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維基
萬崇德(1567年—1624年),字元彥,號惺新,直隸徐州(今江蘇省徐州市)民籍,江西南昌縣人。萬歷甲辰進士,官至山東副使。先世江西豫章人,因避宸濠之亂,遷居徐州。父萬顯,號懷溪,家傳醫(yī)術,又得異人術,奇病應手而愈,貧者資以藥。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萬崇德舉庚子科應天鄉(xiāng)試,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登甲辰科進士,授浙江臨海縣知縣,擢云南道監(jiān)察御史,巡視北城,出按河東鹽法,以終養(yǎng)母親,上疏乞歸,不待批準即離職。光宗、熹宗朝,入直禁中。不久命提督遼東軍餉,再轉(zhuǎn)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魏忠賢秉政,萬崇德托病去官,出為山東按察副使。
陸崇禮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陸崇禮,南直隸蘇州府常熟縣人。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進士,官平陽縣知縣。
張崇禮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張崇禮,山西太原府代州軍籍。進士出身。萬歷四年(1576年)丙子科舉人,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進士,二十年任河南祥符縣知縣,擢戶部主事,管常盈倉。歷官山西井陘道副使、易州兵備道副使、河南參政、陜西按察使、陜西右布政使。天啟元年,敘寧夏功,準復原職。天啟二年京察以不及降職,后起復升陜西左布政使、南京光祿寺卿管鴻臚寺卿事、南京通政使。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五二○
鐘崇道,字少欽。東莞人。明神宗萬歷二十八年(一六〇〇)舉人。初授崖州學正,歷仕雅州知州。有《菉猗集》。清黃登《嶺南五朝詩選》卷四有傳。
樸壽春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密陽人。字景老。號菊潭、崇禎處士。

人物簡介

維基
韓文煥(1572年—1620年),字崇雅,號太素,陜西西安府涇陽縣人,軍籍。萬歷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陜西鄉(xiāng)試舉人,三十二年(1604年),登甲辰科進士,禮部觀政,改翰林院庶吉士,丁憂,三十六年起復,三十八年授檢討,本年養(yǎng)病,四十一年補原職,四十二年值起居館,四十四年任同考官,升右贊善,四十七年升右諭德,四十八年卒。
裴尚龍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星州人。字子章。號藤庵、崇禎處士。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四九九
袁崇友,字伯益。東莞人。應文長子。明神宗萬歷二十三年(一五九五)進士。初授福建南安令。調(diào)宰望江,尋遷南京戶部主事。授南昌知府,未赴。天啟初,起尚寶司丞,趣促至潛山,托疾而返。有《春草堂集》。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一有傳。
維基
袁崇友,字伯益,廣東廣州府東莞縣軍籍。同進士出身。萬歷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廣東鄉(xiāng)試舉人,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進士,有朝貴重其才名,欲召致門下,許以館選,崇友不往。授南安令,安多勢宦奪民產(chǎn),上官莫能難,欲因以畀之。崇友徑判與民,力為請,宦遷延,度令強項,卒不敢抗。在官請謁不行,屏謝交游,有以竿牘通者悉焚之。時倭寇告警,南安城久圮,崇友夙具楨干,鳩工繕完,翼然雄峙。有中使過邑境,爪牙甚盛兇,入縣署若有所按狀。崇友閑閣高臥,竟斂跡去,人顯其靜。聽斷明決,每大疑大獄片言立剖,為忌者所中,調(diào)望江。邑苦疲瘠,友至,閭間始有生色。治報最,遷南京戶部主事,乞歸養(yǎng)親。晉南京兵部郎中,擢南昌知府,未赴,起尚寶司丞,趣駕至潛山,歌陟屺之意而返。侍養(yǎng)二十年,孝友純篤。著有《養(yǎng)老二十四章》、《讀書十五則》、《春草堂詩文》。
