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963,分65頁顯示  上一頁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行館
繡裳
金龜
交章
舉職
行旌
腰帶
校官
出臨
進直
回授
節(jié)級
踏逐
監(jiān)主
駐節(jié)
《國語辭典》:行館(行館)  拼音:xíng guǎn
臨時居住的房舍?!队罉反蟮鋺蛭娜N。張協(xié)狀元。第二四出》:「(生)尊兄行館在那里?(丑)只在前面茶坊里。」明。朱權(quán)《荊釵記》第三一出:「小人一路打聽,行館就在四牌坊?!?/div>
《漢語大詞典》:繡裳(繡裳)
(1).彩色下衣。古代官員的禮服。《詩·秦風(fēng)·終南》:“君子至止,黻衣繡裳?!?毛 傳:“黑與青謂之黻,五色備謂之繡?!?漢 張衡 《思玄賦》:“襲溫恭之黻衣兮,被禮儀之繡裳?!?宋 毛滂 《玉樓春》詞之二:“紅顏緑髮已官高,赤舃繡裳今 仲父 ?!?br />(2).猶繡衣。指侍御史。 唐 顏真卿 《廣平文貞公宋公神道碑銘》:“登聞黼扆,驟列繡裳。”參見“ 繡衣直指 ”。
《漢語大詞典》:繡衣直指(繡衣直指)
官名。 漢武帝 天漢 年間,民間起事者眾,地方官員督捕不力,因派直指使者衣繡衣,持斧仗節(jié),興兵鎮(zhèn)壓,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亦皆伏誅。后因稱此等特派官員為“繡衣直指”。繡衣,表示地位尊貴;直指,謂處事無私。后亦稱“ 繡衣使者 ”。繡衣直指本由侍御史充任,故亦稱“ 繡衣御史 ”。 王莽 時改稱“繡衣執(zhí)法”。見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又《武帝紀(jì)》、《元后傳》、后漢書·伏湛傳。 唐 劉知幾 史通·辨職:“雖地處禁中,而人同方外??梢责B(yǎng)拙,可以藏愚,繡衣直指所不能繩,強項申威所不能及?!?明 王鏊 震澤長語·官制:“ 漢 以來重守令……雖有刺史、部使者,繡衣直指之屬,間一命之,不專以為治也?!币嗍》Q“ 繡衣 ”、“ 繡衣吏 ”。《北史·高道穆傳》:“臣雖愚短,守不假器,繡衣所指,冀以清肅?!?唐 杜牧 《許七侍御棄官東歸瀟灑江南頗聞自適高秋企望題詩寄贈十韻》:“天子繡衣吏, 東吳 美退居。” 宋 姜夔 《阮郎歸·為張平甫壽是日同宿湖西定香寺》詞之一:“年年風(fēng)絮時,繡衣夜半草符移,月中雙槳歸?!?清 魏源 《軍儲篇一》:“夫水師整飭,而外洋無庇販之人;繡衣四出,黥面令行,而內(nèi)地?zé)o嘗試之犯?!?/div>
《國語辭典》:金龜(金龜)  拼音:jīn guī
1.金色的龜。《南史。卷六三。王神念傳》:「時有安成望族劉敬躬者,田間得白蛆化為金龜,將銷之,龜生光照室,敬躬以為神而禱之?!?br />2.金印上的龜形紐?!段倪x。曹植。王仲宣誄》:「金龜紫綬,以彰勛則?!?br />3.唐代三品以上官員所佩的金飾龜袋。見《舊唐書。卷四五。輿服志》。
《漢語大詞典》:交章
謂官員交互向皇帝上書奏事。 唐 韓愈 《唐故秘書少監(jiān)贈絳州刺史獨孤府君墓志銘》:“君與起居舍人 李約 交章指摘,事以不行?!?明 沈德符 野獲編·司道·憲臣笞屬吏:“眾咸不直 鳴鳳 ,兩京科道交章劾之?!?清 陳睿思 《閱三朝要典》詩:“顧命之臣憤不平,羣賢交章以死諍。”
《漢語大詞典》:舉職(舉職)
(1).起用被廢黜的官員。左傳·昭公十三年:“施舍寬民,宥罪舉職。” 杜預(yù) 注:“舉職,修廢官?!?br />(2).盡職;稱職。舊唐書·牛僧孺?zhèn)?/a>》:“會宰相請廣諫員。 宣宗 曰:‘諫臣惟能舉職為可,奚用眾耶?’” 清 曾國藩 《復(fù)陳虎臣書》:“久處劇任,殊以不能舉職為愧?!?/div>
《國語辭典》:行旌  拼音:xíng jīng
本為官長出行時的旗幟,后用作對出行官員的代稱?!妒幙苤尽返谖迦兀骸干嵯码x此不遠,愿請行旌小住一日,未知可否,應(yīng)元欣然應(yīng)諾?!?/div>
《國語辭典》:腰帶(腰帶)  拼音:yāo dài
束在腰際的帶子。如:「你這條腰帶在哪兒買的?」也稱為「腰?」。
《國語辭典》:校官  拼音:xiào guān
1.職官名。舊時掌管學(xué)校的官員?!稘h書。卷七六。韓延壽傳》:「延壽于是令文學(xué)校官諸生皮弁執(zhí)俎豆,為吏民行喪嫁娶禮?!?br />2.陸??哲姽僦疲趯⒐僦?,尉官之上,分上校、中校、少校三級。
《漢語大詞典》:校事
