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1864-1942,貴州務川縣人,仡佬族。字尊吾,一字得庵,晚號聱園居士。光緒甲午科(1894年)中舉。第二年入京會試,參加“公車上書”簽名。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回到貴州,在貴陽與他人倡導組織“貴州不纏足會”,從事早期婦女解放運動。1913年擔任興義縣知府時被舉為貴州全省清廉六官吏之一。1915年,改任畢節(jié)縣知事,后任省公署秘書。1919年任《貴州通志》分纂。1920年他不愿卷入政治旋渦,辭職返鄉(xiāng),一心著書立說,編出《聱園詩?!穬删怼ⅰ对~?!芬痪?、《詩種》卷。
聱園詞剩·弁言早歲泛覽諸名家詞,間有模擬,以音律難諧,漫不留稿。近讀辛劉長短句,覺詞之為道,狀難狀之景、繪難繪之情,實可以濟詩之窮而極其變。且既不付之管弦,即稍舛音律,抑有何害。膽遂一壯,涉筆漸多,略檢存之,藉志一時意興,非敢附專家之塵影也。
己巳仲冬尊吾識。
人物簡介
詞學圖錄林鐵尊(1871-1939)字鯤翔,號半櫻。吳興人。曾在北京政府任職,后任國民政府內政部參事。工詞,參與發(fā)起如社雅集。有《半櫻詞》,況周頤為之序。
人物簡介
全臺詩謝尊五(1872~1954),又名五美〖編者按:《臺灣總督府文官職員錄》登錄為「謝五美」?!?,字夢春,號靜軒老人,筆名安東夢春。臺北大稻埕(今臺北市)人,光緒年間生員。祖先出身將門〖其〈感作〉詩云:「戎戟傳家難遂愿(予先代將門出身故及)」?!?,居臺北下奎府町(今臺北市長安東路)。明治三十四年至三十七年間(1901~1904)任大稻埕公學校教師,〖參考《臺灣總督府文官職員錄》;《臺灣日日新報》,「島政」欄,公學近狀,1901年3月12日,第三版;《臺灣日日新報》,「雜事」欄,增補教員,1903年2月25日,第四版。〗為「瀛社」社員。大正十四年(1925)曾游燕京,昭和二年(1927)汐止「灘音吟社」成立,任該社西賓,達九年,課以詩古文辭。昭和九年(1934)與林清敦、李聲元創(chuàng)蘆洲「鷺洲吟社」,并于昭和十五年(1940)擔任社長。昭和十年(1935)四月應鄭水龍之邀,擔任淡水清水街「滬江吟社」顧問,此外,與「大同吟社」、「種竹齋」等詩社亦多有往來。戰(zhàn)后執(zhí)教于成功中學,民國四十二年(1953)應「瀛社」社長魏清德之聘,擔任該社顧問。謝氏過世后,門人鄭水龍(云從)于民國四十三年編輯出版其生平詩集,題曰《夢春吟草》,民國九十年(2001)龍文出版社據(jù)此版本排印影印,詩集前有曹升謹、賴子清序文。今謝氏詩作據(jù)《臺灣日日新報》、《臺南新報》、《臺灣教育》、《詩報》、《瀛海詩集》、《崇圣道德報》及《夢春吟草》等輯錄編校。(余美玲撰)
人物簡介
維基蔣尊袆(1876年—?),字彬侯,浙江海寧人,光緒三十年(1904年)進士,出任過郵傳部主事。民國成立后在北京政府工作,民國六年(1917年)任交通部參事,民國八年(1919年)1月署交通部電政司司長,6月兼電政督辦。民國十一年(1922年)兼交通委員會實行委員。民國十九年(1930年),蔣尊袆(字彬侯)、王榮光(字梓賢)為了響應政府建立公墓、廢除私葬之訓令,合作創(chuàng)建了萬安公墓,這是北京市歷史上最早的現(xiàn)代公墓之一。