舒崇功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舒崇功,明朝黟縣宏村鎮(zhèn)屏山村人,明朝末期政治人物、進士出身。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登進士,官至衢州府知府,在任期間屢有政績,后升任福建按察使司副使,負責福寧兵備道,著有《詩經(jīng)講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湖廣通山人,字崇孝。萬歷十一年進士。天啟中,贈光祿少卿。
維基
舒弘緒,字崇孝,湖廣武昌府興國州通山縣人,軍籍。湖廣鄉(xiāng)試第三十五名,萬歷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會試第三百四十三名,登三甲第四十二名進士。由庶吉士改吏科給事中。以爭豫教皇長子,萬歷帝怒,除名。天啟年間,贈光祿少卿。

人物簡介

維基
陶崇道(1580年—1650年),字路叔,號虎溪,浙江會稽(今紹興市)陶堰人,同進士出身。陶崇道自幼穎異,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中舉人,次年聯(lián)捷庚戌科進士。初授即墨縣知縣,有能聲。萬歷四十年(1612年)調(diào)掖縣。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南京給事中,未上任即因丁憂歸鄉(xiāng)。崇禎元年(1628年)奉召起復,在兵部任職,遇事敢言,有“鳴鳳”之稱。崇禎八年(1635年)遷按察使,備兵羅定,分守嶺西。升福建右布政使,未就任即去官歸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66 【介紹】: 明末清初陜西寶雞人。明天啟五年進士,官至戶部侍郎。順治元年,以天津總督駱養(yǎng)性薦,授原官,調(diào)刑部。疏請新制未定之前,暫用《明律》,并請速頒恩赦,以免株連之風盛行。歷刑部、戶部尚書,官至國史院大學士。
維基
黨崇雅(1584年—1666年),字衡彬,號于姜,陜西寶雞蟠龍塬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陜西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五年(1625年)登乙丑科進士,初授監(jiān)察御史,累官戶部右侍郎。押運漕糧時,因事丟官,后行賄得以復職。明亡,降李自成。南明安宗時,定「從賊案」,與高爾儼、衛(wèi)周祚等人皆被定案。清順治元年(1644年)經(jīng)天津總督駱養(yǎng)性舉薦,授任原官,調(diào)刑部。上疏說:「舊制,大逆大盜,決不待時,馀俱監(jiān)候秋后處決,未嘗一罹死刑,輒棄于市。請凡罪人照例區(qū)別,以昭欽恤。新制未定,并乞暫用明律。俟新例頒行,畫一遵守?!鬼樦味辏?645年)又再次上疏說:「流寇暴虐,今剿滅殆盡??挚茳h株連,下民未獲寧止。請速頒恩赦。督、撫、司、道及府、州、縣各官,簡用務在得人,庶可廣皇仁,布實政。」并得到圣旨準予施行。駱養(yǎng)性被控貪婪通賊,黨崇雅亦受到牽連,后判定為不實指控,免除其罪。給事中莊憲祖彈劾黨崇雅庸弱無能,黨崇雅遂上疏請求辭官回鄉(xiāng),清世祖將其慰留。順治五年(1650年)擢刑部尚書。順治六年(1651年)加太子太保。順治八年(1653年)調(diào)戶部,加少保。順治十年(1655年)告歸鄉(xiāng)里,仍賜原俸。數(shù)月后復詔還朝。順治十一年(1656年)授國史院大學士。順治十二年(1657年)再次上疏告退,加封少傅兼太子太傅銜。入朝謝封,清世祖見其年邁,賜給黨崇雅一件御服,還跟他說:「卿今還里,服朕賜衣,如見朕也!」即將起程時,又將其召見過來,賜以茶水,以溫和的話勉勵他,之后便命令大學士車克送其歸鄉(xiāng)。順治十三年(1658)下敕書表達慰問??滴跷迥辏?666年)卒。
