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三
崇。武后時太清觀主。授金紫光祿大夫。鴻臚卿員外置同正員。河內(nèi)郡開國公。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籍貫不詳。排行三。武后時任奉宸府主簿,圣歷中,曾與沈佺期等奉敕于東觀修書。又曾任許州參軍,與陳子昂有交游。事跡散見沈佺期《黃口贊序》,陳子昂《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序》、《酬李參軍崇嗣旅館見贈》、《題李三書齋崇嗣》,《唐詩紀(jì)事》卷六?!?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3首。
趙崇嗣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天水西縣人。趙元楷子。武則天時,自前慶州同川縣丞遷隴州南由令。后入朝為金部員外郎,遷虞部郎中、商州刺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65—736 【介紹】: 唐蘇州吳人,字崇賢。初名景初,睿宗賜現(xiàn)名。陸元方子。舉制科第。歷遷監(jiān)察御史、中書侍郎。睿宗景云二年,進(jìn)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玄宗初,不從太平公主廢立之謀,及太平公主敗,帝以其保護(hù)功,封兗國公。出為劍南按察使,政尚仁恕。徙河?xùn)|,民吏懷之。累遷太子少保。卒謚文貞。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65—736 睿宗賜名象先,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舉制科高第,授揚(yáng)州參軍事,擢洛陽尉。入為監(jiān)察御史,歷殿中侍御史、中書舍人、大理少卿,遷中書侍郎。睿宗景云二年(711),進(jìn)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玄宗先天二年(713),封兗國公,出為益州長史、劍南按察使。開元六年(718)自隰州刺史徙潤州刺史,九年,轉(zhuǎn)蒲州刺史,兼河?xùn)|按察使。入為太子詹事,歷工部尚書、戶部尚書,知吏部選事,加刑部尚書,以繼母憂去官。十三年,起復(fù)同州刺史,十七年入遷太子少保。二十四年卒,贈尚書右丞相,謚文貞。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蘇颋《授陸景初大理少卿制》,《冊府元龜》卷一七二、八六二。《全唐詩》存詩1首。
史崇玄 朝代:初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13 【介紹】: 唐道士。懷州河內(nèi)人。初為縫靴人,后度為道士。睿宗時,依附太平公主,為長安太清觀主,封河內(nèi)郡公。玄宗先天元年,受詔主持編修《一切道經(jīng)音義》一百十三卷。二年,坐附太平公主謀逆,被殺。
崇宗之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三百
宗之。開元時官禮部員外郎。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 利物科
初莫知所從來。俄偕弋陽道岸。依文網(wǎng)律師。究毗尼學(xué)。服勤罔怠。黌肆推為元長。夙與淄川恪齊名。而挺特剛毅過之。聞望之美。徹于宸冕睿宗朝。斥舊邸造寺。號安國。詔業(yè)居之。仍入承明殿薰脩。授上菩薩戒。施與優(yōu)渥。時菩提寺。方治殿宇。業(yè)悉以所得助其役。蓋其平生未嘗畜長也。開元中。屬微疾。顧弟子曰。吾數(shù)窮化盡。汝曹其謹(jǐn)循戒檢。無令放逸。遂終于所居。西明寺之別院是。于澄照寔適孫云。