人物簡介
簡介字得尊,號遁初,一作鈍初、遁初、敦初,別號漁父,化名強齋、宋鍊、中島等,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仙瑞鄉(xiāng)上坊村香沖(今漳江鎮(zhèn)教仁村香沖組)人。 中國近代革命先驅者之一,被稱作為“中國憲政之父”。。
人物簡介
詞學圖錄夏丐尊(1885-1946) 原名鑄,字勉旃,號悶庵,室名小梅花屋。浙江上虞崧廈人。晚清秀才,著名教育家,于語文教學多所創(chuàng)建。又擅書法。曾創(chuàng)辦開明書店并任總編輯,上海暨南大學中文系主任,中國文藝協(xié)會主席。病逝上海,葬上虞白馬湖畔。有《夏丐尊文集》、《文藝論ABC》等,與葉圣陶合著《文心》、《文章講話》。
人物簡介
詞學圖錄壽鈮(1885-1950) 字石工,一作石公、碩公,號玨庵、印丐、印丐、印侯、會稽山頑石、辟支尊者。山陰人。著名篆刻家。師事楊烈山、黃士陵,工書能詞。有《墨史》、《重玄瑣記》、《玨庵印存》、《玨庵詞》等。
人物簡介
簡介本名夏鑄,字勉旃,后改丏尊,號悶庵,浙江上虞松廈人。中國近代教育家、散文家、佛教居士。
人物簡介
個人簡介陳柱(1890—1944),字柱尊,號守玄,廣西北流人。著名史學家,國學家,師從唐文治。曾任教于中央大學、交通大學上海分部。陳柱勤于國學,博聞強記,根基厚實,精于子學,一生著作等身,五十余年著述九十余種,議論遍及經(jīng)史子集四部,實不多見。 他也是南社重要詩人其詩作集為《待焚詩稿》,并有《守玄閣詩集》若干集。
人物簡介
詞學圖錄趙尊岳(1902-1960) 字叔雍,號高梧軒主人。江蘇武進人。況周頤弟子??途有菎u以歿。有《填詞叢話》、《明詞匯刊》、《高梧軒詩集》、《珍重閣詞集》。
珍重閣詞集1895-1965,字叔雍,江蘇武進人。況周頤弟子。
珍重閣詞集·自序承學之士,或視詞為至尊,申以意內言外之文,重以美人香草之喻;又或視之至卑,以為倡優(yōu)狎斜之所吟歌,狂奴蕩子之所托意。然唐宋以還,文章志節(jié)之士,以詞傳者,何止千百。豈其有托而逃于詞,抑詞本不卑,而不工之詞,轉有以坐詞于卑歟。夫文章固無宋體,能鉤其玄奧,出其智慧。斯得文心,即崇詞學。蓋不當以尊卑相黜陟也。時丁歌酒之盛,抒至性以發(fā)為文字,身際山川之媚,選秀句以發(fā)其韻雋。乃至盛衰之際,幽情綿邈,慨當以慷,有不能自已于言,而必以詞傳其蕭騷抑郁之致者。則詞實出文心之至微,亦文體之至美,不待言已。余生十九年,初不知詞,童子時偶侍先公朗誦二張詞選,漸讀漸廢,固莫能明其指歸也。既受家室,始與靜宜夫人同讀《花間集》。神與文會,微吟賡迭。又進取兩宋名家之作,含嗜之至不去口。積以旬月,或有所作,更數(shù)月才得十余首。以呈先公,則詔之曰,“試上古微先生削繩之。先生當代宗匠,所刻叢書即汝捧誦終日不釋者也?!彼煨廊煌吨]。復承介就臨桂況蕙風先生,且曰:“吾固好詞,特不工啟迪之道。先生則吾所切磋而事者,師蕙風必傳詞學?!彼斐仲椌粗斒芙萄伞O群笫d,頗有所作。蕙師嚴為去取之。又語以正變之所由,途轍之所自。乃至一聲一律之微,陽剛陰柔之辨,詞人籍履,詞籍板本,罔不備舉。又督余刻書摹書,至殷且摯。遂次第雕刊《蓼園詞選》、《夢窗詞三校本》、《蓉影詞》、《蕙風詞話》,及自定詞《和珠玉詞》及拙《和小山詞》;所輯刻《明詞四百家》、《詞籍考總集部》、《金荃玉屑詞話》。