駢 劇談錄·李鄴侯救竇庭芝:“ 德宗 曰:‘曩言黃中君,蓋指於朕,未知呼卿為 鬼谷子 ,何也?’” 宋 葉廷圭 海錄碎事·百工醫(yī)技:“ 竇庭芝 與卜者 胡盧生 相善,一日謂 庭芝 曰:‘君家禍將至,非遇黃中君、 鬼谷子 不可救?!?庭芝 以物色求之,得 李鄴侯 泌 ,傾家結(jié)之。未幾, 朱泚 之亂, 庭芝 陷賊。事平, 德宗 命誅之。 泌 以前事上聞,特貸其死。 德宗 云:‘所言黃中君蓋指朕,謂卿為 鬼谷子 ,何也?’” 清 梁章鉅 稱謂錄·天子古稱:“《李泌外傳》有術(shù)士,稱帝為黃中君。”
分類:帝王
《國語辭典》:天祚  拼音:tiān zuò
上天賜予的福祿?!稌?jīng)。多方》漢??装矅鳎骸溉瓴荒軇裥盼颐?,汝亦則惟不能享天祚矣?!埂秶Z。晉語四》:「周之大功在武,天祚將在武族。」
《漢語大詞典》:游幸(遊幸)
指帝王或后妃出游。北史·雀光傳:“﹝陛下﹞專薦郊廟,止決大政,輔神養(yǎng)和,簡息游幸,則率土屬賴,含生仰悅矣。” 宋 蘇轍 《乞御制集敘狀》:“而復(fù)厲精庶政,親決萬機,故其游幸無益之文,見存無幾?!?span id="wevte7q" class="book">《紅樓夢》第十七回:“待貴妃游幸時,再請定名,豈不兩全?”
(1).指帝王出游。魏書·斛斯椿傳:“又説帝數(shù)出游幸,號令部曲,別為行陣?!?宋 蘇舜欽 《游洛中內(nèi)》詩:“早晚金輿此游幸,鳳樓前后看山河?!?明 馮夢龍 《女丈夫·隋帝南巡》:“萬乘之尊,豈可輕身游幸?”
(2).泛指游樂。 元 李文蔚《圯橋進履》第一折:“我是箇道童,道法又不精,在山中閑游幸。”
《國語辭典》:九重天  拼音:jiǔ chóng tiān
1.九重,九層。傳說天有九層。比喻天的高遠(yuǎn)?!斗馍裱萘x》第二回:「愁云直上九重天,一派敗兵隨地?fù)??!?br />2.比喻帝王。宋。晏殊 浣溪沙。綠葉紅花媚曉煙詞:「可惜異香珠箔外,不辭清唱玉尊前。使星歸覲九重天?!乖?。關(guān)漢卿《蝴蝶夢》第四折:「九重天飛下赦書來,您三下里休將招狀責(zé)?!?/div>
《漢語大詞典》:姬公
(1).指 周公 姬旦 。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今 黃帝 、 虞舜 、 姬公 、 孔父 ,世之所仰而信者也?!?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自 周 命維新, 姬公 定法。” 明 張居正 《祭封一品李太夫人文》:“履 姬公 之幾舃,奏 崇伯 之膚功?!?br />(2).指 周文王 姬昌 。文選·張協(xié)〈七命〉:“其基德也,隆於 姬公 之處 岐 。” 李善 注:“ 姬公 , 文王 也?!?br />(3).泛指 周 天子。 清 趙翼 《自鳴鐘》詩:“刻漏法本自中土, 軒帝 姬 公幾荒度?!?/div>
《漢語大詞典》:省內(nèi)
(1).宮禁之中。后漢書·胡廣傳:“ 熹平 六年, 靈帝 思感舊德,乃圖畫 廣 及太尉 黃瓊 於省內(nèi),詔議郎 蔡邕 為其頌云?!?br />(2).借指天子。后漢書·周舉傳:“ 永和 元年,災(zāi)異數(shù)見,省內(nèi)惡之?!?/div>
分類:宮禁帝王
《漢語大詞典》:中君
(1).指才德平常的君主。荀子·臣道:“事圣君者,有聽從無諫爭;事中君者,有諫爭無諂諛,事暴君者,有補削無撟拂。”漢書·張敞傳:“夫小國中君,猶有奮不顧身之臣,況於明天子乎!”
