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71詞典 2分類詞匯 569
共569,分38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署府
保宮
棠戶
解署
機(jī)府
轅垣
牙署
閤署
棘針門
吏垣
中書
玉堂
樞密
閣下
主簿
《漢語大詞典》:署府
泛指官署。《宋書·后廢帝紀(jì)》:“即今所懸轉(zhuǎn)多,興用漸廣,深懼供奉頓闕,軍器輟功,將士飢怨,百官騫祿。署府謝雕麗之器,土木停緹紫之容?!?/div>
分類:官署
《國語辭典》:保宮(保宮)  拼音:bǎo gōng
1.職官名。漢武帝太初元年將居室更名為保宮,為少府的屬宮。
2.保宮下屬的官署。為拘禁犯罪官吏的監(jiān)獄?!稘h書。卷五十四。蘇建傳》:「自痛負(fù)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
《漢語大詞典》:棠戶
指施行惠政的官署。 唐 張垍 《奉和岳州山城》:“訟虛棠戶曙,觀靜竹簷曛?!眳⒁姟?棠樹政 ”。
《漢語大詞典》:棠樹政(棠樹政)
喻惠政。 唐 許渾 《郡齋夜坐寄舊鄉(xiāng)二侄》詩:“三月已乖棠樹政,三年空負(fù)竹林期?!币嗍∽鳌?棠政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濟(jì)水二:“明年,甘露復(fù)降殿前樹。從事 馮巡 、主簿 華操 等相與褒樹,表勒棠政?!眳⒁姟?棠樹 ”。
分類:惠政
《漢語大詞典》:解署
官署。文選·左思〈吳都賦〉:“屯營櫛比,解署棊布?!?劉逵 注:“解,猶署也?!币槐咀鳌?廨署 ”。
分類:官署
《漢語大詞典》:機(jī)府(機(jī)府)
指掌管機(jī)要的官署。 清 馬建忠 適可齋記言·巴黎復(fù)友人書:“之?dāng)?shù)公者,先皆久游列國,或充公使之選,或為游覽之娛,一旦身入機(jī)府,他國之民情俗尚瞭如指掌。”
《漢語大詞典》:轅垣(轅垣)
官署。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徐中丞:“凡讞,決憲於轅垣,絶人影射。”
分類:官署
《漢語大詞典》:牙署
(1).衙門;官署。舊五代史·漢書·高祖紀(jì)下:“ 兀欲 召蕃 漢 臣僚於 鎮(zhèn)州 牙署,矯戎王遺詔,命 兀欲 嗣位?!?span id="przozny" class="book">《舊五代史·隱帝紀(jì)中》:“臣尋與 王峻 入城,分兵守四門,其 趙思綰 部下軍,各已執(zhí)帶,遂至牙署?!?br />(2). 遼 代官名。遼史·百官志一有文班牙署,為文班司屬官。
《漢語大詞典》:閤署
官署。 清 黃六鴻 《?;萑珪どW任·到衙門》:“進(jìn)衙門日,周視閤署墻垣門戶,有迎外不謹(jǐn)之處,傳工房改塞?!?/div>
分類:官署
《國語辭典》:棘針門(棘針門)  拼音:jí zhēn mén
官府。元。馬致遠(yuǎn)《漢宮秋》第一折:「你便晨挑菜,夜看瓜,春種谷,夏澆麻,情取棘針門粉壁上除了差法?!?/div>
分類:官署
《漢語大詞典》:吏垣
指吏科。垣,官署的代稱。 明 沈德符 野獲編·佞倖·佞人涕泣:“二十年而 張江陵 柄政,給事 陳三謨 者,本 高新鄭 入室弟子,以郎署改至吏科都,比丁艱歸,出補,則 高 已敗,又為 張 所愛,復(fù)補吏垣?!?明 李清 《〈三垣筆記〉自序》:“壬午,蒙恩賜環(huán),補吏垣。”參見“ 吏科 ”。
分類:官署
《漢語大詞典》:吏科
官署名。 明 清 設(shè)吏、戶、禮、兵、刑、工六科給事中,掌侍從、規(guī)諫、補闕、拾遺和稽察六部百司之事。 明 初屬通政司, 清 屬都察院。明史·職官志三:“吏科,凡吏部引選,則掌科同至御前請旨。外官領(lǐng)文憑,皆先赴科畫字。內(nèi)外官考察自陳后,則與各科具奏。拾遺糾其不職者?!?span id="iz7r7it" class="book">《清史稿·職官志二》:“吏科分稽銓衡,註銷吏部、 順天府 文卷?!?/div>
