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71詞典 1分類詞匯 70
《漢語大詞典》:印券
指蓋有官印的憑證。元史·鐵木兒塔識傳:“細民糴於官倉,出印券,月給之者,其直三百文,謂之紅貼米。”清史稿·食貨志一:“凡民人赴 回疆 領(lǐng)地,皆官給印券,自齎以行?!?/div>
分類:官印憑證
《漢語大詞典》:印策
官印和授爵的策書。《陳書·高祖紀上》:“其以相國總百揆,除録尚書之號,上所假節(jié)侍中貂蟬、中書監(jiān)印章、中外都督太傅印綬、 義興公 印策?!?/div>
《漢語大詞典》:章組(章組)
官印以及佩帶。 唐 權(quán)德輿 《送從兄穎游江西序》:“其間倚佳兵、席勢卿以取貴富者,皆朝為屠沽,夕拖章組?!?/div>
分類:官印佩帶
《國語辭典》:條記(條記)  拼音:tiáo jì
1.逐條記錄。如:「請將支出細目條記于帳冊。」
2.舊時一種長形官印。也稱為「鈐記」。
《漢語大詞典》:連璽(連璽)
同時佩兩顆官印。《文選·左思〈詠史〉之三》:“連璽燿前庭,比之猶浮云?!?李善 注:“ 仲連 逃海上,再封,故言連璽?!?/div>
《漢語大詞典》:獲?。ǐ@?。?/div>
得到官印,意為得官。后漢書·黨錮傳序:“初, 桓帝 為 蠡吾侯 ,受學於 甘陵 周福 ,及即帝位,擢 福 為尚書。時同郡 河南 尹 房植 有名當朝,鄉(xiāng)人為之謡曰:‘天下規(guī)矩 房伯武 因師獲印 周仲進 ?!?/div>
《國語辭典》:攝篆(攝篆)  拼音:shè zhuàn
代理或兼理官職。明。唐寅〈廖通府帳詞啟〉:「某忝同僚寀,猥攝篆、應(yīng)宿之司。」
《漢語大詞典》:青紱(青紱)
青綬。佩系官印的青色絲帶。《文選·曹植〈求通親親表〉》:“辭遠游,戴武弁,解朱組,佩青紱?!?呂向 注:“組、紱皆綬也。言解諸侯朱紱,佩將軍青綬也?!?晉 陸云 《晉故散騎常侍陸府君誄》:“爰守 會稽 ,青紱既襲?!?明 李東陽 《送韓貫道湖廣參議提督武當諸宮觀》詩:“臨別與君堪一博,肯將青紱換緋魚?!?/div>
《漢語大詞典》:綰組(綰組)
系結(jié)組綬。謂佩掛官印。 宋 辛棄疾 《醉翁操》詞序:“異時 廓之 綰組東歸,僕當買羊沽酒, 廓之 為鼓一再行,以為山中盛事云?!?/div>
《漢語大詞典》:遺組(遺組)
遺棄官印。謂不就官職。組,古代印鉨的綬帶,指代官印。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十六:“ 魯連 讓 齊 爵,遺組去 邯鄲 ?!?/div>
《漢語大詞典》:還篆(還篆)
歸還官印。謂去官離職。篆,借指官印。 明 徐渭 《王先生去思碑》:“至邑堂,召父老為宣解圣諭,使訟者內(nèi)革,不先以楚。迨還篆,民不忍其去。”
《漢語大詞典》:螭綬(螭綬)
螭紐及系紐的絲帶。指官印。 唐 杜牧 《唐故岐陽公主墓志銘》:“上有舅姑高堂,儼然螭綬龜章?!?/div>
分類:絲帶官印
《漢語大詞典》:握篆
掌官印。印章皆用篆文,故云。 明 沈德符 野獲編·禁衛(wèi)·錦衣官考軍政:“今忽從南司登大堂晉一品,需次握篆,蓋近日新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局詐:“副將軍某,負貲入都,將圖握篆,苦無階?!?/div>
《漢語大詞典》:相璽(相璽)
相國的官印。史記·楚世家:“ 懷王 大悅,乃置相璽於 張儀 ?!眳⒁姟?相印 ”。
分類:相國官印
《國語辭典》:相印  拼音:xiāng yìn
1.互為印證。如:「書本知識要能與實際生活相印?!?br />2.彼此投合。如:「心心相印」。
《國語辭典》:相印  拼音:xiàng yìn
宰相的官印。《史記。卷六九。蘇秦傳》:「且使我有雒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唐。韓愈 桃林夜賀晉公詩:「手把命圭兼相印,一時重疊賞元功?!?/div>
《漢語大詞典》:署印
代理官職。舊時官印最重要,同于官位,故名。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吏部二·言官例轉(zhuǎn)反詰:“首揆怒其異己,遂改命侍郎 楊時喬 署印?!?span id="xqctzxt" class="book">《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縣里此時缺大尹,卻是一個都司斷事在那里署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