宋高僧傳·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釋崇業(yè)。不知何許人也。初同弋陽道岸。學(xué)毗尼于文綱之法集。業(yè)之服勤淬礪罔怠。黌肆之間推居元長。與淄州名恪齊名。挺拔剛毅過之。美聲洋洋達(dá)于禁闥。睿宗圣真皇帝操心履道。敕以舊邸造安國寺。有詔業(yè)入承明熏修別殿。為帝授菩薩戒。施物優(yōu)渥。僉回舍修菩提寺殿宇。抑由先不畜盈長之故也。開元中微疾。囑弟子曰。吾化窮數(shù)盡。汝曹堅(jiān)以防川無令放逸。語訖終于所居寺之別院。業(yè)即南山之嗣孫矣。
段崇簡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涼州武威人,名倍,以字行。段寶玄孫。玄宗開元十八年,為定州刺史。十九年,拜代州都督。又為深州刺史,為政貪暴,臨罷時尚括取絹三十車。遷鄰州刺史。開元末,官至鄭州刺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12—799 【介紹】: 唐吳人,字正禮。少勤學(xué),以經(jīng)業(yè)擢第。玄宗天寶中,舉博通墳典科,對策第一,授左拾遺。累遷主客員外郎。代宗幸陜,召問得失,崇敬極陳生民疲敝,當(dāng)以儉化天下。大歷初,授倉部郎中,充吊祭、冊立新羅使。德宗時官至工部尚書,以兵部尚書致仕。卒謚宣。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九
崇敬字正禮。蘇州吳郡人。擢明經(jīng)。調(diào)四門助教。天寶中舉博通墳典科高第。累遷膳部郎中。大歷中為國子司業(yè)兼集賢學(xué)士。貶饒州司馬。建中時累授光祿大夫。加特進(jìn)檢校戶部尚書。改兵部致仕。貞元十五年卒。年八十八。贈左仆射。謚曰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13—777 【介紹】: 唐僧?,樞芭R沂人,俗姓王。住金陵鐘山。玄宗開元末從瓦官寺璿禪師受法。肅宗至德初游南北諸靈勝,于輞川別業(yè)遇王維、蕭昕,抗論佛法,鉤深索隱。居鐘山二十年卒。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八 攝念科(二)
姓王氏。其先瑯邪臨沂人。自晉丞相始興文獻(xiàn)公之子。薈居勾容。遂世占其籍焉。 崇幼孤立。志夷簡。年十五。捐謝塵累。從陶許游。然獨(dú)以其至理未融。乃復(fù)究心竺典。研微探賾。妙絕名謂。吳越緇素。舉餐德風(fēng)。采訪使?jié)欀荽淌菲疥柟R映。聞其行業(yè)。虛佇久之。會恩制度人。貢以充賦。開元之季。咨受心要于瓦棺寺。璿禪師。自是聲聞益以遠(yuǎn)矣。金陵諸德。欽渴尤甚。請移配棲霞寺。至德初。杖錫游京師。時右丞王公維。方治別業(yè)于輞川。與舍人蕭公昕相往來。焚香啜茗。酬唱般若。曾不知天下之治亂。主上之安危也。崇入終南。偶過之??拐搹浫?。王蕭嘆曰。佛法政自有人。俄而涉河洛。陟嵩少。所在輒邀請住持。崇亟引去。無留意。東歷天臺四明。遐觀勝槩。搜抉殆盡。如是數(shù)年。而后歸老鐘山。亦其首丘之仁歟。大歷五年。刺史南陽樊公。順風(fēng)稽首。訪求宗要。并徇道俗志。屈主寺事。閱二十年。棟宇新好。既而退處高頂。四方學(xué)侶。輻湊。十二年八月二日。示疾而卒。壽六十五。越八日。葬于攝山之陽。弟子等共樹豐碑。以紀(jì)化跡于寺之門首焉。
宋高僧傳·卷第十七 護(hù)法篇第五
釋元崇。俗姓王氏?,樼鹋R沂人也。晉丕相始興文獻(xiàn)公子薈之后。自南朝淪廢世居句容。祖禰已來非賢即哲。崇幼而孤秀嶷若斷山。心喻芙蕖形同玉潔。風(fēng)塵不雜立志夷簡。時年十五奉道辭家。負(fù)笈洞天餐霞臥云。師范陶許精研妙句獨(dú)證微隱。乃恐至理未融解脫方阻。因歸心釋典大暢佛乘。三教齊驅(qū)遘心世表。于是聲振吳越緇素異焉。采訪使?jié)欀荽淌俘R平陽公。聞其行業(yè)虛佇久之。適會恩制度人。裒充舉首。以開元末年因從瓦官寺璿禪師。咨受心要。日夜匪懈無忘請益。璿公乃揣骨千里駿足可知。因授深法。崇靈臺虛徹可舍百神。心鑒高懸塵無私隱。既而聲價光遠(yuǎn)物望所知。金陵諸德請移所配棲霞寺。春秋逾紀(jì)服勤道務(wù)。彝倫有敘時眾是瞻。至德初并謝絕人事。杖錫去郡歷于上京。遍奉明師棲心閑境。罕交俗流。