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殖民地  拼音:zhí mín dì
被殖民的地區(qū),殖民地居民其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人權皆被剝奪,自然與文化資產亦受管控,常被以特定的空間文化治理型式來管轄,語言與文化也常呈混種狀態(tài)。參見「殖民」、「殖民主義」條。
《漢語大詞典》:搭掛
游方僧人于所至寺院歇宿居留。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二》:“四月十五日,天下僧尼就禪剎搭掛,謂之‘結夏’,又謂之‘結制’?!?/div>
《漢語大詞典》:寄錫(寄錫)
僧人在某處居留。錫,僧人出外所用的錫杖。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三:“寺中止一僧,乃寄錫殿中者,一見即為余蓺火炊飯。”
《國語辭典》:駐在國(駐在國)  拼音:zhù zài guó
外交使節(jié)駐留的國家。如:「外交部長勉勵各派在海外的大使,要在駐在國好好努力?!?/div>
《國語辭典》:中途之家  拼音:zhōng tú zhī jiā
1.提供暫時居留和輔導服務的機構,設置目的在于使特定群體,如準予假釋之受刑人、長期住院后之出院者、精神障礙治療者、遭逢變故之弱勢者等,在重新投入社會生活之前,預先接受各類輔導工作,為其自助自立預做準備。
2.收容流浪動物的暫時棲身處所。
《國語辭典》:遞解出境(遞解出境)  拼音:dì jiè chū jìng
執(zhí)行驅逐出境。指對于不受歡迎或非法居留于國境內的外國人,當地政府可強制驅逐其出境。
《國語辭典》:居留權(居留權)  拼音:jū liú quán
政府依據本國法律的規(guī)定,給與非本國人在本國居留的權利。
《國語辭典》:居留證  拼音:jū liú zhèng
由本國政府發(fā)給外籍人士,準其在本國居留的證明文件??煞譃榕R時居留證、長期居留證、永久居留證三種。
《國語辭典》:外交部  拼音:wài jiāo bù
中央政府行政院的一部。掌理國際交涉及有關在外僑民、居留的外人、國內外通商等事務。我國于部下分設亞東太平洋、亞西、非洲、歐洲、北美、中南美、條約法律、國際組織、禮賓、總務等司。
《漢語大詞典》:錮籍(錮籍)
謂廢為庶人,居留原籍。 明 沈德符 野獲編·鬼怪·鄧子龍香木:“ 鄧 已久廢, 邢崑田 為制府,起之錮籍,拜大將。”
《國語辭典》:庇護權(庇護權)  拼音:bì hù quán
一國對逃至其境內的外國政治犯,所給予庇護的權力。
《國語辭典》: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拼音:cǐ chù bù liú rén,zì yǒu liú rén chù
(諺語)此處不受歡迎,自然別有可容身、收留的地方。南朝陳。后主〈戲贈沈后〉詩:「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埂毒劳ㄑ?。卷一三。三現身包龍圖斷冤》:「先生道:『若要奉承人,卦就不準了;若說實話,又惹人怪,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粐@口氣,收了卦鋪,搬在別處去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