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劉崇望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38—899 【介紹】: 唐河南人,字希徒。劉崇龜?shù)?。懿宗咸通進士,以員外郎主南曹,選事清辦。僖宗在山南,王重榮不肯率職,崇望往諭之,重榮順服,還擢翰林學士。昭宗時為門下侍郎、判度支。楊守信反,崇望守護度支庫,有功。官終兵部尚書。有《中和制集》。
全唐文·卷八百十二
崇望字希徒。河南人。邢國公政會七世孫。咸通十五年登第。累遷司勛吏部二員外郎。僖宗時擢翰林學士。遷戶部侍郎承旨。轉(zhuǎn)兵部。昭宗即位。進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大順初為門下侍郎。加尚書左仆射。代時溥為武寧軍節(jié)度使。溥拒命。還為太常卿。王行瑜入誅執(zhí)政。貶昭州司馬。行瑜誅。召為吏部尚書。徙兵部。光化二年卒。贈司空。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38—? 一作柯宗。閩(今福建)人。昭宗天復元年(901),禮部侍郎杜德祥主文,崇與曹松、王希羽、劉象、鄭希顏均登進士第,五人年皆老大,時號“五老榜”。時昭宗特降恩旨,詔授太子校書。后歸閩卒。事跡見《唐摭言》卷八、洪邁《容齋三筆》卷七、《唐詩紀事》卷六五。《全唐詩》存詩2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47—883 【介紹】: 唐人,其先本回鶻阿布思族,字孟安。王紹鼎子。懿宗咸通七年,嗣叔元懿為帥。后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封趙國公。曾出兵鎮(zhèn)壓龐勛、黃巢起義。嗣節(jié)度凡十四年,頗守禮法,尊朝廷。卒謚忠穆。
全唐文·卷八百十七
景崇字孟安。贈司空成德軍節(jié)度使紹鼎子。懿宗朝嗣為節(jié)度。以平龐勛功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封趙國公。乾符五年進封常山王。檢校太傅。中和三年卒。年三十七。贈太傅。謚忠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河南人,字子長。劉政會七世孫。懿宗咸通進士。僖宗中和三年入為兵部郎中,拜給事中。昭宗大順中改戶部侍郎,檢校戶部尚書,官至清海軍節(jié)度使。為官清廉,然不能防檢家眷,既沒,家有鬻珠玉者,由是名損。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95 字子長,河南(今河南洛陽)人。懿宗咸通六年(865)登進士第,累遷起居舍人,禮、兵部二員外郎,史館修撰。僖宗廣明元年(880)為鄭從讜太原節(jié)度判官、御史中丞,賜金紫。中和三年(883),入為兵部郎中,拜給事中。昭宗大順時遷左散騎常侍、集賢殿學士,改戶部侍郎。后出為廣州刺史、清海軍節(jié)度、嶺南東道觀察處置等使。乾寧二年(895)卒。生平詳見新、舊《唐書》本傳,《資治通鑒》卷二五三。《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滑州胙人,字郊文。僖宗廣明元年進士。充太原推官。中和二年拜右拾遺、左補闕。昭宗景福初,以水部郎中知制誥。與崔昭緯善。昭宗以韋昭度、李溪輔政,昭緯懼奪其權,與崇魯共謀沮之。及溪宣制之日,崇魯出班而哭,言不當以憸人為宰輔,溪由是不得相。后昭緯敗,崇魯坐貶崖州司戶參軍。仕終水部員外郎。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郊文,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僖宗廣明元年(880)登進士第,尋為鄭從讜奏充太原推官,轉(zhuǎn)掌書記。中和二年(882)入為右拾遺,遷左補闕、翰林學士。僖宗避難山南,為嗣襄王李煴史館修撰。