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840,分323頁顯示  上一頁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太傅
靈光
三臺
六龍
公主
兩朝
天顏
改元
四鄰
神功
兩宮
朝請
憂勤
恩澤
靈臺
《國語辭典》:太傅  拼音:tài fù
1.職官名。三公之一,位次太師而在太保之上。職在輔助皇帝,使無過失?!稘h書。卷六五。東方朔傳》:「蘧伯玉為太傅,孔父為詹事。」
2.輔導(dǎo)太子的官。西漢時稱為「太子太傅」?!段倪x。賈誼。吊屈原文》:「誼為長沙王太傅,既以謫去,意不自得。」
《國語辭典》:靈光(靈光)  拼音:líng guāng
1.神奇的光輝,指朝廷的恩澤。《漢書。卷四九。晁錯傳》:「德澤滿天下,靈光施四海?!埂度龂?。卷三二。蜀書。先主備傳》:「暉景燭耀,靈光徹天?!?br />2.生命光輝,指人類本有的佛性。《五燈會元。卷三。百丈懷海禪師》:「靈光獨(dú)耀,回脫根塵?!埂段饔斡洝返诙鸹兀骸改情L老常念常存,一點(diǎn)靈光自透?!?br />3.有效。如:「時代不同了,你那套做生意的理論已經(jīng)不靈光了?!?/div>
《漢語大詞典》:靈光殿(靈光殿)
漢景帝 子 魯恭王 所建的宮殿。故址在今 山東省 曲阜市 東。 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序:“ 魯 靈光殿 者,蓋 景帝 程姬 之子 恭王餘 之所立也……遭 漢 中微,盜賊奔突,自 西京 未央 、 建章 之殿,皆見隳壞,而 靈光 巋然獨(dú)存?!焙笠虮扔鞔T果僅存的人或事物。 清 趙翼 《吳門喜晤王述庵司冠》詩:“始知天予老健身,特教巋作靈光殿。”
《國語辭典》:三臺(三臺)  拼音:sān tái
1.漢時以尚書為中臺,御史為憲臺,謁者為外臺,總稱為「三臺」?!逗鬂h書。卷七四上。袁紹傳》:「坐召三臺,專制朝政?!?br />2.古時天子有靈臺、時臺、囿臺,合稱為「三臺」。唐。徐堅《初學(xué)記。卷二四。臺第六。敘事》:「天子有三臺,靈臺以觀天文,時臺以觀四時施化,囿臺以觀鳥獸魚鱉?!?br />3.星座名。分上臺、中臺、下臺,共六星。各兩星相比而斜上,有如天子至臣民的階級一樣。參見「泰階」條。
《國語辭典》:三公  拼音:sān gōng
1.人臣中最高的三個官位:(1)周代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稌?jīng)。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jīng)邦,燮理陰陽?!?2)西漢以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三公?!稘h書。卷九九。王莽傳上》:「漢危無嗣,而公定之;四輔之職,三公之任,而公干之?!?3)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唐。杜佑《通典。卷十九。職官三公》:「后漢又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挂卜Q為「三司」。
2.星名。即太乙星旁的三星?!稌x書。卷一一。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調(diào)七政,和陰陽之官也?!挂卜Q為「三師」。
《國語辭典》:六龍(六龍)  拼音:liù lóng