凡此承先啟后之資,蓋盡出于先生之緒余也。比諸蔡先之于稼軒,許以他日當擅詞事者,庶有類焉。維時海宇雖不靖,東南尚翛然在事外,壺觴幾于無日不盡其樂。家園五畝,花事特盛。千紅萬紫,間清歡雅。故一托之詞,遍和小山,亦差謂得其身世耳。厥后兩翁相繼捐館舍,先公亦見背。國是日益凌夷。身與艱屯,戒途南北。未能有所匡益。閑拈聲譜,所作日變。非性情筆墨之不同,蓋景地實有以變之。于是向之為小山、為清真者,乃漸而趨于玉田、花間。初歲頗不自量,欲進于南唐五代。病未能至,則天賦有以限之耳。自來百越,孑然一身。妍唱既罕,雅音難繼。游程所屆,間多愁苦之音。屢省所學,益滋顏汗。自計生平涉獵,百不一專。衡之文藝,固不敢盡廢法度,然亦不率秉師承。好以適性之言,取資怡悅,終無所成。獨治詞一秉師法,未嘗緬越。蕙師之見課至精,自信承學亦至篤。舉凡心目之所領略,與夫神味之所倉茹,刻意自范,兼以授人者,盡詳《金荃詞話》中。而流連行歌之作,則多載《和小山詞》、《近知詞》諸集。嗟夫詞景之變,儼如電駟,詞心之微,通于天地。迄至今日,百劫無遺。猶幸葆此吉光,留供尋味。于以可覘畢生困學之所屆,亦庶為四十年來行誼之證訂,如魚飲水,冷暖自知。方其呼嘯商量之時,又詎知即為日后回想深思之地耶。董校粗竣,屬之梓人。因書所以受詞之淵源,冠之于篇。海山有靈,素云黃鶴間,倘以茲道相期許者,繼或有作,亦不敢不戒不工之詞,以污詞體兼辱長者之明教也。
珍重閣詞集·跋先祖諱鳳昌,字竹君,原籍江蘇武進。幼失怙,因避洪楊亂,隨先曾祖妣走粵垣。早歲游張香帥幕,深受器重。辛亥革命前移家歇浦,從南通張謇營實業(yè),并襄助辛亥革命。一九一二年初之孫袁南北和談,即假先祖滬寓惜陰堂舉行。先祖妣周太夫人在一八九八中秋后四日得先父。先父諱尊岳,字叔雍,畢業(yè)于滬南洋公學。后因堂上不忍其隨姊氏赴美游學,遂從臨桂況蕙風先生學填詞。弱冠即有和小山詞傳世,為諸詞壇前輩所激賞,并入上海申報館主筆政。先母諱季淑,字靜宜,乃清末清流閩侯王仁湛先生之第五女,亦擅音律。自嬪先父,篇什唱和,而南陽路之紅樓一角,因尚存南渡前濟南金線巷之流風余韻也。惜頻年遷徙,致先母遺稿及其早歲在滬付印之悼珍妃絕句一百首,竟無一倖存,思之痛心。先父出入新聞、政治、教育三界,與綴玉軒主人及雙照樓主人最為莫逆。一九五〇年移家香港,一九五八年膺新加坡大學聘,主講國學,故港星兩地之新知舊雨及門墻桃李均甚眾。生平最慕東坡居士,居恒引異自況,惜昊天不憫,奪其二子,以致借酒澆愁,竟于一九六五初夏逝于酒疾,傷哉。高梧軒詩集于一九六六在港印就后,文漪又迭遭喪變,并于一九七一年移民加拿大,于是將珍重閣詞集擱置多年,而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今幸蒙周國燦、周文全、高芝榮三君子慨允相助,于星洲付印,為人子者,實不知何以為報,借此以表謝忱。
辛酉春兒文漪敬書于加拿大之溫哥華
珍重閣詞集·跋圣人制“易經(jīng)”,闡明大千世界,萬物消長,皆有定數(shù)。國運盛衰,人生禍福之外,即個人之著作,不論臧否,其能廣為流傳,或湮沒無聞,一切亦均有定數(shù),非人力所能操縱也。徵諸先父除以詩詞飲譽儒林外,其他著作等身,如今祇有部分印行面世,非定數(shù)而何?先父昔自乩太降諭,首句“趙氏不幸,迭早喪亂”。茲簡敘此八字以說明為何家運與著作之關聯(lián)之切之深也。先父于一九六五年在星加坡跨鶴西歸,值先母在港患病,文漪猶偷暇將遺作《高梧軒詩集》印就。