茅崇修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茅崇修,號吉云,南直隸鎮(zhèn)江府丹徒縣人。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士,官至刑部郎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84—1630 【介紹】: 明廣東東莞人,一說廣西藤縣人,字元素。萬歷四十七年進士。授邵武知縣。天啟初擢兵部職方司主事。超擢僉事,監(jiān)關外軍,筑寧遠城,配置西洋大炮。天啟六年,擊退后金努爾哈赤進攻,升遼東巡撫。次年,擊退皇太極進攻,時稱“寧錦大捷”。以不為魏忠賢所喜,乞休歸。崇禎元年召還,以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二年,后金兵入關,威脅北京,崇煥千里赴援。崇禎帝中反間計并聽信讒言,以謀叛罪下崇煥獄,磔死。有《袁督師遺集》。
全粵詩·卷五七二
袁崇煥(一五八四—一六三〇),字元素。東莞人。明神宗萬歷四十七年(一六一九)進士,授邵武知縣。明熹宗天啟二年(一六二二)正月,擢兵部職方主事,單騎出關,考察形勢,自請守遼。筑寧遠城,屢次擊退后金兵進攻。六年,獲寧遠大捷。后金帝努爾哈赤受傷死。次年,獲寧錦大捷,皇太極敗逃。以功授兵部尚書。督師薊遼,內(nèi)有忠賢掣肘,外有大將亂謀。明思宗崇禎初,忠賢伏誅,倡以遼人守遼土。崇禎二年(一六二九),后金軍繞道自古北口入長城,進圍北京,崇煥星夜馳援。復為大將掣肘,以十罪誅毛文龍,力禦強敵。然終因國勢已去,不為奸人所容,法司論其謀叛,于清順治三年(一六四六)八月棄市,天下冤之?!?a target='_blank'>明史》卷二五九有傳。袁崇煥詩,被燬甚重。今以民國二十一年東莞張氏刊《滄海叢書》本之《袁督師遺集》三卷附錄一卷本所錄遺詩為底本,并輯錄清溫汝能《粵東詩海》詩三首。
維基
袁崇煥(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號自如(一說字自如),籍廣西梧州府藤縣,廣東東莞縣(今屬廣東省東莞市)水南村(臨近東江),據(jù)考為疍家人。他是明朝末年政治人物,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授職兵部,守衛(wèi)山海關及遼東,大力構筑「關寧錦防線」,多次和后金部隊在該防線交戰(zhàn),曾指揮寧遠之戰(zhàn)、寧錦之戰(zhàn)。其領兵時的東莞子弟兵多疍家人,戰(zhàn)中常用的呼號和口令「掉哪媽,頂硬上!」可溯源咸水歌。對崇禎皇帝有“五年平遼”的承諾,得言聽計從,支給錢糧。后因誅殺毛文龍、在己巳之變護衛(wèi)不力以及擅自與后金議和等事由被羅織入罪并被判以凌遲之刑。14年后,明亡于李自成;同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大清國遷都北京。清乾隆年間,清政府為袁崇煥平反,但史學界對其際遇仍有爭議。北京市東城區(qū)龍?zhí)豆珗@有袁督師廟與紀念館。
單崇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單崇(1587年10月21日—1644年),字景姚,山東萊州府高密縣人,匠籍。單崇早年出身縣學生,以《詩經(jīng)》中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舉人第三十一名,次年(1610年)會試中式第五十一名,聯(lián)捷三甲進士,獲授翼城知縣,任內(nèi)有惠政,在官署題下:「以能保我黎民,方能保我子孫?!罐D(zhuǎn)任戶部郎中督餉遼東,得熊廷弼重用,因母親逝世回鄉(xiāng)。其后單崇不再出仕,在家鄉(xiāng)教育子侄,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任命的縣令孫偓玉來到,他和傅鐘秀上啟衡王朱由棷,與士民擒拿對方入獄;不久張輿攻陷城池,他和劉廷選、閔真、廩生張所性守城失敗,不屈服被殺,入祀鄉(xiāng)賢祠,清朝賜謚烈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