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32,分29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巾帶
巾裾
巾襪
巾襪
華陽巾
巾服
巾帽
綦巾
巾山
醉巾
風(fēng)巾
巾缽
巾卷
方巾
手巾
《高級漢語詞典》:巾帶
古代有功之人的冠服,亦代指功名
《韻府拾遺 魚韻》:巾裾
梅堯臣詩:粉障復(fù)畫一病夫,后有女子執(zhí)巾裾。
《漢語大詞典》:巾襪(巾襪)
亦作“ 巾韈 ”。 頭巾和襪子。后漢書·列女傳·董祀妻:“ 操 ( 曹操 )感其言,乃追原 祀 罪。時且寒,賜以頭巾履襪?!?宋 丘光庭 兼明書卷五“徒行”引述上文作“ 曹公 與之巾韈”。后世“巾襪”指巾幘和襪子,為男子所服用,因以借指男子。 清 錢謙益 《丁氏墳前石表辭》:“此雖女子,何愧巾襪!”
《漢語大詞典》:巾襪
見“ 巾襪 ”。
《漢語大詞典》:華陽巾(華陽巾)
道士所戴的一種帽子。新五代史·唐臣傳·盧程:“ 程 戴華陽巾,衣鶴氅,據(jù)幾決事?!?宋 王禹偁 《黃州新建小竹樓記》:“公退之暇,披鶴氅,戴華陽巾,手執(zhí)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外更華陽巾,鶴氅,執(zhí)拂子上,拜壇畢,登壇介。”
分類:道士帽子
《國語辭典》:巾服  拼音:jīn fú
1.頭巾和長衣。泛指官定的士人服飾?!睹魇?。卷六七。輿服志三》:「二十四年,以士子巾服,無異吏胥,宜甄別之,命工部制式以進。」《聊齋志異。卷二。紅玉》:「試期已迫,巾服尚未復(fù)也?!?br />2.穿戴巾服。清。洪升《長生殿》第一四出:「小生巾服扮李謨上?!?/div>
《漢語大詞典》:巾帽
指頭巾或帽子。 宋 蘇軾 《江上值雪效歐陽體仍不使皓白潔素等字》詩:“高人著屐踏冷冽,飄拂巾帽真仙姿。” 宋 陳師道 《送趙承議》詩:“林湖更覺追隨盡,巾帽猶堪語笑傾?!?清 方以智 通雅卷三六二:“常服之巾隨人取名,巾帽為古之通稱?!?/div>
分類:頭巾帽子
《國語辭典》:綦巾  拼音:qí jīn
青黑色的佩巾,古時未出嫁女子的服飾。《詩經(jīng)。鄭風(fēng)。出其東門》:「縞衣綦巾,聊樂我員?!?/div>
《駢字類編》:巾山
明一統(tǒng)志:巾山在太原府靜樂縣東七十里,絕頂處狀如冠巾,山巖下有水一泓,旁有龍祠。
又巾山,在南雄府城北三十里,府之主山也。其形如巾。
《分類字錦》:醉巾
蘇軾 山好留歸屐,風(fēng)回落醉巾。
分類:
《分類字錦》:風(fēng)巾(風(fēng)巾)
楊萬里 擿索風(fēng)巾些子倦,蒼茫水枕霎時醒。
分類:
《分類字錦》:巾缽(巾缽)
五燈會元:杭州凈土院惟正禪師,識慮洗然,不牽世累。雅愛跨黃犢出入,軍持巾缽,悉掛角上,市人爭觀之,師自若也。
分類:偶字
《漢語大詞典》:巾卷
(1).頭巾和書卷,古代太學(xué)生所用。宋書·禮志五:“巾以葛為之……今國子太學(xué)生冠之,服單衣以為朝服,執(zhí)一卷經(jīng)以代手板。”南齊書·王儉傳:“十日一還學(xué)監(jiān)試,諸生巾卷在庭,劒衞令史儀容甚盛?!?br />(2).借指學(xué)生。 南朝 宋 顏延之 《皇太子釋奠會作詩》:“六官眡命,九賓相儀,纓笏帀序,巾卷充街?!?清 陳康祺 《燕下鄉(xiāng)脞錄》卷一:“﹝ 簡儀親王 ﹞手執(zhí)松枝,佇立指點,講解移晷,纓笏塞巷,巾卷充庭,莫不傾聽忘倦?!?/div>
《國語辭典》:方巾  拼音:fāng jīn
明代文人所戴的頭巾?!督鹌棵贰返谒亩兀骸改谴鞣浇淼娜耍悴徽J的他?」《儒林外史》第一回:「那邊走過三個人來,頭帶方巾?!?/div>
《國語辭典》:手巾  拼音:shǒu jīn
1.盥洗時用來擦拭手臉的毛巾。
2.手絹、手帕?!都t樓夢》第六四回:「因見二姐手中拿一條拴著荷包的手巾擺弄,便搭訕著,往腰內(nèi)摸了摸?!埂独蠚堄斡洝返谝蝗兀骸刚f了一句就不說了,袖子內(nèi)取出一塊手巾來擦眼淚?!?/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