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68,分45頁顯示  上一頁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省限
征榷
早衙
佃人
六聯(lián)
官符
官粟
官騎
庫子
告官
察事
十三行
孔目
門闕
博買
《漢語大詞典》:省限
官府的限期。 宋 葉適 《彭子復墓志銘》:“ 子復 又自減郡之凡費,然后戢預借,寬省限,商稅止取正錢……吏之一切聚斂,略皆不用?!?/div>
分類:官府限期
《漢語大詞典》:征榷
謂國家征收商品稅與官府專賣。 宋 曾鞏 《管榷》:“自此山海之入,征榷之算,古禁之尚疏者皆密焉。”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財計二:“凡鹽酒征榷,一切以錢為稅?!?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六年十一月初十》:“ 越南 之 紅河 ……自歸 法 人管理后,征榷較重。”參閱文獻通考·征榷。
《國語辭典》:早衙  拼音:zǎo yá
舊時官府早晚二次坐衙門辦事,早上的一次稱「早衙」。唐。白居易舒員外游香山寺走筆題長句以贈之〉詩:「白頭老尹府中坐,早衙才退暮衙催?!?/div>
《漢語大詞典》:佃人
指租種官府或地主田地的農民。宋史·食貨志上一:“再期五年,如期滿無理認者,見佃人依舊承佃。”《剪燈馀話·武平靈怪錄》:“租糧百石佃人供,鐘鼓三時唄聲舉?!?清 劉大櫆 《潁州府通判呂君墓表》:“ 廣德 租稅:佃人輸官,田主不問,故多逋負?!?/div>
《漢語大詞典》:六聯(lián)(六聯(lián))
古代謂六方面的政務須官府各部門聯(lián)合行事。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卷一:“﹝ 元豐 壬戌五月初三日詔:﹞朕閔古弗還,因時改造,是正百職,建復六聯(lián),先后重輕,粗獲條次。” 宋 葉適 《除吏部侍郎謝表》:“今也超六聯(lián)之清高,司右列之銓序,効職既重,責成必深。”
《漢語大詞典》:官符
(1).舊時陰陽家所謂兇神之一。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二》:“今陰陽家禁忌,可謂極密……一日之中,則有白虎、黑殺、刀砧、天火、重喪、天賊、地賊、血支、血忌、歸忌、黑道、土瘟、天狗、大敗、蚩尤、官符、死炁、飛廉、受死、火星、河魁、鉤絞、焦坎、游禍、滅門、的呼等兇神?!?span id="fuvoeq0" class="book">《花城》1981年第6期:“今年運氣太壞,怕運里帶有官符,經這一回事,明年快就出運,亦不一定?!?br />(2).官府下行的文書。 清 程恩澤 《索炬嘆》詩:“官符夜下鳩丁男,明日行縢舁貴官?!?清 唐孫華 《發(fā)粟行》:“官符火急催租忙,鞭笞流血盡成瘡。” 章炳麟 《革命道德說》:“徒役雖橫,猶必假借官符而后得志。”
《漢語大詞典》:官粟
官府的谷物。《詩·小雅·甫田》“我取其陳” 唐 孔穎達 疏:“所以紓出官粟之蓄積久滯者,待秋收,然后取民新穀以納官也。” 宋 蘇軾 《和叔盎畫馬次韻》:“駑駘飽官粟,未受一洗空。”宋史·韓億傳:“ 益州 歲出官粟六萬石,振糶貧民。”
分類:官府谷物
《漢語大詞典》:官騎(官騎)
(1).王室的騎兵。史記·秦始皇本紀:“ 長信侯 毐 作亂而覺,矯王御璽及太后璽以發(fā)縣卒及衛(wèi)卒、官騎、 戎 翟 君公、舍人,將欲攻 蘄年宮 為亂?!?span id="a9z6768" class="book">《后漢書·中山簡王焉傳》:“詔 焉 與俱就國,從以虎賁官騎?!?李賢 注引漢官儀:“騶騎,王家名官騎?!?br />(2).泛指官府的騎兵。晉書·王祥傳:“賜安車駟馬,第一區(qū),錢百萬,絹五百匹,牀帳簟褥,以舍人六人為 睢陽公 舍人,置官騎二十人?!?唐 王維 《酬慕容上》詩:“挾轂雙官騎,應門五尺僮?!?/div>