1.馬八尺稱為「龍」。古代天子的車駕為六匹馬,故天子的車駕稱為「六龍」。《文選。曹植。洛神賦》:「六龍儼其齊者,載云車之容裔?!?br />2.六兄弟的美稱:(1)晉朝溫恭兄弟?!稌x書。卷四四。溫羨傳》:「兄弟六人并知名于世,號曰『六龍』?!?2)晉朝卞粹兄弟?!稌x書。卷七○。卞壸傳》:「兄弟六人并登宰府,世稱『卞氏六龍,玄仁無雙?!弧?br />3.太陽。神話傳說日神乘車,駕以六龍?!冻o。劉向。九嘆。遠(yuǎn)游》:「馳六龍于三危兮,朝西靈于九濱。」唐。李白〈短歌行〉:「吾欲攬六龍,回車掛扶桑。」
《國語辭典》:公主  拼音:gōng zhǔ
天子或國王的女兒?!队讓W(xué)瓊林。卷二。外戚類》:「帝女乃公侯主婚,故有公主之稱?!箷x。石崇〈王明君詞。序〉:「昔公主嫁烏孫,令琵琶馬上作樂以慰其道路之思?!?/div>
《漢語大詞典》:兩朝(兩朝)
(1).指前后兩個君主統(tǒng)治的兩代王朝。《南齊書·王儉傳》:“臣逢其時,而叨其位,??偠擞?,亟管銓衡。事涉兩朝,歲綿一紀(jì)?!?唐 杜甫 《蜀相》詩:“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jì)老臣心?!?span id="dvr2rm7" class="book">《舊唐書·韓弘傳》:“及 齊 、 蔡 賊平,勢屈入覲,兩朝寵待加等, 弘 竟以名位始終,人臣之幸也?!?br />(2).指兩個國家。宋史·宇文昌齡傳:“送 遼 使至 雄州 ,當(dāng)宴,從者不待揖而坐, 昌齡 誚其使曰:‘兩朝聘好百年矣,入境置宴,非但今日,揖而后坐,此禮渠可闕邪?’”
《國語辭典》:天顏(天顏)  拼音:tiān yán
帝王的容顏。《宋書。卷二○。樂志二》:「仰祗天顏,厥猷孔昭?!固?。杜甫 紫宸殿退朝口號詩:「晝漏希聞高閣報,天顏有喜近臣知?!?/div>
分類:容顏帝王
《國語辭典》:改元  拼音:gǎi yuán
舊時新皇帝就位時,不用舊君紀(jì)年之?dāng)?shù),而以即位之次年為元年,稱為「改元」?!度龂萘x》第八○回:「文武各官,皆呼萬歲。拜舞禮畢,改元章武元年?!?/div>
《國語辭典》:四鄰(四鄰)  拼音:sì lín
1.前后左右的鄰居。唐。杜甫無家別〉詩:「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埂独蠚堄斡洝返谝晃寤兀骸富鹌鹬畷r,四鄰人等及河工夫役,都覓了水桶水盆之類,趕來救火?!?br />2.四方的鄰國。《書經(jīng)。蔡仲之命》:「懋乃攸績,睦乃四鄰,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康濟(jì)小民?!埂秴亲?。料敵》:「四鄰之助,大國之援?!?br />3.輔佐天子的四位大臣,即四輔?!稌?jīng)。益稷》:「予違汝弼,汝無面從,退有后言,欽四鄰?!?jié)h??装矅鳎骸杆慕昂笞笥抑??!埂抖Y記。文王世子》:「設(shè)四輔及三公?!固?。孔穎達(dá)。正義:「其四輔者,案《尚書大傳》云:『古者天子必有四鄰,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輔,右曰弼。』」
4.周圍、四處。唐。裴度 夏日對雨詩:「吟罷清風(fēng)起,荷香滿四鄰?!顾?。蘇軾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魚池上遂自乾明寺前東岡上歸詩二首之一:「雨過浮萍合,蛙聲滿四鄰?!?/div>
《漢語大詞典》:四輔(四輔)
