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山例
舊時西南山區(qū)民間約定的懲處條例。 宋 周去非 嶺外代答·蠻俗·款塞:“ 乾道 丁亥, 靜江 猺 犯邊, 范石湖 檄余白事帥府,與聞團結邊民之事。 猺 人計窮,出而歸命,乃詣帥府納款,其詞曰:‘某等既充山職,今當鈐束男姪……上山同路,下水同船,男兒帶刀同一邊,一點一齊,同殺盜賊,不用此款者,并依山例。’山例者,殺之也?!?明 陸深 《燕閑錄》:“頃見 盤瓠蠻 《誓狀》云:‘某等既充山職,今當鈐束男姪……一點一齊,同殺盜賊。不用此款者,并依山例。’山例者,蠻言誅殺也。” 明 曹學銓 《桂林風謠》:“法依山例峻,歌疊浪花新?!?/div>
《國語辭典》:路竹  拼音:lù zhú
地名。隸屬高雄市路竹區(qū),位于岡山區(qū)西北。境內有明朝寧靖王的祠廟。
《國語辭典》:翠微山  拼音:cuì wéi shān
山名。本名平陂山,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區(qū),山麓有香界寺等,稱為「西山八大處」,為名勝之地。
《漢語大詞典》:山漢(山漢)
山區(qū)男子。《綠野仙蹤》第一回:“ 于冰 上前舉手道:‘請問眾位,此處叫什么山名?’一山漢用手指説道:‘你看此處山,高出別山數(shù)倍,正是 百花山 了?!?李廣田 《山之子》:“啞吧的爸爸是一個頂結實勇敢的山漢?!?/div>
《漢語大詞典》:南渡江
海南省最大河流。源出海南島中部山區(qū),在??谝詵|入瓊州海峽。長311千米。流量豐富。上游建有松濤水庫。
《國語辭典》:吊樓(吊樓)  拼音:diào lóu
1.用支柱架在水面上的房屋。也稱為「吊腳樓」。
2.一種山區(qū)的木板房或竹屋。離地而建,下面多用木樁做支柱,以梯子上下,可用來防御野獸。
《漢語大詞典》:吊腳樓(弔腳樓)
亦作“吊腳樓”。 后部用支柱架在水面上的房屋。又稱吊樓。 沈從文 《邊城》二:“人家房子多一半著陸,一半在水,因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設有吊腳樓?!?葉蔚林 《藍藍的木蘭溪》:“ 木蘭溪 像一條藍色的絲帶,挽起兩岸錯落的村寨和高高低低的吊腳樓,組成了 木蘭溪 公社?!?/div>
《漢語大詞典》:塘壩(塘壩)
在山區(qū)或丘陵地區(qū)修筑的一種小型蓄水工程,用來積聚附近的雨水、泉水、以灌溉農田。
《國語辭典》:中圻  拼音:zhōng qí
越南的中部。主體為安南山脈的山區(qū),海岸平原狹小而分散,境內的順化為越南的古都,南面的峴港是重要的軍、商良港。
《國語辭典》:訪山人(訪山人)  拼音:fǎng shān rén
專門登上未開發(fā)山區(qū),訪求深山資源,規(guī)劃開發(fā),以求財富的人。如:「董事長早年為開發(fā)森林資源,翻山越嶺,曾經(jīng)是個積極的訪山人。」
《漢語大詞典》:竹腦殼(竹腦殼)
湖南 山區(qū)一種用竹片做的牌。 周立波 《山鄉(xiāng)巨變》上十:“這一帶地方,麻雀牌、紙葉子、竹腦殼,隆日隆夜,打得飛起來?!?/div>
《漢語大詞典》:梯轎(梯轎)
山區(qū)的一種交通工具。于二長竹竿之間,繃以竹片或繩索,略成梯狀,前后兩人扛抬而行,作用如轎,故稱“梯轎”。也稱滑竿。 宋 范成大 吳船錄卷上:“同行則用山中梯轎,出 白水寺 側門,便登 點心山 ?!?/div>
《漢語大詞典》:野墺
偏僻的山區(qū)。 魯迅 《彷徨·祝?!?/span>:“倘許給本村人,財禮就不多;惟獨肯嫁進深山野墺里去的女人少,所以她就到手了八十千?!?/div>
《國語辭典》:山牧季移  拼音:shān mù jì yí
高山區(qū)在森林線以上的草原,夏季牧草豐盛,牧民于春初驅畜上山,草盡后,更盤旋而上,實施山牧;到了夏末秋初,山上天氣變冷,草漸枯,隨即下山避冬,隔年春初再驅畜上山。這種依季節(jié)循山地垂直方向的游牧方式,稱為「山牧季移」。
《國語辭典》:喀什米爾(喀什米爾)  拼音:kā shí mǐ ěr
Kashmir
地名。位于印度半島北部山區(qū)。自古為印度平原、中亞或西藏連結線上的交通孔道。原為英屬印度的一部分,自西元一九四七年以后,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國互爭統(tǒng)治權。氣候高爽,以產(chǎn)羊毛織物著名。
《國語辭典》:理番通事  拼音:lǐ fān tōng shì
職官名。清朝設立,負責掌管臺灣山區(qū)內土著的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