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817,分55頁顯示  上一頁  28  29  30  31  32  34  35  36  37 下一頁
佛類詞典(續(xù)上)
十五尊
十五尊觀音
人中尊
人尊
三十三尊觀音
三十七尊
三十七尊四大輪
三十七尊禮
三十七尊心要
三十七尊出生義
三十七尊禮懺文
三界尊
三尊
三尊佛
三尊來迎
十五尊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真言行者以十五尊而成一身:第一以根本命金剛為行者之名。根本命金剛者,五部中金剛薩埵之名,是為根本。故下文謂極秘密中秘,此名五部源。命者名也,言意為命世之金剛薩埵,于五薩埵中隨取其一也。明為縛曰吽。第二以釋輪為座,天帝釋也,一名因陀羅,此云帝,又曰主。居妙高山頂善法堂中,有常住金剛界大曼荼羅三十七尊。此曼荼羅為釋輪,輪者方壇也,名為大因陀羅,是地地之名也。行者當(dāng)住于堅勝金剛座妙高山王頂大因陀羅輪壇上,明為斫羯羅。第三第四兩尊之多羅為二目。第五毗俱胝為耳。此二尊,是觀音之眷屬也。下文謂多羅毗俱胝,并是羯磨部。于此攝羯磨部四菩薩,此金剛界在西向東,故以西方二尊為耳目,能以此身作事業(yè),故屬于羯磨部。明為多羅,斫芻,必哩俱胝。第六吉祥為口舌,是文殊也,又為蓮華部之利菩薩。行者在東向西,故又以西方尊為口舌。此文殊者,般若藏也。故為行者口舌而作轉(zhuǎn)法輪。此攝賢劫十六尊等,明謂為曼殊室利耶。第七喜戲為鼻端,是金剛喜戲菩薩也。舉初之一而攝八供養(yǎng)菩薩,故下文謂喜戲名供養(yǎng),明為縛曰羅啰底。第八金剛,第九觀自在,以此二菩薩為兩手臂。于此二菩薩攝金剛蓮華部八菩薩,故下文云右臂觀音部,左臂金剛業(yè)。右者慧,故為蓮華開覺;左者定,故為金剛降伏。明為纈哩(觀音),吽(金剛)。第十三世,第十一不動尊,以此二明王為兩膝腳。于此二明王攝四攝菩薩,故下文云三世不動尊,即名四攝智。右觀不動,左觀降三世,即菩提心調(diào)伏降魔之四攝也。于此使者眾攝五大尊及塔下方之諸執(zhí)金剛神等,明為悉但隸路枳也(三世),左摧吽(不動)。第十二心為遍照尊。雖于五部佛中隨得何佛,然必以大日為五佛心,明為鍐。第十三臍為虛空眼,此佛眼佛母菩薩能攝破七曜二十八宿一切天,故下文謂虛空眼外持。佛母能孕諸佛,故為行者之臍,明云欠室利。第十四虛空寶為冠,于此虛空藏菩薩攝寶部之四攝菩薩,故下文謂頂上摩尼屬。五輪持身時,頂為空輪,故為虛空寶。大日經(jīng)謂諸菩薩欠字安頂上者,即此義也。明為阿迦舍么隸。第十五相好為金剛?cè)?,此寶部金剛光菩薩,是一切如來自性之光明,故為行者之相好。下文謂金剛光彼岸,于此攝四攝四波羅蜜菩薩,是如來四八之相好,能遍攝法界之相好,明云帝儒吽。以此十五尊共為一佛身。如世月團(tuán)圓,佛性亦如月。此十五尊能攝五部三部三十七尊,互為同體,更無二味,通能成五部五法。出于瑜祇經(jīng)金剛薩埵菩提心內(nèi)作業(yè)灌頂悉地品同疏。
十五尊觀音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一、正觀音,二、千手觀音,三、馬頭觀音,四、十一面觀音,五、準(zhǔn)胝觀音,六、如意輪觀音,七、不空罥索觀音,八、白衣觀音,九、葉衣觀音,十、水月觀音,十一、楊柳觀音,十二、阿摩觀音,十三、多羅觀音,十四、青頸觀音,十五、香王觀音。見諸尊真言句義抄中。
人中尊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佛之德號。佛于人中最尊最勝也。法華經(jīng)序品曰:「有佛人中尊,號日月燈明?!?/div>
人尊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佛之德號。言人中之尊也。增一阿含經(jīng)序品曰:「人尊說六度無極?!?/div>
