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954,分64頁顯示  上一頁  29  30  31  32  33  35  36  37  3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粉牌
官照
藩司
校考
小轎
取急
掌夢
仲忽
明保
七騶
趁班
朝驂
漕試
荷紫
齋官
《國語辭典》:粉牌  拼音:fěn pái
供張貼告示用的白漆木牌。《水滸傳》第三九回:「只見門邊朱紅華表柱上,兩面白粉牌,各有五大字,寫道:『世間無比酒,天下有名樓』?!?/div>
《漢語大詞典》:官照
戶部發(fā)給官員的執(zhí)照,上面載明姓名、年籍、官階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五十回:“再看那大紙包的是一張監(jiān)照、一張候選通判的官照,上面還填上個五品銜?!?span id="j466hod" class="book">《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六四回回目:“無意功名官照何妨是假,縱非因果惡人到底成空。”
《國語辭典》:藩司  拼音:fán sī
1.南北朝時的州刺史?!段倪x。沈約。齊故安陸王碑文》:「并求入奉靈櫬,藩司抑而不許?!?br />2.明朝時負(fù)責(zé)各省民政和財政的官員。參見「布政使」條。
《漢語大詞典》:???/div>
(1).核實考察。隋書·王劭傳:“??急娛?,太平主出於 亳州 陳留 之地,皆如所言?!?br />(2). 唐 代官名。屬吏部,主管考核官員功過。新唐書·百官志一:“ 貞觀 初,歲定京官望高者二人,分校京官、外官考……其后屢置監(jiān)考、校考、知考使?!?/div>
《國語辭典》:小轎(小轎)  拼音:xiǎo jiào
輕便的轎子,通常由二人扛抬。《紅樓夢》第六五回:「賈璉素衣坐了小轎而來,拜過天地,焚了紙馬?!?/div>
《漢語大詞典》:取急
古代謂在職官員以趕辦私事而請假。 晉 陸機 《思歸賦》序:“余以 元康 六年冬取急歸?!?span id="derizul" class="book">《北史·楊愔傳》:“ 愔 聞之悲懼,因哀感發(fā)疾,后取急就 雁門 溫湯療疾?!?span id="r12izph" class="book">《資治通鑒·梁武帝太清元年》:“上欲以 鄱陽王 范 為元帥; 朱異 取急在外,聞之,遽入。”
《漢語大詞典》:掌夢(掌夢)
主管占夢的官員。參見楚辭·招魂 王逸 注。
《漢語大詞典》:仲忽
相傳 周 代“八士”之一。論語·微子:“ 周 有八士: 伯達 、 伯適 、 仲突 、 仲忽 、 叔夜 、 叔夏 、 季隨 、 季騧 。”一說指“八虞”之一。為掌管山澤的官員。參閱國語·晉語四 韋昭 注引 賈逵 、 唐固 之說。參見“ 八士 ”、“ 八虞 ”。
《漢語大詞典》:明保
(1).盡力保護;佑助勉勵。明,通“ 勉 ”。書·洛誥:“公,明保予沖子?!?王引之 經(jīng)義述聞·尚書上:“言公當(dāng)勉保予沖子也?!?span id="246ldsm" class="book">《詩·周頌·訪落》:“休矣皇考,以明保其身。”
(2). 清 制,京外大臣推薦有才能的人或敘錄有功勞的官員,請求以某項官職任用或加以某項榮典,奏報以后,交吏部審議,稱為“明?!?。如有特殊才能請求破格錄用的,稱為密保。《老殘游記》第三回:“宮保聽著很是喜歡,所以打算專摺明保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六十回:“至于明保、密保的摺子上去,也一樣不交部議的。”
《漢語大詞典》:七騶(七騶)
(1).七個駕御車馬的吏役。禮記·月令:“﹝季秋之月﹞命僕及七騶,咸駕?!?鄭玄 注:“七騶,謂趣馬,主為諸官駕説者也?!闭h,通“ 脫 ”。駕說,謂駕車、脫車。 孔穎達 疏引 皇侃 曰:“天子馬有六種,種別有騶,則六騶也。又有揔主之人,并六騶為七,故為七騶?!?唐 李子卿 《駕幸九成宮賦》:“七騶按隊,千乘扈蹕?!?span id="gjarids" class="book">《花月痕》第二六回:“白旗秋載,駕《月令》之七騶;黃竹寒吟,乘風(fēng)馳之八駿。”
(2).古代官員出行時,在前頭開道的七名騎卒。宋史·蔡齊傳:“﹝ 齊 ﹞舉進士第一……詔金吾給七騶,傳呼以寵之。狀元給騶,自 齊 始也。”
《漢語大詞典》:趁班
亦作“趂班”。 舊指官員上朝、赴朝。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一:“ 石資政 好諧謔,士大夫能道其語者甚多。嘗因入朝,遇 荊王 迎授 東華門 ,不得入,遂自左掖門入。有一朝士,好事語言,問 石 云:‘何為自左掖門入?’ 石 方趁班,且走且答曰:‘祇為大王迎授?!?wù)邿o不大笑?!?宋 楊萬里 有《送趙判官端國趂班改秩》詩。
《漢語大詞典》:朝驂(朝驂)
朝廷官員所乘的車馬。亦借指朝廷官員。 清 曹寅 《題次山小軒和姜萬青韻》之一:“頻憶書堆當(dāng)料理,泥涂十日謝朝驂?!?/div>
《漢語大詞典》:漕試(漕試)
宋 貢舉考試方式之一。 景祐 年間,命各路轉(zhuǎn)運司類試現(xiàn)任官員親戚。此后形成制度,由轉(zhuǎn)運司類聚本路現(xiàn)任官所牒送隨侍子弟和五服內(nèi)親戚,以及寓居本路士人、有官文武舉人、宗女夫等,舉行考試,試法同州、府解試。漕試合格,即赴省試。 宋 趙升 朝野類要·舉業(yè)有“漕試”條。宋史·選舉志二:“ 淳祐 元年,臣僚言:‘既后諸路漕試,合國子試,兩項科舉及免舉人,不下千數(shù)。’…… 紹定 間,以漕試、胄試無親可避者亦許試,或謂時相徇於勢要子弟故也?!?清 何焯 義門讀書記·歐陽文忠文:“ 茅 云:‘舉進士何以得讓?’按:舉進士乃漕試也。”
《漢語大詞典》:荷紫
古代官員服飾。佩帶作為衣飾的紫色的囊。晉書·輿服志:“八坐尚書荷紫。以生紫為袷囊,綴之服外,加於左肩……或云 漢 世用盛奏事,負(fù)之以行。”
《漢語大詞典》:齋官(齋官)
執(zhí)掌齋祀的官員。隋書·禮儀志二:“有祈禜,則齋官寄藉田省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