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978,分332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帝王
天人
上帝
廟堂
九天
圣明
太上
在上
人君
青冥
有命
九霄
天光
大明
上元
《國語辭典》:帝王  拼音:dì wáng
舊日稱國家的元首。《莊子。天道》:「夫帝王之德,以天地為宗?!埂段倪x。張衡。南都賦》:「帝王臧其擅美,詠南音以顧懷?!?/div>
《國語辭典》:天人  拼音:tiān rén
1.洞悉宇宙、人生真理的人。《莊子。天下》:「不離于宗,謂之天人?!?br />2.天象與人事之間的關(guān)系?!稘h書。卷五六。董仲舒?zhèn)鳌罚骸赋贾敯复呵镏?,視前世已行之事,以觀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br />3.仙人、神人。形容容貌出眾或才能過人的人。唐。杜甫八哀詩。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琎〉:「汝陽讓帝子,眉宇真天人?!埂度龂萘x》第三九回:「吾笑徐元直在丞相面前,誇諸葛亮為天人。」后亦指美麗的女子?!读凝S志異。卷二。阿寶》:「轉(zhuǎn)念阿寶未必美如天人,何遂高自位置如此?」
4.天和人?!度龂萘x》第一回:「背義忘恩,天人共戮?!?br />5.天理人欲。如:「天人交戰(zhàn)」。
《國語辭典》:天人感應(yīng)(天人感應(yīng))  拼音:tiān rén gǎn yìng
天意和人事的相互感應(yīng)。為中國哲學中關(guān)于天人思想的學說,認為人的行為能感應(yīng)上天,上天也能影響人事。漢董仲舒在答武帝策問中有詳細的闡論?!洞笏涡瓦z事。亨集》:「臣切謂天人感應(yīng),一理也。人心悅則天意得;人心怨則天變彰。」
《國語辭典》:上帝  拼音:shàng dì
1.天帝?!兑捉?jīng)。豫卦》:「《象》曰: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埂度龂萘x》第一一回:「我乃南方火德星君也,奉上帝敕,往燒汝家?!?br />2.君主、帝王?!对娊?jīng)。大雅。蕩》:「蕩蕩上帝,下民之辟?!?jié)h。毛亨。傳:「上帝,以托君王也?!埂逗鬂h書。卷六七。黨錮列傳。李膺》:「頃聞上帝震怒,貶黜鼎臣。」
3.基督教徒稱所信仰、崇拜的神為上帝?!段拿餍∈贰返谌嘶兀骸咐杞淌空f聲:『可憐好好的人,把他捉來當禽獸看待,這還對得住上帝嗎?』」
《國語辭典》:廟堂(廟堂)  拼音:miào táng
1.宗廟?!抖Y記。禮器》:「廟堂之上,罍尊在阼,犧尊在西?!埂妒酚?。卷四七??鬃邮兰摇罚骸高m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
2.朝廷。宋。范仲淹 岳陽樓記:「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埂豆卤驹麟s劇?;钅檬捥煊?。第一折》:「你是那調(diào)和鼎鼐廟堂臣,扶危救困安邦器?!?/div>
《國語辭典》:九天  拼音:jiǔ tiān
1.天的中央及八方?!冻o。屈原。離騷》:「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脩之故也?!?br />2.天之極高處?!秾O子。形》:「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唐。李白 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也作「九霄」、「九重」。
3.比喻宮禁。唐。王維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詩:「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8500' target='_blank'>王涯 宮詞三○首之七:「為看九天公主貴,外邊爭學內(nèi)家裝?!?/div>
《國語辭典》:圣明(聖明)  拼音:shèng míng
1.德慧術(shù)智超越凡人之士。古代多為臣子頌揚君主的話?!段倪x。李康。運命論》:「圣明之君,必有忠賢之臣?!购笠嘤脕矸Q贊奉承他人?!都t樓夢》第五一回:「誰似奶奶這樣圣明,在上體貼太太,在下又疼顧下人?!?br />2.天子。元。薩都刺〈敕賜恩榮宴〉詩:「小臣涓滴皆君澤,惟有丹心答圣明?!?/div>
《國語辭典》:圣人(聖人)  拼音:shèng rén
1.有完美品德的人,如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等。
2.專稱孔子。《孟子。公孫丑上》:「子夏、子游、子張,皆圣人有之一體?!埂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付〖廊馊羰遣怀裕ト司鸵嬢^了。」
3.古時對天子的敬稱?!抖Y記。大傳》:「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埂缎绿茣>硪蝗?。李泌傳》:「著黃者圣人,著白者山人?!?br />4.清酒?!度龂?。卷二七。魏書。徐邈傳》:「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圣人,濁者為賢人?!?br />5.佛教稱見道位以上的修行人,相對輪回中的凡夫而言?!赌υX般若波羅蜜經(jīng)》卷二三:「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五陰,如夢、如響、如影、如焰、如幻、如化,能具足無相尸羅波羅蜜,具足戒不缺、不破、不雜、不著,圣人所贊。」