(1).官名。相傳古代天子身邊的四個輔佐。書·洛誥有“四輔”之稱。《益稷》有四鄰,史記·夏本紀(jì)作“四輔”。至尚書大傳、 賈誼 新書始有疑、承、輔、弼(新書作道、弼、輔、承)為“四輔”之說,皆出于 秦 漢 間人的依托。至 王莽 托古改制,置四輔以配三公,又為其子置師疑、傅承、阿輔、保拂(弼)之官。 明太祖 曾置春、夏、秋、冬官,也叫“四輔”。參閱 清 全祖望 《經(jīng)史問答·三禮問目答全藻問》。
(2).國都附近的州郡。 唐 開元 中以近畿之州為四輔,即 同 、 華 、 岐 、 蒲 四州。見 宋 王應(yīng)麟 小學(xué)紺珠·地理類·四輔。 宋 崇寧 間所置四輔郡,以 潁昌府 為南輔, 襄邑縣 為東輔, 鄭州 為西輔, 澶州 為北輔。見宋史·徽宗紀(jì)二。
(3).星名。指房宿四星。史記·天官書:“犯四輔,輔臣誅。” 司馬貞 索隱:“四輔,房四星也。房以輔心,故曰四輔。”
(4).星名。指東蕃四星。晉書·天文志上:“東蕃四星,南第一星曰上相,其北,東太陽門也;第二星曰次相,其北,中華東門也;第三星曰次將,其北,東太陰門也;第四星曰上將:亦曰四輔也?!?br />(5).星名。指極星旁的四星,亦稱四弼。宋史·天文志二:“四輔四星,又名四弼,在極星側(cè),是曰帝之四鄰,所以輔佐北極,而出度授政也。去極星各四度?!?/div>
《國語辭典》:神功  拼音:shén gōng
神奇的功夫。如:「武俠小說里,經(jīng)??梢钥吹街鹘橇?xí)得神功的傳奇情節(jié)?!?/div>
《漢語大詞典》:兩宮(兩宮)
(1).指太后和皇帝或皇帝和皇后。亦指太上皇和皇帝或兩后。因其各居一宮,故稱兩宮。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有如兩宮螫將軍,則妻子毋類矣。” 裴骃 集解引 張晏 曰:“兩宮,太后、 景帝 也?!?span id="yawwt2o" class="book">《漢書·張延壽傳》:“ 放 取皇后弟 平恩侯 許嘉 女,上為 放 供張……兩宮使者,冠蓋不絶?!?宋 張元干 《石州慢·己酉秋吳興舟中作》詞:“兩宮何處,塞垣祗隔 長江 ,唾壺空擊悲歌缺?!?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一:“比 穆宗 登極, 肅 益跋扈難制。兩宮震怒,臚列逆跡,付廷議,罪在不赦。”
(2).東宮和上臺的合稱。指太子及皇帝。 晉 潘岳 《夏侯常侍誄》:“內(nèi)賛兩宮,外宰黎蒸。”《文選·陸機(jī)〈謝平原內(nèi)史表〉》:“入朝九載,歷官有六。身登三閣,官成兩宮?!?李善 注:“兩宮,東宮及上臺也?!?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濯纓登朝,冠冕當(dāng)世。陞降兩宮,實(shí)惟時寶。”
《漢語大詞典》:朝請(朝請)
(1). 漢 律,諸侯春天朝見皇帝叫朝,秋天朝見皇帝叫請。泛稱朝見皇帝。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太后除 竇嬰 門籍,不得入朝請?!?裴駰 集解:“律:諸侯春朝天子曰朝,秋曰請。” 宋 蔡絳 鐵圍山叢談卷二:“圍子(指上文賜“馬前圍子二百人”)者,凡朝請,使但止於皇城門外,蓋懼小人之疑謗,時多公之得體也?!?清 金人瑞 《贈周直夫》詩:“山中宰相無朝請,天上仙人學(xué)隱壺?!?br />(2).官名。即奉朝請。南史·顧琛傳:“ 琛 景平 中為朝請?!眳⒁姟?奉朝請 ”。
《漢語大詞典》:奉朝請(奉朝請)
