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978,分332頁顯示  上一頁  43  44  45  46  47  49  50  51  52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雕弓
晚出
俞音
圣壽
王所
宮樹
奉宣
奉敕
靈跡
入奏
渙號(hào)
青蒲
宗盟
三槐
漢節(jié)
《國(guó)語辭典》:彫弓  拼音:diāo gōng
刻有花紋的弓。宋。蘇軾江城子。老夫聊發(fā)少年狂〉詞:「會(huì)挽彫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漢語大詞典》:晚出
(1).猶晏駕。指帝王死。文選·江淹〈恨賦〉:“一旦魂斷,宮車晚出?!?呂延濟(jì) 注:“天子崩謂宮車晏駕。晚出,晏駕也?!?br />(2).傍晚或晚間外出。 唐 白居易 《晚從省歸》詩:“朝回北闕值清晨,晚出南宮送暮春?!?前蜀 李珣 《浣溪沙》詞:“晚出閒庭看海棠,風(fēng)流學(xué)得內(nèi)家妝。”
(3).遲出現(xiàn)。 魯迅 《熱風(fēng)·隨感錄三十八》:“戊派的愛國(guó)論最晚出,我聽了也最寒心?!?/div>
《漢語大詞典》:俞音
(1).帝王表示允可的詔令。 宋 蘇轍 《免尚書右丞表》之二:“顧惟尺寸之材何與棟梁之選?比陳誠(chéng)懇,尚閟俞音?!?宋 趙抃 《次韻許遵少卿見寄》:“君恩早賜俞音下,即擁菟裘故里還。” 明 張居正 《謝圣諭存問并賜銀兩等物疏》:“臣自奉俞音,得以休沐,屏居謝事,息慮澄心。”
(2).用為稱對(duì)方允諾的敬詞。 宋 蘇軾 《求婚啟》:“ 中郎 墳典之付,豈在他人? 太真 姑舅之婚,復(fù)見今日。仰緣夙契,祗聽俞音。”
《漢語大詞典》:圣壽(聖壽)
皇帝的年壽和生日。 北齊 郭遵 《南至郊祭司天奏云物賦》:“臣有覩盛儀而瞻瑞物,愿齊圣壽於 終南 ?!?唐 李白 《上云樂》:“拜龍顏,獻(xiàn)圣壽,北斗戾, 南山 摧,天子九九八十一萬歲,長(zhǎng)傾萬壽杯?!?宋 王安石 《棗》詩:“廣庭觴圣壽,以此參肴蔌?!?元 吳弘道 《斗鵪鶉》套曲:“祝圣壽,慶官里,進(jìn)金杯?!?明 王守仁 《擬唐張九齡上千秋金鑒錄表》:“月臨日照,帝德運(yùn)於光天;岳峙川流,圣壽同於厚地。”
《漢語大詞典》:王所
(1).指燕寢,古代帝王休息安寢的處所。周禮·天官·九嬪:“九嬪掌婦學(xué)之灋……而以時(shí)御敘于王所?!?鄭玄 注:“王所息之燕寢?!?span id="lwv7i9a" class="book">《史記·周本紀(jì)》:“ 武王 至 周 ,自夜不寐, 周公 旦 即王所曰:‘曷為不寐?’”