昭宗景福中,以水部郎中知制誥。后因沮李溪為相,貶崖州司戶參軍,終水部員外郎。生平散見新、舊《唐書》本傳,《資治通鑒》卷二五三?!?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朱崇節(jié) 朝代:唐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末人。朱溫部將。昭宗大順元年,為河陽留后。與葛從周率部入潞州,領昭義軍節(jié)度使。旋為李克用所攻,棄潞南歸。后復為河陽節(jié)度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60—890 【介紹】: 唐末西突厥沙陀部人,字崇遠。李克用從弟??擞面?zhèn)雁門,以克修為奉誠軍使,后表為昭義節(jié)度使??擞脫裘戏搅?,過潞州,克修供應簡陋,太祖怒而笞之,慚憤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05 【介紹】: 唐京兆奉天人,字為山。趙滂子。懿宗咸通十三年進士。僖宗乾符中,官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廣明元年,鄭從讜鎮(zhèn)河東,自擇參佐,以崇為觀察判官。昭宗龍紀元年,以禮部侍郎知貢舉。光化元年,為御史大夫,封天水縣子。進太子少師。天祐元年,檢校右仆射,進檢校司徒、守太保致仕。二年,朱溫盡斥唐室舊臣,貶曹州司戶,行至滑州,賜自盡。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前蜀女子。常扮男裝,游歷兩川。孟知祥時周庠權知邛州,崇嘏因事下獄,上詩周庠,得召見,祗對詳敏,隨命釋放。雅善琴弈,妙書畫。庠薦攝司戶參軍,胥吏畏服,案牘一清。庠重其英明,美其風采,欲以女妻之,乃獻詩一章,有“幕府若容為坦腹,愿天速變作男兒”句,召問之,故黃使君女也。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臨邛(今四川邛崍)人。黃使君之女。幼孤,30余歲尚未嫁人。善琴棋書畫,工詩文,常著男裝游歷。昭宗龍紀、大順間,因失火事下獄,乃獻詩邛南留司周庠以自陳。周覽詩后召見,喜其應對詳敏,遂薦其攝司戶參軍。在任近1年,案牘明麗。周庠重其才,欲以女妻之,始貢詩自陳為女身。旋乞罷職,歸臨邛舊隱。后不知所終。事跡見《太平廣記》卷三六七引《玉溪編事》?!?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首。
楊崇本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11 【介紹】: 五代時人。幼為李茂貞?zhàn)B子,改姓名李繼徽。唐昭宗光化中,茂貞表為邠州節(jié)度使。天復元年冬,朱溫北伐攻城,懼而請降。溫復置之,令復其本姓名,遷其家于河中。其妻有美色,溫往來河中,嘗私之。崇本怒,復叛溫歸茂貞。后為己子楊彥魯毒死。
釋行崇 朝代:唐末

人物簡介

禪林僧寶傳·卷第十四
禪師名行崇。不知何許人也。初住福州報恩寺。后住潭州谷山寺。嗣保福展禪師。雪峰之的孫也。崇謂門弟子曰。吾雖不在。未嘗不為諸兄弟。若委悉報恩嘗為人處。許汝出意想知解。五陰身田。若委不得。猶待報恩。開兩片皮。方是為人。保汝未出得意想知解。所以古人喚作鬼家活計。蝦蟆衣下客。欲得速疾相應。即如今立地。便證。驗取識取。有什么罪過。不然。根思遲回。且以日及夜。究尋將去。忽然一日覷見。更莫以少為足。更能研窮究竟。乃至淫坊酒肆。若觸若凈。若好若惡。以汝所見事覷教。盡是此境界。入如入律。若更見一法。如絲發(fā)許。不見此個事。我說為無明翳障。直須不見有法。是別底法。方得圓備。到遮里。更能翻擲自由。開合不成痕縫。如水入水。如火入火。如風入風。如空入空。若能如是。直下提一口劍。刺斷天下人疑網(wǎng)。一如不作相似。所以古人道。繁興大用。舉必全真。若有個漢。到與么境界。誰敢向前說是說非。何以故。此人是個漢。超諸限量。透出因果。一切處管束此人不得。兄弟若能如是。即可。若未得如此。且直須好與。