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75詞典 5分類詞匯 70
《漢語大詞典》:南臺(南臺)
(1). 十六國 夏 主 赫連勃勃 取 長安 后,稱 長安 曰 南臺 。晉書·地理志上:“ 勃勃 僭號於 統(tǒng)萬 ,是為 夏 。置 幽州 牧於 大城 ,又平 劉義真 於 長安 ,遣子 璝 鎮(zhèn)焉。號曰 南臺 ?!?br />(2).御史臺。以在宮闕西南,故稱。 南朝 梁元帝 《薦鮑幾表》:“前宰 東邑 ,實有二 魯 之風(fēng);近處 南臺 ,欲尊兩 鮑 之則?!?span id="vwy9igr" class="book">《通典·職官六》:“ 后漢 以來謂之御史臺,亦謂之蘭臺寺。 梁 及 后魏 北齊 ,或謂之 南臺 。 后魏 之制,有公事百官朝會名簿,自尚書令僕以下,悉送 南臺 ?!?清 王士禛 《喜羨門閣學(xué)卜鄰之作》詩:“東閣從容多密札, 南臺 潦倒恕彈文?!庇?元 代指由 揚州 徙至 建康 的行御史臺。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札記》:“又 至元 十四年初立行御史臺於 揚州 ……二十七年,徙 揚州 行臺於 建康 ,專涖 江南 之地,號 南臺 ?!?br />(3).臺名。即 戲馬臺 。在 江蘇省 銅山縣 南。 晉 義熙 中, 劉裕 嘗大會群僚賦詩于此。 南朝 宋 元嘉 時, 魏 主南侵至 彭城 ,亦嘗登此。《水經(jīng)注》謂即 項羽 掠馬臺 ,其下有玉鉤斜道。 宋 蘇軾 《次韻呂梁重屯田》:“待君筆力追 靈運 ,莫負(fù) 南臺 九日期。” 王文誥 輯注:“ 縯 曰:‘ 劉裕 為 宋 公,在 彭城 ,九月九日,出游 戲馬臺 ,送 孔靖 辭位歸鄉(xiāng)。 謝靈運 、 宣遠(yuǎn) 等,并從作詩?!?宋 蘇軾 《臺頭寺送宋希元》詩:“相從傾蓋只今年,送別 南臺 便黯然?!?查慎行 注:“ 南臺 即 戲馬臺 ,以在 徐州 城南,故名。”
(4).臺名。 瀛臺 的舊稱。在 北京 。 清 吳偉業(yè) 《即事》詩之三:“從游 西苑 花初放,侍宴 南臺 酒半醒?!?清 高士奇 金鰲退食筆記卷上:“ 瀛臺 ,舊為 南臺 ,一曰 趯臺坡 。本朝 順治 年間,別建宮室,為避暑之處?!?br />(5).山名。即 釣臺山 。在 福建省 福州市 南 閩江 中,故亦曰 南臺山 。 宋 陸游 《度浮橋至南臺》詩:“客中多病廢登臨,聞?wù)h 南臺 試一尋。” 錢鍾書 注:“ 南臺 ,一稱 釣臺山 ,在 閩江 中?!?span id="1mq8fmz" class="book">《明史·湯和傳》:“尋拜征南將軍……遂與副將軍 廖永忠 伐 陳友定 ,自 明州 由海道乘風(fēng)抵 福州 之 五虎門 ,駐師 南臺 ,使人諭降?!?br />(6).山名。在 廣州 香山縣 (今 中山縣 )南五十里,兩山相對如臺,故名。參閱明一統(tǒng)志。
《漢語大詞典》:靈宮(靈宮)
(1).用以供奉神靈的宮闕樓觀。《文選·班固〈西都賦〉》:“其陰則冠以 九嵕 ,陪以 甘泉 ,乃有靈宮,起乎其中。” 李善 注:“漢書 公孫卿 曰:仙人好樓居,於是上令 甘泉 作 延壽舘 。” 張銑 注:“ 甘泉 ,山名, 漢 置宮於上以祈祀,故言靈宮。” 宋 梅堯臣 《祫禮頌圣德詩》:“帝入靈宮,左撞黃鐘,陞階置玉,日氣曈鴻。”
