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68,分45頁顯示  上一頁  29  30  31  32  33  35  36  37  3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官票
赴比
符樣
串子
丁書
賣廳角
木廠
青榜
散商
榷油
票子
鋪班
借辦
火票
筐貢
《漢語大詞典》:官票
(1).官府簽發(fā)的文書牌票。《醒世恒言·兩縣令競(jìng)義婚孤女》:“ 李牙婆 取出硃批的官票來看:養(yǎng)娘十六歲,只判得三十兩; 月香 十歲,倒判了五十兩。”紅樓夢(mèng)第九三回:“ 賈政 道:‘既無官票,到底是何等樣人在那里作怪?’”
(2).即戶部官票。 清 代的一種紙幣。 咸豐 三年(1853年)發(fā)行,以銀兩為單位。面額分一兩、三兩、五兩、十兩和五十兩五種。后因發(fā)行過濫而貶值,幾成廢紙。 郭沫若 《斷斷集·〈資本論〉中的王茂蔭》:“這‘官票寶鈔’是一種不兌換紙幣,是由政府強(qiáng)制使用的?!?/div>
《漢語大詞典》:赴比
舊指官府限期追征租賦,對(duì)逾期不繳者加以杖責(zé)。 明 范濂 《云間據(jù)目抄》卷四:“乃有家無擔(dān)石,丁無餘口,遂列于排年者,既殫力於催征,又奔命於赴比?!?span id="olduxlw" class="book">《醒世姻緣傳》第九十回:“既有 晁生 為爾等代輸糧米,此后免行赴比?!?/div>
《漢語大詞典》:符樣(符樣)
上級(jí)官府下達(dá)的文件。 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折:“這箇是新下到的符樣,這箇是官差納送遠(yuǎn)倉糧?!?/div>
《國語辭典》:串子  拼音:chuàn zi
1.穿貫成串的東西?!都t樓夢(mèng)》第二八回:「寶姐姐,我瞧瞧你的紅麝串子?!?br />2.一種平劇的鑼鼓經(jīng)。結(jié)構(gòu)與沖頭相似。河北梆子、京劇等常用以配合跑圓場(chǎng)或趟馬的上場(chǎng)。也稱為「串子鑼」。
《國語辭典》:串票  拼音:chuàn piào
向官廳繳納錢糧時(shí)所取回的收據(jù),通常為一式兩聯(lián)或三聯(lián),故稱為「串票」。《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況且寫寫算算,以及那些冊(cè)薄串票,也歸得著在一處,得斟酌個(gè)公所地方?!埂痘畹鬲z》第一三回:「一年兩季,串票有好幾萬張,大老爺那能張張自己過目?」也稱為「串紙」。
《漢語大詞典》:丁書(丁書)
指舊時(shí)官府中書辦一類的小吏。 清 馮桂芬 《與許撫部書》:“此法一行……尤大不利於多方中飽之丁書差役?!?/div>
《漢語大詞典》:賣廳角(賣廳角)
指依托官府,賺人財(cái)貨。 宋 胡太初 晝簾緒論·遠(yuǎn)嫌:“詞理甚虧之人,往往輻湊其門,而請(qǐng)託之路開矣,甚者賣廳角,打筆套?!?清 郝懿行 《證俗文》卷十七:“京師依託官府賺人貨者,名撞太歲, 吳中 名賣廳角, 江西 名樹背張風(fēng)。”
《國語辭典》:木廠(木廠)  拼音:mù chǎng
1.制造木器的工廠。《明史。卷二九。五行志二》:「七年正月,廣昌木廠火,焚松木八千八百馀株?!?br />2.指售賣木器、木材的商鋪。如:「這間木廠的建材種類繁多,生意興隆。」
《漢語大詞典》:青榜
青黑色的匾額。借指官府衙門。 唐 楊炯 《隰川縣令李公墓志銘》:“出入青牓之門,周旋黑衣之列?!?/div>
《漢語大詞典》:散商
(1).指鴉片戰(zhàn)爭(zhēng)前 廣州 的 英國 東印度公司以外的外國商人,即所謂“自由”商人,又稱“港腳”。 清 魏源 《籌海篇》四:“西洋互市 廣東 者十餘國,皆散商無公司,惟 英吉利 有之?!?清 魏源 《籌海篇》四:“散商者,各出己資,自運(yùn)自集,利害皆一人獨(dú)當(dāng)之。”
(2). 清 代官府于壟斷行業(yè)特許商人中指定一二殷實(shí)商戶為首領(lǐng),稱為總商,類似牙行行首,其余則稱散商。
《高級(jí)漢語詞典》:榷油
官府專利賣油
《國語辭典》:票子  拼音:piào zi
1.舊時(shí)官府或法院因案?jìng)魅?、拘人的憑證?!度辶滞馐贰返谝换兀骸割^翁,你有所不知。假如我為了事,老爺拿票子傳我,我怎敢不去?!?br />2.清時(shí)商辦票莊所發(fā),憑以兌取銀錢的票據(jù)?!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八回:「卻說當(dāng)下我看見那一千兩的票子,不禁滿心疑惑。」
3.鈔票、紙幣。如:「你這一大把票子是哪里弄來的?」
4.指支票。如:「你的票子軋進(jìn)去了沒?」
《漢語大詞典》:鋪班(鋪班)
指舊時(shí)官府差役向犯人索取賄賂而定的陋規(guī)。 清 黃六鴻 《?;萑珪ば堂た傉摗?/span>:“及其赴質(zhì),衙門各役又講規(guī)禮鋪班,索及輿牧?!?/div>
《漢語大詞典》:借辦(借辦)
(1).借取。《醒世恒言·十五貫戲言成巧禍》:“我從丈人家借辦得幾貫錢來,養(yǎng)身活命,不爭(zhēng)你偷了我的去,卻是怎的計(jì)結(jié)!”
(2). 明 代都城居民的雜項(xiàng)科派之一,即按規(guī)定向官府無償?shù)毓?yīng)某些器物用品。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坊廂始末:“置都城之內(nèi)外,名曰坊廂,有人丁而無田賦,止供勾攝,而無徵派……撥供應(yīng)器物等用者,名借辦?!?/div>
《國語辭典》:火票  拼音:huǒ piào
1.清代遞送緊急公文的憑證。清。徐珂《清稗類鈔。物品類?;鹌薄罚骸阜柴R遞公文,皆用兵部憑證,令沿途各驛接遞,謂之火票?!?br />2.舊時(shí)官府逮捕犯人的文書?!痘畹鬲z》第一三回:「立刻提筆將稟詞批準(zhǔn),另出一張火票,簽差一名王升,協(xié)同本圖地保,前往該鄉(xiāng)拿人。」
《漢語大詞典》:筐貢(筐貢)
給官府的貢物。南齊書·竟陵文宣王子良傳:“值今夕酒諧肉飫,即許附申赦格;明日禮輕貨薄,便復(fù)不入恩科。筐貢微闕,箠撻肆情。”
分類:官府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