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保宮(保宮)  拼音:bǎo gōng
1.職官名。漢武帝太初元年將居室更名為保宮,為少府的屬宮。
2.保宮下屬的官署。為拘禁犯罪官吏的監(jiān)獄?!稘h書。卷五十四。蘇建傳》:「自痛負(fù)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
《漢語大詞典》:鳴贊(鳴贊)
(1).高聲唱喊行禮秩序。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nèi)臣佩服紀(jì)略:“贊禮官大聲鳴贊,如鴻臚寺焉?!?br />(2).官名。 明 鴻臚寺屬官,掌典禮唱贊之事,從九品。明史·職官志三:“鳴贊典贊儀禮。凡內(nèi)贊、通贊、對(duì)贊、接贊、傳贊咸職之?!?/div>
《漢語大詞典》:內(nèi)祗
在宮中供職的閤門祗候。祗候,東、西上閤門的屬官。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七:“ 張郎 是及第,我承內(nèi)祗,子是爭得些些?!?凌景埏 注:“承應(yīng)皇家的親衛(wèi)?!眳㈤?span id="7enbp7m" class="book">《宋史·職官志六》。
《漢語大詞典》:少內(nèi)
漢 大內(nèi)屬官,掌府藏。漢書·丙吉傳:“少內(nèi)嗇夫白 吉 ?!?顏師古 注:“少內(nèi),掖庭主府臧之官也?!?span id="jj2utd7" class="book">《史記·孝景本紀(jì)》“置左右內(nèi)官屬大內(nèi)” 唐 司馬貞 索隱:“主天子之私財(cái)物曰少內(nèi)。少內(nèi),屬大內(nèi)也。”
《漢語大詞典》:僚俊
才能杰出的屬官。 宋 范仲淹 《上張右丞書》:“至於稼穡之難,獄訟之情,政教之繁簡,貨殖之利病,雖不能辨,亦嘗有聞焉,似可備僚俊之末議?!?/div>
《漢語大詞典》:首掾
屬官之首。 唐 劉禹錫 《彭陽侯令狐氏先廟碑》:“歷 正平 尉, 汾州 司法參軍, 陜州 大都督府兵曹,終於 太原府 首掾?!?/div>
分類:屬官
《漢語大詞典》:左弋
漢 代少府的屬官。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少府, 秦 官,掌山海池澤之稅,以給共養(yǎng),有六丞。屬官有尚書、符節(jié)、太醫(yī)、太官……左弋、居室、 甘泉 居室。”
分類:少府屬官
《漢語大詞典》:柞氏
周禮官名。秋官司寇的屬官。掌管伐木除草。周禮·秋官·柞氏:“柞氏,掌攻草木及林麓……凡攻木者,掌其政令。”
《漢語大詞典》:板官
晉 、 南北朝 時(shí),諸王及大臣得自委任屬官,在板上書授官之辭,謂之“板官”。魏書·邢巒傳:“詔曰:‘ 巒 至彼,須有板官,以懷初附?!?span id="xfwo7zj" class="book">《文選·陸機(jī)〈謝平原內(nèi)史表〉》“ 魏郡 太守遣兼丞 張含 賫板詔書印綬,假臣為 平原 內(nèi)史” 唐 李善 注:“凡王封拜,謂之板官?!?明 楊慎 丹鉛總錄·虎爪板:“ 晉 宋 之代,大臣皆得自辟除官屬,以板召,謂之板官?!眳⒁姟?板行 ”。
《漢語大詞典》:板行
(1). 晉 、 南北朝 大臣任命僚屬謂之“板行”,以示與朝廷詔授有別。南齊書·荀伯玉傳:“ 伯玉 少為 柳元景 撫軍,板行參軍?!?span id="mbp7oub" class="book">《南史·檀珪傳》:“ 元徽 中, 王僧虔 為吏部尚書,以 珪 為征北板行參軍?!?清 成瓘 《篛園日札·官府中瑣語瑣事之沿》:“ 晉 宋 署官,多由板行。余謂此猶今所云憲牌委署耳?!?br />(2).雕板印刷發(fā)行。 元 韋居安 梅磵詩話卷中:“ 陳起 宗之 ……刊 唐 宋 以來諸家詩頗詳備,亦有《蕓居吟稿》板行。”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詞曲·金瓶梅:“此等書必遂有人板行,但一刻則家傳戶到,壞人心術(shù)?!?清 周亮工 《書影》卷八:“ 宋 末 汶陽 王質(zhì) ,號(hào) 雪山先生 ,著《詩經(jīng)總聞》二十卷……三百篇皆自創(chuàng)己意而解之,惜無力板行之耳。” 葉德輝 《書林清話·刊刻之名義》:“刻板盛于 趙宋 ,其名甚繁,今據(jù)各本考之,曰雕,曰新雕……曰板行,皆隨時(shí)行文,久而成為習(xí)語。”
《漢語大詞典》:儲(chǔ)采
太子屬官。
《漢語大詞典》:青鳥氏(青鳥氏)
古官名。為歷正的屬官,掌管立春、立夏。左傳·昭公十七年:“我高祖 少皞 摯 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jì)於鳥,為鳥師而鳥名……青鳥氏,司啟者也?!?孔穎達(dá) 疏:“立春立夏謂之啟。此鳥以立春鳴立夏止,故以名官,使之主立春立夏。”
《漢語大詞典》:皮剝所
宋 代群牧司所屬官署名。掌割剝死亡的馬牛驢騾等。 宋 高承 事物紀(jì)原·庫務(wù)職局·皮剝所:“《宋朝會(huì)要》曰:‘皮剝所, 開寶 二年置?!?/div>
《漢語大詞典》:監(jiān)候(監(jiān)候)
封建時(shí)代天文官署的屬官。《隋史·百官志下》:“太史監(jiān)候……為從九品?!?span id="qqihc7g" class="book">《新唐書·百官志二》:“司天臺(tái)……五官監(jiān)候三人,正八品下?!?span id="hhcml7w" class="book">《明史·職官志三》:“欽天監(jiān)……五官正推歷法,定四時(shí)。司歷、監(jiān)候佐之?!?/div>
《國語辭典》:治外法權(quán)(治外法權(quán))  拼音:zhì wài fǎ quán
本國人在他國不受所在國的法律約束,仍由本國法律支配的權(quán)利,稱為「治外法權(quán)」。如一國的元首、公使等,皆有此權(quán)。
《漢語大詞典》:譯官令(譯官令)
古官名。掌通譯。 漢 代大鴻臚之屬官有譯官令及丞。漢書·儒林傳·周堪:“ 堪 譯官令,論於 石渠 ,經(jīng)為最高,后為太子少傅?!眳⒁姟?譯官 ”。
《國語辭典》:譯官(譯官)  拼音:yì guān
職官名。漢代主管翻譯外國語言的官員。《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典客,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鴻臚。屬官有行人、譯官、別火三令丞及郡邸長丞?!?/div>
分類:譯官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