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817
典故
26
詞典
428
佛典
246
其它
117
共246,分17頁顯示
上一頁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
4
5
6
下一頁
佛類詞典
(續(xù)上)
七俱胝佛母尊
尊形
八葉九尊
八葉之中尊
八尊重法
九尊
九會尊數(shù)略頌
十二火尊
十七尊
十力無等尊
十力尊
十五尊
十五尊觀音
人中尊
人尊
七俱胝佛母尊
【佛學(xué)大辭典】
(菩薩)準提觀音之異名也,胎藏界曼荼羅第二佛母院七尊中之一,俱胝者七億也。釋迦如來在給孤獨園,入準提三摩地,說過去七億佛所說之準提陀羅尼,故約過去佛之所說,謂之七俱胝。約陀羅尼之主,謂之準提,是為蓮華部之母(諸佛有部母與部主),司生蓮華部諸尊功德之德,故名佛母尊。白黃色,十八臂,遍身有白色輕羅錦之文。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jīng)曰:「憫念未來薄福惡業(yè)眾生故,即入準提三摩地,說過去七俱胝佛所說陀羅尼?!硅骃aptakot!ibuddha-matr!。
尊形
【佛學(xué)大辭典】
(圖像)金剛智儀軌曰:「其像作黃白色種種莊嚴其身,腰下著白衣,衣上有花文,身著輕羅綽袖之天衣,以綬帶系腰,朝霞絡(luò)身,其手腕以白螺為釧,其臂上之釧,七寶莊嚴,一一手上著指環(huán),都十八臂,面有三目,上二手作說法之相,右第二手施無畏,第三手劍,第四手數(shù)珠,第五手微若布羅迦果(名曰子滿果),第六手鉞斧,第七手鉤,第八手拔折羅,第九手寶鬘,左第二手如意寶幢,第三手蓮華,第四手澡罐,第五手索,第六手輪,第七手螺,第八手賢瓶,第九手般若波羅蜜經(jīng)夾也?!?br />
【佛學(xué)大辭典】
(圖像)有二樣。降魔之大黑,現(xiàn)忿怒相。施福神之大黑,現(xiàn)愛樂相,忿怒相之形像。三世最勝心明王經(jīng)謂有一頭二手?;哿找袅x謂有一頭八臂。神愷大黑天神法謂有三面六臂。而日本所圖者。皆三面六臂。福神大黑之形像,宜以寄歸傳所記者為本。而日本所行之形像。冠圓帽。負囊。持小槌。踏米袋。又,日本山門有所謂三面大黑者。是彼國古德所創(chuàng)。無經(jīng)軌可憑。
【佛學(xué)大辭典】
(形像)瑜祇經(jīng)大金剛焰口降伏一切魔怨品曰:「我今更說秘金剛藥叉形,六臂持眾器,弓箭劍輪?。ㄓ♀徱?,是此尊之三昧耶形)及薩埵羯磨。五眼布忿怒,三首馬王髻?!姑夭赜浤┰唬骸附饎偹幉娌豢粘删头鸱夼?,自性輪即牙菩薩,是寂靜身?!寡a陀落海會軌曰:「金剛藥叉不空成就佛忿怒,自性輪即可(可為牙之誤,下脫菩薩二字)是寂靜身(為忿怒形也)。又穢跡金剛為不空成就佛忿怒,自性輪金剛業(yè)也。穢跡即烏芻澀摩菩薩也?!?br />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同尊儀。大日經(jīng)六曰:「彼二種尊形成就二種事。」
八葉九尊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參見:八葉蓮臺)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參見:八葉蓮臺)
八葉之中尊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胎藏界之中臺稱為八葉院。即八葉之蓮華,有中胎八葉之九座,而九尊住立,其中胎之尊即胎藏界之大日如來也。
八尊重法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八敬戒之異名。
九尊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胎藏界中臺八葉院之九尊也。有開敷之八瓣蓮華,其中心與八瓣各現(xiàn)一尊,中心為大日如來,四方者四如來,四隅者四菩薩也。是胎藏界曼陀羅十三大院中之第一而表示凡夫肉心之具德者,吾人之肉心,如合蓮華,一旦三密相應(yīng)則開敷為八葉之蓮,現(xiàn)此九尊也。(參見:心蓮)
九會尊數(shù)略頌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成身千六十一尊。三微供各七十三。四十三一理十七。降降七十七三尊。分別九會諸尊位。佛體一千三十六。菩薩二百九十七。忿怒四尊執(zhí)金四。外金剛部百二十。總千四百六十一。是名金剛現(xiàn)圖尊。圓融相即一法界。
