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jiǎn)介

中國(guó)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傳說中遠(yuǎn)古帝王,名放勛。父系氏族社會(huì)后期部族首領(lǐng)。初居于陶,后遷居唐,故稱陶唐氏,史稱唐堯。相傳曾設(shè)官掌時(shí)令,定歷法。命鯀治洪水未成。咨詢于四岳,選擇舜為繼承人。察舜行事三年,命舜攝政。死后由舜繼位,史稱禪讓。一說,堯晚年德衰,為舜所囚而奪其位。
全上古三代文·卷一
帝姓伊祁,名放勛,帝嚳子,兄帝摯封為唐侯,以帝摯之九年受禪,號(hào)陶唐氏。以火德王,都平陽?;蛟埔酝恋峦酢T谖黄呤甓磾z,又二十八年崩,年百七十。(謚曰堯。)
《漢語大詞典》:帝勛(帝勳)
亦作“ 帝勛 ”。 指 帝堯 。書·堯典:“曰若稽古, 帝堯 曰 放勛 ,欽明文思安安?!?南朝 梁 何遜 《九日侍宴樂游苑》詩(shī):“皇德無餘讓,重規(guī)襲 帝勛 ?!?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舊唐書·禮儀志二》:“合宮聽朔,闡 皇軒 之茂范;靈府通和,敷 帝勛 之景化?!?/div>
分類:帝堯
《漢語大詞典》:堯陵(堯陵)
帝堯 陵墓。在今 山西省 臨汾縣 東北七十公里 郭村 西隅 澇河 北側(cè)。陵前有祠,傳為 唐 初所建。自 元 歷 清 ,多次重修,至今完好。按,古籍多載 堯陵 在 山東 菏澤 與 濮縣 (今屬 河南省 )交界處。因 河 水泛濫,今遺跡無存。依古史“ 堯 都 平陽 ”之說,陵墓宜在 山西 。參閱史記·五帝本紀(jì)水經(jīng)注·河水四、《嘉慶重修一統(tǒng)志·平陽府》。
《漢語大詞典》:堯老(堯老)
帝堯 與 老子 的并稱。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shī)·效張綽〈雜述〉》:“冏冏秋月明,憑軒詠 堯 老 ?!?/div>
分類:帝堯老子
《國(guó)語辭典》:伊耆氏  拼音:yī qí shì
1.傳說中的上古帝王。一說為神農(nóng)氏,一說為帝堯。
2.職官名。周代設(shè)置,掌授杖。《周禮。秋官司寇。伊耆氏》:「伊耆氏掌國(guó)之大祭祀,共其杖咸,軍旅授有爵者杖,共王之齒杖。」
《漢語大詞典》:八眉
八字眉。傳說 帝堯 八眉。尚書大傳卷五:“ 堯 八眉, 舜 四瞳子……八眉者如八字?!币徽f,八采眉。孔叢子·居衛(wèi):“昔 堯 身修十尺,眉乃八彩?!?/div>
分類:帝堯
《漢語大詞典》:陶唐歌
《擊壤歌》。相傳 帝堯 時(shí),有老人擊壤而作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歌辭內(nèi)容反映了對(duì)沒有暴政、沒有王稅的理想社會(huì)的歌頌和向往。 清 徐夔 《苦熱》詩(shī):“安得白雨灑秋令,擊壤一和 陶唐 歌?!?/div>
《漢語大詞典》:帝娥
指 帝堯 二女。古代傳說 舜 死于 蒼梧 ,二妃 娥皇 、 女英 ( 帝堯 之女)尋至南方,死于 江 湘 之間,為 湘水 女神。 唐 李群玉 《王內(nèi)人琵琶引》:“ 嬴女 停吹 降浦 簫, 帝娥 凈掩空波瑟?!?/div>
《國(guó)語辭典》:盥耳山棲(盥耳山棲)  拼音:guàn ěr shān qī
傳說許由不接受帝堯的禪讓,到箕山下農(nóng)耕,在潁水邊洗耳,以免受污染。盥耳山棲比喻隱居不作官?!逗鬂h書。卷五二。崔骃傳》:「故士或掩目而淵潛,或盥耳而山棲?!?/div>
《國(guó)語辭典》:許由棄瓢(許由棄瓢)  拼音:xǔ yóu qì piáo
帝堯時(shí)高士許由常用手捧水喝,別人送他瓢,他用過后掛在樹上。后嫌風(fēng)吹瓢動(dòng)之聲太吵,就把瓢扔掉。典出《太平御覽。卷七六二。器物部。瓢》。后比喻隱逸傲世。如:「他的性格高潔,不屑與人同流合污,終致許由棄瓢,退出政壇,不再與聞國(guó)事?!?/div>
《國(guó)語辭典》:許由洗耳(許由洗耳)  拼音:xǔ yóu xǐ ěr
許由歸隱山林,優(yōu)游自得,聽到帝堯欲讓位于己,便感到耳朵受到污染,因而臨水洗耳。典出漢。蔡邕《琴操。卷下。河間雜歌?;讲佟?。后以許由洗耳比喻心性曠達(dá),超脫于物外,而以接觸塵俗之物為恥?!睹献印1M心上》「古之賢士何獨(dú)不然」句下漢。趙岐。注:「樂道守志,若許由洗耳,可謂忘人之勢(shì)耳?!?/div>
《國(guó)語辭典》:堯階蓂莢(堯階蓂莢)  拼音:yáo jiē míng jiá
相傳帝堯殿前土階三尺,下生有蓂莢草。每逢初一,便一天生一片葉子;逢十五,則一天掉落一片葉子,依此循環(huán)不息。見《幼學(xué)瓊林。卷四。花木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