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唯我獨(dú)尊
【俗語佛源】
相傳釋迦牟尼是從母親摩耶夫人的右脅出生的,墮地能立,周行七步,步步生蓮花。釋迦太子遍觀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聲說:「天上天下,唯我獨(dú)尊。」這是佛經(jīng)上關(guān)于釋迦太子誕生的傳說。這里所說的「我」,不能誤解為生死輪回中的「妄我」,而是指無所不在、徹底自在的「大我」、「真我」,亦即《涅槃經(jīng)》所說的「常樂我凈」之我。這個我同「佛性」、「真常」的意義是近似的。禪宗中作為參禪的話頭。如《五燈會元》卷四載:「問:至道無難,唯嫌揀擇。如何是不揀擇?師曰:天上天下,唯我獨(dú)尊。」唯我獨(dú)尊猶說唯佛獨(dú)尊,所謂「天上天下無如佛」。在俗語中意義完全按字面轉(zhuǎn)化,指妄自尊大。如元·佚名《連環(huán)計(jì)》第一折:「孤家看來,朝里朝外,唯我獨(dú)尊,若要舉事之時,那一個敢道個不字兒的!」(李明權(quán))
尊勝者
【三藏法數(shù)】
謂世間之人,推為賢善者,及能離貪欲瞋恚愚癡而修行者,如是等類,名為尊勝,故宜施之。此施亦非菩薩之行。菩薩行施,見卑劣者愈當(dāng)施與,豈分勝與不勝也。
尊重不翻
【三藏法數(shù)】
謂如梵語般若,華言智慧。大智度論云:般若實(shí)相,甚深尊重,智慧輕薄,是故但云般若而不言智慧,是為尊重,故不翻也。
尊重正教
【三藏法數(shù)】
謂諸比丘,唯依正教進(jìn)修,遠(yuǎn)離小乘及諸外道偏邪之說,是故能令正法不滅。(梵語比丘,華言乞士。)
尊貴義
【三藏法數(shù)】
謂如來始從兜率天中降生王宮及出家已,而登極果之位,方便利益一切眾生,故曰尊貴。(梵語兜率,華言知足。)
知人尊卑
【三藏法數(shù)】
知人尊卑者,人有二種:一者信,二者不信。信者為善人,知其為尊。不信者為惡人,知其為卑。又如二乘之人,但能自度,不能度人,知其為卑。若菩薩之人,不愿自度,但求度他,而能以慈悲之心,利益安樂一切眾生,則知其為尊也。(二乘者,聲聞乘、緣覺乘也。)
馬鳴尊者
【三藏法數(shù)】
馬鳴乃西土十一祖也。東天竺國人。說法時,能感群馬,得解悲鳴,故曰馬鳴。依百本大乘經(jīng),造起信論,是為初祖。
龍樹尊者
【三藏法數(shù)】
龍樹,乃西土十三祖也。南天竺國梵志之裔。始生之日,在于樹下,因入龍宮,而得成道,故號龍樹。申明起信論義,是為二祖。(梵語梵志,華言凈裔。)
尊慧音
【三藏法數(shù)】
謂佛德位尊高,慧心明徹,所出音聲,能令聞?wù)咦鹬?,慧解開明,故名尊慧音。
尊重行
【三藏法數(shù)】
謂前無著行中,現(xiàn)塵現(xiàn)界,皆是般若觀照之力;然般若于六度中稱為第一,可謂至尊至重矣。經(jīng)云:種種現(xiàn)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名尊重行。(梵語般若,華言智慧。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jìn)、五禪定、六智慧也。梵語波羅蜜多,華言到彼岸。)
賓度羅跋啰惰阇尊者
【三藏法數(shù)】
梵語賓度羅,華言不動,字也;梵語跋啰惰阇,華言捷疾,姓也。此尊者與千阿羅漢,多分住在西瞿耶尼洲。(梵語瞿耶尼,華言牛貨。)
迦諾迦伐蹉尊者
【三藏法數(shù)】
梵語迦諾迦伐蹉(無翻),此尊者與五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北方迦濕彌羅國。
迦諾迦跋釐惰阇尊者
【三藏法數(shù)】
梵語迦諾迦跋釐惰阇(無翻),此尊者與六百阿羅漢,多分住在東勝身洲。
蘇頻陀尊者
【三藏法數(shù)】
梵語蘇頻陀(無翻),此尊者與七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北俱盧洲。
諾詎羅尊者
【三藏法數(shù)】
梵語諾詎羅,華言鼠狼山,此尊者與八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南贍部洲。(梵語贍部,亦云閻浮提,華言勝金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