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紫陽書院(紫陽書院)
紫陽 ,山名,在 安徽省 歙縣 城南。 宋 代 朱松 曾讀書于此。其子 朱熹 遷居 福建 崇安 后仍牓其讀書室為紫陽書室。后人在 歙縣 建紫陽書院, 元 人 方回 有《紫陽書院記》。
《國語辭典》:滁縣(滁縣)  拼音:chú xiàn
縣名。位于安徽省境內,東與江蘇省六合縣交界,西北連定遠縣。有津浦鐵路經(jīng)過,縣治濱小沙河,境內農產(chǎn)以米、麥、棉、藥材等為主。
《國語辭典》:正陽關(正陽關)  拼音:zhèng yáng guān
位于安徽省西北,淮河南岸。居淮河、渒河、穎水三江的匯合處,商業(yè)繁盛,為控制淮河流域水運的重要關口。
《國語辭典》:朱元璋  拼音:zhū yuán zhāng
人名。(西元1328~1398)明濠州(今安徽省鳳陽縣東)人。幼曾為僧,后投郭子興的紅巾軍反元,子興卒,受諸將擁戴,稱吳王。滅元后即帝位而為明太祖,年號洪武,建都應天,在位三十一年崩,卒謚高皇帝。
《國語辭典》:劉銘傳(劉銘傳)  拼音:liú míng chuán
人名。(西元1836~1895)字省三,安徽省合肥人,清末軍事家和政治家。劉氏性情豪爽,文武兼?zhèn)?,同治年間隨李鴻章平定太平天國、捻亂。光緒十年(西元1884),劉氏兩度擊退法軍,使臺灣轉危為安。后臺灣改設行省,出任首任巡撫。任內針對時勢,推行新政,設西學堂、撫定番人、開拓山林、獎勵農畜、開發(fā)礦產(chǎn)等,尤其致力于煤礦、輪船、電信、鐵路等四大建設,奠定臺灣現(xiàn)代化的基礎。病卒,享年六十,謚號壯肅。著有《大潛山房詩集》。
《國語辭典》:江有誥(江有誥)  拼音:jiāng yǒu gào
人名。(西元?~1851)字晉三,清安徽省歙縣人。曾撰音學十書,分先秦古韻為二十一部,認為古代實有四聲,只是古人所讀的音與后人不同而已。
《國語辭典》:客家人  拼音:kè jiā rén
東晉五胡亂華之際,原居山西、陜西、河南、安徽一帶的居民,因女真人、蒙古人的入侵,集體向南遷移,在開墾江南的過程中,常和土著發(fā)生沖突,于是地方政府將原先居住的畬、徭等土著稱為「主籍」,從北方遷來的漢人通稱為「客籍」,這種主、客的區(qū)別,就是現(xiàn)在客家名稱的由來。客家人多分布于福建、江西、湖南、廣東交界的地區(qū),以及廣西、四川若干縣,今臺灣屏東、高雄、新竹、苗栗等縣居民由廣東遷來的,也稱為「客家人」??图胰嗽诰劬拥貐^(qū)保持自己的習俗傳統(tǒng),勤勞積極,山歌別具風格,語言中保留大量漢語音韻。
《國語辭典》:葉盛蘭(葉盛蘭)  拼音:yè shèng lán
人名。(西元1914~1978)字藝如,原籍安徽,平劇演員。初學武旦,后改小生,唱腔圓熟,動作矯健,自成一派。對平劇小生的表演藝術頗有貢獻。
《國語辭典》:青弋江  拼音:qīng yì jiāng
河川名。源于安徽省黃山北麓,曲折東北流,至蕪湖附近,注入長江。
《國語辭典》:鳳陽花鼓(鳳陽花鼓)  拼音:fèng yáng huā gǔ
流行于安徽的民間歌舞。由明代一種秧歌發(fā)展而成,最早產(chǎn)生于鳳陽。今之表演者背著花鼓,兩手執(zhí)竹枝做成的鼓鍵敲擊,配合舞步,邊敲邊唱。節(jié)奏鮮明,舞姿輕盈。
《國語辭典》:饾版(餖版)  拼音:dòu bǎn
一種版畫技巧。因由若干版面拼湊而成,有如饾饤,故稱為「饾版」。也稱為「木刻水印」。
《漢語大詞典》:方臘起義
北宋末年(公元1120年)方臘領導的江東(今安徽南部和江西東北部)、兩浙(今浙江全省和江蘇南部)農民起義。
《漢語大詞典》:黃山市
在安徽省南部、青弋江上游、黃山地區(qū)。1983年設市。人口39.4萬(1995年)。為新興旅游城市,境內有著名的黃山風景區(qū),還有太平湖、屯溪老街、潛口民宅博物館等勝跡。
《國語辭典》:徽?。ɑ談。 ?span id="g6oh1iv" class='label'>拼音:huī jù
一種流行于安徽、江蘇等省的地方戲曲。相傳系徽州腔和青陽腔于明末清初與亂彈、吹腔交流融合而成,其中亦受昆腔的影響。主要腔調為吹腔、高拔子和二黃。清初流傳很廣,對南方許多劇種皆有深遠的影響。也稱為「徽調」。
《漢語大詞典》:濠州真人
指 朱元璋 。 濠州 ,治所在 鍾離 (今 安徽省 鳳陽縣 東), 朱元璋 起事地。 朱 起事前曾為僧,故稱。 章炳麟 《革命道德說》:“ 蒙古 不道,宰割諸夏…… 濠州真人 奮臂大澤之間, 元 政瓦解,北方郡縣傳檄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