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954,分64頁顯示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吏員
治官
予告
傳詔
文官
廉察
麾幢
策書
憲天
公參
守闕
朝客
散吏
資善
屬城
《國語辭典》:吏員(吏員)  拼音:lì yuán
1.泛指大小官員?!稘h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吏員自佐史至丞相,十二萬二百八十五人?!?br />2.指地方官府中的小吏?!逗鬂h書。卷一。光武帝紀下》:「令司隸、州牧各實所部,省減吏員?!埂侗笔贰>硭摹?。列傳。韓麒麟》:「乃表請守宰有闕,宜推用豪望,增置吏員,廣延賢哲,則華族蒙榮,良才獲敘?!?/div>
《漢語大詞典》:治官
(1).治理政務之官員。指天子之臣僚。周禮·天官·序官:“治官之屬: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四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鄭玄 注:“自大宰至旅下士轉(zhuǎn)相副貳,皆王臣也?!?span id="cdwjeyp" class="book">《書·周官》:“﹝ 周王 ﹞歸于 宗周 ,董正治官?!?br />(2).治理百官。管子·君臣上:“治官化民,其要在上?!?漢 劉向 說苑·君道:“設四佐以自輔,有英俊以治官?!?br />(3).盡職。左傳·成公十五年:“ 華元 曰:‘我為右?guī)煟贾?,師所司也。今公室卑而不能正,吾罪大矣。不能治官,敢賴寵乎?’乃出?晉 ?!?/div>
《國語辭典》:予告  拼音:yǔ gào
漢律規(guī)定年俸二千石以上有功官員得以享有在官而準予休假的禮遇?!稘h書。卷七九。馮奉世傳》:「今有司以為予告得歸,賜告不得,是一律兩科,失省刑之意?!构屎蟠泊蟪家蚰昀匣蚣膊视栊菁倩蜣o官退休,皆稱為「予告」。《花月痕》第三回:「原來漱玉家中有一座園亭,是太傅予告后頤養(yǎng)之地?!?/div>
《漢語大詞典》:傳詔(傳詔)
(1).傳達詔命。 唐 韓愈 《華山女》詩:“天門貴人傳詔召,六宮愿識師顏形。” 宋 蘇軾 《贈寫御容妙善師》詩:“紫衣中使下傳詔,跪奉冉冉聞天香?!?br />(2).傳達詔命的官員。宋書·朱脩之傳:“會 宋 使傳詔至, 脩之 名位素顯,傳詔見即拜之。彼國人敬傳詔,謂為‘天子邊人’?!?span id="hyobspj" class="book">《資治通鑒·齊高帝建元元年》:“﹝ 謝朏 ﹞曰:‘有何公事?’傳詔曰:‘解璽綬授 齊王 。’” 胡三省 注:“傳詔屬中書舍人,出入宣傳詔旨?!?/div>
《國語辭典》:文官  拼音:wén guān
受雇于政府機關(guān),擔任文職工作的人員。不包括軍事人員及選舉官員在內(nèi)。
《漢語大詞典》:廉察
(1).考察,視察。廉,通“ 覝 ”。后漢書·第五種傳:“ 永壽 中,以司徒掾清詔使 冀州 ,廉察災害。” 唐 趙璘 因話錄·角:“ 姚 僕射 南仲 廉察 陜 郊。”宋史·選舉志六:“二年,遣使廉察諸道長吏,得八人涖事公正、惠愛及民,皆降璽書奬諭。”明史·陳遇傳:“奉命至 浙江 ,廉察民隱。”
(2). 唐 以來對觀察使或職權(quán)與之相當?shù)墓賳T的簡稱。廉,通“ 覝 ”。 唐 康駢 劇談錄·宣宗夜召翰林學士:“卿來從 江 表,見彼中甿庶來否?廉察,郡守字人求瘼之道如何?”