(2).指行宮。《穀梁傳·僖公二十八年》:“公朝于王所。朝不言所,言所者,非其所也。” 惠棟 九經(jīng)古義·穀梁傳:“王所者,猶 漢 時(shí)所謂行在所也?!?唐 劉禹錫 《山南西道新修驛路記》:“ 華陽 黑水 ,昔稱丑地,近者嘗為王所,百態(tài)丕變?!?/div>
《漢語大詞典》:宮樹(宮樹)
帝王宮苑中的樹木。 唐 王維 《奉和圣制御春明樓臨右相園亭賦樂賢詩應(yīng)制》:“小苑接侯家,飛甍暎宮樹。”《敦煌變文集·妙法蓮華經(jīng)講經(jīng)文》:“香煙靄靄旋為蓋,宮樹蒙蒙自變春?!?宋 劉秉 《戊申年七夕》詩:“紅蕖爛漫碧池香,羅綺三千 侍 漢皇。阿母暫來成底事? 茂陵 宮樹已蒼蒼?!?元 虞集 《正月十一日朝回即事》詩:“宮樹春陰合,霓旌拂曙來?!?/div>
《漢語大詞典》:奉宣
宣布帝王的命令。漢書·循吏傳·黃霸:“時(shí)上垂意於治,數(shù)下恩澤詔書,吏不奉宣?!?唐 杜甫 《奉謝口勅三司推問狀》:“今日巳時(shí),中書侍郎平章事 張鎬 ,奉宣口勅,宜放推問?!?/div>
《漢語大詞典》:奉敕
亦作“ 奉勅 ”。
(1).奉皇帝的命令。 南朝 梁 任昉 《奉敕示〈七夕〉詩啟》:“臣 昉 啟,奉敕,并賜示《七夕》五韻?!?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一:“﹝ 曹彬 ﹞既平 江南 回,詣閤門入見,牓子稱:‘奉勑 江南 勾當(dāng)公事回。’”
(2).指奉師長(zhǎng)之命。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六:“妾,月府侍書女,與生有緣。今奉勅賚書 南海 ,生當(dāng)偕行?!?/div>
《漢語大詞典》:靈跡(靈蹟)
亦作“ 靈跡 ”。亦作“ 靈蹟 ”。
(1).指帝王的德政。 南朝 梁 江淹 《蕭上銅鐘芝草眾瑞表》:“臣以祥緯雜沓,星燭波運(yùn)。斯乃靈跡深覃,睿衷夐感。理應(yīng)寫順,祗無涵祕(mì)。”
(2).神明的功績(jī)。 北周 庾信 《周祀方澤歌·昭夏》:“敢以敬恭,陳之玉帛。德包含養(yǎng),功藏靈跡?!?br />(3).神靈的遺跡;圣賢的事跡。 唐 李白 《古風(fēng)》之四三:“ 瑤水 聞遺歌,玉杯竟空言。靈跡成蔓草,徒悲千載魂?!?清 侯方域 《新遷顏魯公碑記》:“而際世不辰,靈蹟多淹。”
(4).引申為奇跡。 沙汀 《記賀龍》二七:“ 賀龍 同志回到屋里,依舊帶著那種因?yàn)楦械娇湟鴣淼挠淇?,而且仿佛談?wù)f一種靈跡?!?br />(5).神明顯靈的事跡。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述異·武員唐突河神:“噫!宇宙間靈跡照然者,莫如河神。彼武人粗鹵,不知敬畏,幸而未降之罰,乃著異於俄頃之間,以示薄懲,神顧可慢乎哉?”
(6).謂墨寶。 明 高啟 《題黃大癡天池石壁圖》詩:“奈何靈蹟久閟藏,荒竹滿野啼猩猩?!?/div>
《漢語大詞典》:入奏
謂入朝向君主進(jìn)言或上書。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考異:“宰臣 留正 等入奏,乞早正 嘉王 儲(chǔ)位,以安人心。”《三國(guó)演義》第一一一回:“遂入奏太后曰:‘ 諸葛誕 謀反,臣與文武官僚,計(jì)議停當(dāng)?!?/div>
《漢語大詞典》:渙號(hào)(渙號(hào))
指帝王的旨令,恩旨。 宋 蘇軾 《賜新除太中大夫呂大防辭免恩命不允詔》:“以卿德望兼重,才術(shù)有餘,故授之不疑,渙號(hào)已行,僉言惟允。”續(xù)資治通鑒·宋理宗嘉熙元年:“雖烽燧之甫停,柰瘡痍之未復(fù)。肆頒渙號(hào),用慰群情?!敝袊?guó)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關(guān)于南北議和的清方檔案》:“無如天時(shí)人事,勢(shì)難挽回。朝廷渙號(hào)屢頒,讓步不為不至,人民卒未見諒,獨(dú)立及于 回蒙 ?!眳⒁姟?渙汗大號(hào) ”。
分類:帝王旨令
《漢語大詞典》:渙汗大號(hào)(渙汗大號(hào))
(1).謂帝王號(hào)令,如人之汗,一出不復(fù)收。易·渙:“九五,渙汗其大號(hào)。” 孔穎達(dá) 疏:“人遇險(xiǎn)阨驚怖而勞,則汗從體出,故以汗喻險(xiǎn)阨也。九五處尊履正,在號(hào)令之中,能行號(hào)令以散險(xiǎn)阨者也?!?朱熹 本義:“九五巽體,有號(hào)令之象,汗謂如汗之出而不反也?!?br />(2).謂帝王發(fā)布號(hào)令。 清 錢謙益 《故南京國(guó)子監(jiān)祭酒石門許公合葬墓志銘》:“先帝誅逆表忠,渙汗大號(hào)?!?康有為 《敬謝天恩并統(tǒng)籌全局折》:“故今欲變法,請(qǐng)皇上統(tǒng)籌全局,商定政體,自百司庶政,用人交外,并草具綱領(lǐng)條目,然后渙汗大號(hào),乃與施行。”
《漢語大詞典》:青蒲
(1).即蒲草。水生植物。嫩者可食,莖葉可供編織蒲席等物。 唐 王維 《皇甫岳云溪雜題·鸕鶿堰》詩:“乍向紅蓮沒,復(fù)出青蒲颺?!?宋 蘇軾 《又一首答二猶子與王郎見和》:“脯青苔,炙青蒲,爛蒸鵝鴨乃瓠壺?!?清 鄭燮 《滿江紅·田家四時(shí)苦樂歌》詞:“正青蒲水面,紅榴屋角?!?郭沫若 《女神·晴朝》:“哦,一灣的碎玉!無限的青蒲!”
