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京兆萬年人,字伯鏞。以蔭入仕。欽宗靖康初為從政郎,劾蔡京、童貫,直聲震天下。官至大宗正丞。有《屏居集》。
全宋詩
胡如塤,字伯鏞,萬年(今江西萬年西南)人。以父蔭補官。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首上書劾蔡京、童貫有聲。高宗紹興初官大宗正丞,五年(一一三五)放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之一六)。有《屏居集》,已佚。事見清道光《萬年縣志》卷一○。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四○七五
胡如塤,字伯鏞,萬年(今陜西萬年)人。以蔭入官。欽宗初為從政郎,上封事彈劾蔡京、童貫等。紹興四年為大宗正丞,有《屏居集》。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二○之二四、刑法一之三五,《宋詩紀事補遺》卷三八。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劉無極,字晞顏,《墨莊漫錄》卷六作希顏,丹徒(今江蘇鎮(zhèn)江)人?;兆谡臀迥辏ㄒ灰灰晃澹┻M士。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提舉兩浙路市舶(《宋公要輯稿》職官四四之一三)。官終尚書郎。嘗與蘇庠唱和。事見《嘉定鎮(zhèn)江志》卷一九。
全宋文·卷三九九八
劉無極,字晞顏,潤州丹徒(今屬江蘇鎮(zhèn)江)人。政和五年登進士第。建炎中提舉兩浙市舶司。紹興初為宗正丞。十一年萬俟卨劾其為孫近之黨,罷屯田員外郎。二十一年嘗充禮部試點檢試卷官。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四四之一三、職官七○之二五、選舉二○之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八九、一四四,《嘉定鎮(zhèn)江志》卷一八,《至順鎮(zhèn)江志》卷一八,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一九,《宋詩紀事》卷三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6—1165 【介紹】: 宋眉州丹棱人,字立夫,一字仲懿,晚號遁庵。唐庚子。高宗紹興五年進士。分教潼川府。遷洋州通判,力爭不增園戶賦。改通判遂寧,賑濟災民,筑堤防水。召為光祿丞。改秘書郎。作《文思箴》以獻,主張居安思危,以兵休兵。遷起居郎,勸帝收用西北人材。坐事出知邵、饒州,興學、減租、捕盜,頗有政績。召為宗正少卿,金兵入犯,屢上建議。兼給事中,遷中書舍人。孝宗即位,以疾外請,歷知漢、江州。
全宋詩
唐文若(一一○六~一一六五),字立夫,眉州丹棱(今屬四川)人,庚子。高宗紹興五年(一一三五)進士(民國《丹棱縣志》卷六)。分教潼川府,通判洋州、遂寧府。二十六年,以光祿丞召,改秘書郎,遷起居郎。二十七年,被劾狂誕,出知邵州(《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之四七)。改饒州,移溫州。三十一年,召為宗正少卿,遷中書舍人。孝宗即位,出知漢州,入張浚都督府參贊軍事。符離失利,降兩官,改充江淮宣撫使司參贊軍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一之三)。除知鼎州,改江州。乾道元年卒,年六十。有《遁庵文集》,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八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四三九五
唐文若(一一○六——一一六五),字立夫,一字仲懿,晚號遁庵,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唐庚子。紹興五年登進士第,分教潼川府,通判洋州、遂寧府。紹興二十六年以光祿丞召,改秘書郎,遷起居郎。出知邵州、饒州、溫州。三十一年召除宗正少卿。金人犯邊,首建大臣節(jié)制江上之議,復除起居郎,遷中書舍人。孝宗嗣位,以疾請外,除敷文閣待制,歷知漢州、鼎州、江州。乾道元年卒,年六十,贈左通奉大夫。見《宋史》卷三八八本傳,《南宋館閣錄》卷七。
趙士樽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一九四
