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太學生(太學生)  拼音:tài xué shēng
在太學中就學的學生,后世稱為「監(jiān)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盼奴心上有一個人,乃是皇家宗人叫做趙不敏,是個太學生?!埂读凝S志異。卷七。金和尚》:「兒聰慧能文,因令入邑庠;旋援例作太學生;未幾,赴北闈,領鄉(xiāng)薦?!?/div>
《國語辭典》:太學(太學)  拼音:tài xué
中國古代設立在京城,用以培養(yǎng)人才、傳授儒家經典的最高學府。西周時已有太學之名,漢武帝立五經博士,為西漢設太學之始。之后歷代名稱不一,制度亦有變化。《漢書。卷五六。董仲舒?zhèn)鳌罚骸腹署B(yǎng)士之大者,莫大(虐)〔虖〕太學;太學者,賢士之所關也,教化之本原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更兼存心梗直,在京師太學讀書。」
《國語辭典》:游庠(遊庠)  拼音:yóu xiáng
明、清時期,儒生經考試錄取為生員,入府、州、縣學肄業(yè),謂之「游庠」?!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他年十二歲上,就游庠的。養(yǎng)成一肚皮的學問?!挂沧鳌赣吴浴埂?/div>
《國語辭典》:游泮  拼音:yóu pàn
明清科舉時,通過州縣考試錄取為生員,稱為「游泮」。《聊齋志異。卷一。葉生》:「言于學使,逾年游泮?!?/div>
《國語辭典》:同校  拼音:tóng xiào
在同一所學校就讀或任事。如:「他們是同校前后期的校友?!埂段拿餍∈贰返谖辶兀骸竿5呐笥寻阉鹆藗€外號,叫做沖天炮。」
《漢語大詞典》:走從(走從)
謂上門就讀。《負曝閑談》第一回:“在鎮(zhèn)上招幾個走從學生,一年弄個三四十吊錢,將就度日?!?/div>
分類:上門就讀
《漢語大詞典》:于是之
(1927- )演員。原籍天津,生于北京。曾就讀于北京大學西語系。后任祖國劇團、北平藝術館演員。建國后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院長。主演話劇《龍須溝》、《茶館》、《關漢卿》和電影《青春之歌》等。
《漢語大詞典》:轉學生
中途轉換學校就讀的學生;轉校生。例如:學院可以接受少數(shù)轉學生。
《漢語大詞典》:宋之的
(1914-1956)劇作家。河北豐潤人。早年就讀于北京大學法學院。后參加左翼戲劇運動。曾被捕入獄。1946年進入解放區(qū)。建國后曾任《解放軍文藝》主編。劇作有《霧重慶》、《群猴》、《保衛(wèi)和平》等。
《國語辭典》:貴族學校(貴族學校)  拼音:guì zú xué xiào
收費昂貴,僅供少數(shù)富貴人家子弟就讀的學校。
《國語辭典》:幼稚園?。ㄓ字蓤@?。 ?span id="wprj7hk" class='label'>拼音:yòu zhì yuán bìng
孩童太早入幼稚園就讀,或因心理適應問題,或因免疫機能較弱,容易產生不平衡心理或感染疾病,稱為「幼稚園病」。
《國語辭典》:大專暑訓(大專暑訓)  拼音:dà zhuān shǔ xùn
凡就讀大學、獨立學院及??茖W校的役齡男子,于入學之初或就讀期間的暑假,由國防部徵召,在成功嶺接受為期三十五天的軍事訓練。如:「每年大專暑訓時的懇親會,總會造成附近交通壅塞?!?/div>
《國語辭典》:雷馬克(雷馬克)  拼音:léi mǎ kè
Erich Maria Remarque
人名。(西元1898~1970)德國小說家。曾就讀蒙斯特大學,十八歲時受徵召參與歐戰(zhàn)。西元一九二八年著《西線無戰(zhàn)事》一書,揭露戰(zhàn)爭真相,極力譏諷資本主義的文化傳統(tǒng),并怒斥使年輕人血灑沙場的舊社會勢力。此書出版后,大為轟動,各國爭相傳譯。曾遭希特勒驅逐出境,并削除國籍,于是被迫久客瑞士,最后移居美國。又著有續(xù)篇《回歸路上》、《三同志》、《凱旋門》、《生機一線》、《愛與死》等長篇小說。
《國語辭典》:師范生(師范生)  拼音:shī fàn shēng
就讀師范學校的學生。如:「師范生是國內各中、小學的主要師資來源?!?/div>
《漢語大詞典》:陳云裳
(1919- )電影演員。廣東臺山人。女。曾就讀于廣州女子師范學校。1935年從影。1945年后移居香港。主演影片有《木蘭從軍》、《云裳仙子》、《一夜皇后》、《滿園春色》等。50年代后從事發(fā)型設計和服裝設計等。
《漢語大詞典》:陳燕燕
(1916- )電影演員。北京人。滿族。女。曾就讀于北平圣心女子學校。1930年從影,先后在聯(lián)華、明星等十余家影片公司拍片。1949年移居香港。后在香港、臺灣兩地拍片。曾因在影片《音容劫》中飾演角色,獲亞洲影展最佳女配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