十二火尊
【佛學(xué)大辭典】
(修法)(參見:十二種火法)
十七尊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理趣經(jīng)所說普賢之根本真言十七字句,即十七尊之種子也。
十力無等尊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佛具十力三界無與等者,故稱十力無等尊。
十力尊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如來具十智力故稱為十力尊。增一阿含經(jīng)十三曰:「歸命十力尊,圓光無塵翳?!?/div>
十五尊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真言行者以十五尊而成一身:第一以根本命金剛為行者之名。根本命金剛者,五部中金剛薩埵之名,是為根本。故下文謂極秘密中秘,此名五部源。命者名也,言意為命世之金剛薩埵,于五薩埵中隨取其一也。明為縛曰吽。第二以釋輪為座,天帝釋也,一名因陀羅,此云帝,又曰主。居妙高山頂善法堂中,有常住金剛界大曼荼羅三十七尊。此曼荼羅為釋輪,輪者方壇也,名為大因陀羅,是地地之名也。行者當住于堅勝金剛座妙高山王頂大因陀羅輪壇上,明為斫羯羅。第三第四兩尊之多羅為二目。第五毗俱胝為耳。此二尊,是觀音之眷屬也。下文謂多羅毗俱胝,并是羯磨部。于此攝羯磨部四菩薩,此金剛界在西向東,故以西方二尊為耳目,能以此身作事業(yè),故屬于羯磨部。明為多羅,斫芻,必哩俱胝。第六吉祥為口舌,是文殊也,又為蓮華部之利菩薩。行者在東向西,故又以西方尊為口舌。此文殊者,般若藏也。故為行者口舌而作轉(zhuǎn)法輪。此攝賢劫十六尊等,明謂為曼殊室利耶。第七喜戲為鼻端,是金剛喜戲菩薩也。舉初之一而攝八供養(yǎng)菩薩,故下文謂喜戲名供養(yǎng),明為縛曰羅啰底。第八金剛,第九觀自在,以此二菩薩為兩手臂。于此二菩薩攝金剛蓮華部八菩薩,故下文云右臂觀音部,左臂金剛業(yè)。右者慧,故為蓮華開覺;左者定,故為金剛降伏。明為纈哩(觀音),吽(金剛)。第十三世,第十一不動尊,以此二明王為兩膝腳。于此二明王攝四攝菩薩,故下文云三世不動尊,即名四攝智。右觀不動,左觀降三世,即菩提心調(diào)伏降魔之四攝也。于此使者眾攝五大尊及塔下方之諸執(zhí)金剛神等,明為悉但隸路枳也(三世),左摧吽(不動)。第十二心為遍照尊。雖于五部佛中隨得何佛,然必以大日為五佛心,明為鍐。第十三臍為虛空眼,此佛眼佛母菩薩能攝破七曜二十八宿一切天,故下文謂虛空眼外持。佛母能孕諸佛,故為行者之臍,明云欠室利。第十四虛空寶為冠,于此虛空藏菩薩攝寶部之四攝菩薩,故下文謂頂上摩尼屬。五輪持身時,頂為空輪,故為虛空寶。大日經(jīng)謂諸菩薩欠字安頂上者,即此義也。明為阿迦舍么隸。第十五相好為金剛?cè)?,此寶部金剛光菩薩,是一切如來自性之光明,故為行者之相好。下文謂金剛光彼岸,于此攝四攝四波羅蜜菩薩,是如來四八之相好,能遍攝法界之相好,明云帝儒吽。以此十五尊共為一佛身。如世月團圓,佛性亦如月。此十五尊能攝五部三部三十七尊,互為同體,更無二味,通能成五部五法。出于瑜祇經(jīng)金剛薩埵菩提心內(nèi)作業(yè)灌頂悉地品同疏。
十五尊觀音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一、正觀音,二、千手觀音,三、馬頭觀音,四、十一面觀音,五、準胝觀音,六、如意輪觀音,七、不空罥索觀音,八、白衣觀音,九、葉衣觀音,十、水月觀音,十一、楊柳觀音,十二、阿摩
觀音,十三、多羅觀音,十四、青頸觀音,十五、香王觀音。見諸尊真言句義抄中。
人中尊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佛之德號。佛于人中最尊最勝也。法華經(jīng)序品曰:「有佛人中尊,號日月燈明?!?/div>
人尊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佛之德號。言人中之尊也。增一阿含經(jīng)序品曰:「人尊說六度無極。」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