趙士樽,濮安懿王之后,高宗皇叔。建炎三年為右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眉州防御使,知南外宗正事。紹興五年,遷鄧州觀察使。十一年任光山軍節(jié)度使,同知大宗正事。二十三年薨,贈太師,追封韶王。見《宋會要輯稿》帝系二之四五、帝系三之一四、帝系六之八、職官二○之二五、職官二○之三九,《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八六、一四二、一六五,《宋史》卷二三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8—1172 【介紹】: 宋臺州臨海人,字邦炎。早孤,事母孝。為文恢博有氣。高宗紹興五年進士。知瑞安縣,縣俗強梗,難治,獨撫以寬。以薦擢監(jiān)察御史。孝宗初歷右正言、左司諫,論時事頗多補益。疏言湯思退奸邪,張浚精忠。罷言職,以直敷文閣知建寧府,除福建路計度轉運副使,江東、浙西提刑。思退罷,召為宗正少卿,進給事中、兵部侍郎。除右諫議大夫。后為太子詹事,兼侍講。以疾告老,除敷文閣直學士奉祠。在朝論諫純正,多見嘉納。光宗立,追謚獻肅。
全宋詩
陳良翰(一一○八~一一七二),字邦彥,臺州臨海(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五年(一一三五)進士,調會稽縣主簿。歷知慈溪、瑞安縣,衢州州學教授。三十一年,入為御史臺檢法官。擢監(jiān)察御史。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除右正言,遷左司諫。二年,出知建寧府,擢福建路轉運副使,改提點江東路刑獄,移浙西路。乾道四年(一一六八)以宗正少卿召,累遷給事中。八年,致仕,卒,年六十五。有奏議、文集二十卷,已佚。事見《晦庵集》卷九七《陳公行狀》、《周文忠集》卷六六《陳公良翰神道碑》,《宋史》卷三八七有傳。
全宋文·卷四四三三
陳良翰(一一○八——一一七二),字邦彥,臺州臨海(今浙江臨海)人。紹興五年進士及第,知瑞安縣。累遷監(jiān)察御史。孝宗立,除右正言,左司諫。知建寧府,福建轉運副使,提點江東刑獄,移浙西。召為宗正少卿,兵部侍郎,除右諫議大夫。進給事中,以敷文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召為太子詹事,兼侍講。未幾,以疾告老,除敷文閣直學士、提舉太平宮。乾道八年卒,年六十五。光宗立,特謚獻肅。見《宋史》卷三八七本傳,《朱文公文集》卷九七《敷文閣直學士陳公行狀》,《周文忠公集》卷六六《陳公神道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公美。徽宗政和五年進士。高宗紹興中遷監(jiān)察御史,剛直敢言,反對議和。九年,任三京淮北宣諭使。使還,數言民間疾苦事,忤時相秦檜,出為提點福建刑獄。后為廣南東路提點刑獄,卒于任。有《蓄德齋文集》。
全宋詩
方廷實(?~一一五○),字公美,莆田(今屬福建)人?;兆谡臀迥辏ㄒ灰灰晃澹┻M士。高宗南渡,官干辦行在諸司審計院。紹興四年(一一三四),為御史臺檢法官。八年,遷監(jiān)察御史(《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二二)。九年,遣往三京、淮北宣諭,試秘書少監(jiān),尋以家諱改宗正少卿(同上書卷一二六)。出為提點福建路、廣南東路刑獄(同上書卷一三四、一五七)。二十年卒于官。有《壽山居士集》(《莆陽比事》卷三),已佚。事見《宋史翼》卷九引《八閩通志》。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三九七八
方庭實(?——一一五○),一作廷寔,字公美,興化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政和五年進士。高宗南渡,歷右奉議郎、干辦行在諸司審計院。紹興四年轉考功員外郎,改禮部,復改刑部,遷監(jiān)察御史。九年除試秘書少監(jiān),遣往三京、淮北宣諭,改宗正少卿。為秦檜所怒,出為福建提刑。十五年除廣南東路提刑。紹興二十年卒于官。有《蓄德齋文集》并奏議。見《宋會要輯稿》禮三七之一七、選舉二○之四,《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一,《莆陽文獻傳》卷一六,《莆陽比事》卷三、四,《宋史翼》卷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2—1176 【介紹】: 宋福州侯官人,字少穎,號拙齋,世稱三山先生。高宗紹興二十一年進士。累官校書郎。時朝廷欲令學者參用王安石《三經義》之說,之奇言此書為邪說。后由宗正丞提舉閩舶,奉祠家居。呂祖謙曾從之學。卒謚文昭。有《尚書集解》、《拙齋集》、《觀瀾集》等。
全宋詩
林之奇(一一一二~一一七六),字少穎,自號拙齋,學者稱三山先生(《拙齋文集》附錄《行實》),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從呂本中學。高宗紹興二十一年(一一五一)進士,調莆田主簿、長汀尉。二十六年,為秘書省正字。二十九年,守校書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四、一八二)。以疾由大宗正丞提舉福建路市舶司。遂以祠祿家居。孝宗淳熙三年卒,年六十五。有《拙齋文集》二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作二十二卷)等?!?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三三有傳?!×种嬖?,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拙齋文集》為底本,與從他書輯得之集外詩合編一卷。
