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guó)語辭典》:寶貨(寶貨)  拼音:bǎo huò
1.一種古代貨幣?!吨芏Y。天官。外府》:「外府掌邦布之入出?!固?。賈公彥。疏:「周景王時(shí),患泉輕,將更鑄大泉,單穆公曰:『不可』,王不聽,鑄大泉,文曰:『寶貨』。」
2.珍貴的東西?!稘h書。卷三一。陳勝項(xiàng)籍傳。項(xiàng)籍》:「收其寶貨,略婦女而東?!姑?。凌濛初《紅拂記》第三出:「此數(shù)十箱乃是文簿鑰匙,多是俺寶貨泉貝之?dāng)?shù)?!?br />3.罵人的話。指人可鄙可笑?!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八六回:「迭三這寶貨,他揣摩到了這一層卻異想天開,誇說他的藥膏,可以在槍上戒煙。」
《漢語大詞典》:連城珍(連城珍)
指價(jià)值極其昂貴的寶物。 晉 葛洪 抱樸子·尚博:“又世俗率神貴古昔,而黷賤同時(shí)……雖有連城之珍,猶謂之不及 楚 人之所泣也?!?唐 李白 《贈(zèng)崔司戶文昆季》詩:“雙珠出海底,俱是連城珍。”
《漢語大詞典》:連城寶(連城寶)
指極珍貴的寶物。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連城之寶,非貧寒所能市也;高世之器,非淺俗所能識(shí)也?!?唐 元稹 《賦得玉卮無當(dāng)》:“共惜連城寶,翻成無當(dāng)卮?!?元 劉因 《和陶·和飲酒》:“指授種藝方,如獲連城寶?!眳⒁姟?連城璧 ”。
《國(guó)語辭典》:連城璧(連城璧)  拼音:lián chéng bì
相傳秦昭王欲以十五座城與趙國(guó)交換和氏璧,故稱和氏璧為「連城璧」。見《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后比喻價(jià)值極高的物品。晉。張載〈擬四愁〉詩:「佳人遺我云中翮,何以贈(zèng)之連城璧?」
《漢語大詞典》:角齒(角齒)
(1).犀角與象齒。呂氏春秋·季春:“是月也,命工師,令百工,審五庫之量,金鐵、皮革筋、角齒、羽箭干、脂膠丹漆,無或不良?!?br />(2).比喻珍奇的寶物。 宋 蘇軾 《漢鼎銘》:“嗟夫,孰知九鼎之為 周 之角齒也哉?!?/div>
《國(guó)語辭典》:紫氣(紫氣)  拼音:zǐ qì
紫色的云氣。比喻祥瑞之氣。唐。杜甫 秋興詩八首之四:「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guān)?!?/div>
《國(guó)語辭典》:天寶(天寶)  拼音:tiān bǎo
1.天然的珍寶。唐。王勃滕王閣序〉:「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
2.唐朝玄宗的年號(hào)(西元742~756)。
《國(guó)語辭典》:七寶(七寶)  拼音:qī bǎo
1.佛經(jīng)中指七種珍貴的寶物,說法不一,如般若經(jīng)指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琥珀、珊瑚為「七寶」。阿彌陀經(jīng)則以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玻璃、赤珠為「七寶」。
2.泛指多種珍寶。唐。李嶠 詩:「玳瑁千金起,珊瑚七寶妝。」《宋史。卷一四九。輿服志一》:「東都舊制,輦飾以玉,裙網(wǎng)用七寶,而滴子用真珠?!?/div>
《國(guó)語辭典》:至寶(至寶)  拼音:zhì bǎo
最珍貴的東西。宋。歐陽修廬山高贈(zèng)同年劉中允歸南康〉詩:「君懷磊砢有至寶,世俗不辨珉與玒?!埂段拿餍∈贰返诹鸹兀骸钙街胸┮暈橹翆?,特特為為放在自己蓋的百宋千元齋里,有什么知己朋友,和懂得此道的,才引他進(jìn)去看一看?!?/div>
《漢語大詞典》:寶藏(寶藏)
