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劉寬
  
蒲鞭懸
 
施鞭蒲
 
蒲豈非鞭
 
政成蒲鞭
   
示恥蒲鞭

相關(guān)人物
劉寬(字文饒)


《東觀漢記》卷十三〈劉寬傳〉~474~
劉寬遷南陽太守,溫仁多恕,吏民有過,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
《后漢書》卷二十五《劉寬傳》
「劉寬字文饒,弘農(nóng)華陰人也。」「桓帝時,大將軍辟,五遷司徒長史。時京師地震,特見詢問,再遷,出為東海相。延熹八年,徵拜尚書令,遷南陽太守。典歷三郡,溫仁多恕,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常以為『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吏人有過,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終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災(zāi)異或見,引躬克責(zé)。每行縣止息亭傳,輒引學(xué)官祭酒及處士諸生執(zhí)經(jīng)對講。見父老慰以農(nóng)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訓(xùn)。人感德興行,日有所化?!?/span>

簡釋

蒲鞭:詠官吏實施仁政。宋陸游《江東韓曹唏道寄楊庭秀所贈》:“政成蒲鞭亦不用,地上錢流倉粟紅?!?/p>


例句

蒲鞭掛檐枝,示恥無撲抶。 李白 贈清漳明府侄聿

推誠廢鉤距,示恥用蒲鞭。 白居易 七年春題府廳

龔遂劉寬同煦嫗,張飛關(guān)羽太驅(qū)馳。 貫休 賀鄭使君

庾亮風(fēng)流澹,劉寬政事超。 貫休 避地毗陵上王慥使君

《國語辭典》:豈非(豈非)  拼音:qǐ fēi
難道不是。表示反詰的語氣。漢。趙曄《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蘆中人,蘆中人,豈非窮士乎。」
《國語辭典》:不已  拼音:bù yǐ
不絕、不停止?!对娊?jīng)。鄭風(fēng)。風(fēng)雨》:「風(fēng)雨如晦,雞鳴不已。」《文選。江淹。恨賦》:「仆本恨人,心驚不已?!?/div>
《國語辭典》:不惟  拼音:bù wéi
1.不思。三國魏。王粲贈士孫文始詩〉:「視明聽聰,靡事不惟?!?jié)h。韋賢諷諫詩:「如何我王,不思守保,不惟履冰,以繼祖考。」
2.不僅、不但。如:「這樣做,不惟對你好,也對別人有個交代?!谷龂骸?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4125' target='_blank'>李康 〈運命論〉:「蓋見龍逢、比干之亡其身,而不惟飛廉、惡來之滅其族也。」
《國語辭典》:毋乃  拼音:wú nǎi
豈非、莫非、未免、只恐,表示推測的語氣。《左傳。昭公十六年》:「是教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聊齋志異。卷一。青鳳》:「旨酒自飲,不一邀主人,毋乃太吝?」也作「無乃」。
《漢語大詞典》:非乃
豈非;莫不是。史記·孝文本紀(jì):“今法有肉刑三,而姦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歟?”
分類:豈非
《漢語大詞典》:獨非(獨非)
表示反問。猶豈非,難道不是。史記·酷吏列傳:“ 臨江王 既為書謝上,因自殺。 竇太后 聞之,怒,以危法中 都 …… 景帝 曰:‘ 都 忠臣?!屩?。 竇太后 曰:‘ 臨江王 獨非忠臣邪?’於是遂斬 郅都 ?!?明 李東陽 《重修尼山宣圣廟記》:“是固元氣藴蓄之深且久,亦獨非鐘萃孕育之厚,有以致之然乎?”
《國語辭典》:不其然  拼音:bù qí rán
不是如此。常置于疑問句句尾。含豈非如此的意思?!段倪x。范曄。后漢書二十八將傳論》:「故勢疑則隙生,力侔則亂起,蕭樊且猶縲紲,信越終見菹戮,不其然乎?」晉。杜預(yù)〈春秋左氏傳序〉:「春秋以錯文見義,若如所論,則經(jīng)當(dāng)有事同文異而無其義也,先儒所傳皆不其然?!?/div>
《國語辭典》:蒲鞭  拼音:pú biān
用蒲草制成的鞭子。比喻寬刑?!逗鬂h書。卷二五。劉寬傳》:「吏人有過,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固?。李白贈清漳明府侄聿〉詩:「蒲鞭掛檐枝,示恥無撲抶。」也作「鞭蒲」。
《國語辭典》:蒲鞭示辱  拼音:pú biān shì rù
對有罪過的人,只以蒲鞭稍加處罰,使對方能知恥改正。典出《后漢書。卷二五。劉寬傳》。后比喻為政仁慈寬厚,或指極輕的刑罰。也作「蒲鞭不施」、「蒲鞭不用」。
《國語辭典》:鞭蒲  拼音:biān pú
用蒲草制成的鞭子,柔軟而不能傷人。古時用來撲責(zé)罪人,意謂寬刑。元。高啟南州野人為吳邑曾令賦詩〉:「我本野人偶叨祿,向汝未忍施鞭蒲?!挂沧鳌钙驯蕖埂?/div>
《國語辭典》:蒲鞭  拼音:pú biān
用蒲草制成的鞭子。比喻寬刑?!逗鬂h書。卷二五。劉寬傳》:「吏人有過,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5188' target='_blank'>李白 〈贈清漳明府侄聿〉詩:「蒲鞭掛檐枝,示恥無撲抶?!挂沧鳌副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