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六通
(1).謂上下四方無不通暢。 宋 黃庭堅 《和邢惇夫秋懷》詩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燭四時和?!眳⒁姟?六通四辟 ”。
(2).佛教語。謂六種神通力:神境智證通(亦云神足通)、天眼智證通(亦云天眼通)、天耳智證通(亦云天耳通)、他心智證通(亦云他心通)、宿住隨念智證通(即宿命智證通,亦云宿命通)、漏盡智證通(亦云漏盡通)。神足通,謂其游涉往來非常自在;天眼通,謂得色界天眼根,能透視無礙;天耳通,謂得色界天耳根,聽聞無礙;他心通,謂能知他人之心念而無隔礙;宿命通,謂知自身及六道眾生宿世行業(yè)而無障礙;漏盡通,謂斷盡一切煩惱得自在無礙。前五通,凡夫亦能得之,而第六通,唯圣者始得。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汰法師 云:六通三明同歸,正異名耳?!?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序》:“至於一乘二諦之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備詳,東土靡記?!?明謝讜《四喜記·詩禮趨庭》:“飛錫起金池,潦倒沙彌,六通五藴見□迷?!眳㈤?span id="xhbqkku" class="book">《俱舍論·分別智品》。
(3).謂通解六試題。宋史·仁宗紀四:“﹝ 至和 二年九月﹞戊辰,詔:試醫(yī)官須引《醫(yī)經(jīng)》《本草》以對,每試十道,以六通為合格?!?span id="sacde57" class="book">《宋史·選舉志一》:“凡《三禮》、《三傳》《通禮》每十道義分經(jīng)註六道,疏義四道,以六通為合格?!?/div>
《國語辭典》:六通四辟  拼音:liù tōng sì pì
順應天時,任物性自然?!肚f子。天道》:「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為也,昧然無不靜者矣。」后比喻四面八方無不通達。也作「六通四達」。
《國語辭典》:三明  拼音:sān míng
1.日、月、星。晉。崔豹《古今注。卷下。問答釋義》:「三王,三明也;五霸,五岳也?!?br />2.佛教謂佛和阿羅漢所擁有的三種神通:(1)悉知一切眾生過去世的種種,稱為「宿命明」。(2)悉知一切眾生在未來世的生死狀況,稱為「天眼明」。(3)悟道、斷除一切煩惱所得的智慧,由此達到解脫,稱為「漏盡明」?!洞笾嵌日摗肪矶骸杆廾⑻煅?、漏盡名為三明?!挂沧鳌溉_」。
《漢語大詞典》:三達(三達)
佛教謂能知宿世為宿命明,知未來為天眼明,斷盡煩惱為漏盡明。徹底通達三明謂之三達。用以指佛。 南朝 梁 沈約 《彌勒佛銘》:“七珍非羨,三達斯仰。” 隋 慧遠 大乘義章卷二十:“於如是等知窮盡,説為三達?!?/div>
《漢語大詞典》:三達(三達)
佛教謂能知宿世為宿命明,知未來為天眼明,斷盡煩惱為漏盡明。徹底通達三明謂之三達。用以指佛。 南朝 梁 沈約 《彌勒佛銘》:“七珍非羨,三達斯仰?!?隋 慧遠 大乘義章卷二十:“於如是等知窮盡,説為三達?!?/div>
《國語辭典》:宿命  拼音:sù mìng
佛教認為世人皆有過去之世,輾轉輪回,稱為「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