全宋文·卷四六○一
林之奇(一一一二——一一七六),字少穎,號拙齋,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呂本中入閩,之奇甫冠,從本中學。聲名益重,士類歸仰,呂祖謙嘗受學門下。紹興二十一年奏名,賜進士出身,調莆田簿,改尉長汀。二十六年除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在館三年,以疾乞外,由宗正丞提舉福建市舶,參帥幕,奉祠家居。淳熙三年卒,年六十五。著有《尚書集解》(存)、《周禮》、《論語》、《孟子》、《揚子講義》、《通鑒論斷》、《兌齋錄》、《拙齋文集》,又編有《觀瀾文集》(存)。見姚同《拙齋林先生行實》,《南宋館閣錄》卷八,《宋史》卷四三三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2—1171 【介紹】: 宋溫州樂清人,字龜齡,號梅溪。高宗紹興二十七年進士第一。官秘書郎。曾數次建議整頓朝政,起用抗金將領。孝宗立,累官侍御史,力陳抗金恢復之計。歷知饒、夔、湖、泉諸州,救災除弊,有治績,時人繪像而祠之。卒謚忠文。有《梅溪集》等。
全宋詩
王十朋(一一一二~一一七一),字龜齡,號梅溪,溫州樂清(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士。初添差紹興府僉判,三十年,除秘書省校書郎,尋兼建王府小學教授。三十一年,遷著作佐郎、大宗正丞,得請主管臺州崇道觀。孝宗即位,除司封員外郎兼國史院編修官,累遷國子司業(yè)、起居舍人,改兼侍講、侍御史。隆興二年(一一六四),知饒州。乾道元年(一一六五),知夔州。三年,知湖州。四年,知泉州。七年,除太子詹事,以龍圖閣學士致仕。七月卒,年六十。謚忠文。有《梅溪前后集》及奏議等五十四卷。事見本集附錄《龍圖閣學士王公墓志銘》,《宋史》卷三八七有傳?!⊥跏笤?,以明正統(tǒng)劉謙刊《梅溪先生文集》(即《四部叢刊》影印本)為底本,此本刊印粗陋,但后來各刊本均出此本。校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并參校清雍正唐傳鉎重編《宋王忠文公全集》五十卷本(簡稱雍正本)和光緒重刊本(簡稱光緒本)。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黃鶴樓志·人物篇
王十朋(1112~1171) 宋代詩文家、學者。字龜齡,號梅溪。浙江溫州樂清人。家境清寒,初在家梅溪聚徒講學,紹興二十七年(1157)狀元,歷官紹興府僉判、侍講、侍御史,后出知夔州、湖州。1171年被授予太子詹事,因病力辭,以龍圖閣學士致仕,卒謚忠文。有《梅溪集》及《杜陵詩史》《東坡詩集注》等。赴任夔州和轉任湖州途中曾兩度游武昌、江夏,觀南樓,登黃鶴樓,作五絕《黃鶴樓》、五古《一覽亭》、七絕《登壓云亭》、七律《南樓》等。
全宋文·卷四六一四
王十朋(一一一二——一一七一),字龜齡,號梅溪,溫州樂清(今浙江樂清)人。資性敏悟,強記覽,素有文行。紹興二十七年以進士第一及第,授紹興府簽判。除秘書省校書郎,兼建王府小學教授。輪對,上言朝政弊端數事,陳御邊之策。遷大宗正丞,奉祠。孝宗即位,起知嚴州,召為司封員外郎,累遷國子司業(yè)。隆興初,除起居舍人,升侍講,改侍御史。張浚兩淮之師失利,主和者橫議蜂起,十朋自以先前力主起用張浚,故而上章待罪。出知饒州,歷知夔、湖、泉州。召除太子詹事。乾道七年七月卒,年六十。后謚「忠文」。十朋立朝剛直,歷官多有政聲。為文崇尚理致,不務浮靡虛麗之辭,著有《梅溪前后集》五十卷;其《尚書》、《春秋》、《論語》、《孟子》講義,尚未成書。事見汪應辰《有宋龍圖閣學士王公墓志銘》(《梅溪先生后集》附錄),《宋史》卷三八七本傳。
趙士夽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二五四
趙士夽,宗室,濮安懿王之后,仲麗子。官知大宗正事。紹興十八年加開府儀同三司。卒,贈太師、賀王,謚孝敏。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二○之二七,《宋史》卷三○、一二三、二三一。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陸升之(一一一五~一一七四),字仲高,一字法護,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長民次子,游從兄。高宗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進士,時年三十四(《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十九年,為淮西提點刑獄司干辦公事,旋充諸王宮大小學教授(《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一)。二十五年,以知大宗正丞出提舉兩浙路市舶,旋貶雷州(同上書卷一六八、一七○)。孝宗隆興元年夏,自都還里(《渭南文集》卷一七《復齋記》)。晚年客臨安(《愛日廬叢鈔》卷四)。約卒于淳熙元年(《陸游家世敘錄》,《文史》第三十一輯)。