三國 時 魏 、 吳 所置掌偵察刺探官民情事的官名。是皇帝或執(zhí)政的耳目。 吳 也稱校官。三國志·魏志·程曉傳:“ 曉 嘉平 中為黃門侍郎。時校事放橫, 曉 上疏……於是遂罷校事官?!?span id="qeuigoo" class="book">《三國志·吳志·陸凱傳》:“夫校事,吏民之仇也。”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校事:“ 魏 吳 有校事官,似 北魏 之候官, 明 之厰衛(wèi)。”
《漢語大詞典》:出臨(出臨)
吊唁。漢書·燕剌王劉旦傳:“ 廣意 言待詔 五莋宮 ,宮中讙言帝崩,諸將軍共立太子為帝,年八九歲,葬時不出臨?!?span id="gsq0oao" class="book">《南齊書·良政傳·傅琰》:“五年,卒。 琰 喪西還,有詔出臨。”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天下吏人,誥至后,出臨三日,皆釋服,無禁婚嫁祠祀,飲酒食肉。”
舊指朝廷官員出任外職。 三國 魏 曹植 《王仲宣誄》:“入管機密,朝政以治;出臨 朔 岱 ,庶績咸熙?!?宋 陸游 《賀謝提舉啟》:“迨法宮之決事,付便郡以優(yōu)賢,曾未逾年,已聞報政,入膺三接之寵,出臨千里之畿。” 遼 劉詵 《耶律宗允墓志銘》:“時王公將相出臨外任者,皆詔赴天闕,預(yù)觀縟儀。”
《漢語大詞典》:進直(進直)
謂官員入宮值班供職。梁書·文學(xué)傳下·任孝恭:“初為奉朝請,進直 壽光省 ,為司文侍郎,俄兼中書通事舍人?!?span id="qekoc2a" class="book">《宋史·趙不群傳》:“進直 寶文閣 ,移知 宣州 ?!?宋 蘇軾 《答彭舍人啟》:“伏審顯膺宸命,進直掖垣。”
《漢語大詞典》:回授(迴授)
轉(zhuǎn)授(官職)。周書·泉企傳:“朝廷又以其父臨??构?jié),乃令襲爵 上洛郡公 ,舊封聽回授一子?!?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北史·隋紀(jì)下·煬帝》:“自今已后,諸授勛官者,并不得回授文武職事?!?宋 洪邁 容齋四筆·京丞相轉(zhuǎn)官:“十二月敕局賞,當(dāng)?shù)脙晒?,以一回授,一轉(zhuǎn)光祿。”
亦作“廻授”。 古代官員把所得的封贈呈請改授他人。《隋書·達奚長儒傳》:“餘勛廻授一子。” 唐 白居易 《為崔相陳情表》:“自去年已來,累有慶澤,凡在朝列,再蒙追榮,或有陳乞,皆許迴授?!?span id="gqc0iwq" class="book">《舊唐書·李大亮傳》:“ 大亮 言於 太宗 曰:‘臣有今日之榮, 張弼 力也。所有官爵請迴授。’ 太宗 遂遷 弼 為中郎將?!?/div>
《國語辭典》:節(jié)級(節(jié)級)  拼音:jié jí
1.等級、階級。《左傳。文公十六年》唐??追f達。正義:「彼從國都而出,計遠近節(jié)級而別為之名?!?br />2.職官名。古代軍中的低級官員?!端问?。卷一九六。兵志十》:「軍士選為節(jié)級,取兩嘗有功者,功等以先后,又等以重輕,又等以傷多者為上。」也稱為「捷機」、「捷譏」。
《國語辭典》:踏逐  拼音:tà zhú
1.物色、訪求。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九。顧覓人力》:「如府宅官員,豪富人家,欲買寵妾、歌童、舞女、廚娘、針線供過、粗細(xì)婢妮,亦有官私牙嫂及引置等人,但指揮便行踏逐下來?!?br />2.助產(chǎn)。宋。周密《武林舊事。卷八。宮中誕育儀例略》:「合用藥材,催生物件,合本位踏逐老娘伴人,乳婦抱女,洗澤人等?!?/div>
《漢語大詞典》:監(jiān)主(監(jiān)主)
(1).謂監(jiān)臨主守的官員。《唐律·名例五·共犯罪者以造意為首》:“即共監(jiān)臨主守為犯,雖造意,仍以監(jiān)主為首,凡人以常從論?!?長孫無忌 等疏議:“假有外人發(fā)意,共左藏官司主典盜庫絹五疋,雖是外人造意,仍以監(jiān)主為首,處徒二年,外人依常盜從,合杖一百?!?br />(2).主管監(jiān)獄的官員。太平廣記卷一九三引 唐 皇甫□ 《原化記·嘉興繩技》:“吏驚曰:‘汝何所能?’囚曰:‘吾解繩技?!粼唬骸厝?,吾當(dāng)為爾言之?!司咭郧羲馨嘴侗O(jiān)主?!?/div>
《國語辭典》:駐節(jié)(駐節(jié))  拼音:zhù jié
大官停留在外,或使節(jié)駐留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