《漢語大詞典》:庫子(庫子)
(1).掌管官庫者。 元 劉致 《端正好·上高監(jiān)司》套曲:“把官庫視同己物,更狠如 盜跖 之徒。官攢、庫子均攤著要,弓手、門軍那一箇無?!?span id="9yqr4rk" class="book">《水滸傳》第二七回:“把贜物并行兇刀杖封了,發(fā)與庫子,收領上庫?!?br />(2). 明 代官府科派的經常性差役(常役)名目之一。屬均徭類。亦指服此役者。 明 陶宗儀 輟耕錄·趁辦官錢:“ 浙省 廣濟庫,歲差 杭 城諲實戶若干名,充役庫子?!?明 范濂 《云間據目抄·記賦役》:“吾 松 之重役有五:一曰庫子……庫子有各庫不同,而惟縣堂為最。蓋一縣雜費,與迎送上官,種種不經,俱責成於庫子。”參閱 周伯棣 《中國財政史》第三編第八章第二節(jié)。
(3).僧職名。又稱庫司行者。寺院中司會計之事的行者。《百丈清規(guī)·東序知事》:“其上下庫子,須擇有心力、能書算、守己廉謹者為之?!?/div>
《國語辭典》:告官  拼音:gào guān
向官府告狀?!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七:「既遭盜劫,理合告官?!?/div>
分類:官府告狀
《漢語大詞典》:察事
古代專指為官府偵探民間情況。舊唐書·李峴傳:“初, 李輔國 判行軍司馬,潛令官軍於人間聽察是非,謂之察事?!?span id="1vwxtrr" class="book">《太平廣記》卷一九○引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王建:“﹝ 天竺 三藏僧﹞為 蜀 察事者識之,縶於 成都府 ?!?吳晗 《朱元璋傳》第五章二:“ 吳印 、 華克勤 等人都是和尚,因為察事有功,都還俗作了大官。”
《國語辭典》:十三行  拼音:shí sān háng
1.著名的小楷法帖。晉王獻之書洛神賦殘存的一段,自「嬉」字起至「飛」字止,共十三行,故稱為「十三行」。據元趙孟頫《松雪齋集》所載,墨跡有兩本:一為晉時用麻箋所書,乃宋高宗先收得九行,賈似道再得四行,最后為趙孟頫所得。一為唐人用硬黃紙所書,后有柳公權跋兩行,世稱為「柳跋十三行」。
2.鴉片戰(zhàn)爭前,廣州官府特許經營對外貿易的商行。行數并不固定。其對官府負有承保和繳納外商船貨稅餉、規(guī)禮、傳達官府政令及管理外商船員等義務,卻也享有對外貿易的特權。西元一八四二年訂定南京條約后,十三行專營對外貿易的特權終被取消。
《國語辭典》:孔目  拼音:kǒng mù
1.條目。隋。煬帝〈答智顗蔣州事書〉:「本敕所司,具條孔目,無慮零漏?!?br />2.舊時掌管文書檔案的小官。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教我把罪犯私下招伏,不比那小處官司孔目?!?/div>
《漢語大詞典》:門闕(門闕)
古代宮殿、官府、祠廟、陵墓前由雙闕組成的出入口。易·說卦:“為小石,為門闕。” 高亨 注:“門之兩旁筑臺,其臺謂之闕,亦謂之觀。艮為山。門闕高崇,似兩山對峙,故艮為門闕。”新唐書·馬周傳:“臣伏見 大安宮 的宮城右,墻宇門闕方 紫極 為卑小?!?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巉巖壁立,左右兩相對峙,儼如 巫峽 兩岸,形成天然門闕?!?/div>
《漢語大詞典》:博買(博買)
宋 時稱官府收買外來商品。宋史·食貨志下七:“ 嘉定 十二年,臣僚言以金銀博買,洩之遠夷為可惜?!?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二節(jié):“﹝ 北宋 時沿海市舶司﹞收買舶貨,名為博買,也叫‘抽買’、‘和買’、‘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