遂入終南經(jīng)衛(wèi)藏至白鹿上藍(lán)田。于輞川得右丞王公維之別業(yè)。松生石上水流松下。王公焚香靜室與崇相遇神交中斷。于時天地未泰豺狼構(gòu)患。朝賢國寶或在薖軸起居。蕭舍人昕與右丞諸公。并碩學(xué)雄才尊儒重道。偶茲一會抗論彌日。鉤深索隱襟期許與。王蕭嘆曰。佛法有人不宜輕議也矣。及言旋河洛。登陟嵩少懷達(dá)磨之旨要。得華嚴(yán)之會歸。聲價漸高衣冠羨仰。京師名德咸請住持。志在無為翛然不顧。乃放浪人世追蹤道流??急P靈蹤。遂東適吳越。天臺四明清心養(yǎng)素。數(shù)年之后遐想鐘山。飛錫舊居考以云房。道俗咸喜玉反山輝。大歷五年刺史南陽樊公。雅好禪寂。及屬縣行春。順風(fēng)稽首咨請道要。益加師禮矣。時道俗以為。此寺靈勝游憩者多。監(jiān)主護(hù)持須選名德。僉議無以易禪師者。崇頻告辭懇苦。眾咸再三。事不獲已順受彌縫其間??偠?。藉四方之財(cái)。因道化之力。欒櫨云構(gòu)丹雘日新。蓋存乎無為無所不為者也。功成身退安禪高頂。前后學(xué)徒詎可勝計(jì)。至大歷十二年。示疾言歸。不加藥餌。八月二日卒于山院。春秋六十有五。臨終命門人無令封樹。弟子如泉澄添等奉全師教。以其月八日瘞于攝山之陽。依巖為窟累石不磨不礱。遵遺誥也。崇身長六尺。儀表端肅望之儼然。即之生畏。意密情恕心和行高。天姿龍象生此岐嶷。享齡非永惜哉。弟子等共建豐碑以紀(jì)化跡。樹于寺之門首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魏州昌樂人。谷倚相子。玄宗天寶末為幽州大將,以雄敢聞。歷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遂客薊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62 【介紹】: 唐睿宗女,字持盈。始封崇昌縣主。與金仙公主皆為道士,筑觀京師,進(jìn)號上清玄都洞三景師。玄宗天寶中請去公主號,罷司邑,歸之王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趙州人。玄宗天寶十五載,為哥舒翰裨將,助守潼關(guān)。兵敗,至靈武行在,為廣平五都虞候。肅宗至德二載,為鴻臚卿。封趙國公。時朝廷右武,崇嗣因行為逾禮,數(shù)被劾,肅宗優(yōu)容之。上元元年,為諸道兵馬副都統(tǒng),佐郭子儀討燕,為魚朝恩所間而不果。二年,為北京留守,河?xùn)|節(jié)度副大使。為政失于寬緩,數(shù)月后,為鄧景山所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73 【介紹】: 唐河中人。玄宗天寶末,為蒲關(guān)防御使。肅宗即位,遷關(guān)內(nèi)節(jié)度使,治安化。后任河西節(jié)度使,封鄂國公。代宗大歷中,自太子賓客除太府卿。七年,出為嶺南節(jié)度使。次年,為部將哥舒晃所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杭州人,俗姓章。少禮徑山道欽出家,雖勤禪觀,多以《三密教》為常務(wù)。初住昌化千頃峰頂,誦《佛頂咒》數(shù)載。又居鹽官硤石東山,復(fù)遁跡于于潛落云寺。代宗大歷初,入長安章信寺。大歷三年,于寺中架刀梯百尺,行如坦路,復(fù)蹈烈火,探油湯,嚼鐵葉,朝官市民駢足而觀,聲若雷響。詔賜紫,授鴻臚卿,賜號護(hù)國三藏。移居安國寺。世稱巾子山降魔禪師。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不知何許人也。永泰初。國一祖師。昉入徑山。一日禪坐北峰石屏下。見一白衣。稱是天目巾子山人。致禮于前曰。彼山之神告我。以長安佛法將有難。遣我救之。若非僧相。不足以增重法門。愿從師剃落。山云。汝有何能而可以救法耶。崇曰。能誦觀音俱胝等祝。山因驗(yàn)之。使喝座后石屏。喝之石裂為三。山乃為落發(fā)。崇即辭去。游京師止章敬寺。大歷三年九月十二日。太清宮道士史華上言。佛力道法。陛下兼愛。而無所優(yōu)劣。臣愿得與僧之號材術(shù)者角。則庶幾陛下知祖教之未可等視。而使天下改觀幸甚。制可。明日華于東明觀。作刀梯級。躡而升如平地。無小痛楚。僧之會者。皆辟易不敢仰視。時魚朝恩。尹京師。崇即投牒。愿與角。又明日作梯于所止寺庭。倍其高。而鋒刃之利。勢不可觸。而崇徒跣上下莫之攀附。旁立者為膽掉。且探沸油。餐熱鐵。禪坐火聚中。于是華輩。相顧駭散。上聞之喜。遣中官傳宣召問。師承何人。崇曰。徑山高道僧法欽。臣之師也。上慰勞嘉嘆。至于再三。賜紫衣。授鴻臚卿。號護(hù)國三藏。敕居安國寺。崇一切辭以未受具戒。不敢受。上特令開壇。召十師授戒。方羯磨。忽壇上放光?,F(xiàn)白月輪相而隱。上駭異。謚性空大師。
