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21,分22頁顯示  上一頁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避諱
小甲
燒棧
淩遲
八科
外命
欽此
呵道
撤簾
覆蔭
試律
襲位
被出
參夷
八拜
《國語辭典》:避諱(避諱)  拼音:bì huì
1.舊時為了表示尊敬,在言語或書寫時,不說君主或尊長的名號,稱為「避諱」。避諱的方法有缺筆、缺字、換字、改音等各種方式。
2.避免觸犯忌諱。《淮南子。要略》:「言終始而不明天地四時,則不知所避諱。」《紅樓夢》第三四回:「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諱,心順了,說的比菩薩還好;心不順,就貶的連畜生不如?!?/div>
《漢語大詞典》:小甲
(1).植物初成長時的嫩葉。 唐 李賀 《南園》詩之四:“三十未有二十餘,白日長饑小甲蔬?!?br />(2).封建時代承辦鄉(xiāng)里事務(wù)的甲長。《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四:“ 于良 走去報知老人 邵強 與地方牌頭小甲等,都來看了。”
《漢語大詞典》:燒棧(燒棧)
燒毀棧道。 秦 亡后, 劉邦 和 項羽 爭奪封建統(tǒng)治權(quán)。 劉邦 為 漢王 時,軍事力量較弱。在向 項羽 請得 漢中 地,由 巴蜀 進(jìn)駐 漢中 時,采用 張良 計策,故意把沿途所經(jīng)過的棧道全部燒毀,表示不復(fù)返回,無意與 項羽 爭戰(zhàn),以此麻痹 項羽 。見史記·留侯世家。后代詩文常提到這個用兵策略。 五代 李瀚 《蒙求》:“ 黥布 開 關(guān) , 張良 燒棧?!?宋 陸游 《遠(yuǎn)游二十韻》:“會有 蜀漢 役,奇險日窺覘。筑壇訪遺址,燒棧想烈焰?!?/div>
《漢語大詞典》:淩遲(淩遲)
1.衰退;衰敗。 晉 葛洪 抱樸子·刺驕:“道化凌遲,流遁遂往,賢士儒者,所宜共惜?!?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梁書·侯景傳》:“兼屬 魏國 凌遲,外無勍敵,故能西取 華陵 ,北封 淮泗 ?!?span id="xfwjmoq"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高宗建炎三年》:“今日之事,反正而興之在陛下,其遂凌遲不振,亦在陛下。”
2.俗稱剮刑。封建時代最殘酷的一種死刑。始于 五代 , 清 末始廢。宋史·刑法志一:“凌遲者,先斷其支體,乃抉其吭,當(dāng)時之極法也?!绷瑁槐咀鳌?凌 ”。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耆舊·香洲先生》:“忽命輿大搜 張 室,得木杵於牀下,血痕殷然,尺寸與格傷合,遂定以凌遲詳報?!?span id="wzltlnl" class="book">《清史稿·諸王傳六·允禩》:“ 張明德 坐凌遲處死?!?/div>
《國語辭典》:八科  拼音:bā kē
科舉取士的八種科目:(1)唐代為秀才明經(jīng)、開元禮、三傳、史、進(jìn)士、明法、書學(xué)、算學(xué)八科。見《新唐書。卷四四。選舉志上》。(2)宋初是九經(jīng)、五經(jīng)、開寶通禮、三禮、三傳、三史、學(xué)究、明法八科。見《宋史。卷一五五。選舉志一》。
《漢語大詞典》:外命
(1).指封建王侯及其臣屬。隋書·百官志中:“外命,諸公九命,諸侯八命。”原注:“謂諸侯及其臣。”
(2).謂財物。南史·徐勉傳:“且釋氏之教,以財物謂之外命。外典亦稱‘何以聚人曰財’?!?/div>
《國語辭典》:欽此(欽此)  拼音:qīn cǐ
古代皇帝詔書的結(jié)尾用語。清。洪升《長生殿》第一○出:「奉圣旨,郭子儀授為天德軍使。欽此?!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幕兀骸付Y部侍郎徐,為薦舉賢才事,奉圣旨,莊尚志著來京引見。欽此?!?/div>
《漢語大詞典》:呵道
亦作“ 呵導(dǎo) ”。 指封建時代官員外出時,引路差役喝令行人讓路。亦泛指為權(quán)勢者開路。 唐 裴铏 《傳奇·馬拯》:“此是倀鬼,被鬼所食之人也,為虎前呵道耳?!?span id="as2aikh" class="book">《宋史·劉溫叟傳》:“臣所以呵導(dǎo)而過者,欲示眾以陛下非時不御樓也?!?元 顧瑛 《次鐵雅先生無題韻》:“朱衣小隊高呵道,粉筆新圖徧寫真?!?清 劉鑾 《五石瓠·珠冠價》:“﹝尚書 張忻 夫人﹞行步出戶,婢女呵導(dǎo)如官儀,則宮庭不足異矣?!?/div>
《國語辭典》:撤簾(撤簾)  拼音:chè lián
