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71,分45頁顯示  上一頁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鄉(xiāng)戶
官賣
平糶
馬遞
鹽米
中賣
榷鹽
輸粟
官當
官刑
征輸
長引
符移
官用
出剩
《國語辭典》:鄉(xiāng)戶(鄉(xiāng)戶)  拼音:xiāng hù
1.鄉(xiāng)里的戶數(shù)?!稌x書。卷二四。職官志》:「鄉(xiāng)戶不滿千以下,置治書史一人;千以上,置史、佐各一人?!?br />2.本鄉(xiāng)百姓。
3.宋代稱一鄉(xiāng)中有恒產(chǎn)者為「鄉(xiāng)戶」?!端问贰>硪黄咂?。食貨志上五》:「役人必用鄉(xiāng)戶,為其有常產(chǎn)則自重?!?/div>
《國語辭典》:官賣(官賣)  拼音:guān mài
由公家發(fā)賣、經(jīng)營。《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藺氏、丫環(huán)討保官賣,然后點起兵快,登時往各處拘拿?!?/div>
分類:官府
《國語辭典》:平糶(平糶)  拼音:píng tiào
平價賣出米糧。舊時官府于豐收時先平糴買入米糧,遇荒年糧缺價高時,平價賣出官倉米糧,以平衡物價?!妒酚洝>硪欢?。貨殖列傳》:「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nóng)末俱利,平糶齊物,關(guān)市不乏?!埂缎咽酪鼍墏鳌返谌兀骸敢菜牙藥装偈?,一邊平糶,一邊煮粥?!?/div>
《國語辭典》:馬遞(馬遞)  拼音:mǎ dì
舊時由驛站遞送公文,稱為「馬遞」?!端问贰>砣?。列傳。鄭俠?》:「俠知安石不可諫,悉繪所見為圖,奏疏詣閤門,不納。乃假稱密急,發(fā)馬遞上之銀臺司。」?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一一。官政一》:「驛傳舊有三等,曰步遞、馬遞、急腳遞。急腳遞最遽,日行四百里,唯軍興則用之?!?/div>
《漢語大詞典》:鹽米(鹽米)
(1).鹽與米。宋書·自序:“乃修城壘,浚重隍,聚財石,積鹽米。”魏書·宋繇傳:“於 繇 得書數(shù)千卷,鹽米數(shù)十斛而已。” 唐 韓愈 《順宗實錄四》:“吾所得月俸,汝可度吾家有幾口,月食米當幾何,買薪菜鹽米凡用幾錢,先具之,其餘悉以送酒媼,無留也。”
(2).借指家庭飲食之事。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 金鳳 媳婦是個細膩風(fēng)光,便叫他料量鹽米。”
(3).古代農(nóng)民繳給官府代替田賦及借以換取官鹽的米。 清 吳任臣 十國春秋·吳·汪臺符:“ 臺符 嘗請括定田賦,每正苗一斛,別輸三斗,官授鹽一斤,謂之鹽米。”
《漢語大詞典》:中賣(中賣)
舊時民間將鹽、鐵、茶之類屬于專賣性質(zhì)的物資賣給官府,稱為“中賣”。宋史·食貨志下五:“籍州民之有鹻土者為鐺戶,戶歲輸鹽於官,謂之課鹽。餘則官以錢售之,謂之中賣。”宋史·食貨志下七:“明年令諸路鐵倣茶鹽法榷鬻,置爐冶收鐵,給引召入通市。苗脈微者聽民出息承買,以所收中賣於官,私相資易者禁之?!?/div>
《國語辭典》:榷鹽(榷鹽)  拼音:què yán
唐朝以后政府對鹽所采取的課稅、管制、專賣政策?!缎绿茣?。卷五四。食貨志四》:「及田弘正舉魏博歸朝廷,穆宗命河北罷榷鹽?!固?。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國家榷鹽,糶與商人,商人納榷,糶與百姓。則是天下百姓,無貧富貴賤,皆已輸錢于官矣?!?/div>
《漢語大詞典》:榷鹽法(榷鹽法)
唐 代中葉對鹽就場專賣(官收官賣)的制度。 乾元 元年(公元758年)鹽鐵、鑄錢使 第五琦 初變鹽法, 寶應(yīng) 元年(公元762年)時鹽鐵使 劉晏 繼續(xù)推行。其主要內(nèi)容:在產(chǎn)鹽區(qū)設(shè)置鹽官,向鹽戶統(tǒng)購鹽,加價出售。后再將鹽稅加入賣與商人。聽其運銷。產(chǎn)鹽區(qū)較遠地區(qū)又設(shè)常平鹽予以調(diào)濟。 劉晏 誅后,這種制度逐漸廢弛。參閱新唐書·食貨志四。