宋高僧傳·卷第十七 護(hù)法篇第五
釋崇惠。姓章氏??怪萑艘?。稚秫之年見乎器局。鷙鳥難籠出塵心切。往禮徑山國一禪師為弟子。雖勤禪觀多以三密教為恒務(wù)。初于昌化千頃最峰頂。結(jié)茅為庵。專誦佛頂咒數(shù)稔。又往鹽官硤石東山。卓小尖頭草屋多歷年月。復(fù)誓志于潛落云寺遁跡。俄有神白惠曰。師持佛頂少結(jié)莎訶令密語不圓。莎訶者成就義也。今京室佛法為外教凌轢。其危若綴旒。待師解救耳。惠趨程西上心亦勞止。擇木之故于章信寺掛錫。則大歷初也。三年戊申歲九月二十三日。太清宮道士史華上奏。請與釋宗當(dāng)代名流。角佛力道法勝負(fù)。于時代宗欽尚空門。異道憤其偏重。故有是請也。遂于東明觀壇前架刀成梯。史華登躡如常磴道焉。時緇伍互相顧望推排且無敢躡者?;萋勚]開府魚朝恩。魚奏請于章信寺庭樹梯。橫架鋒刃若霜雪然。增高百尺。東明之梯極為低下。時朝廷公貴市肆居民。駢足摩肩而觀此舉。時惠徒跣登級下層。有如坦路曾無難色。復(fù)蹈烈火手探油湯。仍餐鐵葉號為馎饦?;蚪泪斁€聲猶脆飴。史華怯懼慚惶掩袂而退。時眾彈指嘆嗟。聲若雷響。帝遣中官鞏庭玉宣慰再三。便赍賜紫方袍一副焉。詔授鴻臚卿。號曰護(hù)國三藏。敕移安國寺居之。自爾聲彩發(fā)越德望峻高。代宗聞是國一禪師親門高足。倍加鄭重焉。世謂為巾子山降魔禪師是也。 系曰。或謂惠公為幻僧歟。通曰。夫于五塵變現(xiàn)者曰神通。若邪心變五塵事則幻也?;莨秩荑べぷo(hù)魔法助其正定。履刃蹈炎斯何足驚乎。夫何幻之有哉。瑜伽論有諸三神變矣。
神僧傳·卷第八
釋崇惠。姓章氏。杭州人也。稚秣之年。往禮徑山國一禪師為弟子。復(fù)誓志于潛落云寺遁跡。俄有神白惠曰。師持佛頂少結(jié)莎訶令密語不圓。莎訶者成就義也。今京室佛法為外教凌轢。其危若綴旒。待師解救耳。惠趨程西上。大歷三年大清宮道士史華上奏。請與釋宗當(dāng)代名流角佛力道法勝負(fù)。于時代宗欽尚空門。異道憤其偏重。故有是請也。遂于東明觀壇前架刀成梯。史華登躡如常磴道馬。時緇伍互相顧望推排無敢躡者?;萋勚]開府魚朝恩。魚奏請于章信寺庭樹梯橫架鋒刃若霜雪。然增高百尺。東明之梯極為低下。時朝廷公貴市肆居民。駢足摩肩而觀此舉?;萃锦械羌壪聦佑腥缣孤贰T鵁o難色。復(fù)蹈烈火手探油湯。仍餐鐵葉號為馎饦?;蚪泪斁€聲猶脆飴。史華怯懼慚惶掩袂而退。時眾彈指嘆嗟聲若雷響。帝遣中官鞏庭玉宣慰再三。便赍賜紫方袍一副焉。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章。杭州人也。稚年器局出塵。往禮徑山國一禪師。勤禪觀。以三密教為恒務(wù)。初于昌化千頃最峰頂。結(jié)茅為庵。專誦佛頂咒數(shù)稔。又往鹽官硤石東山。卓小尖頭草屋。俄有神白惠曰。師持佛頂。少結(jié)莎訶。令密語不圓。莎訶者。成就義也。今京室佛法。為外教淩轢。其危若。綴旒。待師解救耳?;葳叧涛魃稀H晡焐昃旁露?。太清宮道士史華上奏。請與釋宗當(dāng)代名流。角佛力道法勝負(fù)。于時代宗欽尚空門。異道憤其遍重。遂于東明觀壇前。架刀成梯。史華登躡如常道焉。時緇伍亙相顧望。無敢躡者?;萋勚V]開府魚朝恩。魚奏請于章信寺庭樹梯。橫架鋒刃若霜雪然。增高百丈。東明之梯極為低下。時朝庭公貴。市肆居民。駢足摩肩而觀此舉。時惠徒跣登級下層。有如坦路。曾無難色。復(fù)踏烈火。手探油湯。仍餐鐵葉。號為馎饦?;蚪泪斁€。聲猶脆飴。史華怯懼慚惶。掩袂而退。時眾彈指嘆嗟。聲若雷響。帝遣中官鞏庭玉宣慰再三。便赍賜紫方袍一副。詔授號護(hù)國三藏。敕移安國寺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