帝制時代,帝王年幼,由皇太后或太皇太后垂簾聽政,待帝王年長后,歸還政權(quán),稱為「撤簾」。《宋史。卷二五。高宗本紀(jì)二》:「辛亥,皇太后撤簾?!?/div>
《國語辭典》:垂簾(垂簾)  拼音:chuí lián
1.放下簾子。指閒居無事。《南史。卷三五。顧覬之傳》:「御繁以約,縣用無事。晝?nèi)沾购煟T階閑寂。」
2.女后輔助幼主臨朝聽政。《舊唐書。卷五。高宗本紀(jì)下》:「上每視朝,天后垂簾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預(yù)聞之?!?/div>
《漢語大詞典》:覆蔭(覆蔭,覆廕)
庇護(hù)。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二·釋道安:“家世為儒,早失覆蔭。” 明 李贄 《答劉方伯書》:“於是卜宅而求諸陽,卜地而求諸陰,務(wù)圖吉地以覆蔭后人,是又?jǐn)?shù)十世之食飲也。”
覆廕:指封建時代官僚子孫因先代官爵勛績受封。 唐 劉禹錫 《答東陽于令涵碧圖》詩引:“ 于生 自以有特操而生於公侯家,由覆廕入仕,常忽忽嘆息?!?/div>
《漢語大詞典》:試律(試律)
(1).封建時代科舉考試以律義為內(nèi)容出試題,叫“試律”。新唐書·選舉志上:“凡明法,試律七條、令三條,全通為甲第,通八為乙第。”宋史·選舉志一:“八年,進(jìn)士、諸科始試律義十道,進(jìn)士免帖經(jīng)。明年,惟諸科試律,進(jìn)士復(fù)帖經(jīng)?!?br />(2).即試帖詩。 嚴(yán)復(fù) 《救亡決論》:“超俗之士,厭製藝則治古文詞;惡試律則為古今體?!?姚華 《論文后編》:“排律之長者,韻可累百,是為長排,短則六韻,試律用之?!眳⒁姟?試帖詩 ”。
《漢語大詞典》:試帖詩(試帖詩)
詩體名。源于 唐 代,受“帖經(jīng)”、“試帖”影響而產(chǎn)生,為科舉考試所采用。其詩大都為五言六韻或八韻的排律,以古人詩句或成語為題,冠以“賦得”二字,并限韻腳。 清 代試帖詩,格式限制尤嚴(yán),內(nèi)容大多直接或間接歌頌皇帝功德,并須切題。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的門閥觀念》:“長達(dá)四十韻、四百字,故稱其‘鯤鯨噴迢遞’(有如長鯨大鯤,噴出的水氣長遠(yuǎn))。這是 唐 人應(yīng)試詩的新形式,后人稱為‘試帖詩’?!?魯迅 《朝花夕拾·阿長與〈山海經(jīng)〉》:“只有他書多,而且特別。制藝和試帖詩,自然也是有的?!?/div>
《國語辭典》:襲位(襲位)  拼音:xí wèi
繼承王位或爵位?!段宕菲皆?。唐史。卷下》:「話說李存勖襲位為晉王,已經(jīng)一十三年。」
《漢語大詞典》:被出
(1).妻子遭到丈夫援引封建禮法公開休棄。 清 杭世駿 《質(zhì)疑·禮記》:“夫婦人至於被出,則必有淫、妬、多言、竊盜、惡疾、無子等過?!眳⒁姟?七出 ”。
(2).謂貶官外調(diào)。 唐 王維 有《被出濟州》詩。
《國語辭典》:七出  拼音:qī chū
舊時七種休妻的條件。一為無子,二為淫佚,三為不事舅姑,四為口舌,五為盜竊,六為妒忌,七為惡疾?!队魇烂餮?。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豈期過門之后,本婦多有過失,正合七出之條?!?/div>
《漢語大詞典》:參夷(參夷)
封建王朝誅滅三族的酷刑。《漢書·刑法志》:“ 韓 任 申子 , 秦 用 商鞅 ,連相坐之法,造參夷之誅?!?顏師古 注:“參夷,夷三族?!?span id="2ygyqnk" class="book">《北史·韓麒麟傳》:“有制不行,人得僥倖,則雖參夷之誅,不足以肅。” 清 錢謙益 《太祖實錄辨證》三:“一則涉於疑似,一則近於脇從,於罪為稍輕。故其子孫幸免參夷?!?/div>
《國語辭典》:八拜  拼音:bā bài
1.行八次禮:(1)古時對神明所行的禮節(jié)?!度辶滞馐贰返谒摹鸹兀骸甘捲葡杉喢毖a服,自己站在前面,率領(lǐng)眾百姓,叫木耐在旁贊禮,升香、奠酒,三獻(xiàn)、八拜。」(2)古時對父執(zhí)輩所行的禮節(jié)。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一○:「韓魏公留守北京,李稷以國子博士為漕,頗慢公。公不為較,待之甚禮?!弥婪?,語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火⒉猾@已,如數(shù)拜之?!?br />2.結(jié)拜為異姓兄弟姊妹。參見「八拜之交」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