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黃尚文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一一
黃尚文,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紹興初官從事郎、權(quán)監(jiān)鎮(zhèn)江府延陵鎮(zhèn)。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陳尚文,字質(zhì)夫,號漫翁,休寧(今屬安徽)人。高宗紹興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舉特科(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六),仕止簿尉。以杜鵑詩知名,人號陳杜鵑。有《漫翁集》,已佚。事見《新安文獻(xiàn)志·先賢事略上》、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
尚文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36—1327 【介紹】: 元祁州深澤人,徙保定,字周卿。河?xùn)|宣撫張文謙辟掌書記。世祖至元六年,以劉秉忠薦,被召與諸儒定朝儀。擢右直侍儀使。十七年,出守輝州,治獄明斷。歷吏部侍郎、刑部尚書、中臺侍御史、河北河南肅政廉訪使。成宗大德元年,河決蒲口,奉命按視。建議當(dāng)順?biāo)裕牶颖绷?。河朔山東官吏以為不便,遂未實行。累官中書左丞,告歸。武宗、仁宗朝,屢延致,訪以國事,拜太子詹事,使三往,乃起。后以中書平章政事致仕。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41—1302 【介紹】: 元僧。清水人,號仲華,俗姓楊。少孤,事母盡孝。性慧悟,精究經(jīng)史,尤精理學(xué)。出家后遍游講肆,盡得賢首之學(xué)。初隱成紀(jì),筑室樹松,稱松堂和尚。世祖命主洛陽白馬寺。成宗署為真覺國師,總釋源宗兼祐國住持事。大德中說法辭眾,端坐而寂。
大明高僧傳·卷第二 解義篇第二之二
釋文才號仲華。清水楊氏子。其先弘農(nóng)人世官壟坻。父靜義為清水主簿遂家焉。師少孤。事母盡孝。性敏捷慧悟生知。而于古今墳典史籍無不精究。尤邃于理學(xué)。好古作善吟詠。然所稟敦樸若無所知?;?qū)陀懻?。如河漢莫窺其涯涘。自受具后遍游講肆盡得賢首之學(xué)。嘗曰。學(xué)貴宗通。言必會意。以意逆志則得之矣。其語言文字糟粕耳。豈能開人之慧目乎。初隱成紀(jì)筑室樹松將欲終焉。故人稱曰松堂和尚。元世祖特降旨命主洛陽白馬寺。學(xué)者川奔海會。聲譽日馳。成宗建萬圣寺于五臺。詔求開山第一代住持。時帝師迦羅斯巴薦之。成宗即鑄金印署為真覺國師總釋源宗兼祐國住持事。帝師赍旨起師。師辭曰。山僧荷蒙國恩居白馬寺亦過矣。何德敢主祐國。越分以居不祥。不省而行不明。吾坐此二煩。為我辭。帝師曰。此上命也。上于是寺心亦勤且至矣。非師孰與。此系教門事。師善為之。于是不得已而行。既被命以來而大弘清涼之道。雖至老無怠。大德六年壬寅九月朔日示微疾。乃說法辭眾端坐而寂。年六十有二。阇維舍利數(shù)百粒塔于東臺之麓。嗣法有普寧之弘教普庵之幻堂。
補續(xù)高僧傳·解義篇
松堂。名文才。字仲華。隴西楊氏子。少孤。事母以孝聞。博學(xué)能文。作慧燈集。釋賢首疏。又著懸談詳略五卷。肇論略疏三卷。皆內(nèi)據(jù)佛經(jīng)。外援儒老。曲盡弘揚之妙。嘗庵居松間。人稱松堂老人。一日出庵不歸。弟子跡而得之松間。師冥然抬目曰。吾方安逸。汝何遽至。弟子曰。師坐已三日矣。既而成宗特旨。建大萬圣祐國寺于臺山。為師闡道之所。演化數(shù)年。大德中。示寂。荼毗獲舍利百馀顆。聞于朝。詔沙門問之。有法洪者。對曰。和氣之浹。蒸為菌芝。精誠所至。其理或然。故萇弘死忠。其血成碧。況道與神會。頤養(yǎng)之至者乎。夫朽敗之馀。標(biāo)異于煙滅?;绎w之際。豈非行業(yè)堅白神氣凝結(jié)者歟。上嘉其論。敕為塔藏本寺。封邽國公。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二
釋文才,號仲華,清水楊氏子,其先宏農(nóng)人,世官壟坻。父凈義,為清水主簿,遂家焉。才少孤,事母盡孝,性敏捷,慧悟生知,于古今墳典史籍無不精究,尤邃于理學(xué)。好古作,善吟詠,然所稟敦樸,若無所知?;?qū)陀懻?,邈如河漢,莫窺其涯涘。自受具后,遍游講肆,盡得賢首之學(xué)。嘗曰:“學(xué)貴宗通,言必會意,以意逆志,則得之矣。其語言文字,糟粕耳,豈能開人之慧目乎!”初隱成紀(jì),筑室樹松,將欲終焉,故人稱曰松堂。元世祖命主洛陽白馬寺,學(xué)者奔川赴海,聲譽日馳。成宗建萬圣寺于五臺,詔求開山住持。時帝師迦羅斯巴薦之,成宗即鑄金印署為真覺國師,總釋源宗兼祐國住持事。帝師賚旨至,才辭曰:“山僧菏蒙國恩,居白馬寺亦過矣,何德敢主祐國,越分以居不祥,不省 而行不明,吾坐此二,煩為我辭?!钡蹘熢唬骸按松厦?,上于是寺,心亦勤且至矣,非師孰與,此系教門事,師善為之。”于是,不得已而行。既被命以來,大宏清涼之道,至老無怠。大德六年壬寅九月朔日示微疾,乃說法辭眾,端坐而寂。年六十有二。阇維,舍利數(shù)百粒,塔于東臺之麓。嗣法有普寧宏教、普庵幻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44—1319 【介紹】: 元保定人,遷滿城,字文蔚。文詞典雅。世祖至元十八年,被征為國史院編修官。出為汝州判官,廉介有為。遷南陽縣尹,決獄無留滯。成宗大德間為國子博士,大建學(xué)舍,以廣教育。累官集賢侍講學(xué)士兼國子祭酒。稱疾歸,從學(xué)者益眾。卒謚文懿。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文蔚,其先保定人。徙滿城至元中以處士徵為國史院編修官至大中拜翰林直學(xué)士知制誥同修國史延祐中歷集賢學(xué)士兼國子祭酒卒謚文懿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人物簡介

