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978,分332頁顯示  上一頁  34  35  36  37  38  40  41  42  43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朝元
燕寢
王國
郊廟
明良
朝班
調羹
諸父
內殿
伏讀
皇祖
神農
易名
典冊
寵數(shù)
《漢語大詞典》:朝元
(1).古代諸侯和臣屬在每年元旦賀見帝王。《樂府詩集·燕射歌辭·周朝饗樂章》:“歲迎更始,節(jié)及朝元。” 唐 羅鄴 《歲仗》詩:“玉帛朝元萬國來,雞人曉唱五門開?!?明 唐寅 《嘉靖改元元旦作》詩:“一人正位山河定,萬國朝元日月明。”參見“ 朝正 ”。
(2).道教徒朝拜 老子 。 唐 初,追號 老子 李耳 為太上玄元皇帝。 唐 白居易 《尋郭道士不遇》詩:“郡中乞假來相訪,洞里朝元去不逢?!?前蜀 韋莊 《玉真觀尋趙尊師不遇》詩:“羽客朝元晝掩扉,林中一逕雪中微。” 宋 張孝祥 《望江南·南岳銓德觀作》詞:“朝元去,深殿扣瑤鐘。”《封神演義》第三八回:“大抵神道原是神仙做,只因根行淺薄,不能成正果朝元,故成神道?!?br />(3).道家養(yǎng)生法。謂五臟之氣匯聚于天元(臍)。 唐 呂巖 《別詩》之一:“朝朝煉液歸瓊壠,夜夜朝元養(yǎng)玉英?!眳⒁姟?五炁朝元 ”。
(4). 清 代朝考名次分一、二、三等,一等第一名稱朝元。參閱《清會典事例》卷三六、 商衍鎏 《清代科舉考試述錄》第三章第四節(jié)。
(5).見“ 朝元閣 ”。
《國語辭典》:朝正  拼音:cháo zhèng
1.古代諸侯和臣屬在正月朝見天子,表示接受天子的政教。《左傳。文公四年》:「昔諸侯朝正于王,王宴樂之?!?br />2.天子或諸侯在歲首祭祀宗廟?!蹲髠鳌O骞拍辍罚骸腹诔?,釋不朝正于廟也?!?/div>
《漢語大詞典》:五氣朝元
亦作“ 五氣朝元 ”。 道教修煉之法。謂煉內丹者不視、不聽、不言、不聞、不動,而五臟之精氣生尅制化,朝歸于黃庭(臍內空處),謂之“五炁朝元”。 明 屠隆 《曇花記·仙伯降凡》:“鍊得三花聚頂,河車升降;養(yǎng)成五炁朝元,知念中無念?!?span id="m6ujbuh" class="book">《西游記》第十九回:“三花聚頂?shù)脷w根,五氣朝元通透澈。”
《漢語大詞典》:朝元閣(朝元閣)
唐 代閣名。在 陜西省 臨潼縣 驪山 。 玄宗 朝,改名 降圣閣 。 唐 李商隱 《華清宮》詩:“ 朝元閣 迥《羽衣》新,首按 昭陽 第一人?!?宋 程大昌 雍錄卷四:“ 朝元閣 。”自注:“ 天寳 七載, 玄元皇帝 見于 朝元閣 ,即改名 降圣閣 ?!?宋 謝翱 《吊宋內》詩之四:“禾黍何人為守閽?落花臺殿暗銷魂。 朝元閣 下歸來燕,不見當時鸚鵡言?!?清 洪升 《長生殿·偷曲》:“聞那 朝元閣 ,在禁苑西首,我且繞著紅墻,迤邐行去?!?唐 王建 《華清宮感舊》詩:“塵到 朝元 天使急,千官夜發(fā)大龍迴。” 宋 蘇軾 《驪山》:“我上 朝元 春半老,滿地落花無人掃。” 清 吳翊 《新燕》詩:“近識 朝元 消息否?珠簾零落幾回探?!?/div>
《漢語大詞典》:燕寢(燕寢)
(1).古代帝王居息的宮室。《周禮·天官·女御》:“女御掌御敘于王之燕寢?!?span id="qene0bj" class="book">《禮記·曲禮下》“天子有后,有夫人” 唐 孔穎達 疏:“《周禮》王有六寢,一是正寢,餘五寢在后,通名燕寢?!?唐 杜甫 《唐故德儀贈淑妃皇甫氏神道碑》:“蓋所以教本古訓,發(fā)皇婦道,居具燕寢之儀,動有環(huán)珮之節(jié)?!?清 昭槤 嘯亭續(xù)錄·常朝:“本朝列圣憂勤政事,凡離宮燕寢,無不披覽奏章,召對大臣?!?王國維 《觀堂集林·明堂廟寢通考》:“古之燕寢有東宮,有西宮,有南宮,有北宮。其南宮之室謂之適室,北宮之室謂之下室,東西宮之室則謂之側室。四宮相背於外,四室相對於內,與明堂、宗廟同制。其所異者,唯無太室耳。”
