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冠履  拼音:guān lǚ
禮儀。比喻上下有定分。南朝梁。任昉〈天監(jiān)三年策秀才文〉:「采三王之禮,冠履粗分。」
《漢語大詞典》:五章
(1).指服裝上的五種不同文采。用以區(qū)別尊卑。書·皋陶謨:“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孔 傳:“五服: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尊卑彩章各異,所以命有德。”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杜預 注:“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五色備謂之繡。集此五章,以奉成五色之用?!?清 沈育 《皋陶祠》詩:“主德寬三宥,臣心慎五章?!?br />(2).泛指五采。 唐 李白 《古風》詩之四:“鳳飛九千仞,五章備綵珍。”
(3).兵卒的五色徽號,用以分別隊伍的行列。尉繚子·經(jīng)卒令:“卒有五章:前一行蒼章,次二行赤章,次三行黃章,次四行白章,次五行黑章?!?br />(4).指 孔子 所作刺時的樂章。史記·樂書:“自 仲尼 不能與 齊 優(yōu)遂容於 魯 ,雖退正樂以誘世,作五章以刺時,猶莫之化?!?司馬貞 索隱:“按家語所云 孔子 嗤 季桓子 ,作歌引曰:‘彼婦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婦人之謁,可以死敗。優(yōu)哉游哉,聊以卒歲。’是五章之刺也?!?br />(5).指五言詩。 唐 李白 《勞勞亭歌》:“昔聞 牛渚 吟五章,今來何謝 袁 家郎。”
(6).指詔書。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丹物:“五章遙降,朱臨墨而大號彰?!眳⒁姟?五色詔 ”。
《漢語大詞典》:五色詔(五色詔)
晉 陸翙 鄴中記:“ 石季龍 與皇后在觀上,為詔書,五色紙,著鳳口中。鳳既銜詔,侍人放數(shù)百丈緋繩,轆轤回轉,鳳凰飛下,謂之鳳詔。鳳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畫,腳皆用金?!焙笠蛞浴拔迳t”指詔書。 唐 王維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朝罷須裁五色詔,珮聲歸向鳳池頭?!?唐 竇常 《奉賀太保岐公承恩致政》詩:“五色詔中宣九德,百僚班外置三師?!?明 陳汝元 《金蓮記·覲圣》:“朝罷須裁五色詔,肯將衰朽惜殘年?!?/div>
分類:詔書
《漢語大詞典》:隆殺(隆殺)
猶尊卑、厚薄、高下。禮記·鄉(xiāng)飲酒義:“至於眾賓,升受,坐祭,立飲,不酢而降,隆殺之義別矣?!?鄭玄 注:“尊者禮隆,卑者禮殺,尊卑別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荀子·樂論》:“貴賤明,隆殺辨。和樂而不流,弟長而無遺,安燕而不亂?!?明 歸有光 《王天下有三重》:“所以多寡、輕重、隆殺、大小者,圣人能制之而不能為之也?!?章炳麟 《菌說》:“有義,則分際有遠近,而恩施有隆殺?!?/div>
《漢語大詞典》:講禮(講禮)
(1).習禮。左傳·昭公十三年:“是故明王之制,使諸侯歲聘以志業(yè),間朝以講禮?!?孔穎達 疏:“間一歲,諸侯親自入朝,以講習上下之禮?!?漢 張衡 《七辯》:“旁窺《八索》,仰鏡《三墳》,講禮習樂,儀則彬彬。”新唐書·隱逸傳·王績:“ 杜之松 ,故人也,為刺史,請 績 講禮,答曰:‘吾不能揖讓邦君門,談糟粕,棄醇醪也?!?br />(2).敘禮,敘尊卑、長幼、賓主之禮。《水滸傳》第四四回:“邀請二位義士到 聚義廳 上,俱各講禮罷,謙讓 戴宗 正面坐了?!?/div>
《國語辭典》:制義(制義)  拼音:zhì yì
八股文的別名。參見「八股文」條。