元詩紀(jì)事
文德,汴中人,號尚文子。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汴人。
周尚文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周尚文,廣東路香山縣人。同進(jìn)士出身。洪武十七年(1384年),甲子科廣東鄉(xiāng)試中舉第一名(解元)。洪武十八年(1385年),周尚文中乙丑科三甲進(jìn)士。曾任福建龍巖縣縣丞,勤政愛民,頗有政績。后升監(jiān)察御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76—1437 【介紹】: 明浙江會稽人,字尚文,號質(zhì)庵。永樂二年進(jìn)士。選庶吉士,與修《永樂大典》。授刑部主事,屢辨冤獄。宣德六年,擢禮部侍郎,兩使安南,不受饋贈,得使臣體。正統(tǒng)初纂洪武以來條格,供諸司參酌,吏不得為奸。有《質(zhì)庵文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尚文,會稽人。永樂甲申進(jìn)士,選庶吉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累擢南京禮部右侍郎有質(zhì)庵集
明詩紀(jì)事·乙簽·卷八
敞字尚文,會稽人。永樂甲申進(jìn)士,選庶吉士,改刑部主事。歷員外、郎中,改吏部,擢南禮部侍郎。有《質(zhì)庵集》。
維基
章敞(1376年—1437年),字尚文,號質(zhì)庵,浙江紹興府會稽縣(今浙江紹興)人。永樂元年(1403年),以詩經(jīng)魁癸未科鄉(xiāng)試,永樂二年(1404年)聯(lián)捷甲申科三甲第三十二名進(jìn)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入學(xué)文淵閣,參修《永樂大典》。授刑部江西司主事。后來復(fù)入翰林,纂修《五經(jīng)四書性理大全》。書成受賞。歷升刑部員外郎、郎中。丁憂去職。服闕,起復(fù)行在吏部考功司郎中。洪熙改元,賜誥命。丁母憂。服除,調(diào)驗封司郎中。不久,升任行在禮部右侍郎。曾兩次出使安南。正統(tǒng)初年,轉(zhuǎn)為禮部左侍郎。。

人物簡介

維基
李素(1412年—?),字尚文,山西平陽府解州安邑縣人。進(jìn)士出身。山西鄉(xiāng)試第二十五名。宣德五年(1430年)丁丑科會試第三十六名,殿試登進(jìn)士第三甲第四十三名。

人物簡介

維基
李尚(1423年—?),字尚文,浙江寧波府慈溪縣人,民籍。進(jìn)士出身。浙江鄉(xiāng)試第十五名。正統(tǒng)十三年(1448年)戊辰科會試第十二名,殿試登進(jìn)士第三甲第三十二名。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擢南京工部主事。
李衍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李衍(1428年—?),字尚文,直隸真定府武強縣人。進(jìn)士出身。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二十七名。天順八年(1464年)甲申科會試第九十七名,殿試登進(jìn)士第三甲第六十八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28—1510 【介紹】: 明應(yīng)天府人,字尚文,號辣齋。天順?biāo)哪赀M(jìn)士。除南京刑科給事中。憲宗初,與同官上疏,極言古今宦官之害。復(fù)劾中官牛玉奸欺,宜重譴,被謫貴州普安判官,后棄官歸。弘治初,起陜西左參議。
維基
王徽(1428年—1510年),字尚文,應(yīng)天府上元縣(江蘇省南京市)人。天順?biāo)哪辏?460年)庚辰科進(jìn)士,除南京刑科給事中。明憲宗繼位后,與同官王淵、朱寬、李翔、李鈞疏陳四事。同年冬,憲宗廢吳皇后,宦官牛玉被指干預(yù)先前立后的事而被謫南京,王徽等人認(rèn)為對牛玉的處罰太輕,又指責(zé)重臣李賢等「坐視成敗,不出一言」、「黨惡欺君,莫此為甚」,請求降罪李賢等。憲宗批評王徽等「妄言邀譽」,欲加罪。諸位給事中、御史論救,王徽改貶貴州普安州判官。七年后棄官歸,雖然屢有言官舉薦,但因宦官厭惡而不再錄用。孝宗弘治初年,吏部尚書王恕舉薦,起用為陜西左參議。又一年因病辭職歸鄉(xiāng)。有一子王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