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57詞典 2分類詞匯 155
《漢語大詞典》:兇墟
將叛臣的宮室夷而為污池,謂之兇墟。 漢 荀悅 《漢紀(jì)·平帝紀(jì)》:“臣聞叛逆之國既以誅討,則瀦其宮以為污池,納垢濁焉,名曰兇墟,雖生菜茹,而民不食?!?明 王志堅(jiān) 《表異錄·刑法》:“凡叛臣既誅,乃污其宮而瀦焉,名曰兇墟?!?/div>
分類:宮室
《漢語大詞典》:蕭屏(蕭屏)
(1).即蕭墻。古代宮室內(nèi)當(dāng)門的小墻。蕭,通“ 肅 ”。 唐 劉禹錫 《和郴州楊侍郎玩郡齋紫薇花十四韻》:“緑陰交廣除,明艷透蕭屏?!?br />(2).指代朝廷。 唐 劉禹錫 《謝門下武相公啟》:“誠知微生,不足酬德。捐軀之外,無地寄言。效節(jié)蕭屏,虔然心禱?!?span id="s66aby1" class="book">《舊唐書·哀帝紀(jì)》:“雖蕭屏之臣扼腕,巖廊之輔痛心,空銜毀室之悲,寧救喪邦之禍?”參見“ 蕭墻 ”。
《國語辭典》:蕭墻(蕭牆)  拼音:xiāo qiáng
蕭,肅敬。墻,屏風(fēng)。古代君臣相見的禮節(jié),到屏風(fēng)之處而更加肅敬。故以蕭墻比喻內(nèi)部或至近之地?!墩撜Z。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固啤@罟簟赌峡绿貍鳌罚骸羔吰鹚?,事在蕭墻?!?/div>
《漢語大詞典》:貴宮(貴宮)
天子、諸侯處理政事的宮室。禮記·文王世子:“公若有出疆之政,庶子以公族之無事者守於公宮,正室守大廟,諸父守貴宮貴室,諸子守下宮下室?!?鄭玄 注:“謂守路寢?!?孔穎達(dá) 疏:“此貴宮貴室,既非大廟,又非下宮下室,唯當(dāng)路寢也。指其院宇謂之宮,指其所居之處謂之室。爾雅云:‘宮謂之室,室謂之宮。’此貴宮貴室,總據(jù)路寢?!?/div>
《漢語大詞典》:椒閫(椒閫)
(1).后妃所居住的宮室。梁書·皇后傳序:“ 太宗 、 世祖 出自儲(chǔ)藩,而妃并先殂,又不建椒閫?!?span id="sw7cumu" class="book">《南史·后妃傳序》:“及 簡文 、 元帝 出自儲(chǔ)藩,或迫在拘縶,或逼於寇亂,且妃并先殂,更不建椒閫。” 宋 無名氏 儒林公議卷上:“未幾, 丁謂 奏章稱揚(yáng)后德,當(dāng)正椒閫,未半歲,及參大政?!?br />(2).代指后妃。 宋 陶谷 清異錄·高密侯:“ 江 南 周則 少賤,以造雨傘為業(yè),其后戚連椒閫?!?/div>
《漢語大詞典》:闈閫(闈閫)
宮室的門戶。借喻學(xué)術(shù)的門徑。 漢 蔡邕 《太傅胡公碑》:“涉觀憲法,契闊文學(xué),睹 皋陶 之闈閫,探 孔子 之房奧?!?/div>
《漢語大詞典》:營堡(營堡)
亦作“ 營保 ”。
(1).堡壘。后漢書·劉盆子傳:“遺人往往聚為營保,各堅(jiān)守不下?!?span id="mtv6ifr" class="book">《新唐書·辛秘傳》:“逆賊大戰(zhàn),斬其將,進(jìn)焚營保?!?span id="q20tqia" class="book">《宋史·河渠志五》:“乃詔止令葺營堡。”明史·兵志三:“所轄二十五營堡,每處僅一二百人,難以應(yīng)敵?!?br />(2).指宮室的外圍建筑。 漢 王充 論衡·難歲:“如太歲不動(dòng)行乎?則宜有宮室營堡,不與人相見,人安得而觸之?”