《漢語大詞典》:輸粟(輸粟)
(1).運送谷物。左傳·僖公十三年:“ 秦 於是乎輸粟于 晉 ,自 雍 及 絳 相繼。”
(2).古代農(nóng)戶向官府捐納糧食。新唐書·食貨志一:“凡授田者,丁歲輸粟二斛,稻三斛,謂之租?!?br />(3). 明 清 時,富家子弟為得功名、官職而捐納財貨于官府,稱輸粟。 明 沈德符 野獲編·科場二·納粟民生高第:“ 景泰 以后,胄監(jiān)始有納馬之例,既改為輸粟,初不過青衿援例耳?!?明 王世貞 觚不觚錄:“輸粟富家兒,不識一丁,口尚乳臭?!?明 章懋 《陜西副使靜虛潘公墓志銘》:“生子三人,長即 希奭 ,材而克家,以輸粟拜散官?!?/div>
《漢語大詞典》:官當(官當)
(1).以官職抵當徒刑。 唐 宋 時期官吏犯罪,可以降低品級以減免徒刑。《唐律疏議·名例·以官當徒》:“若本罪官當以上,別條云‘以理去官與見任同’,即依以官當徒之法:用官不盡,一年聽敘,降先品一等;若用官盡者,三載聽敘,降先品二等。若犯罪未至官當,不追告身,敘法依考解例,期年聽敘,不降其品?!?宋 沈括 夢溪筆談·官政一:“降先品者,謂免官二官皆免,則從未降之品降二等敘之;免所居官及官當止一官,故降未降之品一等敘之,今敘官乃從見存之官更降一等者,誤曉律意也。”
(2).官府批準營業(yè)的當鋪。 清 黃六鴻 《?;萑珪るs課·當稅》:“現(xiàn)在納稅者,即為官當。許鋪門懸牌。”
《國語辭典》:官刑  拼音:guān xíng
1.鞭刑,古代懲治失職官吏的刑法。《書經(jīng)。舜典》:「鞭作官刑,撲作教刑?!埂吨芏Y。天官。大宰》:「以八法治官府……七曰官刑,以糾邦治?!?br />2.官署所用的刑罰?!度辶滞馐贰返谒娜兀骸钢魅瞬挪钏鰜硌捍瑡善つ廴?,何曾見過這樣官刑?!埂独蠚堄斡洝返谝痪呕兀骸父线@種大戶人家,怎會受官刑的呢?」
《漢語大詞典》:征輸(徵輸)
征收賦稅。 明 區(qū)大相 《南行感懷》詩:“貢采山川竭,徵輸井邑虛?!?清 吳偉業(yè) 《滇池鐃吹》詩之二:“海內(nèi)徵輸歸 六詔 ,天邊勛伐定 三苗 ?!?/div>
《漢語大詞典》:長引(長引)
(1).指聲音拉得很長。 晉 成公綏 《嘯賦》:“喟仰抃而抗首,嘈長引而憀亮?!?br />(2).古時官府發(fā)給商人長途運銷茶、鹽的專賣憑證。 宋 蘇轍 《論蜀茶五害狀》:“ 呂陶 奏乞改法,只行長引,令民自販茶,每茶一貫出長引錢一百,更不得取息?!眳⒁姟?引茶 ”、“ 引鹽 ”。
《漢語大詞典》:符移
(1).符教移檄等官府征調(diào)敕命文書的統(tǒng)稱。 宋 姜夔 《阮郎歸·為張平甫壽》詞:“繡衣半夜草符移,月明雙槳歸?!?span id="fspn8te"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太宗端拱二年》:“ 準 ( 寇準 )初知 巴東 、 成安 二縣,其治一以恩信,每期會賦役,未嘗出符移,惟具鄉(xiāng)里姓名揭縣門,而百姓爭赴之,無稽違者?!?br />(2).謂行文書于不相統(tǒng)屬的官署。 宋 葉適 《夫人陳氏墓志銘》:“后二年,御史、民曹交相趨,符移總領(lǐng)常平司,定以 善補 為直?!?/div>
《國語辭典》:官用  拼音:guān yòng
1.公家官府的費用?!妒酚洝>砣?。平準書》:「量吏祿,度官用,以賦于民。」
2.官府或達官顯要所使用的層次?!都t樓夢》第四○回:「這個薄片子還說是內(nèi)造上用呢!竟連這個官用的也比不上了?!?/div>
《漢語大詞典》:出剩(出賸)
亦作“ 出賸 ”。 舊時百姓向官府納糧,超出規(guī)定多交一定數(shù)量,稱為出剩。名為防備損耗,實是加重剝削。《宣和遺事》后集:“比來州縣受納租稅,務(wù)加概量,以規(guī)出剩,可令禁止?!?span id="usym2zv"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歷七年》:“ 江西 諸路州軍體例,百姓納米一石,出剩一斗,往往有聚歛之臣,加耗之外,更要一斗。” 清 姚瑩 《寸陰叢錄·賦稅加耗》:“國家錢糧加耗,其來已久,往時謂之出賸,猶今關(guān)榷之稱盈餘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