(2).指天子內(nèi)庭。漢書·史丹傳:“ 丹 以親密臣得侍視疾,候上間獨(dú)寢時(shí), 丹 直入臥內(nèi),頓首伏青蒲上?!?顏師古 注引 應(yīng)劭 曰:“以青規(guī)地曰青蒲,自非皇后不得至此。”《文選·任昉〈天監(jiān)三年策秀才文〉三》:“比雖輻湊闕下,多非政要;日伏青蒲,罕能切直?!?李周翰 注:“青蒲,天子內(nèi)庭也,以青色規(guī)之,而諫者伏其上。” 唐 杜甫 《壯游》詩:“斯時(shí)伏青蒲,廷諍守御牀?!?元 無名氏 《謝金吾》第四折:“將皇親廝毀謗,將大將廝虧圖。我和你直叩青蒲,揀著那愛處做?!?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一:“ 沈 素吶吶,青蒲獨(dú)對(duì),懾於天威,但連稱興作非時(shí),恐累圣德而已?!?/div>
《漢語大詞典》:宗盟
(1).天子與諸侯的盟會(huì)。左傳·隱公十一年:“ 周 之宗盟,異姓為后?!?楊伯峻 注:“宗盟者,猶言會(huì)盟也?!?三國(guó) 魏 曹冏 《六代論》:“內(nèi)無深根不拔之固,外無盤石宗盟之助,非所以安社稷,為萬代之業(yè)也?!?br />(2).同宗;同姓。 唐 駱賓王 《代徐敬業(yè)傳檄天下文》:“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舊唐書·李密傳:“宗盟之長(zhǎng),屬籍見容;復(fù)封於 唐 ,斯榮足矣!” 唐 無名氏 《異聞集·韋仙翁》:“ 韋君 訪老父何姓,答曰:‘姓 韋 ?!?韋 君曰:‘相與宗盟,合有繼敘?!c同席。” 清 吳偉業(yè) 《讀端清鄭世子傳》詩:“賢如 鄭 世子,宗盟堪表率?!?/div>
《國(guó)語辭典》:三槐  拼音:sān huái
周代宮庭外植有三棵槐木,三公朝天子時(shí),面向三槐?!吨芏Y。秋官司寇。朝士》:「面三槐,三公位焉。」后用以比喻三公。《晉書。卷七五。列傳。荀崧》:「生有三槐之望,沒無鼎足之名,寵不增于前秩,榮不副于本望,此一時(shí)愚智所慷慨也?!?/div>
《漢語大詞典》:漢節(jié)(漢節(jié))
(1). 漢 天子所授予的符節(jié)。史記·吳王濞列傳:“臣非敢求有所將,愿得王一 漢 節(jié),必有以報(bào)王?!?宋 曾鞏 《庭檜呈蔣穎叔》詩:“ 漢 節(jié)從來縱真賞, 謝 庭蘭玉載芳音。”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賜環(huán)》:“指日歸來持 漢 節(jié),天道何曾虧俊杰?!?br />(2).指持節(jié)的使者。 明 謝榛 《送謝給事封蜀》詩:“使星 巴 蜀 外, 漢 節(jié) 夜郎 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