(2).天帝或仙人住所。漢武帝內(nèi)傳:“夫真形寳文,靈宮所貴?!?span id="q8xg14i" class="book">《文選·何晏〈景福殿賦〉》:“雖 崐崘 之靈宮,將何以乎侈旃?!?呂向 注:“天帝神居,故云靈宮?!?span id="ebxlr5z"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八十:“靈宮飛天女,六真宴 常陽 ?!?br />(3).指寺廟。 唐 韓愈 《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詩:“森然魄動下馬拜,松柏一逕趨靈宮。” 孫汝聽 注:“靈宮,岳廟?!?宋 朱熹 《馬上舉韓退之話口占》:“此心元自通天地,可笑靈宮枉炷香?!?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六章二:“山上都顯得非常索寞,既沒有什么‘松柏一徑’的大樹,也沒有什么‘粉墻丹柱’的靈宮?!?br />(4).對宮殿的美稱。 唐 王勃 《九成宮頌》序:“仙都密邇,猶連上苑之扃;靈宮巋然,直透崇岡之曲。”
(5).對住宅的美稱。 鄭澤 《夏夜作》詩:“煩暑不我蒸,靈宮自澄澈。”
(6).指供奉帝王遺像的宮室。 宋 王圭 《奉安真宗皇帝御容于壽星觀永崇殿導(dǎo)引歌詞》:“靈宮舊是棲真處,還望玉輿歸。”
(7).引申指壙宮,墓穴。 清 顧炎武 《恭謁天壽山十三陵》詩:“天禍降宗國,滅我圣哲王??试岢厮?,靈宮迫妃殤。” 王蘧常 匯注引《逸史·趙一桂傳》:“職於三月二十五日奉 順天府 偽官 李 檄 昌平州 官吏,即動帑銀僱夫穿 田妃 壙,葬先帝及 周后 ?!?/div>
《漢語大詞典》:望闕(望闕)
(1).古臺名。
(2).仰望宮闕。喻懷念天子。 唐 白居易 《與崇文詔》:“雖殿邦之寄重,誠欲藉才;而望闕之戀深,固難奪志?!?/div>
《國語辭典》:尊崇  拼音:zūn chóng
尊敬推崇?!蹲髠鳌Y夜迥辍罚骸钢T侯盟于首止」句下晉。杜預(yù)。注:「齊桓行霸,翼戴天子,尊崇王室?!埂睹魇?。卷三。太祖本紀(jì)。贊曰》:「昭揭經(jīng)義,尊崇正學(xué)?!?/div>
《國語辭典》:丹闕(丹闕)  拼音:dān què
赤色的宮門。唐。李白把酒問月〉詩:「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div>
《國語辭典》:玉闕(玉闕)  拼音:yù què
1.神仙的宮闕。晉。郭璞 游仙詩一九首之一二:「翹手攀金梯,飛步登玉闕。」
2.宮殿、朝廷?!段饔斡洝返谝灰换兀骸肝⒊脊芩捅菹逻€陽,重登玉闕?!?/div>
《漢語大詞典》:伏闕(伏闕)
拜伏于宮闕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書奏事。 唐 獨孤及 《為李給事讓起復(fù)尚書右丞兼御史大夫等第三表》:“臣再以微誠,伏闕請命?!?宋 陸游 《跋臨汝志》:“﹝ 歐陽澈 ﹞ 建炎 初伏闕上書,論大臣誤國?!?康有為 《東事戰(zhàn)敗聯(lián)十八省舉人三千人上書》詩:“ 遼 、 臺 膴膴割山河,抗章伏闕公車多。”
《漢語大詞典》:紫庭
(1).帝王宮庭。《后漢書·皇甫規(guī)傳》:“臣生長邊遠(yuǎn),希涉紫庭,怖慴失守,言不盡心?!?晉 左思 《悼離贈妹》詩之二:“以蘭之芳,以膏之明,永去骨肉,內(nèi)充紫庭。” 唐 白居易 《驃國樂》詩:“ 德宗 立仗御紫庭,黈纊不塞為爾聽。”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嘉祐八年:“今陛下已御正殿,臣謂何惜紫庭數(shù)步之地,使之稽首拜伏,瞻仰清光?!?br />(2).神仙所住宮闕。 三國 魏 嵇康 《代秋胡歌詩》:“受道 王母 ,遂升紫庭。” 唐 李康成 《玉華仙子歌》:“溶溶紫庭步,渺渺 瀛臺 路?!?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贊》:“仙之來兮 峨眉 扃,曳素衣兮游紫庭?!?/div>
