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954,分64頁顯示  上一頁  30  31  32  33  34  36  37  38  39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宦籍
呼喝
留任
文帥
外辦
移藩
信官
市司
贈告
官衣
勘災(zāi)
百笏
邊符
犯官
恩蔭
《漢語大詞典》:宦籍
記錄官員名位的簿冊文書。史記·蒙恬列傳:“ 高 有大罪, 秦王 令 蒙毅 法治之。 毅 不敢阿法,當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 高 之敦於事也,赦之,復其官爵。” 郭沫若 《波斯詩人莪默伽亞謨》:“后來 尼讓牟 入了宦籍,竟做到當時的教王 阿爾士朗 (AlpArslan)的宰相。”借指任職為官。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寵待大臣:“ 陳中丞 時夏 宦籍 滇南 ,上因其母老,特命 云 貴 有司置傳,送其母至其任所?!?/div>
《國語辭典》:呼喝  拼音:hū hè
呼叫喝斥。《文明小史》第一二回:「他不服差官呼喝,上來就是一把辮子,因此就扭了起了。」
《國語辭典》:留任  拼音:liú rèn
任期屆滿,不予他調(diào)或退休,仍繼續(xù)連任本職?!赌鲜?。卷一五。徐羨之傳》:「穆之卒,帝欲用王弘代之。謝誨曰:『休元輕易,不若徐羨之?!荒艘粤w之為丹陽尹,總知留任,甲仗二十人出入,加尚書仆射?!?/div>
《漢語大詞典》:文帥(文帥)
文職官員出任或兼領(lǐng)統(tǒng)帥。 宋 范仲淹 《讓觀察使第二表》:“又四路文帥,自來帶內(nèi)朝之職而行節(jié)制,凡百將佐,無不稟服?!?明 沈德符 野獲編·刑部·江南訛傳:“ 吳中 有昭雪者,還其任子,今且拜官矣,事始於世家之比暱匪人,張於游氏之好為捭闔,成於文帥之借端倖功。”
《漢語大詞典》:外辦(外辦)
(1).警衛(wèi)宮禁。亦指警衛(wèi)宮禁的官員。晉書·禮志下:“漏未盡五刻,謁者、僕射、大鴻臚各各奏羣臣就位定。漏盡,侍中奏外辦?;实鄢觯姽淖?,百官皆拜伏?!?span id="nyzbvuz" class="book">《新唐書·肅宗紀》:“有司行冊禮,其儀有中嚴、外辦,其服絳紗。太子曰:‘此天子禮也?!讼鹿渥h。太師 蕭嵩 、左丞相 裴耀卿 請改‘外辦’為‘外備’?!?宋 吳自牧 夢粱錄·郊祀年駕宿青城端成殿行郊祀禮:“三更時,攝大宗伯奏中嚴、外辦、禮真官奏請行事?!?br />(2).我國國務(wù)院“外事辦公室”的簡稱。
《漢語大詞典》:移藩
謂古時地方軍政長官改換轄地。亦泛指官員調(diào)任。 宋 梅堯臣 《送吳給事自許昌移淮西》詩:“坐閣政方舉,移藩心所求。” 清 蔣士銓 《第二碑·賡韻》:“當日 籛公 移藩倉卒,只立一碑表識而去?!?/div>
《漢語大詞典》:信官
官員禱神時表示虔誠的自稱。《說岳全傳》第十一回:“先拜了天地,再跪下禱告過往神靈:‘信官 宗澤 , 浙江 金華府 義烏縣 人氏?!?span id="zf7be89" class="book">《紅樓夢》第一○二回:“茲有信官 賈 某,為因母病,虔請 伏羲 、 文王 、 周公 、 孔子 四大圣人,鑒臨在上,誠感則靈?!?/div>
《漢語大詞典》:市司
(1).即司市。古代管理市場的官員。又叫市師。周禮·地官·司市:“凡會同師役,市司帥賈師而從,治其市政,掌其賣儥之事。” 鄭玄 注:“市司,司市也。” 孫詒讓 正義:“與上文稱市師同,以其非正官名,故或曰市師,或曰市司,無定稱也?!?span id="fkltty1" class="book">《唐律疏議·雜律·市司評物價》:“諸市司評物價不平者,計所貴賤,坐贓論。”
(2). 宋 代稱評定物價的機構(gòu)。宋史·食貨志下八:“置市司估物價低昂,凡內(nèi)外官司欲占物價,悉於是乎取決?!?/div>
《漢語大詞典》:贈告(贈告)
指古代官員和家屬死后被朝廷追封爵位和稱號。 宋 范仲淹 《贈大理寺丞蔡君墓表》:“君與夫人,因稟敘郊祀恩,俱被贈告?!?/div>
《國語辭典》:官衣  拼音:guān yī
1.制服或禮服的舊稱。
2.傳統(tǒng)戲曲服裝中的官服。圓領(lǐng)大襟,有水袖,式樣與蟒袍相同,但不繡花。按人物身分而有紫、紅、藍、黑等色之分。
《漢語大詞典》:勘災(zāi)(勘災(zāi))
清 制,地方發(fā)生災(zāi)情,由督撫委派官員勘定受災(zāi)程度,六成以上的為成災(zāi),五成以下的為不成災(zāi)。然后結(jié)報督撫,限期奏聞。夏災(zāi)限六月報完,秋災(zāi)限九月報完。
《漢語大詞典》:百笏
百條(黃金)。古代官員上朝時皆手持長方形笏板,后因金條亦為長方形,故借“笏”字代“條”字,以表其量,兼狀其形。 清 姚燮 《雙鴆篇》:“夢郎三城歸,黃金百笏青騧驪?!?/div>
《漢語大詞典》:邊符(邊符)
舊時指朝廷頒發(fā)給邊地軍政官員的符節(jié)。 宋 王圭 《賈昌朝乞罷使相第三表不允詔》:“遽愿還于相紱,且蘄解于邊符?!?/div>
《漢語大詞典》:犯官
(1).犯罪之官。 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一:“守邊而徙河,犯官也,從而賞之,王之臣無守職者矣?!?清 孔尚任 《桃花扇·歸山》:“犯官 周鑣 、 雷縯祚 私通 潞藩 ,叛跡顯然?!?br />(2).用于有罪官員之自稱。紅樓夢第一○五回:“實在犯官不理家務(wù),這些事全不知道?!?/div>
《漢語大詞典》:恩蔭(恩蔭,恩廕)
(1).庇佑。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與太尉王僧辯書》:“非日非月,蒼生仰其照臨;如云如雨,天下蒙其恩蔭。”
(2).謂遇朝廷慶典,官員子孫承恩入國子監(jiān)讀書并入仕。此制始于 宋 初,是 漢 唐 門蔭法的擴充。 清 制,文職在京四品以上,在外三品以上,武職二品以上,得送一子進監(jiān),期滿錄用。文獻通考·選舉七:“ 仁宗 慶歷 中大減恩廕制入仕之路?!?span id="nlqsy6t" class="book">《明史·楊漣傳》:“ 漣 遂抗疏劾 忠賢 ,列其二十四大罪……濫襲恩廕,褻越朝常,大罪十三?!?span id="eebg26x" class="book">《清史稿·選舉志五》:“恩廕:凡 滿 漢 子弟奉敕送監(jiān)讀書,恩詔分別內(nèi)外文武品級,廕入監(jiān)?!?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曾逢 天啟 乾恩蔭,又見 弘光 嗣 廠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