(2).泛指閑居之處。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夫圣人之書,所以設教,但明練經(jīng)文,粗通注義,常使言行有得,亦足為人,何必‘ 仲尼 居’即須兩紙疏義,燕寢講堂,亦復何在?” 王利器 集解:“燕寢,閒居之處。” 宋 洪邁 《夷堅乙志·魏陳二夢》:“﹝ 陳阜卿 ﹞除 建康 留守,思 德言 所終之地,大惡之。既至,凡居室燕寢,皆避不敢往?!?清 趙翼 《平姚海明府卓薦入都》詩:“ 石壕 夜靜追符少,燕寢香凝好句成?!?br />(3).指臥室。 章炳麟 《蘄黃母銘》:“以六月十日日昳,卒於燕寢?!?br />(4).公馀休息;睡眠。 宋 陸游 《問候葉通判啟》:“春容方麗,燕寢多閒,冀調興止之宜,用副傾依之素。”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鳳仙:“ 劉 歸,假貴家廣宅,備客燕寢,灑掃光潔?!?清 昭梿 嘯亭雜錄·陸雙全:“有 陸郎 雙全 者, 蘇州 人。貌韶秀,為侍郎所鐘愛,每燕寢間,非 陸 侍側,則終夜不寢?!?/div>
《國語辭典》:王國(王國)  拼音:wáng guó
1.天子統(tǒng)治的國家。即中央政府。《詩經(jīng)。小雅。六月》:「王于出征,以匡王國?!谷龂骸?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5338' target='_blank'>曹植 〈責躬詩〉:「廣命懿親,以藩王國?!?br />2.指古代邊疆少數(shù)民族所建之國。《東觀漢記。卷一。世祖光武皇帝紀》:「是時,名都王國有獻名馬、寶劍、直百金?!?br />3.近代指君主制或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如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lián)合王國、荷蘭王國等。
4.喻相對獨立的領域或范疇。如:「這個國家能成為汽車王國,靠的是不斷的創(chuàng)新?!?/div>
《國語辭典》:郊廟(郊廟)  拼音:jiāo miào
古代天子祭祀天地、祖先的宗廟?!段倪x。班固。兩都賦》:「白麟、赤雁、芝房、寶鼎之歌薦于郊廟;神雀、五鳳、甘露、黃龍之瑞以為年紀?!埂度龂萘x》第二二回:「使繕修郊廟,翊衛(wèi)幼主?!?/div>
《國語辭典》:明良  拼音:míng liáng
語本《書經(jīng)。益稷謨》:「乃賡載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弧怪纲t明的君主和忠良的臣子?!缎绿茣?。卷九六。房玄齡等傳。贊曰》:「君臣明良,志協(xié)議從?!?/div>
《國語辭典》:朝班  拼音:cháo bān
古代官員朝見帝王時,按官品分班排列的位次。唐。杜甫 秋興詩八首之五:「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照朝班。」也作「朝列」、「朝位」。
《國語辭典》:調羹(調羹)  拼音:tiáo gēng
湯匙。也稱為「羹匙」。
《國語辭典》:諸父(諸父)  拼音:zhū fù
古代天子對同姓諸侯或諸侯對同姓大夫,皆尊稱為「父」或「諸父」。《詩經(jīng)。小雅。伐木》:「伐木許許,釃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諸父?!购笥脼槭宀叺耐ǚQ。唐。韓愈寄十二郎文〉:「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強而早世?!?/div>
《漢語大詞典》:內殿
皇帝召見大臣和處理國事之處。因在皇宮內進,故稱。后漢書·靈帝紀:“﹝ 中平 四年二月﹞己亥, 南宮 內殿罘罳自壞?!?唐 韋渠牟 《覽外生盧綸詩因以示此》詩:“終期內殿聯(lián)詩句,共汝朝天會 柏梁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紹興御府書畫式:“引首前后用內府圖書內殿書記印,或有題跋?!?/div>
《國語辭典》:伏讀(伏讀)  拼音:fú dú
