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223—262? 【介紹】: 三國魏譙郡铚人,字叔夜。其先姓奚,會稽上虞人,以避怨遷徙。妻魏長樂亭主,為曹操曾孫女。齊王芳正始間,遷郎中,拜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后隱居不仕,與阮籍等交游,為竹林七賢之一。崇尚老莊,聲言“非湯武而薄周孔”,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拒絕山濤推薦,自謂不堪做官。精音律,善鼓琴。友人呂安被誣,康為之辯,遭鐘會構(gòu)陷,為司馬昭所殺。善文,工詩,風(fēng)格清峻。有《嵇康集》(魯迅輯本)。
全三國文·卷四十七
康字叔夜,譙國铚人,尚魏宗室。長榮亭主。除郎中,拜中散大夫。景元二年,以《答山濤書》忤司馬昭,尋坐呂安事誅。有《集》十五卷。
《漢語大詞典》:嵇劉(嵇劉)
三國 魏 嵇康 和 晉 劉伶 的并稱。兩人均嗜酒,故以喻指酒友。 唐 杜牧 《雨中作》詩:“酣酣天地寬,怳怳 嵇 劉 伍?!?/div>
《國語辭典》:玉山崩  拼音:yù shān bēng
三國時代魏人嵇康體型高大,喝醉時有如將崩的玉山。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后用來比喻人酒醉的樣子。
《漢語大詞典》:與山巨源絕交書
散文篇名。三國魏嵇康作。作者與山濤(字巨源)名列“竹林七賢”,后山濤依附司馬氏集團,并推薦嵇康做官,嵇康為此作書拒絕出仕并與山濤絕交。文章語言潑辣,多嬉笑怒罵之詞,表達(dá)了作者狂放高傲的個性。文中對封建禮教公然表示輕蔑,自稱“每非湯、武而薄周、孔”,后作者因此被司馬昭殺害。
《國語辭典》:竹林七賢(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晉朝的山濤、阮籍、嵇康、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莊之學(xué),輕視禮法,規(guī)避塵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縱情清談,故稱為「竹林七賢」。
《國語辭典》:竹林之游  拼音:zhú lín zhī yóu
本指竹林七賢常于竹林之下游集。見《晉書。卷四九。嵇康傳》。后用以比喻親密的友誼或淡泊名利的君子之交。
《國語辭典》:竹林七賢(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晉朝的山濤、阮籍、嵇康、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莊之學(xué),輕視禮法,規(guī)避塵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縱情清談,故稱為「竹林七賢」。
《國語辭典》:不足以  拼音:bù zú yǐ
不夠格、不能夠。三國魏。嵇康〈養(yǎng)生論〉:「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傷身?!埂度龂萘x》第二○回:「貪生怕死之徒,不足以論大事!」
《國語辭典》:表里相濟(表里相濟)  拼音:biǎo lǐ xiāng jì
濟,補益?!副砝锵酀怪咐锿饣ハ嘌a益。三國魏。嵇康〈養(yǎng)生論〉:「又呼吸吐納,服食養(yǎng)生,使形神相親,表里相濟也。」晉?;笢亍崔o參朝政疏〉:「且不有行者,誰捍牧圉,表里相濟,實深實重?!?/div>
《國語辭典》:并介之人  拼音:bìng jiè zhī rén
兼善耿直的人。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吾昔讀書,得并介之人,或謂無之,今乃信其真有耳?!?/div>
《國語辭典》:發(fā)采揚明(發(fā)采揚明)  拼音:fā cǎi yáng míng
發(fā)揚光彩。三國魏。嵇康〈琴賦〉:「華容灼爚,發(fā)采揚明,何其麗也!」
《漢語大詞典》:感逝山陽(感逝山陽)
三國 魏 嵇康 、 呂安 被 司馬昭 殺害,其友 向秀 過 嵇 舊居 山陽 ,聞鄰人笛聲,懷念亡友感音而嘆,為撰《思舊賦》。見晉書·向秀傳。后以“感逝山陽”表示對亡友的哀念。 姚錫鈞 《懷人》詩之七:“共言 元叔 一悽然,感逝 山陽 記昔年?!?/div>
《漢語大詞典》:黃公酒壚(黃公酒壚)
魏 晉 時 王戎 與 阮籍 、 嵇康 等竹林七賢會飲之處。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傷逝:‘﹝ 王濬沖 ﹞經(jīng) 黃公 酒壚下過,顧謂后車客:“吾昔與 嵇叔夜 、 阮嗣宗 共酣飲於此壚。竹林之游,亦預(yù)其末。自 嵇生 夭、 阮公 亡以來,便為時所羈紲。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焙笤娢某R浴包S公酒壚”指朋友聚飲之所,抒發(fā)物是人非的感嘆。 宋 梅堯臣 《正月二十七日江鄰幾等邀飲于定力院》詩:“似過 黃公 酒壚下, 嵇 阮 不見脩竹中?!?元 馬謙齋《快活三過朝天子四邊靜·春》曲:“近 黃公 酒壚,誦 坡仙 樂府,直喫到月轉(zhuǎn)垂楊樹?!?清 余懷 板橋雜記·軼事:“ 錢虞山 題三老圖詩,末句云:‘ 秦淮 煙月經(jīng)游處,華表歸來白鶴知?!粍?黃公 酒壚之嘆?!?/div>
《漢語大詞典》:嵇侍中血
晉書·忠義傳·嵇紹:“ 紹 以天子蒙塵,承詔馳詣行在所。值王師敗績于 蕩陰 ,百官及侍衛(wèi)莫不散潰,唯 紹 儼然端冕,以身捍衛(wèi),兵交御輦,飛箭雨集。 紹 遂被害于帝側(cè),血濺御服,天子深哀嘆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 嵇侍中 血,勿去?!?紹 為 嵇康 之子,官至侍中。后因以“嵇侍中血”指忠臣之血。 宋 文天祥 《正氣歌》:“為 嚴(yán)將軍 頭,為 嵇侍中 血?!币嘧鳌?嵇紹血 ”。 唐 杜甫 《傷春》之四:“敢料安危體,猶多老大臣?豈無 嵇紹 血,霑灑屬車塵?”
《國語辭典》:手揮目送(手揮目送)  拼音:shǒu huī mù sòng
比喻人技藝精熟、能多面兼顧,優(yōu)游自得的境界。參見「目送手揮」條。如:「他的書法已到手揮目送,無入而不自得的境界?!?/div>
《漢語大詞典》:鳴弦揆日(鳴弦揆日)
晉書·嵇康傳:“ 康 將刑東市,太學(xué)生三千人請以為師,弗許。 康 顧視日影,索琴彈之。”后以“鳴弦揆日”稱贊 嵇康 的恬靜寡欲,坦蕩無私。后漢書·逸民傳論:“若伊人者,志陵青云之上,身晦泥污之下,心名且猶不顯,況怨累之為哉!與夫委體淵沙,鳴弦揆日者,不其遠(yuǎn)乎!” 李賢 注:“鳴弦揆日,謂 嵇康 臨刑顧日景而彈琴也。論者以事跡相明,故引 康 為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