《國語辭典》:太上  拼音:tài shàng
1.最上者。《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埂段倪x。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br />2.遠古、上古。指三皇五帝之世。漢。揚雄《法言。問道》:「太上無法而治,法非所以為治?!埂段倪x。應(yīng)貞。晉武帝華林園集詩》:「悠悠太上,民之厥初?!?br />3.居上位的君主。指帝王?!稘h書。卷八一??锖鈧鳌罚骸缚鬃诱撛娨躁P(guān)雎為始,言太上者民之父母,后夫人之行不侔乎天地,則無以奉神靈之統(tǒng)而理萬物之宜?!埂段倪x。王褒。四子講德論》:「刺史見太上圣明,股肱竭力。」
4.太上皇的簡稱。參見「太上皇」條?!端问?。一一○。禮志十三》:「帝詣德壽宮恭請?zhí)?、太后至延祥觀燒香?!乖V苊堋段淞峙f事。卷七。乾淳奉親》:「俟太上升殿,皇帝起居拜舞如儀?!?br />5.道教稱至上至高的神。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六。三洞品格》:「右是太上之道,行此真道,得為太上之真。」
《漢語大詞典》:在上
(1).書·呂刑:“穆穆在上,明明在下。” 孔穎達 疏:“言 堯 躬行敬敬之道在於上位?!焙笠蛞浴霸谏稀弊鸱Q帝王。 唐 鄭萬鈞 《大唐故代國長公主碑》:“翌日,勑使來問,﹝公主﹞口自附奏:‘在上千萬珍重?!?br />(2).在上位。對長輩或上司等的敬語。《水滸傳》第八回:“ 林沖 執(zhí)手對丈人説道:‘泰山在上,年災(zāi)月厄,撞了 高衙內(nèi) ,吃了一場屈官司?!?清 孔尚任 《桃花扇·爭位》:“元帥在上,小將本不該爭論?!?span id="hpvhpf7"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眾人連忙一齊跪倒,口稱:‘太老爺在上,小人們都是些亂民。’”
《國語辭典》:人君  拼音:rén jūn
國君。《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見梁襄王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文選。揚雄。解嘲》:「生必上尊人君,下榮父母。」也作「人主」。
分類:人君帝王
《國語辭典》:青冥  拼音:qīng míng
1.青天、蒼天。唐。李白長相思〉詩:「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宋。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昵昵兒女語〉詞:「回首暮云遠,飛絮攪青冥?!?br />2.三國吳孫權(quán)的寶劍。晉。崔豹《古今注。卷上。輿服》:「吳大皇帝有寶刀三,寶劍六:一曰白虹,二曰紫電,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國語辭典》:有命  拼音:yǒu mìng
1.有天命者,古代以為天命之所歸為天子?!稌?jīng)。咸有一德》:「皇天弗保,監(jiān)于萬方,啟迪有命?!埂对娊?jīng)。大雅。大明》:「天監(jiān)在下,有命既集?!?br />2.既定的命運?!墩撜Z。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3.保有生命。如:「大伙要想有命離開這險地,務(wù)必同心協(xié)力?!?/div>
《國語辭典》:九霄  拼音:jiǔ xiāo
天的極高處?!度龂萘x》第一○九回:「芳魂飛天外,魄散九霄?!挂沧鳌妇盘臁?、「九重」。
《國語辭典》:天光  拼音:tiān guāng
1.日光?!段倪x。張衡。東京賦》:「掃朝霞,登天光于扶桑?!埂秲号⑿蹅鳌返谄呋兀骸肝覀兦译x了這個地方,外面見見天光,可好不好?」
2.天色?!段倪x。江淹。詣建平王上書》:「加以涉旬月,迫季秋,天光沉陰,左右無色。」《文明小史》第二七回:「天光已黑,胡亂吃了些晚飯,打開鋪來睡覺?!?br />3.天亮?!段饔斡洝返谝蝗兀骸杆齻€把我二從者吃了,天光才散?!?br />4.白晝?!独蠚堄斡浂帯返谝换兀骸竵砘鼐攀铮F(xiàn)在天光又短,一霎就黑天,還是早點走罷?!?/div>
《國語辭典》:大明  拼音:dà míng
1.指太陽?!兑捉?jīng)。乾卦》:「《彖》曰:大明終始,六位時成。」《禮記。禮器》:「大明生于東,月生于西。」
2.指月亮。唐。李白古朗月行〉:「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3.《詩經(jīng)。大雅》的篇名。共八章。根據(jù)〈詩序〉:「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復命武王也?!够蛞詾槊牢耐跫拔渫踔姟J渍露錇椋骸该髅髟谙?,赫赫在上?!?br />4.南北朝宋孝武帝的年號(西元457~464)。
5.五代后唐南詔肅恭帝的年號,年次不明。
6.明朝人自稱其朝代。如《大明律》、《大明一統(tǒng)志》等?!睹魇?。卷二九五。忠義列傳七。席上珍列傳》:「可望呵之,上珍厲聲曰:『我大明忠臣,肯為若屈耶!』可望怒,命引出斬之,大罵不絕,遂磔于市?!?/div>
《國語辭典》:上元  拼音:shàng yuán
1.元宵節(jié)的別稱。參見「元宵節(jié)」條。
2.術(shù)數(shù)家以六十甲子配六宮,必一百八十年后度盡,故以第一甲子為「上元」,第二甲子為「中元」,第三甲子為「下元」。
3.年號:(1)唐朝高宗的年號。(西元674~676)(2)唐朝肅宗的年號。(西元760~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