1.拜讀。表示恭敬地閱讀?!犊讌沧?。雜訓》:「子思在魯,使以書如衛(wèi)問子上,子上北面再拜,受書伏讀。」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三。灤陽消夏錄三》:「偶得古兵書,伏讀經(jīng)書,自謂可將十萬?!埂镀缏窡簟返诰湃兀骸阜x高皇帝刊碑于國子監(jiān)之門曰:『宋訥為祭酒,教的秀才,后來做官,好生的中用?!弧?br />2.古代凡下級屬員接奉上級來函,表示拜讀的用語?!度龂?。卷一六。魏書。任蘇杜鄭倉傳。杜畿》:「伏讀明詔,乃知圣思究盡下情,然亦怪陛下不治其本而憂其末也?!埂读砍烧Z注解。吏部》:「伏讀:凡督撫接奉上諭有交辦事件,后來覆奏摺內必敘云:臣伏讀上諭云云?!?/div>
《國語辭典》:皇祖  拼音:huáng zǔ
1.遠祖,高祖以上的祖先?!对娊?jīng)。小雅。信南山》:「獻之皇祖,曾孫壽考?!?br />2.尊稱已逝世的祖父。宋。歐陽修〈瀧岡阡表〉:「皇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div>
《漢語大詞典》:神農(神農)
(1).傳說中的太古帝王名。始教民為耒耜,務農業(yè),故稱 神農氏 。又傳他曾嘗百草,發(fā)現(xiàn)藥材,教人治病。也稱 炎帝 ,謂以火德王。易·繫辭下:“ 包犧氏 沒, 神農氏 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淮南子·主術訓》:“昔者, 神農 之治天下也,神不馳於胸中,智不出於四域,懷其仁誠之心,甘雨時降,五穀蕃植?!?郭沫若 《星空》詩:“ 伏羲 之后,不知歷多少年代才有 神農 ?!?br />(2).謂土神。后世稱司農事之官為神農。禮記·月令:“﹝季夏之月﹞毋發(fā)令而待,以妨神農之事也。” 鄭玄 注:“土神稱曰神農者,以其主於稼穡?!?span id="ya3cp8r" class="book">《呂氏春秋·季夏紀》:“無發(fā)令而干時,以妨神農之事;水潦盛昌,命神農將巡功,舉大事則有天殃?!?高誘 注:“昔 炎帝 神農 能殖嘉穀,神而化之,號為 神農 。后世因名其官為神農?!?br />(3).莊子書中所記述的人名。莊子·知北游:“ 妸荷甘 與 神農 同學於 老龍吉 。 神農 隱幾闔戶晝瞑?!?成玄英 疏:“ 神農 者,非三皇之 神農 也,則后之人物耳?!?br />(4).古代學派名。孟子·滕文公上:“有為 神農 之言者 許行 ,自 楚 之 滕 。”
《國語辭典》:易名  拼音:yì míng
1.語本《禮記。檀弓下》:「日月有時,將葬矣,請所以易其名者?!怪笧樗勒吡⒅u?!段倪x。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易名之典,請遵前烈謹狀?!?br />2.改名、換名。宋。何薳《春渚紀聞。天繪亭記》:「余擇勝得此亭,名曰天繪,取其景物自然也。后某年某日,當有俗子易名清輝,可為一笑?!?/div>
《漢語大詞典》:典冊
亦作“ 典策 ”。
(1).記載典章制度等的重要冊籍。左傳·定公四年:“備物、典策、官司、彝器。” 楊伯峻 注:“典策謂典籍簡冊。”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傳:“壬辰, 晉 太子 炎 紹封襲位,總攝百揆,備物典冊,一皆如前?!?宋 蘇舜欽 《上孫沖諫議書》:“然而典策之奧,治詞之法,不越此有言而又筆之者,斯亦可尚?!?柳亞子 《〈二十世紀大舞臺〉發(fā)刊詞》:“雖然,熱心之事,無所憑藉,而徒以高文典冊,諷詔世俗,則權不我操?!?br />(2).帝王的冊命。 南朝 梁 任昉 《到大司馬記室箋》:“以今月令辰,肅膺典冊?!?span id="kzeoqmd" class="book">《陳書·高祖紀上》:“今將授公典策,其敬聽朕命。” 宋 葉適 《宏詞》:“朝廷詔告典冊之文,當使曲直宏大,敷暢義理,以風曉天下,典、謨、訓、誥諸書是也?!?/div>
《漢語大詞典》:寵數(shù)(寵數(shù))
帝王給予的禮數(shù)。周書·皇后傳·宣帝元皇后:“是用加茲寵數(shù),式光踐禮。” 唐 錢珝 《為集賢崔相公讓大學士第三表》:“宸衷益注,寵數(shù)不移?!?宋 曾鞏 《王珪曾祖母尹氏追封燕國太夫人制誥》:“勑優(yōu)禮大臣,厚其寵數(shù),所以勸在位之功德,而成天下之治也?!?span id="wrchnzs" class="book">《元史·祭祀志六》:“風節(jié)之厲垂諸世,褒崇豈間於異時。不有鉅儒,孰膺寵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