珍藏。史記·龜策列傳:“至 周室 之卜官,常寶藏蓍龜。”禮記·曲禮下“在府言府” 漢 鄭玄 注:“府,謂寶藏貨賄之處也。”朱子語類卷二十:“常人褊迫,但聞得些善言,寫得些文字,便自寶藏之以為己物,皆他人所不得知者。” 清 何焯 《〈菰中隨筆〉序》:“如此細(xì)書者,不知能寶藏否?若隨付之鼠齒蟲穿,不惟有負(fù)於先生,而亦重生民之不幸矣?!?/div>
分類:寶藏珍藏
《漢語大詞典》:珍藏
收藏寶物的府庫。 南朝 宋 范曄 《宦者傳論》:“南金、和寶、冰紈、霧縠之積,盈牣珍藏;嬙媛、侍兒、歌童、舞女之玩,充備綺室。”
《漢語大詞典》:懷寶(懷寶)
(1).猶懷璧。三國(guó)志·魏志·文昭甄皇后傳:“今世亂而多買寶物,匹夫無罪,懷寶為罪?!眳⒁姟?懷璧 ”。
(2).擁有寶物。 唐 王泠然 《論薦書》:“今歲大旱,黎人阻飢,公何不固辭金銀,謂賑倉廩,懷寶衣錦,於相公安乎?”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二:“至 宋 時(shí),則當(dāng)制之人兼書,字體不拘真行,故當(dāng)時(shí)以得 歐 蘇 手筆者為懷寶?!?br />(3).喻自藏其才;懷才。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幸遭圣主平世而久懷寶,是 伯牙 去 鐘期 ,而 舜 禹 遁 帝堯 也?!?唐 陳子昂 《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陳公墓志銘》:“嗚呼我君,懷寶不試,孰知其深廣兮!” 章炳麟 《訄書·學(xué)變》:“《中鑒》溫溫,懷寶自珍?!眳⒁姟?懷寶迷邦 ”。
《漢語大詞典》:懷璧(懷璧)
左傳·桓公十年:“ 周 諺有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杜預(yù) 注:“人利其璧,以璧為罪?!币蛞浴皯谚怠北扔鞫嘭?cái)招禍或懷才遭忌。三國(guó)志·魏志·華歆傳:“本無拒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單車遠(yuǎn)行,將以懷璧為罪,愿賓客為之計(jì)?!?唐 李華 《詠史詩》之四:“得罪因懷璧,防身輒控弦?!?清 姚鼐 《錢舜舉〈蕭翼賺蘭亭圖〉》詩:“語卿且勿諫,懷璧不可居?!?/div>
分類:招禍懷才
《國(guó)語辭典》:懷寶迷邦(懷寶迷邦)  拼音:huái bǎo mí bāng
懷有才德卻聽任國(guó)家陷于混亂狀態(tài)。語本《論語。陽貨》:「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比喻隱匿才德,不愿出仕?!读簳?。卷三八。賀琛傳》:「卿既言之,應(yīng)有深見,宜陳秘術(shù),不可懷寶迷邦?!埂蛾悤?。卷六。后主本紀(jì)》:「豈以食玉炊桂,無因自達(dá)?將懷寶迷邦,咸思獨(dú)善?」也作「懷道迷邦」。
《漢語大詞典》:玉府
(1).周禮官署名。掌管天子之金玉玩好、兵器等。周禮·天官·玉府:“玉府:掌王之金玉玩好兵器,凡良貨賄之藏。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王齊則共食玉?!?賈公彥 疏:“玉府以玉為主,玉外所有美物,亦兼掌之?!?br />(2).泛指收藏寶物的府庫。文獻(xiàn)通考·征榷一:“凡屠者歛其皮角筋骨入於玉府?!?br />(3).指道觀、仙府、仙宮。 唐 武平一 《奉和幸白鹿觀應(yīng)制》詩:“玉府凌三曜,金壇駐六龍。” 明 葉憲祖 《鸞鎞記·秉操》:“我本玉府仙姝,豈偶凡夫俗子?!?清 洪升 《長(zhǎng)生殿·聞樂》:“早離卻玉府清嚴(yán),一任珮搖風(fēng)影,衣動(dòng)霞光,小步紅云墊?!?br />(4).道家的藏書之所。后亦泛指書庫。 南朝 梁 蕭統(tǒng) 《謝敕賚看講啟》:“莫測(cè)天文,徒觀玉府?!?br />(5).指高潔的襟懷。 唐 杜甫 《暮春送馬大卿公恩命追赴闕下》詩:“玉府標(biāo)孤映,霜蹄去不疑?!?仇兆鰲 注:“此備言其道術(shù)過人。玉府,比其操潔;霜蹄,比其才敏?!?/div>
《國(guó)語辭典》:寶山(寶山)  拼音:bǎo shān
