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15詞典 1分類詞匯 214
《漢語大詞典》:中都城
明 中都 皇城。在今 安徽省 鳳陽縣 , 明太祖 朱元璋 洪武 九年下詔營建?,F(xiàn)遺存部分城門、門樓等,殘存石雕精細(xì)、優(yōu)美,琉璃制品形象生動(dòng)。城南有 朱元璋 父母陵墓,陵前尚存精美的石人、石獸雕像和 朱元璋 親自撰寫的《大明皇陵碑》
《漢語大詞典》:張老樂(張老樂)
安徽 渦陽 一帶農(nóng)民對(duì)捻軍領(lǐng)袖 張樂行 的尊稱。中國歌謠資料《捻軍民歌》:“抬著槍,背著藥,后頭又跟 張老樂 。 張老樂 ,人馬多,殺得 清 兵安不了窩。”中國歌謠資料《捻軍歌謠·參加捻軍是正經(jīng)》:“跟著 張老樂 ,有吃又有喝?!?/div>
《漢語大詞典》:長江中下游平原
中國第三大平原。包括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安徽沿江平原和長江三角洲。由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面積約20萬平方千米。地勢低平,下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中國淡水湖最集中地區(qū),河網(wǎng)稠密,有“水鄉(xiāng)澤國”之稱。中國重要農(nóng)業(yè)基地,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沿江為中國重要工業(yè)帶。
《漢語大詞典》:泗州調(diào)
民間曲調(diào)名。創(chuàng)始于安徽、湖北一帶。五句三十二字。第三、第五句相重復(fù),第四句為“哎喲哎喲”。
《國語辭典》:泗州戲(泗州戲)  拼音:sì zhōu xì
流行于安徽淮北一帶的劇種。起初全為男演員,二十世紀(jì)起,女藝人逐漸出現(xiàn)。伴奏樂器為牛角梆子和土琵琶。唱詞的規(guī)格嚴(yán)謹(jǐn)、形式固定,可單獨(dú)唱,亦可聯(lián)唱。曲調(diào)自由,可因人而異。民國三十八年以后,泗州戲音樂變得活潑熱烈,男女都用自然聲,但女腔多在下句末使用向上七度大跳的假聲。曲調(diào)具有清新流暢、活潑優(yōu)美、閃板起唱和連續(xù)切分音等特點(diǎn)。參見「拉魂腔」條。
《漢語大詞典》:四隤山
山名。在 安徽 和縣 北七十五里。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淮水:“ 淮水 又東, 池水 注之。水出 東城縣 ,東北流,逕 東城縣 故城南。 漢 以數(shù)千騎追 羽 , 羽 帥二十八騎引 東城 ,因 四隤山 ,斬將而去,即此處也。”
《漢語大詞典》:逍遙津
在 安徽省 合肥市 東北隅。古為 肥水 上的津渡,今已辟為公園。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施水:“ 逍遙津 水上舊有梁, 孫權(quán) 攻 合肥 也, 張遼 敗之於津北,橋不徹者兩板, 權(quán) 與 甘寧 蹴馬趨津, 谷利 自后著鞭助勢,遂得渡梁。”
《國語辭典》:隴海鐵路(隴海鐵路)  拼音:lǒng hǎi tiě lù
從江蘇省北部連云港,經(jīng)安徽省、河南省、陜西省、甘肅省蘭州的鐵路。全長一千七百五十九公里,在徐州與京滬線相交,在鄭州與京廣線相交,在潼關(guān)西與同蒲線相交,可通向東西南北各地,是中國中部一條橫貫大動(dòng)脈。
《國語辭典》:黃淮平原(黃淮平原)  拼音:huáng huái píng yuán
地名。包括河北省全部、山東省西部、河南省大部及江蘇、安徽兩省的北部。主要由黃、淮兩河沖積而成,北隔黃河河道與海河平原相鄰。地形平坦,大多為海拔五十公尺左右,為中國大陸重要的農(nóng)業(yè)區(qū)。盛產(chǎn)小麥、棉花、雜糧及溫帶水果。
《國語辭典》:鄱陽湖平原(鄱陽湖平原)  拼音:pó yáng hú píng yuán
地名。在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西南邊境,為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系鄱陽湖水系贛、撫、信、修、鄱等水沖積而成的湖濱平原。
《國語辭典》:皖南丘陵  拼音:wǎn nán qiū líng
安徽省長江以南的丘陵。九華山、黃山等盤亙?nèi)珔^(qū)。河谷平原狹窄,丘陵坡地遍布茶園,為中國大陸重要產(chǎn)茶區(qū)。
《國語辭典》:皖中盆地  拼音:wǎn zhōng pén dì
安徽省中部淮陽山、九華山和霍山間的地區(qū),河、湖、平原、低丘錯(cuò)雜分布。礦產(chǎn)豐富,盛產(chǎn)稻米、油菜、小麥等。為全省人口最密、工商業(yè)最發(fā)達(dá)的地區(qū)。
《國語辭典》:皖北平原  拼音:wǎn běi píng yuán
地名。位于安徽省境內(nèi),淮陽山以北,為淮河與眾多支流所沖積而成的平原。屬黃淮平原的一部分。夏季高溫,主產(chǎn)雜糧,冬季主產(chǎn)小麥。礦產(chǎn)以煤為最重要。主要都市為蚌埠。
《國語辭典》:姚鼐  拼音:yáo nài
人名。(西元1731~1815)字姬傳,一字夢谷,清安徽省桐城人。曾主講紫陽、鐘山各書院多年,學(xué)者稱為「惜抱先生」。性恬淡不慕榮利,論學(xué)主集義理、考證、詞章之長,不拘于漢、宋門戶,精研經(jīng)學(xué),尤以古文名世,所為文高簡深古,所選古文辭類纂,義例甚嚴(yán),于清惟取方苞、劉大櫆二家,習(xí)古文者奉為圭臬,而有桐城派之稱。著有《惜抱軒文集》等書。
《國語辭典》:黃梅調(diào)(黃梅調(diào))  拼音:huáng méi diào
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等地區(qū)的曲調(diào)。其主要是由湖北黃梅一帶的采茶謠而來,并受青陽腔的影響。