《國語辭典》:制藝(制藝)  拼音:zhì yì
八股文的別名。參見「八股文」條。
《漢語大詞典》:宗禮(宗禮)
(1).祭祀宗廟的典禮。書·洛誥:“四方廸亂,未定于宗禮。”
(2).同宗尊卑之禮。藝文類聚卷十三引 晉 潘岳 《世祖武皇帝誄》:“蒞朝端位,臨朝光曜。胄子入學,辟雍宗禮?!?/div>
《漢語大詞典》:首足
頭與腳。比喻上下尊卑。儀禮·喪服:“父子,首足也;夫妻,牉合也;昆弟,四體也?!?宋 岳珂 《桯史·吳畏齋謝贄啟》:“不特首足混於無別,而反使有加,將見膏血困於常輸,而未知所止。”
《漢語大詞典》:收族
(1).謂以上下尊卑、親疏遠近之序團結族人。儀禮·喪服:“大宗者,收族者也。不可以絶。” 鄭玄 注:“收族者,謂別親疎,序昭穆。”《禮記·大傳》:“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廟嚴?!?陳澔 集說:“收,不離散也。宗道既尊,故族無離散。” 宋 王安石 《傷仲永》:“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 清 曾國藩 《戶部員外郎彭君墓表》:“﹝ 彭永思 ﹞自是山居二十載,養(yǎng)母教子,收族振貧。”
(2).收捕罪犯的家族。史記·李斯列傳:“令有罪者相坐誅,至收族。” 清 吳偉業(yè) 《行路難》詩之十一:“私劍揣其喉,赤車再收族?!?/div>
《漢語大詞典》:辨位
謂區(qū)別尊卑的地位。周禮·夏官·大司馬:“設儀辨位,以等邦國。” 鄭玄 注:“辨,別也。別尊卑之位。”
《國語辭典》:踰等  拼音:yú děng
超過尊卑的等級。《禮記。少儀》:「尊長于己踰等,不敢問其年?!?/div>
《漢語大詞典》:星位
(1).星宿在天上的地位。舊時認為星位決定人們的貧富尊卑。 漢 王充 論衡·命義:“﹝人﹞貴或秩有高下,富或貲有多少,皆星位尊卑大小之所授也?!?唐 楊浚 《贈李郎中》詩:“禮樂風流美,光華星位尊。”宋史·禮志六:“至於兆風師於國城東北,兆雨師於國城西北,司中、司命於國城西北亥地,則是各從其星位而不以氣類也?!?br />(2).指星辰在天體的位置。隋書·天文志上:“乃命 庾季才 等,參校 周 、 齊 、 梁 、 陳 及 祖暅 、 孫僧化 官私舊圖,刊其大小,正彼疎密,依準三家星位,以為蓋圖?!?/div>
《漢語大詞典》:敵體(敵體)
謂彼此地位相等,無上下尊卑之分。 漢 班固 《白虎通·王者不臣》:“諸父諸兄者親,與己父兄有敵體之義也?!?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一:“今朝廷之上,羣臣皆自東階而升,不敢升自西階,非特嫌,若賓主敵體,亦以西為尊也?!?span id="b11tmi6" class="book">《好逑傳》第三回:“你既娶我來,我就是與你敵體的夫妻了?!?/div>
《漢語大詞典》:班制
(1).尊卑的秩序。禮記·檀弓下:“夫子聽 衛(wèi)國 之政,脩其班制,以與四鄰交, 衛(wèi)國 之社稷不辱,不亦文乎!” 鄭玄 注:“班制,謂尊卑之差?!?br />(2).頒布制度。《魏書·北海王詳傳》:“是以班制垂式,名為治本,整綱提目,政之大要?!?/div>
《漢語大詞典》:飲酎(飲酎)
喝反復多次釀成的醇酒。一種正尊卑的古禮。禮記·月令:“﹝孟夏之月﹞天子飲酎,用禮樂?!?鄭玄 注:“酎之言醇也,謂重釀之酒也。春酒至此始成,與羣臣以禮樂飲之於朝,正尊卑也?!?span id="1mbqevo" class="book">《東觀漢記·東平憲王蒼傳》:“諸王歸國。上特留 蒼 ,賜以秘書列圖、道術秘方。至八月飲酎畢,大鴻臚奏遣發(fā),乃許之?!?/div>
《漢語大詞典》:禮籍(禮籍)
記載名位尊卑之書。周禮·秋官·小行人:“小行人,掌邦國賓客之禮籍,以待四方之使者?!?鄭玄 注:“禮籍,名位尊卑之書。” 賈公彥 疏引 陸德明 釋文:“名位尊卑,以解禮也;之書,以解籍也。”慎子·威德:“法制禮籍所以立公義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