不料次年先母駕返瑤池,又次年幼妹趙芬為惡夫所累,在烏拉圭離奇喪命。隨后先夫譚德患絕癥,延至一九七一年棄世。旋文漪因故匆促離港,氣候十余年間仆仆于中、美、加三國,居無定所,囊無余資,遑論印行先父遺著?于是將《珍重閣詞集》遺稿分上下兩部,上部寄存星洲先父高足周國燦先生處(一九八一年托周君在星洲出版),下部寄存香港關志雄先生處。后關君函告所寄存之《珍重閣詞集》已全部遺失。相隔萬里,徒喚奈何而已。至先父在星加坡大學任教時著有論清詞一集,由另一教持去付印,但出版后著者赫然為該教授之名。當一九六五年文漪赴星奔喪時,先父友好輩均促文漪向該教授問罪,但當時苫塊昏迷,何暇及此。或緣先父畢生仁厚,不愿置同事于無地乎?一九七一年托金新宇教授捐贈香港大學圖書館之《和小山詞》乃先父第一部印行詞集之孤本,因保管得宜,此次能順利付印,得兼完先父宿愿。將文漪之《和珠玉詞》附于驥尾,雖瑜瑕不齊,亦父女親情也。回憶先父盡畢生精力編纂之《明詞匯刊》,雖歷盡滄桑,湮沒多年,終藉國內諸大家之力,得以于一九九一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印就發(fā)行。此舉非特令明代數(shù)百先賢之著作得以傳世不朽,即先父在天之靈,亦必展顏微笑,樂觀其成。凡此種種,豈非定數(shù)耶?
癸未三月兒文漪于加拿大之溫哥華
和小山詞·序癸亥五月,叔雍《和小山詞》成,屬為審定,并綴數(shù)言卷端。夫陶寫之事,言涂轍則已拘;而神明所通,必身世得其似。在昔臨淄公子,天才黃絹,地望烏衣,涪皤屬以人英,伊陽賞其鬼語。蓮鴻蘋云而外,孰托知音;高唐洛神之流,庶幾合作。其瑰磊權奇如彼,槃姍勃窣如此,雖歷年垂八百,而解人無二三。豈不以神韻之間,性情之地,非針芥之有合,寧驂靳之可期。解道湖山晚翠,舊數(shù)斜川;消受藕葉香風,誰為處度。叔雍瓊思內湛,瑋執(zhí)旁流。得惜香之纏綿,方飲水之華貴。起雛鳳于丹穴,雍喈猶是元音,茁瑤草于閬風,沆瀣無非仙露。用能吹花嚼蕊,縫月裁云。步詎學于邯鄲,韻或險于競病。鬯補亡之閎旨,換羽何用新聲;徵聊復之遺編,吟商尚存舊譜。綠蠃屏底,寫周柳之情懷;朱雀橋邊,識王謝之風度。同聲相應,有自來矣。彼西麓繼周,夢{弓弓攴}賡范,迂公花間之續(xù),坐隱草堂之余,以古方今,何遽多讓。此日移情海上,見觸目之琳瑯;當年連句城南,愧在前之珠玉(曩寓都門,與張子苾、王半塘連句和《珠玉詞》,近叔雍授梓覆鍥。)。
蕙風詞隱況周頤書于滬瀆租廡之天春樓。
炎洲詞落南逾十載,旋且有星洲之行,去國日遠,詞境日非,遂復少作,積成一卷,署曰《炎洲詞》,聊志倦游之情而已。
人物簡介
詞學圖錄汪岳尊(1905--?) 號癯叟。安徽全椒人。業(yè)醫(yī)。有《石廬詩詞存》、《石廬聯(lián)文存》。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汪岳尊, 1905-1999,字石廬,晚號癯叟,安徽全椒人。名中醫(yī)汪文弼之子。中醫(yī)副主任醫(yī)師。家學淵源,從醫(yī)六十余載,學驗俱富,名噪皖東。工詩詞、楹聯(lián)、書法。曾為全椒吳敬梓紀念館撰寫楹聯(lián)等。中華詩詞學會會員。著有《石廬文存》、《石廬詩詞存》、《石廬聯(lián)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