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963,分65頁顯示  上一頁  18  19  20  21  22  24  25  26  2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四選
班秩
環(huán)玦
園令
肅靜
運(yùn)漕
道錄
良宰
內(nèi)引
貳令
占人
皂衣
兩參
勛官
鞭聲
《漢語大詞典》:四選(四選)
(1).古代對四種人的選拔。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天有四時,時三月;王有四選,選三臣……圣人為一選,君子為一選,善人為一選,正人為一選,由此以下者,不足選也?!?br />(2). 宋 代銓選官員的制度。 元豐 前以審官東院、審官西院、流內(nèi)銓、三班院四個官署分掌銓選,故稱四選。 元豐 改革官制,更名隸屬吏部。宋史·選舉志四:“ 元豐 定制而后,銓注之法,悉歸選部:以審官東院為尚書左選,流內(nèi)銓為侍郎左選,審官西院為尚書右選,三班院為侍郎右選,於是吏部有四選之法?!?宋 蘇轍 《論堂除太寬札子》:“庶使堂除官吏不復(fù)待闕,與四選稍異,亦旌勸之義也?!?宋 岳珂 桯史·部胥增損文書:“以此知四選蠹積,蓋不可勝算,司衡綜者,可不謹(jǐn)哉!”
《漢語大詞典》:班秩
官員的品級。魏書·張彝傳:“計其階途,雖應(yīng)遷陟、然恐班秩猶未賜等。” 唐 杜甫 《奉寄李十五秘書》詩之二:“班秩兼通貴,公侯出異人?!?span id="ve1s127" class="book">《舊唐書·高仙芝傳》:“﹝ 仙芝 ﹞年二十餘,即拜將軍,與父同班秩?!?清 劉毓嵩 《杜觀察〈古謠諺〉序》:“惟祝自今以往,此志愈堅,將見班秩彌高,而政績彌顯?!?/div>
分類:官員品級
《漢語大詞典》:環(huán)玦(環(huán)玦)
(1).玉環(huán)和玉玦,并為佩玉。漢書·雋不疑傳:“ 不疑 冠進(jìn)賢冠,帶櫑具劍,佩環(huán)玦,褒衣博帶,盛服至門上謁。” 顏師古 注:“環(huán),玉環(huán)也。玦即玉佩之玦也。帶環(huán)而又著玉佩也?!?宋 蘇軾 《虎跑泉》詩:“至今游人灌濯罷,臥聽空堦環(huán)玦響?!?清 唐孫華 《溪邊步月》詩:“嗚咽笙簫別院曲,鏘鳴環(huán)玦過橋泉?!?br />(2).荀子·大略:“絶人以玦,反絶以環(huán)?!?楊倞 注:“古者,臣有罪,待放於境,三年不敢去;與之環(huán)則還,與之玦則絶。皆所以見意也?!焙笥谩碍h(huán)玦”表示官員的內(nèi)召和外貶。后漢書·袁譚傳:“愿熟詳吉兇,以賜環(huán)玦?!币嘤脼槠x,謂招還。 唐 劉禹錫 《望賦》:“望如何其望最傷,俟環(huán)玦兮思帝鄉(xiāng)?!?br />(3).有缺口的玉環(huán)。 清 龔自珍 《乙丙之際塾議》十七:“日月星之見吉兇,殆為日抱珥,月暈成環(huán)玦,星移徙,彗孛?!?/div>
《國語辭典》:園令(園令)  拼音:yuán lìng
職官名:(1)主管守護(hù)陵寢。(2)主管園囿。
《國語辭典》:肅靜(肅靜)  拼音:sù jìng
1.嚴(yán)肅寂靜。如:「當(dāng)國家元首進(jìn)入禮堂時,頓時全場肅靜。」
2.平定。如:「肅靜叛亂」。
《國語辭典》:運(yùn)漕(運(yùn)漕)  拼音:yùn cáo
由水道運(yùn)糧?!度龂尽>矶?。魏書。鄧艾傳》:「田良水少,不足以盡地利,宜開河渠,可以引水澆溉,大積軍糧,又通運(yùn)漕之道?!?/div>
《漢語大詞典》:道錄