古代諸侯春季朝見天子叫朝,秋季朝見為請。因稱定期參加朝會為奉朝請。 漢 代退職大臣、將軍和皇室、外戚多以奉朝請名義參加朝會。 晉 代以奉車、駙馬、騎三都尉為奉朝請, 南北朝 設(shè)以安置閑散官員, 隋 初罷之,另設(shè)朝請大夫、朝請郎,為文散官。漢書·霍光傳:“ 光 兩女壻為東西宮衛(wèi)尉,昆弟諸壻外孫皆奉朝請。”東觀漢記·鄧禹傳:“官罷以列侯就第,位特進(jìn),奉朝請?!?span id="m2furl8" class="book">《梁書·沈約傳》:“﹝ 約 ﹞起家奉朝請?!?span id="lmhe6wo" class="book">《周書·魏玄傳》:“﹝ 玄 ﹞ 普泰 中,除奉朝請。”
《漢語大詞典》:憂勤(憂勤)
亦作“ 憂懃 ”。 多指帝王或朝廷為國事而憂慮勤勞。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且夫王事固未有不始於憂勤,而終於佚樂者也?!?span id="9dxribw" class="book">《東觀漢記·劉般傳》:“ 建初 元年,拜為宗正,憂勤國事,夙夜不怠?!?唐 白居易 《賀雨》詩:“憂勤不遑寧,夙夜心忡忡?!?宋 蘇軾 《司馬溫公行狀》:“公言:‘近歲士大夫以言為諱,閭閻愁苦於下,而上不知,明主憂懃於上,而下無所訴,此罪在羣臣?!?清 魏源 《道中雜言》詩之三:“九重日憂勤,四海日瘡痍?!?/div>
《國語辭典》:恩澤(恩澤)  拼音:ēn zé
1.君上施予臣民的恩惠。《詩經(jīng)。小雅。六月。序》:「蓼蕭廢,則恩澤乖矣?!埂独蠚堄斡洝返谝灰换兀骸赋T疲骸憾鳚上掠诿瘛?。這澤字不明明是個好字眼嗎?」也作「恩潤」。
2.比喻像雨露滋潤草木一般的恩情。如:「父母養(yǎng)育我們的恩澤,永生難忘?!?/div>
《漢語大詞典》:恩蔭(恩蔭,恩廕)
(1).庇佑。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與太尉王僧辯書》:“非日非月,蒼生仰其照臨;如云如雨,天下蒙其恩蔭?!?br />(2).謂遇朝廷慶典,官員子孫承恩入國子監(jiān)讀書并入仕。此制始于 宋 初,是 漢 唐 門蔭法的擴(kuò)充。 清 制,文職在京四品以上,在外三品以上,武職二品以上,得送一子進(jìn)監(jiān),期滿錄用。文獻(xiàn)通考·選舉七:“ 仁宗 慶歷 中大減恩廕制入仕之路?!?span id="xlnkrev" class="book">《明史·楊漣傳》:“ 漣 遂抗疏劾 忠賢 ,列其二十四大罪……濫襲恩廕,褻越朝常,大罪十三?!?span id="ogtry2e" class="book">《清史稿·選舉志五》:“恩廕:凡 滿 漢 子弟奉敕送監(jiān)讀書,恩詔分別內(nèi)外文武品級,廕入監(jiān)?!?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曾逢 天啟 乾恩蔭,又見 弘光 嗣 廠公 ?!?
《國語辭典》:靈臺(靈臺)  拼音:líng tái
1.心靈?!肚f子。庚桑楚》:「不可內(nèi)于靈臺。靈臺者,有持而不知其所持,而不可持者也?!箷x。郭象。注:「靈臺者,心也?!?br />2.古代天子觀察天文氣象的臺子?!逗鬂h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jì)》:「禮畢,登靈臺,望云物。大赦天下?!挂沧鳌嘎杜_」。
3.《詩經(jīng)。大雅》的篇名。共五章。根據(jù)〈詩序〉:「靈臺,民始附也。」或以為美文王游樂之詩。首章二句為:「經(jīng)始靈臺,經(jīng)之營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