《漢語大詞典》:龍闕(龍闕)
帝王的宮闕。 唐 岑參 《送韋侍御先歸京》詩:“聞欲朝龍闕,應(yīng)須拂豸冠?!?前蜀 貫休 《讀玄宗幸蜀記》詩:“火從龍闕起,淚向 馬嵬 垂。” 宋 張先 《木蘭花·送張中行》詞:“插花勸酒 鹽橋館 ,召節(jié)促行龍闕遠(yuǎn)?!?/div>
分類:帝王宮闕
《國語辭典》:大逆  拼音:dà nì
舊稱危害君主、宗廟、宮闕的罪行?!稇?zhàn)國策。楚策一》:「外挾強(qiáng)秦之威,以內(nèi)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埂妒酚?。卷一○。孝文本紀(jì)》:「閒者諸呂用事擅權(quán),謀為大逆,欲以危劉氏宗廟,賴將相列侯宗室大臣誅之,皆伏其辜。」
《漢語大詞典》:文陛
宮闕的殿階。借指朝廷。 漢 劉楨《魯都賦》:“路殿巋其隆崇,文陛巘其高驤?!?span id="0k4u1fx" class="book">《文選·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升降文陛,逶迆魏闕?!?張銑 注:“文陛,天子殿階也,以文石砌之?!?唐 柳宗元 《祭楊憑詹事文》:“實期濬發(fā),再光文陛?!?宋 葉適 《題椿桂堂》詩:“黃旗兩記張慶闈,紵袍三號趨文陛?!?/div>
《國語辭典》:飛觀(飛觀)  拼音:fēi guān
高闕凌空而起?!段倪x。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陽榭外望,高樓飛觀?!埂段倪x。曹植。雜詩六首之六》:「飛觀百馀尺,臨牖御欞軒?!?/div>
分類:高聳宮闕
《漢語大詞典》:天陛
(1).天宮臺階。借指天上宮闕。 宋 何大圭 《水調(diào)歌頭》詞:“風(fēng)纏云捲,轉(zhuǎn)覺天陛玉樓寬?!?br />(2).帝王宮殿之臺階。借指朝廷。 唐 韋應(yīng)物 《賈常侍林亭燕集》詩:“高賢侍天陛,跡顯心獨幽?!?宋 王庭圭 《贈胡紹立》詩:“此去飛騰對天陛,不應(yīng)顦顇困書生?!?/div>
《國語辭典》:北省  拼音:běi shěng
尚書省的別名。參見「尚書省」條。
《漢語大詞典》:高闕(高闕)
(1).高大的宮闕。后漢書·馮衍傳下:“疏遠(yuǎn)壠畝之臣,無望高闕之下,惶恐自陳,以救罪尤?!?唐 杜甫 《秋興》詩之五:“ 蓬萊 高闕對 南山 ,承露金莖霄漢間?!?br />(2).古地名。在今 內(nèi)蒙古 杭錦后旗 西北。 陰山山脈 至此中斷,成一缺口,望若門闕,故名。 戰(zhàn)國 趙武靈王 向北開拓疆土,沿 陰山 筑 長城 至此; 西漢 時 衛(wèi)青 領(lǐng)兵出此,與 匈奴 右賢王作戰(zhàn)。 北魏 置戍,隸 沃野鎮(zhèn) 。史記·匈奴列傳:“筑 長城 ,自 代 并 陰山 下,至 高闕 為塞。” 漢 班固 《封燕然山銘》:“遂凌 高闕 ,下 雞鹿 ,經(jīng)磧鹵,絶大漠?!?南朝 宋 袁淑 《效古》詩:“昔隸 李將軍 ,十載事西戎。結(jié)車 高闕 下,極望見 云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