《國語辭典》:中書(中書)  拼音:zhōng shū
1.宮中所藏的書籍?!稘h書。卷八八。儒林傳??装矅鴤鳌罚骸赋傻蹠r求其古文者,霸以能為百兩徵,以中書校之,非是?!埂逗鬂h書。卷六四。盧植傳》:「并在東觀校中書五經(jīng)記傳,補續(xù)漢記?!?br />2.中書令的簡稱。參見「中書令」條。
3.中書舍人的簡稱。參見「中書舍人」條。
4.中書省的簡稱。參見「中書省」條。
5.宋代的政事堂。宋。葉少蘊《石林詩話。卷中》:「文潞公在樞府,嘗一日過中書,與荊公行至題下,特遲留誦詩?!?/div>
《國語辭典》:中書君(中書君)  拼音:zhōng shū jūn
唐韓愈《毛穎傳》的虛構(gòu)人物。毛穎居中山為蒙恬所擒,獻(xiàn)于秦皇,秦皇封之于管城,后累拜為中書令,與上親狎,上呼之為「中書君」。見唐。韓愈《毛穎傳》。后用來指毛筆。宋。蘇軾自笑〉詩:「多謝中書君,伴我此幽棲。」《幼學(xué)瓊林。卷三。宮室類》:「管城子、中書君,悉為筆號?!?/div>
《國語辭典》:玉堂  拼音:yù táng
1.富貴之家。唐。張柬之東飛伯勞歌〉:「窈窕玉堂褰翠幕,參差繡戶懸珠箔?!?br />2.嬪妃居住的地方。《漢書。卷八五。谷永傳》:「深惟日食再既之意,抑損椒房玉堂之盛寵?!?br />3.宮殿的美稱。漢。揚雄 解嘲:「處不諱之朝,與群賢同行,歷金門,上玉堂,有日矣?!?br />4.古代官署。漢代侍中有玉堂署?!稘h書。卷七十五。李尋傳》:「食太官,衣御府,久污玉堂之署。」
5.北宋太宗淳化年間,賜翰林「玉堂之署」四字,后遂用玉堂代稱翰林院。宋。黃庭堅 病起荊江亭即事詩十首之七:「玉堂端要真學(xué)士,須得儋州禿鬢翁?!?br />6.神仙居住的地方。晉。庾闡 游仙詩:「神岳竦丹霄,玉堂臨雪嶺?!?/div>
《國語辭典》:樞密(樞密)  拼音:shū mì
1.樞密使的簡稱。參見「樞密使」條。
2.政府機(jī)密的政務(wù)。《新唐書。卷四七。百官志二》:「以六員分押尚書六曹,佐宰相判案,同署乃奏,唯樞密遷授不預(yù)?!固?。白居易 得丁私發(fā)制書法司斷依漏泄坐丁訴云非密事請當(dāng)本罪:「如或事關(guān)樞密,則科漏泄之辜,請驗跡于紫泥,方定刑于丹筆。」
《國語辭典》:樞密使(樞密使)  拼音:shū mì shǐ
職官名。樞密院的長官。唐代宗時始置,由宦官擔(dān)任,后世權(quán)任漸重;五代改用士人,權(quán)與宰相齊等。宋增置副使,元改稱知院,明初廢置。簡稱為「樞密」。
《國語辭典》:閣下(閣下)  拼音:gé xià
1.對人的敬稱。初為對顯貴者的尊稱,后乃泛用?!稘h書。卷一。高帝紀(jì)下》「大王陛下」句下漢。應(yīng)劭。注:「因卑以達(dá)尊之意也。若今稱殿下、閣下、侍者、執(zhí)事,皆此類也?!埂独蠚堄斡洝返诹兀骸搁w下如此宏材大略,不出來做點事情實在可惜!」也作「閤下」。
2.樓閣之下。《后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時漢書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馬融伏于閣下,從昭言嶊?!?/div>
《國語辭典》:主簿  拼音:zhǔ bù
職官名。為漢代以來通用的官名,主管文書簿籍及印鑒。中央機(jī)關(guān)及地方郡、縣官府皆設(shè)有此官?!稌x書。卷六二。祖逖傳》:「與司空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哥哥官授綿州綿山縣主簿,小生官綬詳州司戶。」也稱為「印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