1.尊稱他人的土地或莊院?!段饔斡洝返谌兀骸溉胤Q謝道:『老院主,打攪寶山了。』」
2.累積珍寶的山?!缎牡赜^經(jīng)。卷六。離世間品。第六》:「如人無手,雖至寶山,終無所得?!购蠓褐覆赜姓鋵毜牡胤?。如:「進(jìn)他的書房,如入寶山,豈有空手而回的道理!」
3.縣名。位于江蘇省上海之北。
《漢語大詞典》:靈蛇(靈蛇)
(1).神異的蛇,有靈應(yīng)的蛇。楚辭·天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漢 王逸 注:“山海經(jīng)云:南方有靈蛇,吞象,三年然后出其骨。” 晉 干寶 搜神記卷三:“法由斬祀殺靈蛇,非己之咎先人瑕?!?劉師培 文說·宗騷篇:“赤豹文貍備其用,靈蛇玉虺記其奇?!?br />(2).指?jìng)髡f中銜珠報(bào)答 隋侯 的蛇。 南朝 梁 沈約 《梁鞞舞歌·明之君四》:“靈蛇及瑞羽,分素復(fù)銜丹?!?唐 薛能 《懷汾上舊居》詩:“投暗作珠何所用,被人專擬害靈蛇?!?唐 皎然 《答裴集陽伯明》詩:“珠生驪龍頷,或生靈蛇口?!眳⒁姟?靈蛇珠 ”。
(3).指靈蛇之珠。珍奇的寶物。比喻胸中藏有錦繡文才的人。 唐 王勃 《上武侍極啟》:“龍文已遠(yuǎn),輕圖剸兕之功;魚目濫持,自擬靈虵之色?!?br />(4).比喻美好的文才或文章。晉書·文苑傳序:“ 西都 賈 馬 耀靈蛇於掌握; 東漢 班 張 ,發(fā)雕龍於綈槧。” 唐 虞世南 《門有車馬客》詩:“高談辯飛兔,摛藻握靈蛇?!?明徐復(fù)祚《投梭記·應(yīng)聘》:“他只為胸藏嘯虎,手握靈蛇,豈肯老死田間牖?!?br />(5).敬稱婦女所懷之胎。 宋 晁補(bǔ)之 《鷓鴣天·杜四侍郎郡君十二姑生日》詞:“吉夢(mèng)靈蛇朱夏宜,佳辰阿母會(huì) 瑤池 ?!眳⒁姟?珠胎 ”。
(6).古代婦女的一種發(fā)式。 清 陳維嵩 《海棠春·閨詞再和阮亭韻》詞:“粧成誰見靈蛇樣,分咐與百花閒賞。” 清 葉舒崇 《浣溪沙·孤山別墅有感》詞:“生小畫眉分細(xì)繭,近來綰髻學(xué)靈蛇?!眳⒁姟?靈蛇髻 ”。
《漢語大詞典》:靈蛇珠(靈蛇珠)
相傳 春秋 時(shí) 隋侯 出行,見大蛇被傷中斷,使人以藥傅之,蛇乃能走。歲馀,蛇銜明珠以報(bào)之,謂之“隋侯珠”,亦曰“靈蛇珠”。事見 晉 干寶 搜神記卷二十。后以“靈蛇珠”喻綿繡文才。 三國(guó) 魏 曹植 《與楊祖德書》:“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 荊山 之玉。” 清 黃宗羲 《壽李杲堂五十序》:“而當(dāng)日所為之文章,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抱 荊山 之玉者,竟不異蟲讙鳥聒,過耳已泯?!?/div>
《國(guó)語辭典》:珠胎  拼音:zhū tāi
蚌中尚未剖取的珠?!稘h書。卷八七。揚(yáng)雄傳上》:「方椎夜光之流離,剖明月之珠胎?!固啤堈f〈盧巴驛聞張御史張判官欲到不得待留贈(zèng)之〉詩:「合浦識(shí)珠胎,白發(fā)因愁改?!购蟊扔鲖D人懷孕。如:「珠胎暗結(jié)」。
《國(guó)語辭典》:靈蛇髻(靈蛇髻)  拼音:líng shé jì
一種古代婦女的發(fā)式。相傳為魏文帝皇后甄氏所創(chuàng)。其梳法是將頭發(fā)挽起,束為一股或雙股,再盤成如靈蛇般蟠曲扭轉(zhuǎn)的發(fā)髻。如東晉顧愷之所繪〈洛神賦〉圖中的洛神,即梳此發(fā)髻。
《漢語大詞典》:愛寶(愛寶)
亦作“ 愛寳 ”。
(1).愛惜;珍惜。韓非子·解老:“是以智士?jī)€用其財(cái)則家富,圣人愛寶其神則精盛,人君重戰(zhàn)其卒則民眾?!?br />(2).愛惜寶物;隱藏寶物。國(guó)語·晉語九:“ 晉陽 之圍, 張談 曰:‘先主為重器也,為國(guó)家之難也,盍姑無愛寶於諸侯乎!’” 南朝 梁簡(jiǎn)文帝 《七勵(lì)》:“天不愛寳,地?zé)o隱瑞?!?/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