三十三尊觀音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二中歷三云:「頌曰:不空罥索、不空勾、夜輸多羅、忿怒勾、阿魯利迦、如意輪、圓滿意愿、大隨求、利樂金剛、滅惡趣、一髻羅剎、多羅女、蓮華發(fā)生、披葉衣、千手千眼、十一面、大吉祥明、水吉祥、大吉祥變、大勢至、大明白身、毗俱胝、大吉大明,及豐財、馬頭、白身、白處尊,又加六大三十三。」(六大為臺宗所立之六觀音也)。
三十七尊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金剛界曼陀羅之主腦也。第一根本成身會一千六十一尊中,五佛與屬于中央大日之四波羅蜜菩薩屬于他四佛之十六大菩薩,內(nèi)四供養(yǎng),外四供養(yǎng)之八供,及四攝菩薩是也。此中十六大菩薩為慧德,四波八供四攝為定德。此數(shù)自應(yīng)于三十七菩提分法之?dāng)?shù)也。(參見:九會曼陀羅)。因于密教依諸尊廢立之?dāng)?shù)法門而有重重,有一尊八尊九尊十尊五十三尊七十三。(中略)十佛剎微塵數(shù)尊。
三十七尊四大輪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金剛頂十八會之第一教王會有四大輪:一、金剛界輪,三十七尊皆持金剛之印。二、降三世教令輪,三十七尊皆持降三世之印。三、遍調(diào)伏法輪,三十七尊皆持觀世音之印。四、一切義成就輪,三十七尊皆持虛空藏之印。見瑜祇經(jīng)疏二。
三十七尊禮
【佛學(xué)大辭典】
(書名)金剛頂瑜伽三十七尊禮之略名。
三十七尊心要
【佛學(xué)大辭典】
(書名)金剛頂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之略名。
三十七尊出生義
【佛學(xué)大辭典】
(書名)金剛頂瑜伽三十七尊出生義之略名。
三十七尊禮懺文
【佛學(xué)大辭典】
(書名)金剛頂經(jīng)金剛界大道場毗盧遮那如來自受用身內(nèi)證智眷屬法身異名佛最上乘秘密三摩地禮懺文之異名。
三界尊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佛之德稱。佛為三界中之尊也。維摩經(jīng)佛國品曰:「我今稽首三界尊?!?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佛的德號,因佛是三界中的眾生所共同尊重的圣人。
三尊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佛法僧三寶名。是尊重之意也。四十二章經(jīng)曰:「三尊者佛法僧也。」出曜經(jīng)十五曰:「如契經(jīng)所說,告諸比丘,今當(dāng)為汝說三第一之尊:一者佛為第一之尊,二者法為第一之尊,三者僧為第一之尊?!篃o常經(jīng)曰:「稽首總敬三寶尊。」【又】西方之尊三尊為阿彌陀,觀音,勢至。藥師之三尊,為藥師,日光,月光。釋迦之三圣,為釋迦,文殊,普賢。
【佛學(xué)常見辭匯】
1。指佛法僧三寶。2。西方三尊是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藥師三尊是藥師佛、日光、月光;釋迦三尊是釋迦佛、文殊、普賢。
三尊佛
【佛學(xué)大辭典】
(圖像)西方之三尊,彌陀,觀音,勢至是也。此觀音,勢至雖為菩薩,然從彌陀佛,故皆稱為佛。
三尊來迎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念佛行者,將命終時,阿彌陀如來,觀音,勢至皆應(yīng)其行者臨終現(xiàn)前之愿,出現(xiàn)其所,迎行者至極樂凈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