宋登科記考
陸靜之弟。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紹興間進士。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吳景偲,平江(今屬湖南)人?;兆谡桶四辏ㄒ灰灰话耍┻M士,授辰州法曹。秦檜當國,致之朝,力請外補。以左朝奉大夫主管臺州崇道觀。高宗紹興二十六年(一一五六)行宗正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三)。事見《沅湘耆舊集》卷二一。
全宋文·卷四○五三
吳景偲,岳州平江(今湖南平江)人。登政和八年進士第,授辰州法曹。紹興二十七年為宗正丞。官終轉運使,封武昌縣開國男。見《宋會要輯稿》崇儒一之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三、一七七,雍正《湖廣通志》卷三二、五六,《宋詩紀事補遺》卷三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宗室,字君序。趙德昭玄孫。以父任補右班殿直,累遷秘閣修撰,歷知臺州、紹興府。召權戶部侍郎,領嚴、饒二州鑄錢官,于財政多所建議,皆得頒布以行。由崇慶軍承宣使襲封安定郡王。隆興初除同知大宗正事、左中大夫,以疾乞祠歸。卒年六十八
全宋文·卷四一九九
趙令詪(一○九九——一一六六),字君序,宗室,德昭玄孫。以父任補右班殿直。政和中召試,授從事郎。宣和中調信州永豐縣丞。南宋初遷福州運判兼提點刑獄公事。升秘閣修撰,知臺州,移知紹興府。召權戶部侍郎,領嚴、饒州鑄鐵局。紹興二十九年襲封安定郡王。隆興初,同知大宗正事,知紹興府。乾道二年卒,年六十八。見《宋史》卷二四四《宗室列傳》一,《宋會要輯稿》帝系三之三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公權。富嚴曾孫?;兆谛土赀M士。調隨縣主簿。因張浚薦,充宮教。高宗紹興中官至工部郎中。守節(jié)清慎,名所居為“知止堂”。善仿蘇軾書法,尤工柳葉篆。卒年八十六。
全宋文·卷四○七五
富元衡,字公權,號洛陽愚叟,吳縣(今屬江蘇蘇州)人。幼入太學,有聲場屋。登宣和六年進士第,調隨縣簿。建炎初,為襄陽招撫司機宜,遷左承務郎、婺州州學教授,再遷諸王宮大小學教授、大宗正丞。紹興十一年,以宣教郎知江陰軍。后歷知興國軍、袁州,遷湖南常平,改利州路提刑,再移湖北,除工部郎中。乾道元年,引年請致仕,除直秘閣奉祠。年八十六卒,官至朝散大夫。喜書,仿東坡體能逼真,尤善柳葉篆。見《重修琴川志》卷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一,《宋會要輯稿》選舉三四之一七,《宋史翼》卷二○。
趙士歆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七五七
趙士歆(一一一八——一一九六),宗室,仲湜第十一子。宣和四年賜名,授太子右內率府副率,歷太子右監(jiān)門率府率、右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榮州刺史、貴州團練使、眉州防御使。乾道四年授??弟姽?jié)度使,淳熙八年襲封嗣濮王,九年除開府儀同三司,十三年除少保,十六年除少傅,紹熙五年除少師。慶元二年卒,贈太傅,追封韶王。見《宋會要輯稿》帝系二之三四,《宋史》卷二四五《宗室傳》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9—1196 【介紹】: 宋宗室,字禹錫。孝宗同母兄。以恩補將仕郎。孝宗受禪,詔除集英殿修撰、知臺州,頗著政績。除敷文閣待制,兩知明州,在郡十年,為政寬和,浚湖陂、均水利,辨冤獄。累遷少保,封滎陽郡王。光宗立,遷太保,封嗣秀王。次年除判大宗正事,超拜太師,兼崇信軍節(jié)度使,尋卒于湖州。謚憲靖。
全宋文·卷四九七三
趙伯圭(一一二五——一二○二),字禹錫,孝宗同母兄。紹興七年以明堂恩奏補將仕郎,十八年,授華亭尉。累官至浙西提刑干辦公事,通判明州。孝宗受禪,知臺州,改明州,充沿海制置使。在郡十年。淳熙三年,授安德軍節(jié)度使,加開府儀同三司,充萬壽觀使。尋加少保,封滎陽郡王。十五年,加少傅。光宗即位,加少師。紹熙元年,加太保,嗣秀王。二年,判大宗正事。三年,拜太師。兼崇信軍節(jié)度使。嘉泰二年卒,年七十八。追封崇王,謚憲靖。見《攻愧集》卷八六《皇伯祖太師崇憲靖王行狀》,《宋史》卷二四四《宗室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