(3).廉潔明察。宋史·選舉志四:“請詔監(jiān)司、郡守,條上劇邑,遴選清平廉察之人為之。”
《國語辭典》:麾幢  拼音:huī chuáng
儀仗?!豆卤驹麟s劇。卓文君。第四折》:「卻怎么鬧駢闐車馬嘶,擁麾幢道列旌旗。」
《國語辭典》:策書(策書)  拼音:cè shū
1.書籍、簡冊?!妒酚?。卷六○。三王世家。褚少孫補曰》:「竊從長老好故事者取其封策書,編列其事而傳之。」《漢書。卷一○○。敘傳上》:「夫以匹婦之明,猶能推事理之致,探禍福之機,而全宗祀于無窮,垂策書于春秋。」
2.漢代皇帝任免官吏,書于竹簡,稱為「策書」?!独m(xù)漢書志。第五。禮儀志中》:「讀策書畢,中常侍持皇太子璽綬東向授太子。」
《漢語大詞典》:憲天(憲天)
舊時上訴案件,希望上一級官員能平反冤情,因稱之為“憲天”。
《漢語大詞典》:公參(公參)
官員赴任后到上司處參拜。 宋 趙升 朝野類要·職任:“小官赴任,詣長貳公參訖,衙前聽候三日,方敢退歸本職,今制遂禁庭拜?!?宋 李綱 《申督府密院相度措置虔州盜賊狀》:“其招安出,首領(lǐng)雖已補授官資或與差遣,多是不離巢穴,不出公參,依舊安居鄉(xiāng)土?!?span id="zgzs136" class="book">《元典章·吏部四·赴任》:“今后散府并州縣赴任官員,照依舊例相去本管上司,百里之內(nèi)前詣公參?!?/div>
《漢語大詞典》:守闕(守闕)
(1).守候于宮門。漢書·王莽傳上:“庶民、諸生、郎吏以上守闕上書者日千餘人。”《后漢書·質(zhì)帝紀》:“或以喜怒驅(qū)逐長吏,恩阿所私,罰枉仇隙,至令守闕訴訟,前后不絶。” 晉 潘岳 《西征賦》:“感市閭之菆井,嘆尸 韓 之舊處,丞屬號而守闕,人百身以納贖。”
(2).官員等候補缺。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其下州縣之吏,一月所得,多者錢八九千,少者四五千,以守選、待除、守闕通之,蓋六七年而得三年之祿,計一月所得,乃實不能四五千,少者乃實不能及三四千而已?!?span id="qqdumct" class="book">《元典章·吏部四·守闕》:“其新官守闕者,不以廉恥自拘,往往挈領(lǐng)家屬,前去任所或境內(nèi)居住。”
《漢語大詞典》:朝客
指朝中官員。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 法善 居 玄真觀 ,嘗有朝客數(shù)十人詣之,解帶淹留,滿座思酒。” 前蜀 韋莊 《不寐》詩:“馬嘶朝客過,知是禁門開?!?/div>
分類:中官官員
《漢語大詞典》:散吏
閑散的官吏。指有官階而無職事的官員。后漢書·胡廣傳:“ 廣 少孤貧,親執(zhí)家苦。長大,隨輩入郡為散吏?!?唐 李頎 《裴尹東溪別業(yè)》詩:“清歡信可尚,散吏亦何有?!?宋 范仲淹 《酬滕子京同年》詩:“ 謝 家風雅若為酬,散吏方躭海上游?!?/div>
《漢語大詞典》:資善(資善)
(1).書院名。 宋 時皇太子就學之所。 宋 王栐 燕翼詒謀錄卷三:“ 大中祥符 八年, 仁宗 封 壽春郡王 ,以 張士遜 、 崔遵度 為友,講學之所為 資善堂 。此 資善 之名所由始也。自后元良就學所皆曰‘資善’?!?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六:“ 謂 等因請師傅十日一赴 資善堂 ,賓客以下,隻日互陪侍講,從之?!?br />(2). 明 代訓導太子讀書的官員。明史·職官志二:“東宮官屬……又置 資德院 資德一人,資善二人?!?/div>
《漢語大詞典》:屬城(屬城)
(1).下屬的城邑。《文選·陸機〈吳趨行〉》:“屬城咸有士, 吳 邑為最多?!?span id="m11qc7e" class="book">《北史·屈遵傳》:“屬城長吏,率多逃竄, 遵 獨歸 道武 ?!?br />(2).指下屬的地方官員。后漢書·陳蕃傳:“時 李膺 為 青州 刺史,名有威政,屬城聞風,皆自引去, 蕃 獨以清績留?!?br />(3).指地方負責官員。 宋 曾鞏 《到任謝職司諸官員狀》:“顧忝屬城之任,實諧德宇之依?!?/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