(2).指心。 宋 蘇舜欽 《夜中》詩:“夜分眾諠死,耿耿抱真履,中君湛以寧,不為外官使?!?/div>
《漢語大詞典》:靈修(靈修)
亦作“ 靈脩 ”。
(1).指 楚懷王 。楚辭·離騷:“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脩之故也?!?王逸 注:“靈,神也。脩,遠(yuǎn)也。能神明遠(yuǎn)見者,君德也,故以諭君。”漢書·揚雄傳上:“靈修既信 椒蘭 之唼佞兮,吾纍忽焉而不蚤睹?”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靈修, 楚王 也?!?鄭澤 《壬寅春日謁屈子祠》詩:“犀甲 吳 戈悲 戰(zhàn)國 ,女蘿山鬼怨靈修?!?br />(2).泛指君主。 清 錢謙益 《資德大夫忠憲高公神道碑銘》:“公之忠君愛國,死而彌篤。靈修美人之思,有餘恫焉!”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自序》:“美人香草,貌託靈脩?!?br />(3).指賢德明哲的人。 明 黃哲 《過梁昭明太子墓》詩:“靈修忽爾逝,歲晏勞予心?!?br />(4).指美好的聲名。 清 魏源《雜詩》之三:“感此大化奔,懼為造物腐。靈修不早立,百歲如過雨?!?br />(5).指思慕的戀人。 清 方朝 《大江吟》:“青鳥欲語意夷猶,天路險阻懷靈修。白日西馳不我留,長歌徙倚增離憂?!?清 龔自珍 《鶯啼序》詞:“予懷渺渺,靈修尚隔中央,只恐棄我如土?!眳㈤?span id="y17kcyb" class="book">《詩·秦風(fēng)·蒹葭》。
(6).指神靈。《宋史·樂志十二》:“靈修戾止,詔以毛血?!?明 沈貞 《樂神曲·城隍》:“民不驚兮志定,眷靈修兮作民命?!?
《國語辭典》:日角  拼音:rì jué
1.額骨中央隆起如日,此稱為「日角」,古代認(rèn)為是帝王或貴人之相。漢。王符《潛夫論。五德志》:「大人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伏羲,其相日角,世號太燡?!埂逗鬂h書。卷一。光武帝紀(jì)上》:「身長七尺三寸,美須眉,大口,隆準(zhǔn),日角?!?br />2.相術(shù)家以左額為日角,在天庭的左邊。
《國語辭典》:明兩(明兩)  拼音:míng liǎng
明兩原指易經(jīng)中的離卦。離卦論象為日,日又有明之意。因離卦有上下二體,故稱為「明兩」。為兩明前后相續(xù)之象。語出《易經(jīng)。離卦。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购笾傅弁踬t能可明照四方?!段倪x。謝靈運。擬鄴中集詩。王粲詩》:「不謂息肩愿,一旦值明兩。」《文選。謝瞻。張子房詩》:「明兩燭河陰,慶宵薄汾陽?!固啤@钌?。注:「鄭玄曰:『明兩者,取君明上下以明德相承,其于天下之事,無不見也。』」
《漢語大詞典》:圣詔(聖詔)
對皇帝或臨朝太后的詔書的尊稱。《漢書·王莽傳上》:“奉承太后圣詔,宣之于下,不能得什一?!?三國 魏 曹植 《上〈責(zé)躬〉〈應(yīng)詔〉詩表》:“不圖圣詔,猥垂齒召,至止之日,馳心輦轂?!?/div>
《漢語大詞典》:垂旒
(1).古代帝王貴族冠冕前后的裝飾,以絲繩系玉串而成。 漢 班固 《白虎通·紼冕》:“垂旒者,示不視邪?!?南朝 梁 沈約 《皇雅》:“執(zhí)瑁朝羣后,垂旒御百神?!?明 呂碩園 《還魂記·耽試》:“圣主垂旒,想汝玉遺珠一網(wǎng)收?!?br />(2).指帝王。 唐 杜甫 《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韻》:“垂旒資穆穆,祝網(wǎng)但恢恢?!?元 袁桷 《白云平章致仕》詩:“盛代東封催告禮,更須元老侍垂旒?!?清 杜芥 《賦得群山夜來晴》詩:“萬象朝一真,拱笏翼垂旒?!?br />(3).指居侯王之位。 清 鈕琇 觚賸·圓圓:“﹝ 延陵 ﹞自此由 秦 入 蜀 ,迄於秉鉞 滇 云 ,垂旒 洱海 ,人臣之位,於斯已極。”
《國語辭典》:圣靈(聖靈)  拼音:shèng líng
基督教上帝觀中,三位一體的第三位格,乃善的自身。以父與子為單一根源而發(fā)出,代表恩寵的泉源,以及無限圣性或愛的表現(xiàn)。
《國語辭典》:上位  拼音:shàng wèi
1.高位、高官?!兑捉?jīng)。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埂稇?zhàn)國策。齊策四》:「于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br />2.上座,貴客座位。漢。劉向《新序。卷一。雜事第一》:「秦使者至,昭奚恤曰:『君,客也,請就上位。』」
《國語辭典》:黃袍(黃袍)  拼音:huáng páo
1.黃色的長衣,隋以后為天子服。如:「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埂读凝S志異。卷二。九山王》:「高臥山巢,公然自負(fù),以為黃袍之加,指日可俟矣?!?br />2.僧服。為職位較高者,做佛事時所披的黃色僧袍。
3.指黃鶯。唐。貫休 晚春寄張侍郎詩:「鳥聽黃袍小,城臨白帝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