《漢語大詞典》:闈門(闈門)
(1).古代宮室、宗廟的旁側(cè)小門。禮記·雜記下:“夫人至,入自闈門,升自側(cè)階。” 鄭玄 注:“宮中之門曰闈門,為相通者也?!?孫希旦 集解:“愚謂闈門,宮旁小門也?!?br />(2).猶閨門。 王闿運(yùn) 《嚴(yán)通政庶母任氏壽頌序》:“修之闈門之內(nèi),宜於家室之人者,斯有 任宜人 焉?!?/div>
《漢語大詞典》:館室(館室)
宮室、宮館。 漢 班固 《東都賦》:“子實(shí) 秦 人,矜夸館室,保界河山,信識(shí) 昭 襄 而知 始皇 矣?!?漢 張衡 《西京賦》:“故其館室次舍,采飾纖縟,裛以藻繡,文以朱緑?!?/div>
分類:宮室宮館
《漢語大詞典》:逵門(逵門)
宮室的正大門。 元 鄭元祐 《古書行贈(zèng)吳孟思》:“堂堂逵門 許叔重 ,憤悱缺偽復(fù)著經(jīng)?!?/div>
《漢語大詞典》:五遁
(1).五種逸樂。指沉湎于金(如器物之用)、木(如宮室之盛)、水(如泛舟之樂)、火(如烹調(diào)之美)、土(如樓臺(tái)之高)五種物質(zhì)享受。《淮南子·本經(jīng)訓(xùn)》:“故閉四關(guān),止五遁,則與道淪?!倍荩菀?。
(2).道教所稱仙人五種借物遁形的方術(shù)。即金遁、木遁、水遁、火遁、土遁。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二》:“ 漢 時(shí), 解奴辜 、 張貂 皆能隱淪,出入不由門戶,此后世遁形之祖也。 介象 、 左慈 、 于吉 、 孟欽 、 羅公遠(yuǎn) 、 張果 之流,及晉書女巫 章丹 、 陳琳 等術(shù),皆本此。謂為神仙,其實(shí)非也。其法有五:曰金遁,曰木遁,曰水遁,曰火遁,曰土遁。見其物則可隱。惟土遁最捷,蓋無處無土也?!?傅勤家 《中國道教史》第八章第三節(jié):“后世有五遁之法,言能依金木水火土五行而遁形。其不能變化隱遁及白日飛昇而死者,道書謂之尸解,言將登仙,假託為尸以解化也。”
《漢語大詞典》:璧釭
宮室壁帶上的環(huán)狀金屬飾物。 清 唐孫華 《長椿寺拜瞻明慈圣李太后御容恭賦四十韻》:“璧釭巧匠綴,玉釧鬼工鐫?!眳⒁姟?璧帶 ”。
《漢語大詞典》:璧帶(璧帶)
即壁帶。壁中橫木,其露出的部分,形狀似帶,故稱。璧,通“ 壁 ”。西京雜記卷一:“璧帶往往為黃金釭含藍(lán)田玉,明珠、翠羽飾之?!眳⒁姟?壁帶 ”。
《漢語大詞典》:便幕
用帳幕圍成的簡便的宮室、屋舍。魏書·孝莊紀(jì):“列騎衛(wèi)帝,遷於便幕。既而 榮 悔,稽顙謝罪?!?span id="6hfxuwt" class="book">《隋書·禮儀志四》:“﹝皇帝﹞升御坐,乘版輿,以與王公登舟,置酒。非預(yù)汎者,坐於便幕。”
《漢語大詞典》:碧室
遼國 君主宣明政教的宮室。續(xù)資治通鑒·宋徽宗崇寧四年:“ 遼國 中新為碧室,云如中國之明堂。”
《漢語大詞典》:奧壁
漢書·藝文志載, 武帝 末 魯恭王 為了擴(kuò)建宮室,拆毀 孔子 住宅,在孔宅壁中發(fā)現(xiàn)古文經(jīng)書。后世因以“奧壁”指珍本秘籍收藏之所。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jīng)籍會(huì)通一:“ 隋文 父子,篤尚斯文,訪輯蒐求,不遺餘力。名山奧壁,捆載盈庭?!?/div>
《漢語大詞典》:房省
宮室,官署。《南齊書·禮志上》:“古則張幕,今也房省,宗廟旅幕,可變?yōu)闂澯??!?/div>
分類:宮室官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