負(fù)責(zé)道教事務(wù)的官員。 宋 高承 事物紀(jì)原·道釋科教·道錄:“《續(xù)事始》《仙傳拾遺》曰:‘ 隋文帝 始以 玄都觀 主 王延 為威儀, 唐 置左右兩街’。《宋朝會要》曰:‘ 唐 有左右街威儀, 周 避諱改為道録, 宋 朝因之?!?元 揭傒斯 《樂丘碑》:“ 頤浩先生 ……其教所號之曰 明素葆真大師 教門高士,以為郡道録,即為之不辭。歷住 沖虛觀 、 梅峯道院 ?!?span id="eynv4kd" class="book">《古今小說·陳希夷四辭朝命》:“其時 徐知常 得幸于 徽宗 ,官拜左街道録,將此事奏知天子?!?/div>
《漢語大詞典》:良宰
(1).優(yōu)秀的膳宰。膳宰,掌宰割牲畜及膳食之事的官員。墨子·尚賢中:“今王公大人有一衣裳不能制也,必藉良工;有一牛羊不能殺也,必藉良宰?!?span id="akuxbvo" class="book">《呂氏春秋·不茍》:“ 繆公 以女樂二八人與良宰遺之?!?高誘 注:“宰謂膳宰?!?br />(2).賢能的官員。 晉 陸云 《盛德頌》:“良宰內(nèi)干,武臣外閑?!?span id="fthb7ud" class="book">《南史·褚玠傳》:“ 宣帝 謂中書舍人 蔡景歷 曰:‘ 稽 陰 大邑,久無良宰,卿文士之內(nèi),試思其人?!?唐 羅隱 《往年進(jìn)士趙能卿見示敘》詩:“正恨故人無上壽,喜聞良宰有高情?!?/div>
《漢語大詞典》:內(nèi)引
到內(nèi)殿謁見皇帝。因須由有關(guān)官員引領(lǐng),故稱“內(nèi)引”。 宋 趙升 朝野類要·班朝:“內(nèi)引:內(nèi)殿引見,則可以少延時刻,亦或賜坐,亦或免穿執(zhí)也。”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符離之師:“明日內(nèi)引, 浚 奏曰:‘ 史浩 意不可回也,恐失機(jī)會,惟陛下英斷。’”
《國語辭典》:貳令(貳令)  拼音:èr lìng
錄為副本的命令。《周禮。天官。職內(nèi)》:「凡受財者,受其貳令而書之?!?/div>
《國語辭典》:占人  拼音:zhān rén
1.觀察人。漢。揚(yáng)雄《法言。五百》:「史以天占人,圣人以人占天?!?jié)h。王充《論衡。佚文》:「夫候國占人,同一實也?!?br />2.職官名。掌占卜的工作?!吨芏Y。春官。占人》:「占人掌占龜,以八筮占八頌,以八卦占筮之故,以視吉兇?!?/div>
《國語辭典》:皂衣(皁衣)  拼音:zào yī
黑色衣服?!段饔斡洝返谌鸹兀骸赴瞧饋?,往外要走,被白馬探探身,一口咬住皂衣?!?/div>
《漢語大詞典》:兩參(兩參)
封建時代某些官員在初一、十五兩日朝參,稱為“兩參”。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卷三:“寺監(jiān)丞大理評事已上為為兩參官?!?/div>
《國語辭典》:勛官(勛官)  拼音:xūn guān
舊時授與有功者的虛銜,沒有實際職務(wù)。起于南北朝,初名散官,至唐始稱為「勛官」。歷代沿襲,至清廢除。
《漢語大詞典》:鞭聲(鞭聲)
(1).抽鞭的聲音,指古代官員出行,衙役等執(zhí)鞭驅(qū)令行人回避,以示官威。 宋 黃庭堅 《賈天錫惠寶熏乞詩予以兵衛(wèi)森畫戟燕寢凝清香十字作詩報之》:“雉尾映鞭聲,金鑪拂太清。”
(2).策馬揚(yáng)鞭時的響聲。亦借指征戰(zhàn)。 宋 陸游 《出朝天門由小西門歸》詩:“澹日向人供帽影,微風(fēng)傍馬助鞭聲?!?宋 陸游 《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后》詩:“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虜運(yùn)盡行當(dāng)平;何時夜出 五原 塞,不聞人語聞鞭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