莫取次發(fā)言吐氣。沉墜卻汝無量劫。莫到與么時。便道報恩不道。 贊曰。洞山清稟禪師。作澄心堂錄。錄崇語句。細味之。骨氣不減巖頭。恨不能多見。崇寧之初。沖虎至谷山。塔冢莫辨。事跡零落。不可考究。坐而太息。作偈曰。行盡湘西十里松。到門卻立數(shù)諸峰。崇公事跡無尋處。庭下春泥見虎蹤。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26 【介紹】: 五代時代州雁門人,字安時。為人明敏,有才干。事李存勖為中門副使,存勖建后唐,累官至樞密使。策劃滅梁功第一,拜侍中,領成德節(jié)度使,進封越國公,位兼將相。盡心國家,遇事切諫。后以副帥佐魏王李繼岌滅前蜀。為宦官所構,被殺。
全唐文·卷八百四十四
崇韜字安時。代州雁門人。天祐中累擢中門副使。加檢校太保。守兵部尚書。充樞密使。梁亡。以佐命功代豆盧革行中書事。拜侍中。領鎮(zhèn)冀州節(jié)度使。進封趙郡公。賜鐵券。恕十死。莊宗討蜀。為招討使。蜀平之后。莊宗因讒。密詔繼岌檛殺之。
張希崇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88—939 【介紹】: 五代時幽州薊人,字德峰。少通《左傳》,知星歷,性素樸,事母孝。后唐莊宗時,以偏將戍平州,契丹陷其地,用為節(jié)度使,后率所部南歸。明宗時授汝州防御使,遷靈武節(jié)度使,有惠績。徙鎮(zhèn)邠寧。后晉高祖入立,復拜靈武。
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一
希崇字德峰。幽州薊縣人。后唐莊宗朝累遷蕃漢都提舉使。天成初。契丹命為平州節(jié)度使。后逃歸。授汝州防禦使。遷靈州兩使留后。改邠州節(jié)度使。晉祖入立。除靈武卒年五十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90—961 【介紹】: 五代時僧。嘉禾人,俗姓張。住秀州靈光寺,不談世務,唯以佛法為己任,誓不出寺門。吳越錢弘佐賜署大德,號崇法。有《金光明經(jīng)隨文釋》及《傳錄記贊》等。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嘉禾張氏子。九歲舍家。隸靈光精舍。習經(jīng)法。年弱冠。抵四明阿育王寺。受具足戒于希覺律師。由是于南山部義。通明無壅。尋從金華云法師。究名數(shù)論。法華經(jīng)。遂徇吳興緇侶之請。而開導焉。時武肅錢王。尤歸誠大教。聞端譽。召就王府羅漢寺敷演。復徙真身塔寺。居無幾。乃依天臺玄燭法師。稟止觀之道。撰金光明經(jīng)隨文釋十卷。忠獻王借賜紫衣。仍署崇法大德號。晚年慕廬山遠公之為人。足跡不入俗。僅二十馀載。建隆二年。三月十八日。坐逝于所居房。壽七十二。臘五十。著述凡七十許卷。秘書監(jiān)錢昱。為錄其行焉。
宋高僧傳·卷第七 義解篇第二之四
釋皓端。姓張氏。嘉禾人也。九歲舍家入靈光精舍。師授經(jīng)法如溫舊業(yè)焉。年登弱冠受形俱無表。于四明阿育王寺遇希覺律師盛揚南山律。端則一聽旋有通明義門無壅。尋投金華云法師學名數(shù)一支并法華經(jīng)。后受吳興緇伍所請講論焉。兩浙武肅王錢氏。召于王府羅漢寺演訓。復令于真身塔寺宣導。于時有臺教師玄燭者。彼宗號為第十祖。端依附之果了一心三觀。遂撰金光明經(jīng)隨文釋十卷。由是兩宗法要一徑路通。忠獻王錢氏借賜紫衣。別署大德號崇法焉。后誓約不出寺門。慕遠公之不渡虎溪也。高尚其事。僅二十馀年。身無長衣口無豐味。居不施關坐唯一榻。以建隆二年三月十八日坐滅于本房。容貌猶生。三日焚之于城西。得舍利于煨燼之末。俗年七十二。僧臘五十二。凡著述傳錄記贊七十許卷。學得其門者止八十馀人。端性耿介言無茍且。一坐之間不談世論。唯以佛法為己務。可謂傅翼之象王矣。秘書監(jiān)錢昱嘗典秀郡。躬睹端之標格。為著行錄焉。
吳崇 朝代:前蜀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九
崇。前蜀乾德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